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心法
道教書名。該書是明末清初全真道龍門派律師王常月所撰。此書原是他在北京白云觀六次開壇傳戒時的講稿《心法正言》,后由其弟子邵守善,詹守棒作跋,法孫詹太林、元孫唐清善編纂而為《龍門心法》。該書是清朝以后在全真道中影響最深刻、最廣泛的一部道書。正可謂“龍門七代家風,告諸大眾”。(《龍門心法序》)《龍門心法》共二十講。一、皈依三寶;二、懺悔罪業;三、斷除障礙;四、舍絕愛源;五、戒行精嚴;六、忍辱降心;七、清凈身心;八、求師問道;九、定慧等持;十、密行修真;十一、報恩消災;十二、立志發愿;十三、印證效應;十四、保命延生;十五、闡教弘道;十六、濟渡眾生;十七、智慧光明;十八、神通妙用;十九、了悟死生;二十、功德圓滿。該道書特別強調修道者必須皈依“道經師”三寶及“戒行精嚴”。以戒為例:說這個“戒”字,“是降魔之杵”、“是護命之符”、“是仙丹寶筏。并說“戒律就是玄都禁約,乃三清上圣所定科條”。(《戒行精嚴》)所謂皈依三寶,即用宗教道德以制身、心、意,從而忍耐行持,始終不變,明暗如一,久契真道,以脫生死。總之,《龍門心法》使教義由偏重內丹清修而轉向以嚴守清規戒律為主的修持方法,被后世說這是全真道的又一次演變。
·5.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