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郊坰第三(10)

  • 榕城考古略
  • 林楓
  • 3548字
  • 2015-12-17 11:12:39

芙蓉山 距城六十里,山形秀麗若芙蓉。別麓有洞,曰靈洞巖。《名勝志》:縈紆十余里,秉炬而入。巖石互鎖,乍狹乍廓,紺乳時滴,陰氣迫人,火色深閃。行五里,至五代僧義存開山堂,可坐百人,有石鼓、石床、石盆諸物。過此凜凜,莫窮其源。有寺曰芙蓉,唐太和七年建,咸通八年賜額延慶禪院。宋太平興國間改名興國禪院,明萬歷間廢。國朝康熙四十二年,僧唯括重修。宋黃榦《登靈洞巖歌》:“寒巖突兀山之阿,足履危蹬攀藤蘿。巖下清泉響環佩,巖前古木交枝柯。當中洞門忽開豁,上有石屋高嵯峨。乾坤開辟已呈露,鬼神守護頻揮呵。重門黯淡不可入,以火來照所見多。出門小洞亦奇絕,神龍奮怒吞蛟鼉。勝景如此難重過,手倚石壁頻摩挲。安得雄思如懸河,長吟大詠復高歌。”又《宿芙蓉寺》詩:“萬疊云山踏雨來,白云依舊壓山隈。尊罍罄盡客懷惡,衣縷沾濡僧意猜。默坐香爐煙起伏,喜聞靈洞石崔嵬。五更清磬丁當響,參斗橫空天四開。”明林鴻詩:“香剎瞰林邱,逢僧信宿留。風簾乘月動,露簟犯涼收。宿鳥微喧曙,明河淡瀉秋。一徑空寂境,人世漫沉憂。”徐《尋芙蓉寺故址》詩:“先朝名剎總凋零,野鳥哀呼不可聽。禾黍幾多經雨綠,芙蓉依舊插天青。開山緇衲誰為嗣?護法伽藍尚有靈。遺址荒蕪尋未得,屢將歧路問園丁。”謝肇淛詩:“峰回路斷莽蕭蕭,一片平田長綠苗。荔薜村深祗樹盡,芙蓉峰在化城遙。雨中草色侵苔礎,竹里泉聲咽石橋。野鳥啼春猿嘯夜,居民猶自說前朝。”

壽 山 距郡北八十里,與芙蓉、九峰對峙。產美石,瑩潔如玉,可為印章。郡舊以產壽山石名著。去山五里,又有五花石坑,石具五色,惟艾綠者難得。唐光啟三年,建廣應院,明萬歷初重建,今廢。明徐《游壽山寺》詩:“寶界銷沉不記春,禪燈無焰老僧貧。草侵故址拋殘礎,雨洗空山拾斷珉。龍象尚存諸佛地,雞豚偏得數家鄰。萬峰深處經行少,信宿來游有幾人?”謝肇淛《游壽山寺》詩:“隔溪茅屋似村廛,門外三峰尚儼然。丈室有僧方辨寺,殿基無主盡成田。山空琢盡花紋石,象冷燒殘寶篆煙。禾黍雞豚秋滿目,布金消息是何年?”陳鳴鶴《壽山寺》詩:“香燈零落寺門低,施食臺空杜宇啼。山殿舊基耕白水,阪田新黍啄黃雞。千枚碏璞多藏玉,三日風煙半渡溪。康樂莫辭雙履倦,芙蓉只在九峰西。”

天香臺 在洋坑,石壁聳峭。宋大觀中有孝子焚香祝親于此,書“天香臺”三字,有頌四句,下有龍潭。明謝肇淛《天香臺》詩:“路出洋坑古石臺,大觀題墨委蒼苔。土人愛客烹新茗,笑指龍潭萬壑雷。”

