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0章 哀公卷第二十(起元年盡十四年)(2)

經秋,九月,癸酉,齊侯杵臼卒。

【譯文】

秋季,九月癸酉日,齊景公去世。

經冬,叔遠如齊。

【譯文】

冬天,叔遠到齊國去。

經閏月,葬齊景公。

【譯文】

閏月,安葬齊景公。

傳不正其閏也。

【譯文】

記閏月是不對的。

哀公六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九年)

經六年,春,城邾瑕。

【譯文】

六年,春天,魯國在邾瑕修城墻。

經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譯文】

晉卿趙鞅領兵攻伐鮮虞國。

經吳伐陳。

【譯文】

吳國攻伐陳國。

經夏,齊國夏及高張來奔。

【譯文】

夏天,齊卿國夏和高張逃到魯國。

經叔還會吳于柤。

【譯文】

叔還在柤地會見吳王。

經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

【譯文】

秋季,七月庚寅日,楚昭王去世。

經齊陽生入于齊。

【譯文】

齊公子陽生回到齊國。

經齊陳乞弒其君荼。

【譯文】

齊國的陳乞殺死國君。

傳陽生入而弒其君,以陳乞主之何也?不以陽生君荼也。其不以陽生君荼何也?陽生正,荼不正。不正則其曰君何也?荼雖不正,已受命矣。入者,內弗受也。荼不正,何用弗受?以其受命,可以言弗受也。陽生其以國氏何也?取國于荼也。

【譯文】

陽生回國殺了君王,為什么認為陳乞是主要殺手?不愿意讓陽生把荼當做君。為什么?因為陽生應為君,荼不應為君。為什么還稱荼為君呢?因為他已經得到命封了。用入字,表示國內不肯接受。荼不該為君,為什么不接受陽生?因為荼已受命當了國君,可以說不接受。為什么陽生以國名(齊)當做姓?因為他從荼那兒得到了齊國。

經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譯文】

冬天,仲孫何忌領兵攻伐邾國。

經宋向巢帥師伐曹。

【譯文】

宋國的向巢領兵攻伐曹國。

哀公七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八年)

經七年,春,宋皇瑗帥師侵鄭。

【譯文】

七年,春天,宋國的皇瑗領兵侵犯鄭國。

經晉魏曼多帥師侵衛。

【譯文】

晉大夫魏曼多領兵侵犯衛國。

經夏,公會吳于繒。

【譯文】

夏天,哀公在繒地會見吳王。

經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來。

【譯文】

秋天,哀公攻打邾國。八月己酉日,攻入邾國,把邾國國君抓到魯國。

傳以者,不以者也。益之名,惡也。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其言來者,有外魯之辭焉。

【譯文】

用以字,表示不該把邾國國君帶回魯國。稱邾君的名,是表示厭惡他。春秋經記事,有擁有整個天下的語氣,有擁有一國的語氣,有擁有一家的語氣。用“來”,有自外來魯的意思。

經宋人圍曹。

【譯文】

宋國圍攻曹國。

經冬,鄭駟弘帥師救曹。

【譯文】

冬天,鄭大夫駟弘領兵援救曹國。

哀公八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七年)

經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譯文】

八年,春天,周王的正月,宋公進入曹國,把曹伯帶回宋國。

經吳伐我。

【譯文】

吳國攻伐魯國。

經夏,齊人取讙及闡。

【譯文】

夏天,齊國取得讙,闡二地。

傳惡內也。

【譯文】

憎恨魯國的做法。

經歸邾子益于邾。

【譯文】

讓邾國國君回國。

傳益之名,失國也。

【譯文】

稱邾君的名,是因為他失去了國家。

經秋,七月。

【譯文】

秋季,七月。

經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過卒。

【譯文】

冬季,十二月癸亥日,杞僖公去世。

經齊人歸歡及闡。

【譯文】

齊國把讙城和闡城歸還給魯國。

哀公九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經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

【譯文】

九年,春天,周王二月,安葬杞僖公。

經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

【譯文】

宋國皇瑗領兵在雍丘打敗接收了鄭國軍隊。

傳取,易辭也。以師而易取,鄭病矣。

【譯文】

取,表示輕而易舉的意思。宋國輕易地得到了軍隊,是由于鄭國太衰敗了。

經夏,楚人伐陳。

【譯文】

夏天,楚國攻打陳國。

經秋,宋公伐鄭。

【譯文】

秋天,宋國攻伐鄭國。

經冬,十月。

【譯文】

冬季,十月。

哀公十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五年)

