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的關系
- 延遲滿足喚醒孩子的自律力
- 李莎汀
- 952字
- 2024-04-28 18:11:09
就像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樣,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的人認為應該即時滿足孩子的需求,有的人認為應該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其實,任何偏激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延遲滿足和即時滿足不應該是對立的關系,它們是可以共存的。
有這樣一個案例:
在一個班級中,老師把學生分成了兩組,每組的綜合成績都差不多。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老師對第一組學生承諾每次單元考試只要平均分達到90分,就能獲得彩筆、精美的本子等小禮物;對第二組學生則承諾只要在期末考試中平均分達到90分,就帶他們去夏令營。第二組學生聽到消息后簡直不敢相信,握著拳頭在心里默默念道:“一定要實現這個愿望。”
最后的結果是,被獎勵彩筆、精美本子的一組學生一開始學習確實有進步,但慢慢地就習以為常了,最后在期末考試時成績沒有明顯的改變。相反,被獎勵去夏令營的一組學生的成績要好得多,因為夏令營活動對他們來說太有誘惑力了。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知道,頻繁的即時滿足,有時候效果并不好,因為每次實現目標后,獎勵都是一樣的,孩子就會逐漸失去興趣,但可以肯定的是,即時滿足也可以起到短暫的激勵作用;而延遲滿足給予的獎勵則更加讓孩子心動,即便時間上長一些,但是孩子依舊能夠堅持,從而最終獲得好的成績。
那是不是意味著延遲滿足要比即時滿足更值得我們借鑒呢?
其實,這也要看具體情況。第二組學生能夠為了夏令營活動而長期保持學習的熱情,這也是有前提的。
第一,達到90分的平均分這個目標不是高不可攀,即只要努力一點兒就能實現。有了這個前提,學生們在每次單元考試時就會關注整個組的成績,如果每次都超過或者離目標很近的話,自然就會更加努力學習;反之,如果每次都與目標相差過大,那也就會像第一組學生一樣放棄了。
第二,給予的獎勵必須具備足夠的誘惑力。延遲滿足的收獲通常要比即時滿足的收獲大,否則誰也不愿意等待。第二組學生為了實現夏令營這個目標而對學習充滿熱情,是因為獎勵太有吸引力了,如果是彩筆、本子等,那他們可能就堅持不了這么長時間了。
所以說,延遲滿足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給予孩子的獎勵要合理,他們才會為了目標而學會等待;即時滿足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短期內給予小獎勵,一樣能夠激發孩子的熱情,只是需要注意度。這就告訴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同樣都是需要的,偏廢任何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