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身份
大明永歷十二年,滿清入關已經十五年,此時的華夏大地基本上快要結束亂世,只剩下南明和滿清對峙。
南明著名的跑路皇帝永歷匆匆跑路到昆明,受到控制云南和貴州的李定國保護;
同時,仍然在四川、湖廣、廣西和福建的殘余明軍仍舊奉永歷帝為正統,誓死抵抗清軍。
如今,整個北方已經全部淪陷,蒙古歸附滿清,和碩特部遠走烏斯藏,明朝只剩下西南和四川在苦苦支撐,他們保留大明最后的一絲臉面。
曾經反抗明廷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已經先死去,面對如此局面,曾經的反抗者同曾經的壓迫者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滿清。
在南明的地盤中,明廷原本的正規軍已經損失殆盡,張獻忠的大西軍同眼下的闖軍余部共同撐起南明。
大西軍的統帥是張獻忠的養子李定國,被永歷帝封為晉王,目前坐鎮云南保護永歷天子;
而四川、湖北一帶的主力部隊則是原先的闖軍余部,他們也接受了南明朝廷的爵位和官職,目前叫做忠貞營。
這個冬天格外寒冷,“孝聞九邊、勇冠三軍”的吳三桂率領大軍從北向南打算橫穿四川,企圖一舉滅殺南明朝廷。
同樣是這個冬天,料峭的冬寒讓匆匆前往重慶的袁宗第搓了搓手,看著不遠處高聳的重慶城墻,心里面有一點悵然。
他要會動員四川本地的明軍攻擊重慶,達到支援李定國,緩解云南方面的壓力的目的。
這里駐扎著大明政府軍首腦、現任涪侯的譚文部。他們剛剛合營,在忙活完安營扎寨的事情之后,外面就有人來稟報,說發現一個來路不明且行跡非常可疑的人,看樣子一副書生模樣。下面的人沒有什么主意,就報告給靖國公,請他處理這件事情。
“來路不明且形跡可疑的人?”袁宗第心里面有一些不解,來路不明就去問啊,不說的話就用刑罰去伺候,讓他說出來。
如果這樣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處理,袁宗第感覺自己絕對忙不過來。
“國公恕罪,實在是此人有一些詭異,不得不來稟報。”來報告的軍官隨后詳細稟報了這位仁兄的情況。
此人只是說自己叫做朱天賜,字延昭,并且記得自己是北直隸人。
而發現的探子也說,根據他多年探查的經驗判斷,此人依舊是心懷大明,完全可以排除是韃虜的細作,而且談吐不凡,極有可能是秀才之類的讀書人,所以才特地過來稟報。
聽軍官把前因后果說完之后,袁宗第也有一些好奇:“既然能夠脫口而出‘大明’二字,且并沒有剃發易服,想來也是心存大明的。可是如果是來投靠我軍的,又如何要說自己失憶呢?”
隨著南明的局勢越來越差,很多的百姓和士子官員都不再敢逃脫滿清的土地投靠南明,尤其是那些官員和士子,更是許多年沒有來投靠自己了。
袁宗第甚至了解到,一些士子舉人都跑去參加滿清的科舉,然后高中進士而回歸鄉梓,呼朋喚友,大擺筵席。
袁宗第的感覺和疑惑和這位軍官很相似:若是真心投靠的話,為何不把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出來?難道里面有什么隱情不成?
想到這里,袁宗第沉吟一會兒說道:“讀書認字的士子越來越少投靠我軍了,近些年來尤其如此。”
“你且去把他帶過來,我親自見一見他。記得要禮數周到,莫要怠慢。”
那軍官口稱“是”,慢慢消失在袁宗第的視線中。
待軍官走遠之后,兩個孔武有力的戰兵從兩邊走來,圍在袁宗第身邊。這兩個人都是袁宗第的心腹愛將:
個子比較高大魁梧的叫做岳如昆,益陽人,乃是岳爺爺的后裔,他已經追隨袁宗第出生入死多年,袁宗第也非常信任他。
而且這岳如昆的父親就是為袁宗第而死,袁宗第也是一個性情中人,就把岳如昆帶在身邊照顧;
另外一人叫做張承昭,是大西軍的人,這次是作為晉王李定國的使者來到這里的。袁宗第看他身材威猛,相貌堂堂且謙虛有禮,也是心生好感。同時為了緩和同晉王的關系,就把他也放在了身邊。
“若是真有讀書人來投靠,我自然需要以禮相待,你二人也需要禮數周到,不可怠慢了人家。”
在朱天賜被帶過來之前,袁宗第心里面.已經打定主意要留住這個疑似讀書人的可疑分子。
不一會兒,朱天賜就被帶到了營帳里,心里面不停地打鼓。
之前自己被發現的時候因為不太熟悉現在的政治形勢,面對盤問也只能說自己是“一概不知”。
現在看這三個人,心里面不停地打鼓,覺得自己過不去這一關了。
脾氣有一些火爆的張承昭忍不住對朱天賜怒目而視:“你這廝好生無禮!見到國公怎不行禮?”
