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正義
《尚書》學著作。唐代頒行的《五經正義》之一,二十卷。孔穎達等撰。唐貞觀年間,“新定五經”頌布后,太宗又命撰《五經義疏》。由孔穎達領銜,王德韶、李子云等執筆,撰《尚書義疏》。該書以梅賾所獻偽《孔傳古文尚書》(《舜典》篇用姚方興所獻本)為底本,甄錄南北朝以來各家舊有疏注,尤其是劉焯、劉炫的舊疏,“覽古人之傳記,質近代之異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煩而增其簡。”(《尚書正義序》),加以綜合發揮而成。初稿撰成后,幾經討論修改,馬嘉運駁正其失,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增損其辭,直到高宗永徽四年,始定稿刊行,定名為《尚書正義》。從此,《尚書》各種異文版本以及各家學說不再流行。由于該書拋棄和排斥馬融、鄭玄、王肅等注本,而肯定偽《孔傳古文尚書》,不僅使人們對《尚書》真正版本的面目認識模糊,而且常常使自身的解說陷入矛盾之中,不能自圓。然而,此書保留了漢以來經學界研究《尚書》的一些成果,特別是使今文《尚書》二十八篇得以流傳下來,應該是一大功績。有《十三經注疏》本。
·50.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