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 平臺紀事本末
  • 佚名
  • 2709字
  • 2015-12-26 23:51:04

丙子(十三日),將軍嘉勇公福康安統領大兵南下。先是普爾普領兵由嘉義至郡城,道經灣里溪、鐵線橋,賊眾聞風斂跡,皆走匿大武隴山內。至林爽文被擒,大武隴賊目許大花等聞之,挈黨投出。而林爽文之弟林勇,先在大武隴與莊大田協力窺郡城,既聞大兵已定北路,黨羽皆渙散,乃罄其所掠財物,糾集余黨據大武隴隘口。北路賊目蔡福及葉省妻黃玉娘等亦逃走南路,與之合力,思阻險自固。丁丑(十四日),將軍福康安分兵三路南下:普爾普由大排竹進山趨大武隴北面,鄂輝、許世亨由哆啰嘓、洗布埤迤西沿山搜捕,將軍福康安、參贊海蘭察統領大兵由灣里溪、鐵線橋進兵。防守鹽水港總兵梁朝桂亦隨大兵南下。己卯(十六日),師次牛莊,賊目蘇魁、陳獻瑞率眾阻官兵。官兵射蘇魁殺之,生擒陳獻瑞等,戮于軍。

壬午(十九日),將軍福康安、參贊海蘭察直抵南潭。福州將軍常青、江寧將軍永慶、廣州副都統博清額、南澳總兵陸廷柱,皆領兵自關帝廳來會。而湖南總兵尹德禧、副將伊常阿、參將張宜淑、游擊王希章、都司王朝佐、守備尹尚榮、陳綸、田武、千總以下二十六人,兵千名,亦由鹿港登岸陸續至軍。

初,常青聞將軍福康安東渡,自陳無功,請去將軍名號,以一事權。上以常青駐南路久,而福康安方經營北路,不欲遽加貶削。至是北路大定,福州將軍恒瑞坐逗留鹽水港革職,乃責授常青福州將軍,摘去雙眼花翎。

將軍福康安之定北路也,南路賊目皆氣沮。有民人數十至關帝廳請常青用兵。時關帝廳軍營兵不過三千,常青猶豫不能決。會總督李侍堯遣連江游擊梁上掄、興化都司譚綸邦帶兵千人至營,常青致書將軍福康安,請帶兵二千人靖南路。將軍福康安以南路兵日久力疲,恐不得當,損威望,乃覆書令其審度形勢,毋輕進。會上亦嚴諭常青防海口,不責以兵事,常青南下之議遂止。

將軍福康安既至南潭,與常青晤,仍以府城委之防守。檄令江寧將軍永慶、廣州副都統博清額、總兵陸廷柱分守打鼓港、竹枝港。

有義民首鄭其仁者,先隨丁朝雄收復東港,擒賊目吳豹送郡城伏法,奉旨賞守備職銜。至是遣人至軍前,報收復枋寮捷音。將軍福康安遣臺灣府知府楊廷理馳往枋寮撫慰新附,并遣張芝元、許廷進帶廣東兵五百人隨往。

癸未(二十日),大兵發南潭,參贊鄂輝以兵來會。初,鄂輝與普爾普分路搜剿大武隴賊巢。鄂輝攻本縣莊,克頭社,轉戰皆捷,至大武隴河。普爾普亦克大武隴隘口。賊目莊大田、蔡福等由內山南走水底寮。普爾普復自大武隴北面深入內山搜剿余匪。將軍福康安即令留守大武隴。鄂輝亦自大武隴南面入山,沿山搜捕,至大林莊出山,與大兵會。戊子(二十五日),大兵次下埤頭。

先是知府楊廷理奉令招撫枋寮,既至,鄉民皆出莊迎謁,意甚恭。楊廷理遍加慰勞,并令偵莊大田蹤跡,立功自效。于是楊廷理留宿莊中。夜半,枋寮賊陳昆、葉娥等復劫莊眾謀拒官兵。楊廷理聞變,單騎馳出莊,得免。有把總嚴廷選者,帶兵百人隨往,遇變皆死之。義民首鄭其仁亦死于亂。

參贊海蘭察既至下埤頭,聞之大怒,即率侍衛巴圖魯直抵枋寮,與賊遇,橫沖賊陣,賊不能當,射賊目陳建平殺之,賊皆潰走。官兵乘勝追之,斬首數千級,擠于海死者不可勝計,生擒賊目藍九榮等,戮于軍。賊目莊大田在水底寮,聞之,竄走瑯嶠。瑯嶠在鳳山極南,邊海,內通傀儡番社,山峻林密,道路險惡。

二月丁酉(初四日),大兵次風港。將軍福康安重賞瑯嶠各社番眾,令其堵緝內山隘口。戊戌(初五日),大兵發風港,穿林越箐,自黎明至日午,行三十里。凡遇隘口,皆留兵守之。賊眾伏密箐內,見官兵至,自山澗內突出,殊死拒。前鋒侍衛博斌、副將岱德、參將張朝龍等迎擊之,賊卻,官兵乘勝追之。至柴城,官兵四面圍逼,賊眾往來沖突,不能脫。知事急,皆相率投海。

