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查理一世:內戰之火與英國王權變革(1625—1649)
最新章節:
致謝
1642年,在伊麗莎白黃金時代結束后不到四十年,英格蘭就開始自相殘殺,走向分裂,一派效忠王室,一派效忠議會。蘇格蘭和愛爾蘭開始征兵,來自歐洲大陸的雇傭兵紛紛趕來,他們在英格蘭本土掀起英格蘭歷史上最后一次戰爭。這場長達九年的內戰,使家人反目,朋友成仇,死傷無數,死亡人口比例甚至遠遠高于英國“一戰”期間陣亡人口比。在這個正在瓦解的王國里,首當其沖的是國王查理一世。作者利用最新發現的未曾公布的國王手稿,其中包括他與王后相互往來的密碼信,生動描繪了查理一世面對的復雜宮廷政治網絡和歐洲國際關系格局,從人物的自身視角,刻畫了一個不同于刻板印象“暴君”的查理一世——一個對他所處的殘酷時代來說遠不夠殘酷的人。查理一世不愿像都鐸王朝君主們那樣血腥迫害對手,也不愿按王室傳統為保全自己而棄仆人于危險境地不顧。他受到父親的教導,熟悉國王的權利和義務,卻沒有父親老練的政治手腕和豐富的生存經驗。他娶了一位出色的公主并深愛著她,但她是來自法國的天主教公主,注定將引起新教臣民的不安。他信仰秩序和高尚的思想,看重個人榮譽,卻低估了敵人的冷酷,終將為自己堅持的原則付出殘酷的代價。正是這樣一位極各種矛盾于一身的國王,最終改變了英國君主制度的面貌。查理一世雖已被毀滅,但他并沒有播下英格蘭君主制毀滅的種子,而是播下了君主制重生的種子。內戰結束后,王室復辟,秩序開始重建。今天的英格蘭享受著查理一世留下的遺產:議會與君主共治,英國國教會保留了查理一世堅持的主教制。內戰結束后,許多激進的宗教實驗者把新教帶到了新世界,把共和國的種子帶到了北美大陸,而英格蘭繼續彌封它的傷口,在傳統與變革的博弈中開創并完善君主立憲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