盤 石 在五六都,俗名彭石。

由長箕嶺迤北,為聚齊亭。俗呼豬蹄亭,為大湖縣丞所轄,諸鄉入省總路。春夏之交,筍市最盛。

下 寮 上 寮 右通連、羅,上通大湖。

崗 洋 距上寮二十余里。由五縣寨入省,西、北二門由此分途。

五縣寨 地接閩、侯、連、羅、古田、閩清,故名。有把總駐防。舊有五縣寨巡檢,今移駐竹崎。

大湖鄉 緊接五縣寨,為縣丞駐扎所。

丁 山 在大目溪上十余里,形如丁字,路通雪峰。又有大坪、小坪,俗呼太平莊也。

雪 峰 在二十八、九、三十都之中,宋嘉詳東里也。舊名象骨峰。高四十里,根蟠侯官、羅源、古田、閩清四邑,未冬或雪,盛夏無暑。唐乾符間,僧義存至武陵傳法于五祖德山,還閩居芙蓉山石室。其徒蝟集,乃與里人謝仿輩誅茅為庵,于涼映臺北,迎義存來往。其徒益盛,乃去庵三百步,經營建寺。里人藍文卿舍田七千余畝,屋五百間。諸物稱是,遂為南方叢林第一。乾符二年,號雪峰應天禪院。乾寧元年,復于陳洋造法堂,王氏傾資給之,廈屋彌山,鑄用像設悉具。光化三年改號應天。廣福三年,巾缽往來,率一千五百人。宋太平興國三年賜號崇圣。山有鳳凰岡,寺主山也。梯云嶺,其巔險峻,若登天然。應潮泉水才數寸,淺深盈涸,與潮相應,相傳為海眼云。鰲山閣,真覺所建,識成道之由也。枯木庵,外嵌中枵,真覺入定于此。今庵內有唐天祐乙丑造庵題刻;所謂廉主王大王者,蓋審知也。又有雍熙四年,知郡事何允昭題刻。龕外則有元祐韋子鑒諸題名。又有留香堂、乘云臺、無字牌。難提塔,即義存真身塔,存有讖云:“石卵爆盡,吾當復生。”明宣德間,石卵已爆,寺宇重興。又有望州亭、臥云臺、鞭門石、文殊臺、醮月池、虎跡石皆奇勝。寺前舊有古杉二,乃閩王與真覺手植各一。今真覺者直上參天,閩王者樛而逮地,皆數十圍,近皆無存。又有水磨,真覺自題云;“庵前終日無狼子,磨下竟年少雀兒”,今亦失。元劉弇《贈雪峰長老守超》詩:“仰窺玉奩天面窄,頑碧顛青自天擲。祖師不管地祗慳,千五百徒此其宅。流水聲中換今昔,粉抹頳糊老椽壁。枯木庵回舊日春,難提塔寺重來折。超公最后法席張,全機樸落輥球場。曾令天花倏飄墜,況有庭桔符青黃。烏藤橫膝傲佛祖,熟識眉宇瞬且揚。天吳吹瀾洗霾垢,方諸挹月來清涼。東甌萬剎盡金布,咋舌誰堪論妙悟。曾教參兒走衲云,高枕無乃林泉負。廬峰南遠真西材,叩寂丈室慚宗雷。秀顛龐眉遍人爽,反疑不自塵中來。由來山興復不薄,畏途何計揮塵縛。詰朝走馬汗修顏,又作揚花無上泊。”明唐泰《雪峰寺》詩:“微霜落葉度關河,古寺深秋掩薜蘿。輕策獨隨飛鳥去,好山遍向夕陽過。三花祗苑逢僧少,獨樹空林積雨多。暫盍朋簪耽勝果,下方塵土易蹉跎。”王恭《雪峰歌送雪上人》:“七閩山多如蜀川,千巖萬壑如登天。六華峰欹雪作頂,五月夜半聞寒蟬。芙蓉石窄人飛過,蓮宇經臺尚經火。無字碑橫鹿任眠,磨香石冷從猿臥。憶作法園初布金,三千緇錫繞叢林。經行龍象諸天影,禪寂蛟鼉萬籟音。衫枝青青低拂地,木人也悟西來意。五百年光轉眼休,重見真僧出凡世。鐔津法侶解楞枷,卻下九峰登六華。枯木庵前掛如意,留香堂上搭袈裟。朅來下界相逢處,幸接微言沃甘露。鑿齒由來識道安,遠公自是奇元度。法舟今去幾時逢,塵世空瞻象骨峰。歸見住山相問訊,西江一派是禪宗。”葉向高《游雪峰寺詩》:“障日太崚嶒,炎天散郁蒸。峰寒猶帶雪,徑仄半垂藤。臥病君恩隔,安禪世態憎。留連不能去,覺路尚堪乘。”“招提開寶地,振錫自何年?繡柱圍蒼蘚,虎廊響瀑泉。布金人已去,說法事空傳。辛苦催租吏,豪門半寺田。”“青山看欲遍,此地喜初游。洞古松杉翳,堂傾鼠雀愁。法云時作雨,僧臘不知秋。分得伊蒲供,還為信宿留。”“存公振宗教,遁跡到茲山。古木猶藏缽,經年只閉關。斯人不可作,流水自潺湲。一脫微名累,超然心境閑。”徐《游雪峰寺》詩:“踏遍危巒翠靄重,寺門金榜署唐封。三冬積雪埋孤嶂,百尺春潮戰萬松。石卵爆殘成讖緯,木球趯后露機鋒。一輪皓月芳池照,影出云端象骨峰。”“路入云邊少客來,翠微深處竹房開。斷碑歲久摩無字,古鏡塵封掛有臺。鐘為缺余唇嚙土,井因眢后幕生苔。佛田一半歸豪主,誰舍藍家長者財。”謝肇淛《游雪峰寺》詩:“古剎高臨象骨峰,客來下界已聞鐘。搖空塔影依雙樹,卷雨濤聲吼萬松。百里遠山皆貼地,四時積雪盡成冬。木球不動香臺冷,猶有殘碑蘚未封。”“一從飛錫亂峰巔,寶地香燈七百年。水轉山田無雀耗,云歸石洞有龍眠。窗前池蘸千林月,海外潮通半壑泉。勝事只今俱寂寞,殘經空鎖講堂煙。”