初,將軍福康安遣侍衛烏作哈達領水師兵由海上抵瑯嶠。至是齊至,遇賊投水者,放鎗炮擊之,賊尸浮海面者無算。賊目莊大田知不可脫,率眾賊棄械竄伏山谷。官兵分途搜緝,生擒賊目莊大田、大田之弟大韭、許光來、許尚、簡天德、并大田之母黃氏。其義民、番眾擒獻者,林漢、陳才等又數百人。將軍福康安遣總兵袁國璜檻送莊大田等至府城,遣烏什哈達沿海搜查逸匪。乙巳(十二日),大兵凱旋,至東港。丁未(十四日),至山豬毛。

初,山豬毛義民團結鄉眾拒賊,上嘉其義勇,御賜褒忠扁額,鄉民建亭奉之。將軍福康安親至亭下招義民首慰勞之。

庚戌(十七日),至府城。府城紳民皆至三十里外設香案迎大兵,夾道歡呼。人人自慶。

將軍福康安既至府城,戮賊目張邦光等四百余人于市。令普爾普械送莊大田之弟大韭、大麥、偽副元帥許光來、偽參軍簡天德、偽靖海侯許尚、偽先鋒陳牙、偽左將軍林漢至京伏法。惟莊大田傷重垂斃,僇于市,以首送京師。又擒林勇于大武隴,擒蔡福并莊大田之子天義、天勇、孫阿莫、婿楊由、并其妻女于灰窯。賊目劉升、陳秀英、鄭記、陳天送、嚴煙等皆先后就擒解京伏法。葉省妻黃玉娘亦就擒,戳于臺灣市。大田幼子天畏逃至嘉義,至六月內,效用知府錢受椿訪獲之,械送內地。林爽文、莊大田黨羽盡矣。其投誠賊目陶烏等幾百人,奉旨貰其死,分各省安插。惟董喜隨林爽文逃至番界,或云已為生番所戳云。

南路捷聞,上大喜,賞擒莊大田之功,六十七、德成、額岱德、王宣、王德俊皆賞號巴圖魯,加賞銀百兩。

三月乙丑(初三日),奉旨逮問陸路提督兼臺灣鎮總兵柴大紀于京師。柴大紀自守嘉義以來,上念其守城之功,眷顧優隆。既聞其在總兵任內,婪臟負職,多劣跡,不稱任,而工部侍郎德成亦上言柴大紀營私玩寇。維時革職提督任承恩在刑部獄,上詔問之,其對如德成言。上知大紀所犯皆實,乃詔總督李侍堯、將軍福康安查明指參,以高廉總兵梁朝桂為陸路提督,轉汀州總兵普吉保為臺灣總兵。旨下,將軍福康安方統兵在鳳山,遣郎中長齡至嘉義逮大紀至郡。至凱旋郡城,同成都將軍鄂輝等以所犯面鞫之。大紀不能隱。又問大紀之弟大經,并經其家人林道清、巡捕官鄭名邦等皆言大紀縱兵市易,廢弛營伍。又挑補兵弁,皆以利進,及林爽文將作亂,畏賊回郡城各情,皆有征。獄具,上聞。于是籍沒其家,逮大紀于京師,伏法。福州將軍常青坐不能糾舉,革職回京聽旨。

將軍福康安以臺灣大定,撤回防守南北兩路各征兵,凱旋內渡。參贊超勇公海蘭察率巴圖魯侍衛先由鹿仔港內渡。又分派諸軍,以次渡海。由鹿耳門配渡者,廣州駐防兵為第一起,都統博清額領之;次杭乍駐防兵,將軍永慶領之;次貴州兵,總兵許世亨領之;次廣西兵,副將巴爾布領之;次廣東兵,總兵陸廷柱領之。由鹿仔港配渡者,四川屯番兵為第一起,總兵穆克登阿領之;次湖南兵,總兵尹德禧領之;次福州駐防兵,協領海興阿領之;次浙江兵,副將詹殿擢領之。其在北路凱旋廣東官兵,則總兵李化龍領之。而福建水陸各官兵,除挑留戍兵外,分四起內渡。惟留廣東兵千人,命總兵張朝龍領之,鎮撫地方。至五月,內渡官兵以次凱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昌市| 泉州市| 来凤县| 宁陵县| 天等县| 霍州市| 郑州市| 伊吾县| 海城市| 剑川县| 东港市| 永丰县| 犍为县| 乌兰察布市| 探索| 普兰店市| 桂东县| 兰州市| 宁夏| 巴彦淖尔市| 博野县| 长宁区| 嘉荫县| 桐庐县| 巩义市| 盱眙县| 桦南县| 哈尔滨市| 九江县| 九江县| 望奎县| 大城县| 仲巴县| 榕江县| 油尖旺区| 蓬溪县| 海安县| 棋牌| 丹寨县| 凤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