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案
明哲學家劉宗周闡發其理學思想的重要著作,凡十卷。此書為劉宗周講義之紀錄,用語體白話直抒胸臆,故“其論不無純駁”(《四庫全書總目》)。此書主要內容有四:一是以慎獨為講學之宗。《為政以德》章中說:“君子學以慎獨,直從聲嗅外定根基。一切言動、事為、慶賞、刑成無不日見于天下,而問其所從出之地凝然不動些子,只有一個淵然之象,為天下立皇極而已。”《朝聞道》章中又說:“聞道者,盡性焉已矣”,“然其要只是一念慎獨。此一念圓滿,決之一朝不為易,須之千古萬世不為難,學者省之。”二是重義利之辨。《可以托六尺之孤》章中說:“古人濟大事,全靠腳根定,只不從身家名位上起念便是,凡可奪處皆是此等作崇也”,“故君子非有才之難,而誠之難。”《士見危致命》章中又說:“學問只有生死一關為究竟地,尋常只有義利一關最難破解。”三是反對悟“空”。宗周篤信陽明之學,但對王學未流墮入禪學則深加鍼砭,主張“孝”、“悌”即為人性之“良知”、“良能”。他在《其為人也孝弟》章中說:“孝弟是后天最初一脈,為萬化之所從出,故學以務本者本此。然孝弟之有本,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者是也,是為良知,是為良能。于此而反求其本,其為天命之性乎!”四是提出性即義理,而非氣質。在《性相近》章中他指出:“愚謂氣質還他是氣質,如何扯著性!性是就氣質中指點義理者,非氣質即為性也。”有《四庫全書》本。
·11.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