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集義
十卷。明危大有(生卒年不詳)撰。危大有,字道紀,盱江人。撰有《道德真經集義》十卷。此書成于洪武丁卯年(1387)。卷首有嗣四十三代天師三洞弟子張宇初《道德真經序》,闡述危大有撰此書之原由及志向。其次為危大有《道德真經集義序》。據其序所述,他將諸家注釋相互比較,認為諸家各有得失;又有異同,學者于此不能不惑。于是將河上公及何心山等十余家注釋,“取其訓釋詳明,理長義同而不牽強者,集成一部”。此書初為上、下二卷,共八十一章。今作十卷,即《道經》、《德經》各五卷,無論二卷還是十卷,二者內容實質相同。《天一閣見存書目》作六卷,疑為缺誤。《道德真經集義》要旨在于:“以天為自然為體,以沖和默契為用;內而保煉存養,外而清靜臨民”。收集河上公、何心山、劉師立、林希逸、董思靜、柴元皋、呂知常、李道純、倪思、蘇轍、晁迥、吳澄十二家之說。其各家言論,如:宋代倪思、明代何心山《老子》注本久已亡佚,皆賴此書而存,實為千古之功。后世學者對此書推崇備至。認為此書集各家為一體,博采眾長,融會貫通,著述完善。為后世學者研究《道德經》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現存明《道藏》本、明《道藏舉要》本。
·24.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