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內心的沖突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前言
寫這本書是為了精神分析的發展。我分析患者,分析自己,積累了經驗,就有了這本書。雖說此書中的理論形成于數年前,我的看法卻是在準備美國精神分析研究院(American Institute for Psychoanalysis)贊助的系列講座的時候最終變得清晰的。第一個系列的講座談的是技術,題目就叫《精神分析的技術問題》(Problems of psychoanalytical Technique)(1943)。第二個系列的講座發表于1944年,講的就是此書中要討論的問題,題目為《人格的整合》(Integration of Personality)。從該系列演講中挑選出的一些題材——如“精神分析療法中的人格整合”(Integration of Personality in Psychoanalytical)、“冷漠心理”(The Psychology of Detachment)和“虐待狂傾向的意義”(The Meaning of Sadistic Trends)——已經在醫學院(Academy of Medicine)以及精神分析協會(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sychoanalysis)上講過了。
我希望這本書能給那些致力于改進我們的理論和療法的精神分析學家提供一些用處。我還希望他們不但能把此書中的看法用在患者身上,也用在他們自己身上。精神分析若想發展,只有下苦功,既要改變自己,又要克服困難。不思進取,拒絕改變,我們的理論注定會變得貧瘠、僵死。
但我深信,任何一本書,只要談的不只是技術問題或抽象的心理學理論,就應該會對那些想認識自己并且并未放棄為了自身的成長而奮斗的人有用。我們生活在問題成堆的文明中,多數人都有我在這本書中所講到的那些沖突,都需要得到最多的幫助。雖說嚴重的神經癥應該交給專家們處理,但我仍然相信,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也能很有效地解決自己的內心沖突。
首先要感謝我的患者,在與他們共事的過程中,我對神經癥有了更多的了解。還要感謝我的同事,他們對我做的事很有興趣,理解我,鼓勵我。我說的不只是上歲數的同事,還有在研究院接受培訓的那些年輕人,他們嚴肅認真的討論令人興奮,也卓有成效。
我還想提三個人,他們不屬于精神分析這個圈子,卻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支持了我的工作。首先是阿爾文·約翰遜博士(Dr.Alvin Johnson),他在一個正統的弗洛伊德分析學是唯一獲得認可的分析理論與實踐的流派的年代,讓我有機會把我的看法提交給社會研究新學院。我尤其要感謝社會研究新學院哲學系和文科系主任克拉拉·麥爾(Clara Mayer)。她個人對我所研究的課題的興趣從未中斷過,年復一年鼓勵我將分析工作中的每一個新發現提交討論。然后我要感謝的是我的出版人W.W.諾頓先生,他為我提過很多有用的意見,為此書增色不少。最后,我要感謝的一個人,卻不是分量最輕的那個,就是米內特·庫恩(Minette Kuhn),他曾大力幫我更好地組織材料,更清晰地闡述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