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契子
周朝延康九年,端王娶側妃,是京城今年的第一大盛事,也是京城八卦愛好者津津樂道的第一興奮事。人家在茶樓酒館津津樂道,抓著個新入京的外地人,說上三天三夜都不重樣。
京城的賭坊因此開了各種各樣的賭局,以前每個賭坊開這種時事賭局都力爭求新,最忌雷同,這次倒不約而同都開有同一個賭局,也是下注最多的一個賭局,那就是側妃幾年內可以生下兒子。
端王明榮軒是皇上的異母弟,先皇第九子,已故嫻太妃所生,嫻太妃生前與皇上生母現在的太后來自同族,歷來交好,舊時對皇上多有照顧,所以皇上對她頗為親近,而且端王溫和儒雅,也最得圣心。
端王娶親后一直未有子嗣,是嫻太妃的心病。延康六年嫻太妃臨死前請托太后并皇上,如果三年后,端王仍然無子,定要勸端王娶側妃,延綿子嗣。
三年之期一過,太后馬上讓皇上督辦此事。端王迫于太妃遺命、皇上威嚴,答應娶側妃,只是說到娶誰就一副與他無關的模樣。
皇上氣悶,想起曾被端王譏諷“不懂愛人,獵色而已”,一定要促成此事,讓皇后物色一個人品出眾家世相當的人選。皇后接了這個燙手山芋,苦不堪言,也往下推,讓各妃嬪及誥命幫忙物色人選,讓大家有好女兒盡管報上來。
可要給端王挑個好女兒做側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端王雖然地位尊崇可是不太理政事,一份閑職沒有實權,一個側妃之位在向來懂得權衡取舍的朝臣心中并不貴重,養在深閨寄以厚望的女兒斷不肯嫁到端王府去。
端王儒雅過人是不錯,可那端王妃夏新筠是洛陽公的嫡長女,夏家以多出美貌貴女出名,夏新筠與現在的淑妃夏新蘭十多年前并稱夏氏雙壁。端王與王妃結婚后,琴瑟合嗚,是京城公認的神仙眷屬,結婚多年無子也無側妃姬妾,這次這側妃也是不愿意娶的,不貪富貴心疼女兒的父母也不愿意自己女兒去受這個委屈。
所以三四個月間,各人報上來的人選都是才貌不出眾的嫡女或者略有才貌的庶女,皇后細細打探,都不滿意。成詩云兩年前封為昭儀,尋思家中還有一個妹妹年紀合適才貌俱好,就將這消息傳給父親安國侯。
安國侯府早已家道中落,五年前大女兒入宮,去年好不容易有了身孕卻流產了,漸漸有失寵跡象。可嘆成家仕途上沒有出眾的子弟,一個侯爵也是虛職,平時連打探傳遞消息都不甚方便,更不用說及時照應昭儀。如果能與王爺結親,至少側王妃能到宮中走動,可以與昭儀相互扶持。
安國侯找成夫人商量,成夫人回道:“不是我舍不得詩霞,她年紀還小,而且我沒管教好驕縱單純,冒然出嫁王府,恐怕惹來大禍。詩雙剛滿了16歲,年齡倒合適,大方有主意,不如收在我名下,讓昭儀報上去,再讓昭儀多加周旋,不成就罷了。如果成了,這對她也是一個好歸宿,她是聰明孩子,一定想得明白。”
安國侯覺得有理,恐怕昭儀也是這個意思。就喚詩雙來,告訴詩雙,“皇后為端王選側妃,我想要將你的名字報上去應選,你覺得如何。”
成詩雙聽了,顧不得害羞,細細思量。自己是庶出女兒,生母是家生子出身,沒有嫁妝背景,又為人愚鈍暴燥,無人相助,一個親弟弟在詩書上有限,自己謀條出路來,大家才能出頭。而且兩位嫡親哥哥仕途上也不甚如意,成家也需有人與大姐姐相互扶持,不然這成家真的要一直中落下去。何況端王側妃對她來說,已是高攀。她也知道端王夫婦伉儷情深,非是如此,這門親也輪不到自己。自己只求平安,再有子女相守,決不與王妃爭奪。
詩雙回道:“一切由父母做主,女兒聽父母的”。
安國侯見詩雙應痛快,怕她并沒有想清楚,問道:“詩雙,端王府的情況....”。
詩雙不愿意他再說下去徒增傷感,跪下道“端王府事跡眾人皆知。女兒聽說端王溫和儒雅,父母疼惜女兒,女兒愿意。”
安國侯愧疚自己無能,一個一個女兒往外送,見三女兒如此乖巧懂事,更加難堪惱怒,點頭而去。
成夫人拉她起來,握著她的手,跟她說,事成之后,會以成夫人之女名義出嫁,詩雙心知這是抬高自己的身份,忙嗑頭再謝。
昭儀回報皇后,說詩雙雖然是她庶出三妹妹,可是才貌性情都極為出眾,平時父母也極為痛愛,一直放在成夫從身邊,與自己姐妹一起教養的。現年十六,正待嫁閨中。
皇后素來喜歡昭儀不驕不燥的性情,先高看了三分,打聽確實如昭儀所說,就有七分意思,昭儀再說,成夫人愿以己女名義出嫁,皇后覺得成家有誠意十分滿意。
皇上派人打探,聽說成家三姑娘性情大方剛毅,哈哈大笑,說,“明榮軒,你也有今天”。馬上下旨指婚,令兩個月后成婚。
端王并不抗旨,卻誠心請教皇上:“王府向來沒有閑財,拿不出豐厚聘禮。皇兄,這可如何是好?”
皇上怒視端王,你端王連個側妃都娶不起,你們夫妻兩人素來風雅逍遙,花錢如流水,現在跟我哭窮?心想我若說聘禮得豐厚你就算現在拿出來,以后也會找機會給我哭窮,若說不必豐厚你就敢敷衍了事,落我的臉面。端王視若未見,誠惶誠恐。
皇后看皇上惱了,倒笑了,悄悄拉了拉皇上的衣袖,對端王說,“這不用發愁,嫻太妃早準備好了,在太后那里放著呢,要是嫌禮薄了,再添點也使得。”
禮單出來,十分豐厚,可這聘禮,安國侯府那沒落情況如何備得起嫁妝?皇上瞪眼,到底要出一筆,雖然近年來大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國庫內宮都不差這點東西,可是給人家人家還不會領情,誰愿意這個花法。
皇上以婚期急促皇家協辦為由,賞了一份嫁妝送到成府。成府大喜,在這基礎上再加了兩層,已是十分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