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免費
平臺紀事本末
最新章節:
第9章
不分卷,未著撰作人姓名。該書的斷限為: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臺灣林爽文發動反清起義起,至乾隆五十三年五月鎮壓起義的清軍撤離臺灣止。書的作者在追述了林爽文的身世和以天地會組織群眾的情況后,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林爽文起義從醞釀、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林爽文起義爆發后,起義軍一路上勢不可擋,接連攻陷了彰化、諸羅二縣,直逼臺灣府城。雖然該城未被攻下,但閩浙總督常青在起義軍的打擊下一籌莫展,只得浚溝濠、修城柵,進行消極防御;而臺灣總兵柴大紀“每戰小衄,皆以捷聞,有識者為之寒心”。在這種情況下,乾隆只得撤了常青、柴大紀的職,命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陜甘總督福康安為將軍,征調各路清軍十余萬人、戰船數千只,經過幾個月的激戰,才俘獲了林爽文,鎮壓了這次起義。該書最后還記載了乾隆為“嘉平臺灣之功”所采取的幾個措施:命在臺灣嘉義縣為福康安等人建立生祠,又在紫光閣為鎮壓起義出力的清軍將領繪畫圖像,乾隆親制“贊詞”。該書成書時只有鈔本。后來,《臺灣文獻叢刊》(第十六種)有標點本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