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名臣碑傳琬琰集
免費

107卷,南宋杜大珪編錄。杜大珪生平履歷無考,書前自署“眉州進士”,自序作于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則他大約為孝宗朝進士。“琬琰”意為美玉,意謂其所選皆系佳品。此書專門選錄匯輯宋代名臣碑傳,上起北宋太祖建隆年間,下至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全書分為3集:上集27卷,主要輯錄神道碑,共收碑文49篇;中集55卷,主要輯錄志銘行狀,共收123篇;下集25卷,主要輯錄諸家別傳和實錄的本傳等,共收81篇,此書材料主要取自宋人別集,少數取自實錄或國史,凡出自實錄的傳文,均在篇名下方標明“實錄”二字。碑傳文字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材料,這些文字或出于門生故吏、親朋子孫,或出于名公巨卿、文人學士,其中不乏諛詞諱言,未可全信,但以當時人寫當時事,究屬第一手材料,其于傳主生平履歷,遠較史傳為詳,如歷官之次序,拜罷之年月,大都歷歷可考,因此此書是研究歷史人物的最主要的資料。元人所修《宋史》雜亂無章,其中訛誤觸目皆是,列傳主要取宋人所修國史作為藍本,而國史中的列傳則是主要根據碑銘志狀寫成的,用《宋史》列傳與碑傳文對照,常常可以發現許多錯誤,更可以彌補《宋史》記載的闕略和不足。此書中的一部分碑傳見于今存的宋人文集,但還有一些碑傳別處已見不到,這是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30年代,燕京大學引得編纂處將本書中不見它書的碑傳輯出來,編為《琬琰集刪存》3卷,由哈佛燕京學社排印出版。其全書今有1969年臺灣文海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

杜大珪 ·國學 ·53萬字

最新章節 第107章 2015-12-17 15:55:49
佛祖統紀
免費

凡五十四卷。南宋志磐著。略稱統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冊。全書主要闡明天臺教學之傳統,以南宋景遷之宗源錄、宗鑒之釋門正統二書為基礎,仿史書紀傳體及編年體增編而成。分為本紀八卷、世家二卷、列傳十二卷、表二卷、志三十卷。本紀記載釋迦成道、益物與天臺宗所奉西土二十四祖、東土九祖、興道以下八祖之傳。世家收錄南岳、天臺等一九八人之傳記。列傳收錄慈云至廣智、神照、南屏等三七八人之傳記(十九、二十兩卷五十五人之傳已佚)。表有二:(一)列出梁武帝天監元年(502)至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五百三十余年間之歷代傳教表。(二)圖示西土與東土之佛祖系譜。志則有九種:山家教典志一卷,錄天臺宗著作;凈土立教志三卷,記述凈土宗僧俗傳;諸家立教志一卷,記述禪、華嚴、法相、密教、律諸宗創教簡史;三世出興志一卷,略說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大小三災;世界名體志二卷,記述世界八方諸天通論;法門光顯志一卷,列記有關像塔、佛事諸錄;法運通塞志十五卷,篇幅最大,編年記載歷代佛教史跡;歷代會要志四卷,輯歷代興廢佛教事例;名文光教志二卷,載贊頌天臺宗之志記碑文等。本書奉天臺宗為正統,雖編述偏重天臺宗,但因采擇史料豐富,編選精審,不失為研究中國佛教史之重要參考資料。其中第十九、二十兩卷僅存目錄而缺傳文,然卍續藏本法運通塞志之末段有所補錄,此或為后人所增補。此外,繼本書之后,另有續佛祖統紀一書之刊行,計二卷。收于卍續藏第一三一冊。其內僅增補列傳部分,所增補者為三十人之傳記,然編者、編時不詳。

