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龍錄
詩話著作。清趙執信撰。此書一卷,書題得名于首則記載:王士禛、趙執信和洪昇三人談龍論詩,王士禛本于“神韻”說的立場,不同意洪昇“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的見解,主張“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是雕塑繪畫者耳”。趙執信左袒洪昇,強調須有完龍在握:“神龍者屈伸變化,固無定體,恍惚望見者,第指其一鱗一爪,而龍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見,以為龍具在是,雕繪者反有辭矣。”此處表明趙執信論詩與“神韻”說的分歧所在:王喜輕逸,趙重質實;王擅長即小見大,趙主張以大概小。二人之詩觀,形同水火。趙執信服膺馮班、吳喬,書中自記曾三客吳門,遍求吳喬之《圍爐詩話》而不得。吳喬的“詩中須有人在”一語,成為《談龍錄》批評王士禛的主要出發點。如指出王士禛《南海集》中詩多矯情,謂“清新俊逸”的詩風易流于“涂飾”。又謂時人(暗指王士禛)雖反對明七子的著唐人之優孟衣冠,但自己又穿上了宋人的優孟衣冠,所申均系“詩中須有人”之意。《談龍錄》批評王士禛,除了詩學觀點對立的原因之外,還由于兩人之間的私事詬厲。因此,《談龍錄》在記事議論之馀還夾帶攻訐語調,頗有礙其立論的客觀性。如他一面承認王為大家,以朱彝尊與之并立,但又不無微詞,批評“朱貪多,王愛好”,以致遭到后世的譏議。有《清詩話》本。
·47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