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0章 與自己對話,讓孩子不焦慮
- 第29章 正視等待焦慮,并試著接受它
- 第28章 父母不焦慮,孩子才能平靜下來
- 第27章 《消除焦慮,孩子才能重新找回控制感》:為什么孩子容易焦慮
- 第26章 挫折幫助孩子戒驕戒躁,變得更加理智
- 第25章 孩子經歷的挫折越多,定力越強
第1章 前言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特爾·米歇爾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于“棉花糖”的實驗。他讓若干個3~6歲的孩子分別單獨待在一個房間里,并在房間的桌子上放了一顆糖果,然后告訴他們,可以立刻吃掉糖果,也可以等工作人員回來后再吃,那樣就能多得到一顆糖果。
結果大部分孩子無法堅持到最后,只有少部分孩子能獲得額外的那顆糖果。后來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那些能夠抵制糖果誘惑、得到獎勵的孩子,在成年后考試成績更好,社會適應力也更強。由此便衍生了“延遲滿足”教育法。
延遲滿足是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以及在等待中表現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延遲滿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孩子自我控制的核心和重要技能,也是孩子社會化和情緒調節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
然而,當下的很多父母無時無刻不在及時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生怕晚一點兒就會讓孩子受委屈。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等一等,因為并不是孩子的所有需求都要立即滿足,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某些需求,反而有利于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
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呢?本書從激發內驅力,培養自控力、意志力以及消除焦慮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一是激發內驅力。當孩子有了某個需求時,其內心就會產生一種驅動的力量去達成目的。延遲滿足能力需要這樣的內驅力。
二是培養自控力。自控力是對外界誘惑以及自身行為習慣的一種自我控制能力。當孩子有了自控力,就能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應該做的事。只有自控力強的孩子,才能在等待中收獲更多、更好的結果。
三是培養意志力。對于孩子來說,他們面對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要想讓孩子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做到延遲滿足,控制自己的行為,就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意志力。
四是消除焦慮。焦慮是孩子的常態,延遲滿足會讓孩子處在焦慮之中,而有效地克制焦慮才能讓孩子找回自我控制感。
以上四個方面都與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息息相關,提升孩子的延遲滿足感,有助于孩子獲得良好的自控力、意志力,讓孩子從小擁有過硬的素質,未來更好地掌控人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延遲滿足訓練要遵循科學的原則,要以孩子為主角,父母能做的就是引導,只有在孩子的意愿下進行的訓練才是真正的延遲滿足訓練。當延遲滿足訓練正確實施時,它才能發揮正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