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11.4.6 關注新股上市后三五個交易日內的走勢情況
- 11.4.5 關注新股首日的盤中成交情況
- 11.4.4 關注新股首日的換手率情況
- 11.4.3 從新股的股價著手
- 11.4.2 從新股的盤子大小著手
- 11.4.1 從新股的題材面著手
上架時間:2016-08-11 17:49:34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 11.4.6 關注新股上市后三五個交易日內的走勢情況 更新時間:2018-12-27 13:02:50
- 11.4.5 關注新股首日的盤中成交情況
- 11.4.4 關注新股首日的換手率情況
- 11.4.3 從新股的股價著手
- 11.4.2 從新股的盤子大小著手
- 11.4.1 從新股的題材面著手
- 11.4 新股的買賣技術
- 11.3 龍頭股的買賣技術
- 11.2.2 成長股的15個特征
- 11.2.1 成長型企業的三大特點
- 11.2 成長股的買賣技術
- 11.1.3 關注個股的年終分紅情況
- 11.1.2 關注行業的周期性
- 11.1.1 只在低估時買入
- 11.1 藍籌股的買賣技術
- 第11章 掌握不同類型股票的買賣技術
- 10.3 震蕩行情的買賣技術
- 10.2 熊市行情的買賣技術
- 10.1 牛市行情的買賣技術
- 第10章 掌握不同行情中的買賣技術
- 9.6 利用量能來分析漲停板的后期走勢
- 9.5 量價看盤技巧之:極度縮量
- 9.4 量價看盤技巧之:臺階式量能
- 9.3.6 反彈走勢后的彈跳式量能
- 9.3.5 下跌途中的彈跳式量能
- 9.3.4 高位盤整走勢中的彈跳式量能
- 9.3.3 低位盤整走勢中的彈跳式量能
- 9.3.2 上升途中的彈跳式量能
- 9.3.1 彈跳式量能出現的原因
- 9.3 量價看盤技巧之:彈跳式量能
- 9.2.3 高位區下跌走勢中的井噴式量能
- 9.2.2 高位區拔高走勢中的井噴式量能
- 9.2.1 低位區恐慌性下跌后的井噴式量能
- 9.2 量價看盤技巧之:井噴式量能
- 9.1.7 下跌趨勢的量能特征
- 9.1.6 筑頂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5 拔高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4 上升途中的盤整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3 持續的上漲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2 上升趨勢形成初期的量能特征
- 9.1.1 筑底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 與趨勢共舞:量能變化全景圖
- 第9章 量價點撥,“量在價先”的深入解讀
- 8.6.5 下跌走勢中的MBSS小幅攀升形態
- 8.6.4 高位震蕩滯漲區的MBSS持續下降形態
- 8.6.3 上升途中盤整走勢后的MBSS大幅攀升形態
- 8.6.2 深幅下跌后止跌區的MBSS大幅攀升形態
- 8.6.1 什么是每筆均量
- 8.6 黑馬利器——MBSS
- 8.5.5 短線買點與RSI指標超賣值
- 8.5.4 短線賣點與RSI指標超買值
- 8.5.3 下跌趨勢中的RSI指標運行形態
- 8.5.2 上升趨勢中的RSI指標運行形態
- 8.5.1 什么是RSI
- 8.5 探底神針——RSI
- 8.4.6 死叉形態下的短線賣出信號
- 8.4.5 金叉形態下的短線買入信號
- 8.4.4 趨勢反轉時的DMA指標運行形態
- 8.4.3 下跌趨勢中的DMA指標運行形態
- 8.4.2 上升趨勢中的DMA指標運行形態
- 8.4.1 什么是DMA
