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誦律
免費

凡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羅、鳩摩羅什合譯。又稱薩婆多部十誦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冊。本書將戒律分為十項(十誦)敘述,故有此稱,為薩婆多部(部派佛教說一切有部)之廣律。此律之梵本多已發掘出土,且已刊印出版。律藏系整理佛陀所制定之戒律,故各部派所傳,原則相同,但細部則不一致。十誦律首舉比丘戒法有波羅夷法四條、僧殘法十三條、不定法二條、舍墮法三十條、波逸提法九十條、波羅提提舍尼四條、眾學法一零七條、滅諍法七條,合計二五七條,除戒條外,并一一解說。其次為七法、八法、雜誦二法等十七法(十七章),系說明僧伽之組織與管理,約為他律之犍度部。其次說明比丘尼戒,計三五五條。最后附增一法、優波離問法與比丘誦。唐代義凈所撰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載,十誦律與義凈所譯之有部毗奈耶,同為有部之根本律。茲以十誦律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及有部苾芻尼毗奈耶二十卷相較,義凈所譯者相當于十誦律之比丘、比丘尼戒法,而內容較十誦律廣泛,多載錄本生因緣故事。據出三藏記集卷三新集律來漢地四部序錄載,大迦葉所傳之法藏原為八十誦,至優波掘多時,因恐后世鈍根者無法完全受持,遂刪為十誦。或謂羅什所譯者系迦濕彌羅國所傳之略律,義凈所譯者則系摩偷羅國所傳之廣本。又傳來我國之四廣律中,十誦律最早譯出,盛行于南方,南朝之僧業、僧璩、道儼、智稱等師皆精研此律。

弗若多羅 ·國學 ·76.2萬字

最新章節 第192章 2015-12-26 22:17:04
蕩寇志
免費

清代長篇章回小說,又名《續水滸傳》,共140回,又附“結子”1回。作者俞萬春(1794~1849),字仲華,別號忽來道人,浙江山陽人。《蕩寇志》始寫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書接續金圣嘆《水滸傳》70回本。敘寫朝廷管營提轄陳希真之女陳麗卿被高衙內所逼,逃離京都。父女二人投奔親戚劉廣,又結識劉廣姻家官軍將領云天彪,由于奸臣逼迫,他們不得已在猿臂寨“落草”。但他們“尊王反寇”,專門勾結官兵,民困攻殺梁山泊起義軍。后在云天彪引薦下,為朝廷錄用。最后與官軍張夜所部一道大破水泊梁山、擒獲一百零八將,非死即誅。小說對梁山農民起義軍極盡污蔑之能事,給他們加上“倡為盜首、潛蓄異謀、怙惡不悛、罪大惡極”等罪名。斥之為“洗滌百姓的殺人放火之徒”。而對陳希真、張叔夜等人則極盡美化之能事。男的仙風道骨、儀表堂堂;女的艷媚無雙、清麗可人。他們本領超群、所向無敵。《蕩寇志》充分表達了地主階級的思想感情,迎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它一出籠立刻被奉為經典之作,得到統治階級的青睞和稱頌,是一部否定和仇恨農民起義的代表作。作品雖情節較呆板,藝術效果也不真實,但寫作嚴謹,文筆準確、流暢、人物刻畫形象貼切。此書咸豐三年(1853)初刊,后多有翻刻。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戴鴻森校點本《蕩寇志》。

俞萬春 ·國學 ·70萬字

最新章節 第74章 貫華堂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 2015-12-27 09:41:37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乐平市| 定西市| 安西县| 皮山县| 东丽区| 连城县| 会理县| 长沙市| 九寨沟县| 剑川县| 彭阳县| 潞城市| 东乌珠穆沁旗| 株洲市| 长沙县| 瑞金市| 长丰县| 集贤县| 司法| 康马县| 岐山县| 临漳县| 牡丹江市| 商都县| 乌恰县| 铜梁县| 长治县| 灵川县| 克什克腾旗| 奎屯市| 南阳市| 香河县| 双流县| 宣化县| 大冶市| 达日县| 海盐县| 哈尔滨市| 临湘市|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