登錄???|???注冊
這是一個美籍華人與命運抗爭,生生不息,執著追過的傳記故事。米雪是出生在美國的第一代華人,從小飽嘗“邊緣人”的滋味,此后生活頗為周折。她的孩子罹患自閉癥,全家無所適從;她的丈夫離開報酬豐厚的工作,家庭失去經濟來源;她隨丈夫在美國四處遷徙,漂泊不定;在人們紛紛移民美國的時候,他們全家遷往香港;她的事業蓬勃發展之時,卻突然重返美國……悉心品味這個傳記,您可以從平凡中看到不平凡,從許多人的身上看到奇妙的恩典。
(美)米雪編著 ·社會 ·12.4萬字
“我坐在碼頭上,太陽像一張薄薄的紙墊在屁股下。”時間撥回至一九七二年五月。依水而生的江南大隊,漫長的雨水終于停歇,麥子發酵味道籠蓋村莊,暗潮涌動于日常。碼頭邊,十四歲的少年等待著了解歷史問題的外公,江南大隊的人們等待著石油鉆井隊的大船,然而生活終以脫離人們預計和掌控的方式運行。少年在碼頭邊左顧右盼,在莊舍與鎮上間游走返還,在交織纏繞的隊史、家族史、革命史間出入流連。他于奔跑中成長,于成長中回望,回望里,記憶發酵,生長。歷史老樹的黃葉,一片片落入《民謠》的故事和人物,飄揚,旋轉,飛翔。作者王堯為其長篇小說處女作《民謠》準備了二十余年,藉此完成了他重建個體與歷史之間聯系的夙愿。他以故事中人與故事看客的雙重身份,雜糅評點、抒情批判,歲月流逝中的碎片和碎片不斷碰撞,顯露出新的縫隙,而小說由此拼湊出一條真正能夠進入歷史的現實路徑。這里有故事,但波瀾不驚;它從歷史走來,也脫胎于每個日常;散曲民謠中包裹著唱不盡的人事變遷與世情冷暖。《民謠》鋪寫一個少年的成長精神史,一個村莊的變遷發展史,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革命史。它以個體細微纖弱之小記憶,抵擋時代宏闊酷烈之大記憶。
王堯 ·社會 ·16.4萬字
《時間的噪音》是巴恩斯繼《終結的感覺》后首部長篇小說。1937年5月,列寧格勒某處公寓樓里,一位三十歲出頭戴著眼鏡的男子在電梯門前等待著,腿邊靠著一個小行李箱。他們總是在午夜來抓你,與其穿著睡衣被從公寓里拽出來,他寧愿收拾妥當,一夜又一夜守在電梯門前,等著被捕。他就是肖斯塔科維奇,一個終其一生都在等待槍決的人。他把怯懦給了權力,把勇氣給了音樂。本書是朱利安·巴恩斯為自己的英雄寫下的人生小傳。
(英)朱利安·巴恩斯 ·社會 ·10.5萬字
“黑塞精選集”收入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不同時期的五部代表作:《在輪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悉達多》《荒原狼》《納爾奇思與歌爾得蒙》。在《納爾奇思與歌爾得蒙》中,兩個少年,一個睿智理性,立志在青燈經卷前將全部身心奉獻給信仰,一個跳脫感性,要在流浪之中追求極致的愛欲和藝術。當生命走向終點,知己再度重逢,他們相望的目光中,是對過往人生的感懷,也是對不曾褪色的友情的欣慰。
(德)赫爾曼·黑塞 ·社會 ·19.1萬字
《信天翁要發芽》是作家李宏偉最新長篇小說。全書采用獨幕劇的形式,由“情勢表演”“立身表演”“辯解表演”“勞作表演”四場表演構成,多聲部層層推進,一切演出始終處于濃密得近乎暴力的窺看中。一座城邦與一座叢林,構建起兩個互相指涉的虛擬世界。無所不在的觀看,欲蓋彌彰的狂歡,四場表演展演出一個城市的編年史及其眾生世相,是多維藝術的小說裝置,亦是窮形盡相的人世劇場。小說以奇異的想象與狂歡化的景觀,講述一個關于死亡與生長、瘋癲與恐懼的人類故事,書寫我們自身的光陰與命運、勞作與時日,構筑出一個小說家的“創世記”。
李宏偉 ·社會 ·17萬字
這是一個陌生人“消失”和“進入”的始末。2069年,“我”在英國牛津大學做訪問學者的夏天,無意中發現了L的手記。“我”把這份手記作為史料,后來又把它作為謎題,企圖勾勒出L的一生。小說以現在(2069年-2075年)和過去(2014年-2015年)兩條并行的時間線交織敘事,融合口述、訪談、自白、時事評論等多種形式,在虛構的歷史維度上,通過L及他的各位同學在時代轉折點上的個人行動與其境遇,展現了21世紀世界青年一代的境況,及個體與現實、歷史的對峙與妥協,書寫了在混亂時代縫隙中的“水下之人”。
呂曉宇 ·社會 ·12萬字
《第五個孩子》續集,一個人沒有同類,結局會是怎樣?“他們搬走了。母親不再住在這里了。班轉身離開這幢房子——他童年的家,開始在街道上閑逛,像條狗般搜尋蹤跡……他們現在住什么樣的房子,班心中沒有概念,不曉得那兒的街道、氣味、灌木叢、門庭是什么樣子。他該怎么辦?”第五個孩子“班”長大了。他相貌奇特且有暴力傾向,父母家已不再是他的家,他必須自尋歸宿。這個心智混沌的少年,數次遭人利用,落入違法犯罪的陷阱,甚至險些被當成科研的“小白鼠”……他渴望找到同類,為此不惜歷險,卻一次次失望。離群孤雁,終將飄零向何方?
