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古要論
文物鑒賞專著。三卷。明曹昭撰。成書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據明舒敏《格古要論序》稱其為“吳下簪纓舊族,博雅好古”。此書共分十三論。上卷有古銅器、古畫、古墨跡、古碑法帖四論;中卷有古琴、古硯、珍奇、金鐵四論;下卷有古窯器、古漆器、錦綺、異木、異石五論。每論又各分為若干子目,如古琴論下又分斷紋琴、偽斷紋、唐宋琴、古琴色、古琴樣等子目;古窯器論下又分柴窯、汝窯、官窯、黃董窯、哥哥窯、象窯、高麗窯、大食窯、古定窯、古磁窯、古建窯等子目。此書專述古今名玩器具之真偽優劣,是明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物鑒定學專著。編寫方法為記事兼論述,從文物概述、作偽方法到真偽鑒別均有論述,還介紹了鑒別賞析的源流本末及典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該書的“真贗優劣之解,皆能剖析纖微,又諳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無不厘然。”使人讀后對各種古物有一個較系統的了解和增長鑒賞的水平。是較好的一部文物鑒賞書籍,為后人所重視。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順三年(1459年)間,經吉水人王佐增補校訂,變更章次,易名為《新增格古要論》,共十三卷,仍為十三論。對墨跡和古碑法帖等部分增補最多。新增本比原著內容豐富,流傳為廣。
·1.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