抬頭一看,就看見一張比較威嚴的方面孔,濃眉大眼,還有一圈胡子——想必這就是他口中的國公大人罷!
朱天賜雖然對南明這個時期比較了解,但是對于禮儀還是比較生疏,雖然印象里面依稀記得明朝的文人可以見官不拜,加上之前模棱兩可說自己是秀才,干脆一裝到底,馬上行一個長揖:
“見過國公大人!”
岳如昆和張承昭同時皺眉,這個禮行得不倫不類的,而且朱天賜也沒有報上自己的名稱。
不過袁宗第自然不以為意,指了指身邊的一張凳子說道:“朱先生多禮了,請坐吧。”
朱天賜環顧營帳四周,撿了一個比較近的凳子坐下說道:“多謝國公大人!”
性格比較火爆的張承昭不由得雙拳緊握,只等袁宗第一聲令下,肯定要把這個傲慢無禮的狂徒拿下,然后一頓暴打。
不過袁宗第看起來神色非常好,對于朱天賜各種無禮的舉動也不以為意,還和他耐心地說起話來。
一番攀談下來,果然同那個軍官說的那樣,只要涉及到出身、父母和宗族,朱天賜就一概用失憶對答。
對此,袁宗第也不以為意,而是話鋒一專說道:“今日本國公奉朝廷的命令入重慶討伐流賊逆徒,先生何以教我?”
“朝廷明令?”
這個朝廷怕是永歷朝廷罷?根據朱天賜平日里看的一些歷史書籍,這個朝廷怕是沒幾年好活了。
“是啊,叛徒吳賊舉兵犯闕,晉王要本公取得重慶以斷吳賊退路,好為朝廷爭取機會。”
張承昭確定現在袁宗第的心情非常好,因為現在袁宗第已經開始同朱賜渙講述起了軍情。
去年孫可望與李定國內訌,孫可望戰敗,率領一些西營舊部叛變南明投降滿清。
滿清從孫可望處知道了云貴虛實之后,立刻派遣“孝聞九邊,勇冠三軍”的吳三桂兵出漢中,越過重慶,兵鋒直指云貴地區;
同時,湖廣、江西的清軍在洪承疇的領導下西進支援吳三桂。
而張承昭正是因為這件事來到這里的。
他一路喬裝打扮來到巴東,聯系這邊的忠貞營,企圖讓他們占領重慶以截斷長江水路。
但是這個目標很難實現。
滿清從南直隸和江西征用的船只用作運糧船,每條船都有重兵把守,弱小的明軍水師雖然有主場之利,但是很難徹底切斷建奴的航運。
明軍將領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攻下重慶。
畢竟只有重慶能夠容納這么多的船只和資重,加上重慶良好的道路情況,更加方便糧食的轉運工作。
于是在今年的七月份,明軍就嘗試性地進攻了重慶,吳三桂立刻回師增援,立刻擊潰明軍。
四川、湖北的明軍【主要是忠貞營】大舉動員,企圖強攻重慶。
袁宗第和譚文就是這次進攻的先鋒軍,劉體純、李來亨、郝搖旗等人也正在趕來的路上。
聽完了袁宗第的講述,朱天賜大概知道了現在的局面。
其他人他不太清楚,不過這吳三桂可太有名了,和陳圓圓的那些不得不說的桃色新聞讓后人都大開眼界;
還有晉王,說的應該是李定國了,正好這方面的歷史也涉及過一些。
前世和大清粉絲對峙的時候,朱天賜可沒少了解這方面的歷史,為此還特地買了顧老先生的南明史看來著。
朱天賜看著滿臉風霜、眉宇之間盡是滄桑之色的袁宗第,又想起了在云南苦苦支撐的李定國——這個大明衣冠最后的保衛者之一,他只覺得心里面莫名其妙地心酸,他沉默了一會兒,最終說出了一句話:“晉王英明神武,定能夠克復吳賊,掃蕩夷氛,滌清寰宇,光耀大明江山社稷。”
“朱先生所言極是。”袁宗第滄桑的臉上露出很偷快的笑容,顯然是對朱天賜的回答很欣慰。
“朱先生恐怕還沒有吃飯吧!”袁宗第笑著說道。
當然沒有!
“你們兩個帶著朱先生去吃飯。”然后袁宗第看著朱天賜身上稀奇古怪的衣服就補充道:“朱先生遠道而來,舟車勞頓,想必已經非常疲憊了,不如去沐浴一番?”
朱天賜應了一聲就離開。而后,岳如昆和張承昭一齊把目光投向袁宗第,后者沉吟不語。
張承昭等了一會兒,終于忍不住開口:“為什么不拖出去打軍棍以儆效尤?”
“桀驁不馴,不尊禮儀,對晉王和本公無禮,理應拖出去亂棍打死。”
袁宗第沉聲說道:“但是如果這是其他人,確實應該這么做,可……”袁宗第用上了尊稱:“可如果朱先生是大明宗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