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清大洞真經(jīng)
免費

作者不詳,或云為東晉楊羲假托神靈所造。道教上清派主要經(jīng)典。簡稱《大洞真經(jīng)》、《上清真經(jīng)》,一名《三十九章經(jīng)》,一名《九天太真道經(jīng)》。上清派稱之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說若得《大洞真經(jīng)》,不須金丹之道,讀之萬遍,便可成仙。因此歷代傳授不絕。自來有不同的傳本,陶弘景時即有兩種,一為大卷,一為三十九章。今《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本文類存三種《大洞真經(jīng)》:《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jīng)》五卷,為宋末元初傳本;《上清大洞真經(jīng)》六卷,為南宋茅山宗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校勘本,當為茅山宗壇本;《大洞玉經(jīng)》二卷,太玄趙真人注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經(jīng)》六卷本和陳景元《上清大洞真經(jīng)玉訣音義》為真?zhèn)鞅尽T摃谝痪頌椤罢b經(jīng)玉訣”,述修煉者誦詠《大洞真經(jīng)》三十九章之前的存思禮儀,并附以《入室存思之圖》,著重存思五方之氣,存思日月及二十四星。第二至第六卷為“三十九章經(jīng)”,每章存思一神降臨修煉者身中某一部位,然后誦《大洞玉經(jīng)》這一章,默念祝咒,存呼神名,祈請其護衛(wèi)。全書以生門死戶,守雌抱雄為主,認為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務(wù),只要存養(yǎng)自己神氣,吟詠寶章,則神真下降,與身中神氣混融,終獲長生不死之道。這是典型的道教上清派煉養(yǎng)方法,是《黃庭經(jīng)》的延伸,對我們研究上清經(jīng)系,上清派歷史及道教煉養(yǎng)學說都有一定意義。注本有宋陳景元《上清大洞真經(jīng)玉訣音義》一卷,元衛(wèi)琪《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jīng)注》十卷,收入《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佚名 ·國學 ·3.3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8章 2015-12-27 01:00:48
蜀鑒
免費

十卷。不著撰人。書前方孝孺序稱,宋端平中,邵武李文子嘗仕于蜀,搜采史傳,起秦取南鄭,至宋平孟昶,上下二千年事之系乎蜀者,為書十卷云云,世遂題為李文子撰。又,宋端儀《考亭淵源錄》有李文子,字公瑾,光澤(今屬福建省)人,李方子之弟,紹興四年進士,官至知太安軍、綿閬州、潼川府,著《蜀鑒》十卷。然書前端平三年(1236年)李文子序稱,燕居深念,紬繹前聞,因俾資中郭允蹈緝?yōu)橐痪帯?jù)此,則該書為郭允蹈所撰,李文子特總其事,故世以李文子撰。其書每事各標總題,如《通鑒紀事本末》;每事有綱有目有論,如《通鑒綱目》,兼以考證附目末,較《綱目》為詳贍。書中所記,皆戰(zhàn)守勝敗之跡,于用兵之得失、地形之險易尤為著意。凡古人用兵故道,必詳其宋代所在。其于地理考證,亦頗精核。如陳倉馬嗚閣,引《三國志·蜀志》以證《太平寰宇記》之誤;斜谷之遮要,引《興元記》以補裴松之注所闕;諸葛亮筑樂城,引《通鑒》以辨《華陽國志》、《太平寰宇記》之異同。它如羅尚抗李雄、張羅據(jù)犍等,亦較《晉書·載記》、《十六國春秋》為詳。末二卷,敘西南夷始末,疏漏稍多。傳本有《四庫全書》本、《守山閣叢書》本、《叢書集成》本。后兩種版本,則直接署其撰人為郭允蹈。

郭允蹈 ·國學 ·1.1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2章 漢諸葛忠武侯北伐 2015-12-26 22:31:31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文成县| 吉水县| 绥中县| 仁布县| 来安县| 二手房| 盐源县| 蓝田县| 赣州市| 博爱县| 遵义市| 辰溪县| 吉安市| 厦门市| 巢湖市| 广汉市| 若尔盖县| 仁寿县| 大渡口区| 阿拉善左旗| 隆化县| 西藏| 思南县| 景洪市| 丽江市| 凤冈县| 郧西县| 来宾市| 湘阴县| 如东县| 丰台区| 美姑县| 新昌县| 吉林市| 海原县| 鹤壁市| 阿克苏市| 嘉峪关市| 肇庆市|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