- 8.4 游龍戲水——DMA
- 8.3.5 死叉形態下的短線賣出信號
- 8.3.4 金叉形態下的短線買入信號
- 8.3.3 短線賣點與KDJ指標超買值
- 8.3.2 短線買點與KDJ指標超賣值
- 8.3.1 什么是KDJ
- 8.3 鐘擺左右——KDJ
- 8.2.6 死叉形態下的中線賣出信號
- 8.2.5 金叉形態下的中線買入信號
- 8.2.4 趨勢反轉時的TRIX指標運行形態
- 8.2.3 下跌趨勢中的TRIX指標運行形態
- 8.2.2 上升趨勢中的TRIX指標運行形態
- 8.2.1 什么是TRIX
- 8.2 趨勢為王——TRIX
- 8.1.5 ADR指標如何預示牛市的出現
- 8.1.4 盤整突破時的ADR指標運行形態
- 8.1.3 下跌趨勢中的ADR指標運行形態
- 8.1.2 上升趨勢中的ADR指標運行形態
- 8.1.1 什么是ADR指標
- 8.1 大盤路在何方——ADR
- 第8章 指標點撥,“懶人”的交易指南
- 7.6.2 普通缺口、突破缺口、衰竭缺口
- 7.6.1 上升缺口與下降缺口
- 7.6 關注典型位置區的缺口形態
- 7.5.5 斷頭鍘刀形態
- 7.5.4 出水芙蓉形態
- 7.5.3 長十字星形態
- 7.5.2 出現在一波跌勢后的長下影線形態
- 7.5.1 出現在一波漲勢后的長上影線形態
- 7.5 具有象征性的單根K線形態
- 7.4.6 空方炮
- 7.4.5 黑三鴉
- 7.4.4 烏云蓋頂
- 7.4.3 平頂線
- 7.4.2 看跌吞沒形態
- 7.4.1 陰孕線
- 7.4 預示著局部下跌走勢將出現的組合形態
- 7.3.6 多方炮
- 7.3.5 紅三兵
- 7.3.4 待入線、切入線、插入線
- 7.3.3 平底線
- 7.3.2 看漲吞沒形態
- 7.3.1 陽孕線
- 7.3 預示著局部上漲走勢將出現的組合形態
- 7.2.4 底部反轉形態
- 7.2.3 什么是底部
- 7.2.2 頂部反轉形態
- 7.2.1 什么是頂部
- 7.2 頂與底的反轉形態
- 7.1.3 看K線,更應注意多空雙方的交鋒情況
- 7.1.2 結合整體走勢來分析K線形態
- 7.1.1 結合量能的變化來分析K線形態
- 7.1 形態只是傳說,統籌兼顧方為上策
- 第7章 K線點撥,關注買賣雙方的激戰過程
- 6.8.4 世博開幕前的世博熱點
- 6.8.3 奧運開幕前的奧運熱點
- 6.8.2 黃金周前的旅游熱點
- 6.8.1 國慶前夕的煙花燃放熱點
- 6.8 關注當前市場熱點
- 6.7.6 主力控盤階段6——出貨階段
- 6.7.5 主力控盤階段5——再度拉升或拔高階段
- 6.7.4 主力控盤階段4——洗盤階段
- 6.7.3 主力控盤階段3——拉升階段
- 6.7.2 主力控盤階段2——震倉階段
- 6.7.1 主力控盤階段1——建倉階段
- 6.7 關注主力控盤行為
- 6.6.2 關注分時線與分時量的配合關系
- 6.6.1 關注分時線與均價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 6.6 關注分時線運行形態
- 6.5.3 關注整體量能的變化
- 6.5.2 關注局部量能的變化
- 6.5.1 成交量為何重要
- 6.5 關注量價配合關系
- 6.4.4 關注不同時間周期下的K線形態
- 6.4.3 關注經典組合K線形態
- 6.4.2 關注兩三日的組合K線形態
- 6.4.1 關注單根K線形態
- 6.4 關注K線運行形態
- 6.3.8 深幅下跌后的急速下跌區
- 6.3.7 下跌途中的盤整區
- 6.3.6 升勢轉跌勢的相對高位區
- 6.3.5 頂部滯漲震蕩區
- 6.3.4 大幅上漲后的拔高區
- 6.3.3 上升途中的盤整區
- 6.3.2 跌勢轉升勢的相對低位區
- 6.3.1 深幅下跌后的底部區
- 6.3 關注價格所處的位置區間
- 6.2.3 歷史往往會重演
- 6.2.2 價格依據趨勢運行
- 6.2.1 市場行為涵蓋一切
