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海上能源通道風險分析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
最新章節:
參考文獻
本書針對海上能源通道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海域日益凸顯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以及地區沖突、恐怖活動等安全隱患和潛在威脅,開展了海上能源通道海域地理環境、地緣安全的特征分析與風險評估,探索了海上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等風險情景和應對策略,分析了北極新航道的開通預期、經濟價值、重要機遇、風險挑戰,探討了海上航行的國際法運用、風險規避及防范的對策建議,基于定性分析與定量評估的結合、人文學科與理工學科交叉的思想,通過引入貝葉斯網絡、云模型和多備選決策場理論,闡述了海上能源通道風險量化評估、情景推演及海上突發事件應急決策與航道規劃的仿真實驗。本書可供大氣、海洋、交通、自然資源、防災減災、應急管理、海洋安全戰略等科研人員及相關院校的師生參考。
目錄(162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叢書編委會
- 推薦序
- 前言
- 第1章 海上戰略通道概述
- 1.1 海上戰略通道的類型、特征、功能
- 1.1.1 類型
- 1.1.2 特征
- 1.1.3 功能
- 1.2 全球重要的戰略通道、海域及海峽
- 1.2.1 全球重要的戰略通道
- 1.2.2 全球重要的海域及海峽
- 1.3 全球海上運河和航道
- 1.3.1 蘇伊士運河
- 1.3.2 巴拿馬運河
- 1.3.3 紅海
- 1.4 中國海上能源通道
- 1.4.1 航線
- 1.4.2 特點
- 1.4.3 依存度
- 參考文獻
- 第2章 南海-印度洋通道的風險與防范
- 2.1 概述
- 2.2 自然環境
- 2.2.1 海峽
- 2.2.2 島嶼
- 2.2.3 海灣
- 2.3 地緣環境
- 2.3.1 南海的地緣環境
- 2.3.2 印度洋的地緣環境
- 2.4 管控與爭端
- 2.4.1 控制狀況
- 2.4.2 軍事基地
- 2.4.3 管控訴求
- 2.5 防范對策建議
- 2.6 風險隱患與應對策略
- 2.6.1 風險隱患
- 2.6.2 應對策略
- 第3章 東北亞航道的風險與防范
- 3.1 概述
- 3.2 東北亞航道的地理特征
- 3.2.1 東海至日本海航段
- 3.2.2 日本海至太平洋航段
- 3.2.3 白令海至楚科奇海航段
- 3.3 東北亞航道的重要島嶼
- 3.3.1 千島群島
- 3.3.2 堪察加半島
- 3.3.3 阿留申群島
- 3.4 東北亞航道的重要海峽
- 3.4.1 朝鮮海峽
- 3.4.2 津輕海峽
- 3.4.3 宗谷海峽
- 3.4.4 白令海峽
- 3.4.5 韃靼海峽
- 3.5 風險與防范對策
- 3.5.1 潛在風險因素
- 3.5.2 風險防范對策
- 參考文獻
- 第4章 北極西北航道的開通機遇與風險
- 4.1 概述
- 4.2 西北航道的歷史淵源
- 4.3 西北航道的重要海峽與海灣
- 4.4 西北航道的氣候變化與開通預期
- 4.5 西北航道的開通機遇
- 4.6 西北航道的潛在風險
- 4.7 西北航道的風險防范對策
- 4.8 西北航道的自然環境與地緣風險
- 4.8.1 自然環境與航行安全風險
- 4.8.2 認知能力與保障技術風險
- 4.8.3 北極圈國家的主權訴求與地緣風險
- 4.8.4 資源過度開采與環境破壞風險
- 4.9 西北航道的自然環境風險評估
- 4.9.1 實驗數據
- 4.9.2 危險性指標與指標權重
- 4.9.3 評估結果分析
- 參考文獻
- 第5章 海上航行國際法的運用與風險規避
- 5.1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本原則
- 5.1.1 陸地決定海洋原則
- 5.1.2 公平利用海洋及其資源原則
- 5.1.3 各國互相尊重對方的海洋主權原則
- 5.1.4 和平利用海洋和解決爭端原則
- 5.2 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的劃定
- 5.2.1 領海基線
- 5.2.2 領海
- 5.2.3 毗連區
- 5.2.4 專屬經濟區
- 5.2.5 大陸架
- 5.3 海峽、水道及航道的通行原則
- 5.3.1 海峽的通行原則
- 5.3.2 水道的通行原則
- 5.3.3 航道的通行原則
- 5.4 領海與專屬經濟區的航行申報和無害通過原則
- 5.5 航道海域國家對航道的管理
- 5.5.1 依照國際專門條約管理
- 5.5.2 群島國按照國內立法管理
- 5.5.3 對海峽排他性的管理
- 5.6 船舶通行的行為規范與風險規避
- 第6章 風險分析與應急響應
- 6.1 風險