郡東北出井樓門,即舊城外之船場門,亦曰臨江樓門。為四明橋。即門外木梁橋東有通天境社、湖前亭,舊濱東湖,今湖湮,亭猶以湖前名,祀真武。前有石橋跨小浦,宋郡守蔡襄從樂游橋開。沿城外抵湯門、琴亭、湖心,至北嶺下去思橋北,出河尾船場,散入港北小浦中。浦石泉,安福以北,知縣樊紀又作橋十三,此其一也。

浮倉山 在二都。《閩都記》:晉太康時鑿東湖,山在湖心,上平下方,若浮倉然。今湖淤塞,周遭皆田矣。《萬歷府志》:相傳為閩越王積谷之所。

新 店 有鄉市,故名。為東北諸鄉出入孔道。

戰 坂 在城東北十里而遙。相傳五代晉天福中,南唐兵與李仁達鏖戰于此,故名。營壘之址,猶存荒莽中。其西有陶灶,王審知筑南北夾城,陶磚于此,令磚悉印錢文,后歸吳越,人以為兆云。明陳副使子文墓在戰坂,郭造卿《謁墓》詩:“芙蓉峰下路,松柏隴邊邱。況復平生好,曾來幾度游。江村斜抱郭,林樹還連洲。仰止高風在,停居更少留。”徐詩:“北望蓮花縹緲峰,摳衣來拜若堂封。宮墻俎豆傳千載,泉路衣冠閉幾重?門客把杯留宿草,故人留劍掛高松。峨峨神道龜趺立,不愧題碑有蔡邕。”

自四明橋直北,為四明亭,路通連、羅、福、寧,前匯澄淵。

觀風亭 迎送之所。

來宜鋪 達于北嶺十里而近。

琴 亭 先朝邑令巡行阡陌稍憩于此,俗呼虔亭。

龍窟山 其南為澗田山。

北 嶺 在四十二都。有鋪達于宦溪。山磴路北通連江,沿岸以躋高千八百步。宋嘉祐三年,知縣樊紀募治徑路,迄今賴之。

桂 湖 一名貴湖,在四十二都。群山環合,清溪中注,平曠如盤,周回可二十里。村落皆倚山臨流,中通一徑,險陰可守。中有湯泉,出巨石間,呼為紗帽石。又有靈峰、五云、大冥、石竹垅諸勝。

宦 溪 下抵任溪八里而近。

任 溪 有降虎嶺。

湯 嶺 有鋪,由北嶺至此三十里而遙;又四十里入連江縣界。諺云:“湯嶺兜,北嶺頭”,言其險峻也。按:省會達連江,自來宜鋪經宦溪、板橋、任溪,凡四鋪,交連江俱山路。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报价| 惠东县| 晴隆县| 绥芬河市| 那曲县| 镇江市| 丹阳市| 日照市| 扎兰屯市| 云霄县| 沅江市| 古蔺县| 康乐县| 龙门县| 上虞市| 徐州市| 屯留县| 湛江市| 镶黄旗| 龙川县| 武清区| 深泽县| 绥芬河市| 团风县| 通辽市| 武平县| 湖南省| 渝中区| 耒阳市| 东莞市| 泽普县| 柞水县| 称多县| 灯塔市| 日喀则市| 永川市| 满城县| 庆城县| 大洼县|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