- 6.2 技術面看盤法的三大假設
- 6.1.2 什么是技術面看盤法
- 6.1.1 什么是基本面看盤法
- 6.1 基本面與技術面看盤法的區別
- 第6章 鏖戰盤口,實戰看盤中的七點關注要素概述
- 5.8.22010年“兩會”召開刺激新能源股大幅走強
- 5.8.12010年“兩會”召開刺激農業股大幅走強
- 5.8 “兩會”的召開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7.2 中金黃金等黃金價格的持續上漲
- 5.7.1 江山股份草甘膦價格翻倍上漲
- 5.7 產品價格上漲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6.2 業績預減對股價走勢的影響
- 5.6.1 業績預增對股價走勢的影響
- 5.6 業績預增、預減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5.2 首開股份:注入集團資產,實現整體上市
- 5.5.1 天業股份:注入黃金礦產類資產
- 5.5 資產注入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4.3 行業政策利空之房地產調控
- 5.4.2 行業政策利好之三網融合試點方案
- 5.4.1 行業利好政策之太陽能屋頂計劃
- 5.4 行業政策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3.2 美股暴漲對次日A股的影響
- 5.3.1 美股暴跌對次日A股的影響
- 5.3 美股的大起大落是如何影響國內股市的
- 5.2.4 經濟刺激方案的出臺與股市漲跌
- 5.2.3 存款準備金率的持續調整與股市漲跌
- 5.2.2 下調印花稅與股市大漲
- 5.2.1 上調印花稅與股市大跌
- 5.2 金融政策是如何影響股市走向的
- 5.1.2 運用經濟指標識別宏觀經濟走勢
- 5.1.1 宏觀經濟的運行周期與股市的漲跌周期
- 5.1 宏觀經濟是如何影響股市走向的
- 第5章 盤前點評,影響漲跌的八大關鍵要素
- 4.6.4 周K線大陽線與底部區
- 4.6.3 周K線陰線與下跌趨勢
- 4.6.2 周K線大陰線與頂部區
- 4.6.1 周K線陽線與上升趨勢
- 4.6 利用周K線來掌握趨勢
- 4.5.6 上升軌道下降軌道
- 4.5.5 阻力位與支撐位的相互轉化
- 4.5.4 上升趨勢線的由緩到陡的變化過程
- 4.5.3 阻力線指示下跌趨勢
- 4.5.2 上升趨勢線的“變形”
- 4.5.1 支撐線指示上升趨勢
- 4.5 趨勢線與軌道運行情況
- 4.4.8 利用柱狀線伸縮把握短線買賣時機
- 4.4.7 死叉形態與短線賣出時機
- 4.4.6 金叉形態與短線買入時機
- 4.4.5 MACD指標與筑底走勢
- 4.4.4 MACD指標與下跌趨勢
- 4.4.3 MACD指標與筑頂走勢
- 4.4.2 MACD指標與上升趨勢
- 4.4.1 什么是指數異同平滑平均線
- 4.4 利用MACD來掌握趨勢
- 4.3.6 利用短期均線與中長期均線的位置關系買股賣股
- 4.3.5 低位纏繞形態與筑底走勢
- 4.3.4 空頭排列形態與下跌趨勢
- 4.3.3 高位纏繞形態與筑頂走勢
- 4.3.2 多頭排列形態與上升趨勢
- 4.3.1 什么是移動平均線
- 4.3 利用移動平均線來掌握趨勢
- 4.2.7 識別趨勢運行的重要意義
- 4.2.6 上證指數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期間的盤整趨勢
- 4.2.5 上證指數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期間的上升趨勢
- 4.2.4 上證指數2008年10月后的筑底走勢
- 4.2.3 上證指數2008年1月至2008年10的下跌趨勢