(英)多麗絲·萊辛 ·社會 ·9.5萬字
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Fitzgerald,1916-2000),被譽為英國文學優雅、獨特的聲音。她年近六十才開始文學創作,一生共創作了九部長篇小說,1979年憑借《離岸》獲得布克獎。《藍花》曾十九次被媒體評為“年度最佳圖書”,并獲得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獎。2008年,她被《泰晤士報》評選為“二戰后最偉大的五十位英國作家”之一。
(英)佩內洛普·菲茨杰拉德 ·社會 ·13.6萬字
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穩定的職業和社會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行為。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的靈魂終于得到了的安寧。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
(英)毛姆 ·社會 ·15.8萬字
“我思考‘地獄是什么?’我認為地獄是失去愛的能力之折磨。”戰場盡管遙遠,敏感的人總能聞到硝煙。塞林格用富含隱喻的精悍文字,刻畫了一個個困于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之間,無法脫身的“負傷”靈魂,透視當代人無形的困境。不動聲色的敘事中,總有一些句子如同子彈穿出紙面,直擊心靈。
(美)J.D.塞林格 ·社會 ·10.4萬字
一份困難的愛,一種困難的生活。卡爾維諾以“愛”和“人生”的困難為主線,輕盈地捕捉普通人的生活影像:為會心上人在二等車廂局促一夜的困難;一夜風流后無從炫耀艷遇的困難;迫于生計日夜錯肩的夫婦的困難;戴上眼鏡發現新世界卻因視線太清晰而看不清的困難;生活在煙云籠罩、凈化無望的城市的困難……這些困難構成了人類生命的常數,勾連起對現世的沉思軌跡,以及些許頓悟的瞬間。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社會 ·13.8萬字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和“語言大師”老舍的代表作,以洋車夫祥子的坎坷遭遇為主線,刻畫了祥子和虎妞等一系列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淵中的圖景,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擁有重要地位。祥子來自鄉間,善良勤懇,堅忍不拔,到北平拉車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拉上自己的車。但他的希望卻因各種原因屢遭破滅,三起三落之后,祥子漸漸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成了自暴自棄的無業游民。
老舍 ·社會 ·13.7萬字
2022年的一個周末夜晚,紐約曼哈頓東區的一間公寓,電視里播放著超級碗比賽。退休的物理學教授戴安娜、她的丈夫馬克斯還有學生馬丁正在等候吉姆夫婦的來訪。航班迫降,末日之災即將爆發,周圍一片寂然無聲。公寓內的對話從位于智利中北部的天文望遠鏡,到波本威士忌品牌,再到愛因斯坦《1912年相對論手稿》,無所不及。一幕幕貝克特式的獨白間,人類文明的至深恐懼如影隨形。寂靜之下,人類的命運早已無法回頭。這會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嗎?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肯定會用木棍和石頭。——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美)唐·德里羅 ·社會 ·2.8萬字
“黑塞精選集”收入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不同時期的五部代表作:《在輪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悉達多》《荒原狼》《納爾奇思與歌爾得蒙》。《在輪下》中的少年漢斯·吉本拉特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負父親和老師的厚望,以優異成績考入神學院。然而在全新環境里,少年承載著太多期盼,在重壓之下,成長之路卻迷失方向,被僵化的學校拋棄,陷入孤獨。當光環退去,失意籠罩,年輕的生命隕落,如同跌倒在轟響的車輪之下。
