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
理學著作。宋朱熹、呂祖謙編。十四卷。是書輯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主要言論而成,取《論語》中子張記子夏“切問而近思”之義為書名。二程、周、張之書,精深博大,初學者不知所擇,入門無從。作者從《二程遺書》、《經學理窟》、《正蒙》、《西銘》、《易通》、《太極圖說》中,摘錄關于大體而切于日用的言論,依類編排,分為十四門:道體、為學、致知、存養、克治、家道、出處、治體、治法、政事、教學、警戒、辨異端、觀圣賢,共622條。《道體》論述“性之本原,道之體統,蓋學問之綱領也”。《為學》論證“為學之要,蓋尊德性矣。必道問學,明乎道體,知所指歸”。《出處》論述“出處之道,蓋身既修,家既齊,則可以仕矣。”該書令學者致力于日用之實,而不好高騖遠,實為闡述儒家性理概論諸書之祖,入圣之基。有《四庫全書》本,《朱子遺書》本,《西京清麓叢書正編》本,《端溪叢書三集》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