- 4.2.2 上證指數2007年10月后的筑頂走勢
- 4.2.1 上證指數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期間的上升趨勢
- 4.2 2006年至2010年的A股趨勢運行情況
- 4.1.5 下跌趨勢的三個運行階段
- 4.1.4 上升趨勢的三個運行階段
- 4.1.3 道氏理論的五大核心原則概述
- 4.1.2 什么是趨勢
- 4.1.1 道氏理論的產生背景
- 4.1 道氏理論首開“趨勢”先河
- 第4章 開盤之前,先看價格運行的大趨勢
- 3.5 指數如何牽動著個股的走勢
- 3.4.2 大盤指數分時圖
- 3.4.1 個股分時圖
- 3.4 看懂分時圖與分時量
- 3.3.2 國內股市中值得關注的指數
- 3.3.1 指數計算方式
- 3.3 看懂大盤指數
- 3.2.2 理解成交量
- 3.2.1 理解K線圖
- 3.2 看懂K線圖與成交量
- 3.1.3 熟悉看盤界面
- 3.1.2 安裝并運行股票行情軟件
- 3.1.1 利用搜索引擎獲得相應股票行情軟件
- 3.1 登錄軟件,看盤界面很清爽
- 第3章 熟悉看盤界面,接觸大盤指數
- 2.5.3 什么是定向增發
- 2.5.2 公開增發的前提條件
- 2.5.1 什么是公開增發
- 2.5 公開增發與定向增發
- 2.4.3 股權登記日與除權
- 2.4.2 送紅股與轉增股的區別
- 2.4.1 現金分紅與送股的區別
- 2.4 分紅送轉與除權是怎么回事
- 2.3.5 大盤股與中小盤股
- 2.3.4 垃圾股與ST股
- 2.3.3 成長股
- 2.3.2 績優股
- 2.3.1 藍籌股
- 2.3 關注上市公司的類型
- 2.2.2 短線投資的魅力所在
- 2.2.1 長線投資的魅力所在
- 2.2 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投資
- 2.1 點擊股票市場
- 第2章 初入股市,掌握必備知識
- 1.3 新股民如何申購新股
- 1.2 新股民買股賣股流程指導
- 1.1.3 開設股東賬戶與資金賬戶
- 1.1.2 選擇一家證券公司
- 1.1.1 了解證券公司
- 1.1 新股民入市流程指導
- 第1章 新股民交易流程掃描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第1章 新股民交易流程掃描
- 1.1 新股民入市流程指導
- 1.1.1 了解證券公司
- 1.1.2 選擇一家證券公司
- 1.1.3 開設股東賬戶與資金賬戶
- 1.2 新股民買股賣股流程指導
- 1.3 新股民如何申購新股
- 第2章 初入股市,掌握必備知識
- 2.1 點擊股票市場
- 2.2 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投資
- 2.2.1 長線投資的魅力所在
- 2.2.2 短線投資的魅力所在
- 2.3 關注上市公司的類型
- 2.3.1 藍籌股
- 2.3.2 績優股
- 2.3.3 成長股
- 2.3.4 垃圾股與ST股
- 2.3.5 大盤股與中小盤股
- 2.4 分紅送轉與除權是怎么回事
- 2.4.1 現金分紅與送股的區別
- 2.4.2 送紅股與轉增股的區別
- 2.4.3 股權登記日與除權
- 2.5 公開增發與定向增發
- 2.5.1 什么是公開增發
- 2.5.2 公開增發的前提條件
- 2.5.3 什么是定向增發
- 第3章 熟悉看盤界面,接觸大盤指數
- 3.1 登錄軟件,看盤界面很清爽
- 3.1.1 利用搜索引擎獲得相應股票行情軟件
- 3.1.2 安裝并運行股票行情軟件
- 3.1.3 熟悉看盤界面
- 3.2 看懂K線圖與成交量
- 3.2.1 理解K線圖
- 3.2.2 理解成交量
- 3.3 看懂大盤指數
- 3.3.1 指數計算方式
- 3.3.2 國內股市中值得關注的指數
- 3.4 看懂分時圖與分時量
- 3.4.1 個股分時圖
