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誥
道教經典。相傳乃神仙口授,真人誥諭,故名。在西晉升平三年至太和二年(359—367)間,由楊義記錄,傳許謐、許翙、許黃民等。后由梁陶弘景編撰。全書七篇二十卷。其《運題象》、《甄命授》、《稽神樞》各四卷,《協昌期》、《闡幽微》、《握真輔》、《翼真檢》各二卷。自《運題象》至《闡幽微》傳為“真人”所誥,其余四卷為陶弘景撰。該書以《道德經》為本,稱“道者混然,是生元氣。元氣成,然后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其中《真誥敘錄》述《上清經》源出,謂其中的《大洞真經》讀之萬遍即可成仙。《甄命授》、《協昌期》、《闡幽微》等篇述人死后進入六天宮受事等,并說鬼法人、人法仙,循環往來,徘徊生死。將佛教地獄托生之說引入了道教。書中還旁及行氣、服食、房中等修煉方術,兼記藥物、道教名山。全書內容龐雜,文體雜陳,或詩歌,或問答,或諭戒,皆言仙真授受真訣之事。然保存了不少道教史料,在中國科技史上亦頗有影響。收入《正統道藏》第637—640冊。
·14.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