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職務犯罪監察調查程序這個產生于中國法制土壤之中的“特別程序”,其立足和證成需要兼有法律正當性和道德正當性。保持開放性研究思路,兼容傳統優秀法學理論成果和現實改革需求,充分吸收刑事訴訟等學科中符合通行標準的價值理念,借鑒刑事訴訟程序中比較成熟的犯罪調查、程序銜接、人權保障的思想內核,對科學地解讀這個“特別程序”較有裨益。《職務犯罪監察調查程序研究》探討職務犯罪監察調查程序的內容構成、歷史脈絡、域外比較、程序運行等問題。
王小光 ·理論法學 ·23.7萬字
本書是對我黨的依法治國宏觀戰略藍圖、頂層設計和實施路線的全面、系統、專業的分析和解讀。作者深刻解讀了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系統全面闡釋了法治中國的理念和精神,內容包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什么是法治、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和發展、中國特色的法治道路、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立良善之法、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依法治國與公正司法、依法治國與法治社會、法治與改革、依法治國與法學教育十二個部分。本次修訂,作者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加入了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后作者的最新思考和體會。
王利明 ·理論法學 ·24.3萬字
本書僅關注法律系統論代表人物盧曼或者托依布納的研究,在法學和社會學的學術脈絡中分析法律系統論的理論傳承與發展。一方面,提煉法律系統論的分析框架,并結合中國社會和法律的特點,探討此分析框架對于中國的借鑒意義;另一方面,聚焦法律系統論關于法律全球化的研究,闡述其內在邏輯,闡明其方法論難題,闡釋其理論意義與限度。作為一項基礎理論研究,本書對于完善中國法社會學的方法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可供法學研究者參考。
周婧 ·理論法學 ·24.9萬字
本書是作者十余年來就網絡信息法進行持續研究所形成的理論成果,旨在探究其作為新型法域的興起緣由和機理形成。本書希望通過一種與時代發展同步甚至略有超前的現實研究視角,去探索或者說揭示這一新型法域的發展的必然性、原因、機理及過程,同時回應這一法域發展所提出來的重大法治需求和理論挑戰。
龍衛球 ·理論法學 ·29.3萬字
《家事法研究》是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本書是總第16卷,聚焦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立法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書中設九個欄目,其中,專題研究、理論前沿、實務探討、青年論壇、域外法治、年會綜述為固定欄目。“婚姻家庭編立法研究”和“繼承編立法研究”是“專題研究”欄目的細化。本卷增設“特別紀念”欄目,緬懷新中國婚姻法學界領軍人物巫昌禎教授的法學春秋,表達學界同人對先生的無盡哀思與深切懷念!
夏吟蘭 龍翼飛主編 ·理論法學 ·29.6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收錄17篇刑法學論文,下編收錄9篇刑事訴訟法學論文,文章以收錄近5年來的新作為主,既體現了本書的時代性和現實性,同時也考慮了時間跨度和論文發表的具體時代背景,對1997年刑法典頒行前后的代表性論文亦有所選取;文章作者既有德高望重、睿智豁達的老一輩資深法學家,也有造詣深厚、學識淵博的中年法學家,還有才思敏捷、成果豐碩的青年法學家。
趙秉志主編 ·理論法學 ·41萬字