- 3.4.2 大盤指數分時圖
- 3.5 指數如何牽動著個股的走勢
- 第4章 開盤之前,先看價格運行的大趨勢
- 4.1 道氏理論首開“趨勢”先河
- 4.1.1 道氏理論的產生背景
- 4.1.2 什么是趨勢
- 4.1.3 道氏理論的五大核心原則概述
- 4.1.4 上升趨勢的三個運行階段
- 4.1.5 下跌趨勢的三個運行階段
- 4.2 2006年至2010年的A股趨勢運行情況
- 4.2.1 上證指數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期間的上升趨勢
- 4.2.2 上證指數2007年10月后的筑頂走勢
- 4.2.3 上證指數2008年1月至2008年10的下跌趨勢
- 4.2.4 上證指數2008年10月后的筑底走勢
- 4.2.5 上證指數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期間的上升趨勢
- 4.2.6 上證指數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期間的盤整趨勢
- 4.2.7 識別趨勢運行的重要意義
- 4.3 利用移動平均線來掌握趨勢
- 4.3.1 什么是移動平均線
- 4.3.2 多頭排列形態與上升趨勢
- 4.3.3 高位纏繞形態與筑頂走勢
- 4.3.4 空頭排列形態與下跌趨勢
- 4.3.5 低位纏繞形態與筑底走勢
- 4.3.6 利用短期均線與中長期均線的位置關系買股賣股
- 4.4 利用MACD來掌握趨勢
- 4.4.1 什么是指數異同平滑平均線
- 4.4.2 MACD指標與上升趨勢
- 4.4.3 MACD指標與筑頂走勢
- 4.4.4 MACD指標與下跌趨勢
- 4.4.5 MACD指標與筑底走勢
- 4.4.6 金叉形態與短線買入時機
- 4.4.7 死叉形態與短線賣出時機
- 4.4.8 利用柱狀線伸縮把握短線買賣時機
- 4.5 趨勢線與軌道運行情況
- 4.5.1 支撐線指示上升趨勢
- 4.5.2 上升趨勢線的“變形”
- 4.5.3 阻力線指示下跌趨勢
- 4.5.4 上升趨勢線的由緩到陡的變化過程
- 4.5.5 阻力位與支撐位的相互轉化
- 4.5.6 上升軌道下降軌道
- 4.6 利用周K線來掌握趨勢
- 4.6.1 周K線陽線與上升趨勢
- 4.6.2 周K線大陰線與頂部區
- 4.6.3 周K線陰線與下跌趨勢
- 4.6.4 周K線大陽線與底部區
- 第5章 盤前點評,影響漲跌的八大關鍵要素
- 5.1 宏觀經濟是如何影響股市走向的
- 5.1.1 宏觀經濟的運行周期與股市的漲跌周期
- 5.1.2 運用經濟指標識別宏觀經濟走勢
- 5.2 金融政策是如何影響股市走向的
- 5.2.1 上調印花稅與股市大跌
- 5.2.2 下調印花稅與股市大漲
- 5.2.3 存款準備金率的持續調整與股市漲跌
- 5.2.4 經濟刺激方案的出臺與股市漲跌
- 5.3 美股的大起大落是如何影響國內股市的
- 5.3.1 美股暴跌對次日A股的影響
- 5.3.2 美股暴漲對次日A股的影響
- 5.4 行業政策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4.1 行業利好政策之太陽能屋頂計劃
- 5.4.2 行業政策利好之三網融合試點方案
- 5.4.3 行業政策利空之房地產調控
- 5.5 資產注入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5.1 天業股份:注入黃金礦產類資產
- 5.5.2 首開股份:注入集團資產,實現整體上市
- 5.6 業績預增、預減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6.1 業績預增對股價走勢的影響
- 5.6.2 業績預減對股價走勢的影響