- 6.1.1 風險的定義
- 6.1.2 風險的分類
- 6.1.3 風險的分析方法
- 6.2 突發事件
- 6.2.1 突發事件的定義
- 6.2.2 突發事件的特點
- 6.2.3 突發事件的分類
- 6.2.4 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
- 6.2.5 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 6.3 風險分析與風險評估
- 6.3.1 風險分析應用研究
- 6.3.2 風險評估模型
- 參考文獻
- 第7章 海上能源通道的情景分析與風險評估
- 7.1 情景分析
- 7.1.1 情景分析的定義
- 7.1.2 情景分析的特征
- 7.1.3 情景分析的作用
- 7.1.4 情景分析的相關操作
- 7.1.5 情景分析的分類
- 7.1.6 情景分析的適用對象
- 7.1.7 情景分析的關鍵技術
- 7.2 海上能源通道綜合災害風險評估
- 7.2.1 綜合災害風險要素
- 7.2.2 綜合災害風險評估流程與數據來源
- 7.2.3 綜合災害風險評估模型
- 7.3 海上能源通道自然災害風險評估
- 7.3.1 模糊集合與模糊推理
- 7.3.2 模糊邏輯控制器
- 7.3.3 模糊推理模型的建立與推理實驗
- 7.3.4 自然災害風險評估的基本步驟與技術途徑
- 7.4 海上能源通道海盜襲擊風險評估
- 7.4.1 評估方法與技術途徑
- 7.4.2 海盜襲擊風險概念模型
- 7.4.3 海盜襲擊風險評估與情景模擬
- 7.5 海上能源通道地緣風險評估
- 7.5.1 地緣風險量化評估
- 7.5.2 云模型理論及其適用性
- 7.5.3 指標體系構建
- 7.5.4 評估建模與實驗仿真
- 參考文獻
- 第8章 海上能源通道的突發事件應急決策與航道規劃
- 8.1 突發事件應急決策
- 8.1.1 突發事件的情景構建
- 8.1.2 突發事件的情景推演
- 8.2 航道規劃:基于多備選決策場理論
- 8.2.1 多備選決策場理論的參數與決策規劃
- 8.2.2 航道規劃決策模型
- 8.2.3 決策時效約束情況下的航道規劃
- 8.2.4 決策信息不確定情況下的航道規劃
- 8.2.5 多航道、多威脅情況下的航道規劃
- 8.3 航道規劃:基于直覺模糊集的多屬性決策方法
- 8.3.1 基于直覺模糊集的距離測度
- 8.3.2 基于直覺模糊集的心理距離測度
- 8.3.3 基于直覺模糊集的相似性測度
- 8.3.4 基于直覺模糊集的TOPSIS
- 8.3.5 基于心理距離測度的航道規劃仿真實驗
- 8.3.6 基于TOPSIS的航道規劃仿真實驗
- 8.3.7 分析討論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3-11-20 19:28:32
推薦閱讀
- 時間序列分形方法在大氣環境中的應用
- 寧夏自然災害防災減災重大問題研究:地質災害卷
- 綠色環保從我做起:垃圾分類(全彩版)
- 中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新模式
- 浙江海域赤潮災害及防治
- 資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首都生態文明建設考察(首都可持續發展研究叢書)
- 集中供熱系統低碳清潔化演進技術研究
- 環境分析與監測
- 環境科技項目創新與績效評估:“十一五”水專項科技創新貢獻核算
- 欽州灣生態安全保障及環境管理對策
- 糖蜜廢液的資源化處理及應用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庫·應用經濟·增強西南地區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研究
- 青藏高原東部草原生態建設補償區域的優先級判別研究:以瑪曲縣、若爾蓋縣、紅原縣、阿壩縣為例
- 環境土壤學(第二版)
- 生活垃圾焚燒廠滲濾液處理技術與工程實踐
- 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百問百答(新時代鄉村振興百問百答叢書)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案例教程
- 水處理工程例題與習題集
- 環境治理與引資行為之間的多重困境:理論與實證
- 環保行動系列叢書:生活垃圾分類快速入門與習慣養成
- 水環境治理前瞻性探論
- 河流濕地資源利用與公園規劃:以山東省臨沂市為例
- 地震波動力學基礎
- 海河流域典型河口濕地水質-水文-食物網耦合模型研究
- AP環境科學
- 環境儀器分析(第二版)
- 黃土高原北部風沙區土地退化與治理研究
-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版)
- 環境檢測實訓教程
- 重金屬污染廢水的微生物修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