(德)赫爾曼·黑塞 ·社會 ·9萬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不久,芬蘭北部拉普蘭地區的小鎮上來了一個自稱貢納爾·胡圖寧的男人。他買下了當地河邊的磨坊,在那里勤懇地工作。夜深人靜之時,貢納爾常常忍不住模仿動物嚎叫,村子里的人們無法容忍他的異常,醫生和警察聯手把他送入精神病院。為了捍衛嚎叫的自由,貢納爾歷經千難萬險,最后逃向山林,成為村莊的傳說。村莊里的荒唐故事仿佛映照出每個人在逼仄生存環境中的縮影。小說問世后在歐洲廣受歡迎,已數次改編為電影、漫畫、歌曲等藝術形式。
(芬)阿托·帕西林納 ·社會 ·10.9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女作家關于母職與養育的深刻思考——我們只能做樂觀主義者。“買下這棟房子的那個下午,他們手牽手站在前廊,花園里鳥兒啁啾,早春寒雨將仍烏黑的樹木粗枝淋得發亮。他們打開前門,心兒快樂怦跳,置身極大的房間,面對寬敞的樓梯。前任屋主和他們一樣,知道‘家’該是什么樣子……”然而第五個孩子“班”的出生,打破了這戶中產階級家庭的幸福夢。這名異常兒童天生蠻力,極具攻擊性……父親將他送進了所謂的療養院,在那里他受到監禁,遭遇不人道的對待。母親心軟將他接回家中,導致家中再次風波不斷。一個正常的家庭,該如何“處理”一個異常的孩子?
(英)多麗絲·萊辛 ·社會 ·7.4萬字
“黑塞精選集”收入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曼·黑塞不同時期的五部代表作:《在輪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時》《悉達多》《荒原狼》《納爾奇思與歌爾得蒙》。《悉達多》的故事始于少年悉達多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從家庭中叛離,開始了尋覓真正自我的曲折人生。體驗過不同的思想,經歷過愛欲、權勢、財富的誘惑,也罹遇過所愛之人的失去,悉達多從奔流不息的河水中,從撐船渡人渡己的生活中體悟到那獨屬于自己的生命智慧。
(德)赫爾曼·黑塞 ·社會 ·7.6萬字
圖書市場越發繁榮,裝幀越發精致,書店越發引人駐足,作家也從未像現在這樣紅遍全球,但真正的文學卻近乎絕跡。杜布拉夫卡假借一個被英美文學市場冷落的東歐人之口,一一吐槽當今文學世界的諸多亂象:隔三差五就會橫空出世的文學新星;被反反復復“重新定義”的文學;各顯神通的身份政治書寫;本末倒置的版權運營模式;宛如超市與咖啡館結合體的書店;本質上與圖書無關的書展;做派與作家無二的網紅編輯;認為伊萬娜·特朗普比布羅茨基更能“對祖國的政治形勢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媒體書評……文學失去了它的準入機制與評判標準,任何明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宣傳他們的新書,任何一種負面評價都能被狡黠的市場拿來營利。然而,最詭異的一點還是:在這個無比“民主”的全球化大市場上,其文化“商品”及創作要求,卻總能讓人想起我們的老朋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荷)杜布拉夫卡·烏格雷西奇 ·社會 ·11.9萬字
我們,究竟如何證明自我的存在?阿季盧爾福,一副行走的鎧甲,一名不存在的騎士。他由精神力和騎士的高傲靈魂組成,憑借意志的力量效忠查理大帝,唯有他使鎧甲具有意義。當他名揚天下的業績被挑戰、被質疑、將被抹殺的時候,他的存在還能成立嗎?收錄卡爾維諾親筆后記,講述“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創作歷程:《不存在的騎士》遠非尾聲,而是序曲。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社會 ·7.1萬字
2023年諾獎得主代表作,“慢散文”小說典范,挪威語原文直譯。極簡又致密的敘述、潮涌和爆裂的情感,一對情侶出逃求生,漂泊在荒涼大地上。我們都在一個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不同生活方式的世界里尋找精神的安寧。小說從年輕的情侶阿斯勒和阿莉達離開家鄉、前往比約格文(卑爾根市)開始:阿莉達已有身孕,但他們很難找到住處,不得不在寒冷秋雨中飄蕩。后來他們找到了居所,生下了兒子小西格瓦爾。在阿斯勒外出的一天,來自故鄉的人認出了他,并指出了他過去犯下的罪行……多年之后,阿莉達的女兒愛麗絲也老了。她重新看到了已經死去的母親,還回憶起了同母異父的哥哥西格瓦爾。后代和祖輩的人生經歷,在難以掙脫的宿命中交疊重合。
(挪威)約恩·福瑟 ·社會 ·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