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簡稱“一帶一路”)。至此,中國正式推動以“絲綢之路”為標識的“一帶一路”建設。

為何把“絲綢之路”作為倡議的標識?因為“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遺產不是路,而是歷史情結,也是精神遺產。古絲綢之路曾是中國和外部連接與交往的重要陸海通道,是一條和平之路,因為它的開拓不用戰爭、不用征服;是一條互利之路,因為互通有無帶來的是共同受益;是一條互鑒之路,因為內外思想的文化交流帶來的是文明的互學互鑒。事實上,我們重提和重建“絲綢之路”,就是要弘揚這種精神,以這種精神創新未來。可以說,用“絲綢之路精神”創新未來,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初心。

中國是一個海陸型國家,東邊是浩瀚的太平洋,西接印度洋,海洋提供了最方便的對外交往通道。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利用海洋優勢,大力發展“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通過出口拉動,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海洋重新成為中國連接外部世界的大通道。與西方大國利用海洋擴張、爭霸、建立殖民地不同,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天下大同”和“命運共同體”的情懷,隨著自身的發展和綜合實力增強,把推動構建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海洋作為己任,通過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讓海洋成為友好交往與共同發展的和平之海。

中國與亞歐大陸山水相連。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與陸連國家的經貿和其他關系得到顯著提升。中國通過建立沿邊經濟開發區,推動與相鄰國家經貿關系的發展,但遇到的制約是,對外連接基礎設施差。其實,制約中國與陸連國家關系發展的,不僅是落后的交通設施,還有欠發展的經濟。“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旨在改善內外連通的基礎設施,優化當地發展環境,讓亞歐大陸更緊密地連接起來,構建中國與亞歐大陸發展的新格局。

“一帶一路”的兩個框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相輔相成,相互連接,是一個整體謀劃。回顧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在西方崛起以后,海上通道得以快速拓展,但陸地連接滯后,內陸國家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一帶一路”把海洋與陸地的通道建設和經濟發展統合起來,把海上通道與陸地交通網絡連接起來,構成世界新的全方位連接與發展格局。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形成海陸相連、內外相通的全方位連接,構建起四通八達的海陸交通網絡。在“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則的指導下,通過構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互聯互通網絡,通過優勢互補的產能合作和互利的供應鏈網絡,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創建新的發展動能。“一帶一路”倡議著眼于推動新型發展合作,不同于傳統的發展援助,為世界提供一種創新型發展合作方式。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正處于大的結構變化和發展方式的調整期。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一批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步入起飛門檻,“一帶一路”建設為這種新格局構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帶一路”基于合作共贏的思維,旨在把中國的發展與其他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通過中國的投入和帶動,動員各方參與的積極性,打造新的發展空間,創建新的發展引擎。“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在這個平臺上,大家都可以參與,共商規劃、共建項目、共享成果、共同受益。“一帶一路”的合作項目不同于一般的商業性投資,不是通過談判進行的,而是通過協商進行的,是共同規劃和建設。長期以來,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融資,特別是基礎設施融資、大項目工程建設融資,存在很多困難和制約。現行的國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的能力有限,私人金融機構的投資意愿不強,因此,對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基礎設施發展滯后,發展的綜合環境改善緩慢。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推動創建合作性融資機構和其他多種形式的金融機制,以此破解融資瓶頸,中國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倡導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金磚國家銀行(新發展銀行),籌備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中國自己出資成立了絲路基金等,旨在破解發展中國家發展中的融資難題。“一帶一路”倡議不同于自貿區構建和多邊貿易體制,旨在推進發展中國家綜合發展環境的改善,創新發展動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以亞、歐、非海陸連接與發展為重點,但作為一種新型發展合作方式,是面向世界的。從亞洲到歐洲,再到非洲,可以延伸到更廣泛的區域。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帶一路”是著眼于世界創新發展的倡議。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建立一個廣泛且具有包容性的合作框架和更好的發展環境。考慮到沿線國家經濟的多樣性,“一帶一路”通過項目建設需要對接東道國的發展規劃,以實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和共享成果的目標。“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長期工程,面臨著多重風險和挑戰。沿線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差異較大,由于歷史、宗教、邊界的劃定和自然資源等因素,沿線國家之間的關系也復雜多樣,有時會因社會和文化差異而導致分歧,一些國家的民族主義者、保守勢力等可能會以各種借口反對立項建設。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建設遠不止經濟發展,也包括政治、社會、文化、教育和安全關系發展,是新型國家間關系的構建。“一帶一路”體現的是新的發展觀(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綜合發展環境)、新的合作觀(開放型,共商、共建和共享)和新的秩序觀(海上的開放合作與合作安全,以及海上航行開放、安全合作與發展合作)。中國提出這個倡議以后,盡管國際上,包括一些沿線國家存有懷疑,有的在觀望,有的不予以支持,有的則提出相對應的計劃。但總體來看,“一帶一路”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截至2023年6月,中國與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有著深刻的含義:一則,之所以冠以“21世紀”,是要區別于以往的西方大國以追求霸權為宗旨的海洋觀,構建開放、合作與共享的海洋新關系和新秩序;二則,強調共同發展、合作共贏,把海上通道建設與共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因此,“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是面向未來的新思維、新方略。當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存在諸多困難,面臨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受到海域爭端、海洋權益、戰略競爭的影響。因此,需要對建設中的綜合環境、機會、安全與風險,以及其他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判斷。

張韌教授及其團隊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進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完成了多卷巨著。他們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沿革、自然地理環境,到綜合安全環境、能源通道建設等進行了詳盡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風險評估方法、評價指標體系,既具有理論研究的深度,也具有現實的應用價值,特別是他們基于數據模型提出的評價方法和指標,對于加強有關“一帶一路”建設環境評估與項目評價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此書的出版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具有特別的意義,為“一帶一路”建設在下一個十年取得更大進步提供了有益的智力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山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时尚| 大理市| 栖霞市| 北海市| 沂源县| 乳山市| 遂平县| 奈曼旗| 香河县| 白沙| 双峰县| 太康县| 手游| 平果县| 专栏| 都兰县| 全州县| 静海县| 大邑县| 宁河县| 新昌县| 沿河| 台南市| 贵溪市| 开远市| 和林格尔县| 九龙坡区| 天气| 武陟县| 瑞丽市| 庆阳市| 奉贤区| 长寿区| 望城县| 丹寨县| 桃园市| 博湖县| 曲水县| 岳阳市| 大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