志磐 ·國學 ·52萬字

最新章節 第61章 刊板后記 2015-12-01 17:21:27
外臺秘要
免費

醫學方書。又名《外臺秘要方》40卷。唐·王燾輯成于752年。王燾歷經十個寒暑,對醫學文獻進行大量的整理工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數千百卷”,取《魏志》“蘭臺”(即宮內藏書處)為“外臺”之謂(一說因出守于外),命名為《外臺秘要》,使前人的理論研究與治療方劑全面系統地結合起來。卷1~2為傷寒;卷3~6為天行、溫病、瘧疾、霍亂等;卷7~20為心痛、痰飲、咳嗽等內科雜病;卷21~22為眼、耳、鼻、齒諸病;卷23~24為癭瘤、癰疽等;卷25~27為痢、痔諸病;卷28~30為中惡、金瘡、惡疾等;卷31~32為采藥、丸散、面部諸病;卷33~34為婦人病;卷35~36為小兒病;卷37~38為乳石;卷39~40為明堂灸法。全書共1104門,均先論后方,載醫方六千余首。凡書中引用書籍都詳細注明出處,為我國詳注引文出處、卷第最早之文獻。全書分一千一百零四門,包括內、外、婦、兒、骨、皮膚、五官、傷寒、天行、溫病、灸法等方面的內容。治療方法涉及到藥物的內治、外治、人工急救以及對疾患的護理等。每門先論病因病機,后列方藥。其論述多取自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并詳細注明所出卷數。對傳染性疾病如傷寒、瘧疾等論述尤為精當。本書引用大量唐代前及唐代的醫學文獻資料,并一一注明出處。某些后世已佚的方書如《小品方》等內容,在該書中均有記載。在整理保存古醫書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佚名 ·國學 ·71.7萬字

最新章節 第152章 2015-12-29 09:34:19
醫述
免費

綜合性醫書。16卷。清·程文囿輯。刊于1826年(道光6年)。程氏通儒業醫,工于詩文。他以“醫書浩繁,學者苦難遍閱,乃積數十年之心血,上自《靈樞》、《素問》,下至近代名家,綜貫眾說”本著“采其精華,遺其糟粕”的宗旨,匯編而成本書。因遵孔子“述而不作”之意,故題名為《醫述》。卷1~2為“醫學溯源”;卷3為“傷寒提鉤”;卷4為“傷寒析疑”;卷5~12為“雜證匯參”;卷13為“女科原旨”;卷14為“幼科集要”;卷15為“痘疹精華”;卷16為“方藥備考”。由于作者富有臨證經驗,又兼擅文理,并受清·乾嘉時期重于證據的學風影響,因此該書的特點是編次極為清晰,各卷、各門、各條的排列均條不紊。每條附記出處或作者姓名;選材較為嚴謹,重于臨證,其引錄旨在“切要”,其所輯有的僅數行、數語,甚或數字,重點突出,便于讀者由博返約;資料豐富,介紹客觀。所輯內容除歷代三百多種醫書外,還包括經史子集諸書中有關的醫藥材料。對每一個問題,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列有多種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并尊重作者原意,不加評述,全書比較系統地,客觀地保存了中醫學術的歷史面貌。書名“醫述”,實際上在一些學術問題上也反映了程氏的見解或思想傾向,對讀者頗有啟悟。建國后安徽人民出版社曾予點校內部發行,后安徽科技出版社再予校訂出版。

(清)程文囿 ·國學 ·77萬字

最新章節 第184章 方論(12) 2015-12-27 08:34:25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东港市| 木里| 扶沟县| 哈尔滨市| 白水县| 吐鲁番市| 沈阳市| 木兰县| 高青县| 大连市| 芜湖市| 三明市| 五寨县| 泾川县| 盐源县| 渭源县| 平潭县| 溆浦县| 新民市| 贡觉县| 越西县| 温泉县| 东阳市| 古浪县| 许昌市| 永靖县| 凌云县| 奉新县| 吉木乃县| 勃利县| 凉城县| 尉氏县| 梅河口市| 佛教| 凤庆县| 易门县| 阿坝县| 浏阳市| 翁牛特旗|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