- 5.7 產品價格上漲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7.1 江山股份草甘膦價格翻倍上漲
- 5.7.2 中金黃金等黃金價格的持續上漲
- 5.8 “兩會”的召開是如何影響個股走勢的
- 5.8.12010年“兩會”召開刺激農業股大幅走強
- 5.8.22010年“兩會”召開刺激新能源股大幅走強
- 第6章 鏖戰盤口,實戰看盤中的七點關注要素概述
- 6.1 基本面與技術面看盤法的區別
- 6.1.1 什么是基本面看盤法
- 6.1.2 什么是技術面看盤法
- 6.2 技術面看盤法的三大假設
- 6.2.1 市場行為涵蓋一切
- 6.2.2 價格依據趨勢運行
- 6.2.3 歷史往往會重演
- 6.3 關注價格所處的位置區間
- 6.3.1 深幅下跌后的底部區
- 6.3.2 跌勢轉升勢的相對低位區
- 6.3.3 上升途中的盤整區
- 6.3.4 大幅上漲后的拔高區
- 6.3.5 頂部滯漲震蕩區
- 6.3.6 升勢轉跌勢的相對高位區
- 6.3.7 下跌途中的盤整區
- 6.3.8 深幅下跌后的急速下跌區
- 6.4 關注K線運行形態
- 6.4.1 關注單根K線形態
- 6.4.2 關注兩三日的組合K線形態
- 6.4.3 關注經典組合K線形態
- 6.4.4 關注不同時間周期下的K線形態
- 6.5 關注量價配合關系
- 6.5.1 成交量為何重要
- 6.5.2 關注局部量能的變化
- 6.5.3 關注整體量能的變化
- 6.6 關注分時線運行形態
- 6.6.1 關注分時線與均價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 6.6.2 關注分時線與分時量的配合關系
- 6.7 關注主力控盤行為
- 6.7.1 主力控盤階段1——建倉階段
- 6.7.2 主力控盤階段2——震倉階段
- 6.7.3 主力控盤階段3——拉升階段
- 6.7.4 主力控盤階段4——洗盤階段
- 6.7.5 主力控盤階段5——再度拉升或拔高階段
- 6.7.6 主力控盤階段6——出貨階段
- 6.8 關注當前市場熱點
- 6.8.1 國慶前夕的煙花燃放熱點
- 6.8.2 黃金周前的旅游熱點
- 6.8.3 奧運開幕前的奧運熱點
- 6.8.4 世博開幕前的世博熱點
- 第7章 K線點撥,關注買賣雙方的激戰過程
- 7.1 形態只是傳說,統籌兼顧方為上策
- 7.1.1 結合量能的變化來分析K線形態
- 7.1.2 結合整體走勢來分析K線形態
- 7.1.3 看K線,更應注意多空雙方的交鋒情況
- 7.2 頂與底的反轉形態
- 7.2.1 什么是頂部
- 7.2.2 頂部反轉形態
- 7.2.3 什么是底部
- 7.2.4 底部反轉形態
- 7.3 預示著局部上漲走勢將出現的組合形態
- 7.3.1 陽孕線
- 7.3.2 看漲吞沒形態
- 7.3.3 平底線
- 7.3.4 待入線、切入線、插入線
- 7.3.5 紅三兵
- 7.3.6 多方炮
- 7.4 預示著局部下跌走勢將出現的組合形態
- 7.4.1 陰孕線
- 7.4.2 看跌吞沒形態
- 7.4.3 平頂線
- 7.4.4 烏云蓋頂
- 7.4.5 黑三鴉
- 7.4.6 空方炮
- 7.5 具有象征性的單根K線形態
- 7.5.1 出現在一波漲勢后的長上影線形態
- 7.5.2 出現在一波跌勢后的長下影線形態
- 7.5.3 長十字星形態
- 7.5.4 出水芙蓉形態
- 7.5.5 斷頭鍘刀形態
- 7.6 關注典型位置區的缺口形態
- 7.6.1 上升缺口與下降缺口
- 7.6.2 普通缺口、突破缺口、衰竭缺口
- 第8章 指標點撥,“懶人”的交易指南
- 8.1 大盤路在何方——ADR
- 8.1.1 什么是ADR指標
- 8.1.2 上升趨勢中的ADR指標運行形態
- 8.1.3 下跌趨勢中的ADR指標運行形態
- 8.1.4 盤整突破時的ADR指標運行形態
- 8.1.5 ADR指標如何預示牛市的出現
- 8.2 趨勢為王——TRIX
- 8.2.1 什么是TRIX