經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來奔。

【譯文】

十年,春天,周王二月,邾隱公逃到魯國來。

經公會吳伐齊。

【譯文】

哀公會合吳國攻伐齊國。

經三月,戊戌,齊侯陽生卒。

【譯文】

三月戊戌日,齊悼公去世。

經夏,宋人伐鄭。

【譯文】

夏天,宋國攻伐鄭國。

經晉趙鞅帥師侵齊。

【譯文】

晉國的趙鞅領兵侵略齊國。

經五月,公至自伐齊。

【譯文】

五月,哀公伐齊歸來,告祭祖廟。

經葬齊悼公。

【譯文】

安葬齊悼公。

經衛公孟彄自齊歸于衛。

【譯文】

衛國的公孟彄從齊國回到衛國。

經薛伯夷卒。

【譯文】

薛惠公去世。

經秋,葬薛惠公。

【譯文】

秋天,安葬薛惠公。

經冬,楚公子結帥師伐陳。

【譯文】

冬天,楚國的公子結領兵攻打陳國。

經吳救陳。

【譯文】

吳國援救陳國。

哀公十一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

經十有一年,春,齊國書帥師伐我。

【譯文】

十一年,春天,齊卿國書領兵攻伐魯國。

經夏,陳轅頗出奔鄭。

【譯文】

夏天,陳國的轅頗逃到鄭國去。

經五月,公會吳伐齊。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于艾陵。齊師敗績,獲齊國書。

【譯文】

五月,哀公會合吳國攻齊。甲戌日,齊卿國書領兵跟吳軍在艾陵作戰。齊軍大敗,國書被俘獲。

經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毋卒。

【譯文】

秋季,七月辛酉日,滕隱公去世。

經冬,十有一月,葬滕隱公。

【譯文】

冬季,十一月,安葬滕隱公。

經衛世叔齊出奔宋。

【譯文】

衛國的世叔齊逃到宋國。

哀公十二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三年)

經十有二年,春,用田賦。

【譯文】

十二年春,實行按田畝收稅。

傳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賦,非正也。

【譯文】

古時耕種公田繳納十分之一的田稅。按田畝數收稅,是不對的。

經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譯文】

夏季,五月甲辰日,魯昭公夫人去世。

傳孟子者何也,昭公夫人也。其不言夫人何也?諱取同姓也。

【譯文】

孟子是誰?是昭公夫人。為什么不稱夫人?忌諱說娶了同姓女。

經公會吳于橐皋。

【譯文】

哀公在橐皋會見吳王。

經秋,公會衛侯、宋皇瑗于鄖。

【譯文】

哀公在鄖地會見衛侯和宋國的皇瑗。

經宋向巢帥師伐鄭。

【譯文】

宋國大夫向巢領兵攻打鄭國。

經冬,十月二月,螽。

【譯文】

冬季,十二月,蝗蟲成災。

哀公十三年

(公元前四百下二年)

經十有三年,春,鄭罕達帥師取宋師于喦。

【譯文】

十三年春,鄭國的罕達領兵在喦地打敗接收宋國的軍隊。

傳取,易辭也。以師而易取,宋病矣。

【譯文】

取,表示輕而易舉的意思。把宋軍輕易得到了,是由于宋軍太衰敗了。

經夏,許男成卒。

【譯文】

夏天,許元公去世。

經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譯文】

哀公在黃池會盟晉侯和吳國國君。

傳黃池之會,吳子進乎哉,遂子矣。吳,夷狄之國也,祝發文身,欲因魯之禮,因晉之權而請冠端而襲。其籍于成周,以尊天王,吳進矣。吳,東方之大國也,累累致小國以會諸侯,以合乎中國。吳能為之,則不臣乎,吳進矣。王,尊稱也。子,卑稱也,辭尊稱而居卑稱,以會乎諸侯,以尊天王。吳王夫差曰:“好冠來。”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

【譯文】

黃池這次會,吳王進升了,于是稱吳子。吳,是夷狄之類的國家,剪去頭發,身上刺以花紋,想學習魯國的禮儀,奪晉國的權,穿上成套的黑色禮服,戴上帽子,依靠周王朝,尊敬周天子,吳王進升了。吳,是東方大國,屢次召集小國,會盟諸侯,迎合中原諸侯國。吳能進入大國之林,就不稱臣了,吳國進升了。王,是最高的稱呼,子,是低于王的稱呼。吳不稱王而稱子,以此來會盟諸侯,尊敬周天子。吳王夫差說:“好帽子拿來”。孔子說:“大膽呵!夫差還說不出帽子的差別卻想戴帽子。”

經楚公子申帥師伐陳。

【譯文】

楚國公子申領兵攻伐陳國。

經于越入吳。

【譯文】

越國攻入吳國。

經秋,公至自會。

【譯文】

秋天,哀公從黃池回國,告祭祖廟。

經晉魏曼多帥師侵衛。

【譯文】

晉國的魏曼多領兵侵略衛國。

經葬許元公。

【譯文】

安葬許元公。

經九月,螽。

【譯文】

九月,蝗蟲成災。

經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

【譯文】

冬天,十一月,在東方出現了彗星。

經盜殺陳夏區夫。

【譯文】

強盜殺死了陳國的夏區夫。

經十有二月,螽。

【譯文】

十二月,蝗蟲成災。

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四百八十一年)

經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譯文】

十四年春天,在西部打獵,獵獲麒麟。

傳引取之也。狩地,不地不狩。非狩而曰狩,大獲麟,故大其適也。其不言來,不外麟于中國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恒于中國也。

【譯文】

麒麟被圣人吸引來,才得以捕獲的。打獵要記載地點,不記地點就表明沒打獵。沒打獵而記打獵,得到麒麟是件大事,所以就從大的角度記載了打獵的方向。不用“來”字,是不愿意說麒麟是中原諸侯國以外的仁獸。不用“有”字,是不愿意說中原諸侯國不常有麒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上林县| 琼海市| 剑阁县| 鸡东县| 乐陵市| 萨迦县| 辽中县| 日照市| 杂多县| 客服| 逊克县| 都昌县| 昌乐县| 湛江市| 雷山县| 五家渠市| 宁阳县| 上饶县| 班戈县| 丹凤县| 琼中| 宜兴市| 安阳市| 灌云县| 西乌珠穆沁旗| 云霄县| 定南县| 平陆县| 文化| 清涧县| 仲巴县| 新密市| 清徐县| 隆尧县| 夏河县| 天峨县| 永春县| 凤山市| 万源市|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