- 8.2.2 上升趨勢中的TRIX指標運行形態
- 8.2.3 下跌趨勢中的TRIX指標運行形態
- 8.2.4 趨勢反轉時的TRIX指標運行形態
- 8.2.5 金叉形態下的中線買入信號
- 8.2.6 死叉形態下的中線賣出信號
- 8.3 鐘擺左右——KDJ
- 8.3.1 什么是KDJ
- 8.3.2 短線買點與KDJ指標超賣值
- 8.3.3 短線賣點與KDJ指標超買值
- 8.3.4 金叉形態下的短線買入信號
- 8.3.5 死叉形態下的短線賣出信號
- 8.4 游龍戲水——DMA
- 8.4.1 什么是DMA
- 8.4.2 上升趨勢中的DMA指標運行形態
- 8.4.3 下跌趨勢中的DMA指標運行形態
- 8.4.4 趨勢反轉時的DMA指標運行形態
- 8.4.5 金叉形態下的短線買入信號
- 8.4.6 死叉形態下的短線賣出信號
- 8.5 探底神針——RSI
- 8.5.1 什么是RSI
- 8.5.2 上升趨勢中的RSI指標運行形態
- 8.5.3 下跌趨勢中的RSI指標運行形態
- 8.5.4 短線賣點與RSI指標超買值
- 8.5.5 短線買點與RSI指標超賣值
- 8.6 黑馬利器——MBSS
- 8.6.1 什么是每筆均量
- 8.6.2 深幅下跌后止跌區的MBSS大幅攀升形態
- 8.6.3 上升途中盤整走勢后的MBSS大幅攀升形態
- 8.6.4 高位震蕩滯漲區的MBSS持續下降形態
- 8.6.5 下跌走勢中的MBSS小幅攀升形態
- 第9章 量價點撥,“量在價先”的深入解讀
- 9.1 與趨勢共舞:量能變化全景圖
- 9.1.1 筑底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2 上升趨勢形成初期的量能特征
- 9.1.3 持續的上漲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4 上升途中的盤整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5 拔高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6 筑頂階段的量能特征
- 9.1.7 下跌趨勢的量能特征
- 9.2 量價看盤技巧之:井噴式量能
- 9.2.1 低位區恐慌性下跌后的井噴式量能
- 9.2.2 高位區拔高走勢中的井噴式量能
- 9.2.3 高位區下跌走勢中的井噴式量能
- 9.3 量價看盤技巧之:彈跳式量能
- 9.3.1 彈跳式量能出現的原因
- 9.3.2 上升途中的彈跳式量能
- 9.3.3 低位盤整走勢中的彈跳式量能
- 9.3.4 高位盤整走勢中的彈跳式量能
- 9.3.5 下跌途中的彈跳式量能
- 9.3.6 反彈走勢后的彈跳式量能
- 9.4 量價看盤技巧之:臺階式量能
- 9.5 量價看盤技巧之:極度縮量
- 9.6 利用量能來分析漲停板的后期走勢
- 第10章 掌握不同行情中的買賣技術
- 10.1 牛市行情的買賣技術
- 10.2 熊市行情的買賣技術
- 10.3 震蕩行情的買賣技術
- 第11章 掌握不同類型股票的買賣技術
- 11.1 藍籌股的買賣技術
- 11.1.1 只在低估時買入
- 11.1.2 關注行業的周期性
- 11.1.3 關注個股的年終分紅情況
- 11.2 成長股的買賣技術
- 11.2.1 成長型企業的三大特點
- 11.2.2 成長股的15個特征
- 11.3 龍頭股的買賣技術
- 11.4 新股的買賣技術
- 11.4.1 從新股的題材面著手
- 11.4.2 從新股的盤子大小著手
- 11.4.3 從新股的股價著手
- 11.4.4 關注新股首日的換手率情況
- 11.4.5 關注新股首日的盤中成交情況
- 11.4.6 關注新股上市后三五個交易日內的走勢情況 更新時間:2018-12-27 13: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