共犯從屬性問題并非孤立的具體問題,而是牽涉整個共同犯罪的基礎理論。毫不夸張地說,從理論研究層面,借由共犯從屬性問題這一視角,可以揭開共同犯罪本質的面紗;在司法實務層面,共犯從屬性問題更是直接決定著共同犯罪參與人的處罰范圍以及處罰形態。但是,目前我國學界對共犯從屬性問題的研究尚存在以下突出的問題。問題之一,對共犯從屬性的內涵理解不一,理論立場之間的對立往往缺乏統一的語境。除了對于共犯從屬性體系結構上的爭議之外,對于公認的共犯從屬性內容,特別是共犯的實行從屬性問題,并沒有形成一致的理論定位。區分制陣營和單一制陣營的學者,經常是結合自己的研究需要,構建共犯從屬性論的基本立場,再以此為對象提供支持或展開批駁。這也導致共犯從屬性問題的學術印象逐漸褪色,甚至出現了立足于單一制的從屬性問題。因而,作為對共犯從屬性研究的前提,應首先就共犯從屬性的理論內涵建立溝通機制。問題之二,對共犯從屬性的研究視野局限,缺乏相關基礎理論的體系性構建。無論在何種程度上接受共犯的從屬性,均是以采納區分制犯罪參與體系為前提。此外,共犯從屬性的有無以及從屬程度并不是能夠自證的問題,而是作為共犯處罰根據這一基礎理論的具體歸結而存在。而共犯的處罰根據與共同正犯的本質問題,又存在能否對整個共同犯罪的實質進行統一解釋的內在關聯。因此,對共犯從屬性的研究,是串聯共犯的基礎理論并實現理論自洽的系統性工程。然而,面對近年來單一制陣營直擊理論根基的批評,區分制體系岌岌可危。而區分制陣營直接跳過區分制體系自身面臨的難題,自顧自地探討共犯從屬性問題,或者在共犯從屬性特別是要素從屬性問題上,直接得出缺乏共犯處罰根據或違背已采納的共犯處罰根據的結論,均是欠缺體系性構建的表現。問題之三,在共犯從屬性以及相關理論問題上的觀點因循守舊。作為經常被獨立探討的問題,無論是區分制陣營對區分制體系基本立場的傳達,還是共犯處罰根據論上幾種有限立場的爭議,抑或對共犯的實行從屬性、要素從屬性的通說定性,或多或少都是傳統而守舊的。這些碎片式的研究在制式思維、通說立場的裹挾下,使得共犯論缺少了新意和活力,氣氛古板而沉悶。與理論界存在的問題不同,司法實務對共犯從屬性問題的把握,則呈現出共犯的實行從屬性尚未建立、在要素從屬性的處理上又過于嚴格的“兩極化矛盾”。綜上,共犯從屬性的研究大有作為。本書希望通過對共犯從屬性問題及相關共犯基礎理論的體系性研究,為共同犯罪的理論發展注入活力,為司法實務中共犯的定罪處罰,以及社會發展變化下共犯呈現出的新特點,提供刑法教義上的指引和支持。
秦雪娜 ·理論法學 ·23.7萬字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自然資源法治建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治理之路,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自然資源法治建設還存在立法質量不高、立法體系不協調、自然資源領域矛盾糾紛頻繁多發、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持續高位運行等突出問題。本書針對這些問題,依據系統研究思維的方式展開專題研究,對自然資源法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回顧和總結,對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及解答。本書在全面總結和系統梳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自然法治領域的理論發展和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部署,提出了在自然法律規范系統的視角下,制定自然資源基本法、完善自然資源單行法等建議。
李顯冬 孟磊主編 ·理論法學 ·40.5萬字
從20世紀20年代譯介、引入西方具有法社會學思想的理論著作和法社會學名著至今,法社會學在中國也已走過近百年的歷史。但將法社會學真正作為一門學科或專業課來建設、研究,則是新近二十年的事。雖然有了這些發展與成績,但有兩個關鍵問題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與追問,就是法社會學究竟研究什么,即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問題;怎樣研究,即研究方法問題,這兩個問題不僅困惑著中國的學者,在國際社會也是一個仍在不斷探索與存在諸多爭論的問題。本書筆者抱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追問,在長達八年潛心研究與教學的基礎上,閱讀了近百本法社會學經典及相關著作,研究了大量的中西文獻和國際社會著名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具體考察和分析了當下中國社會的諸多法律現實問題,通過對理論與現實的不斷雙向反思與體悟,做出了自己的解釋與探索。本書在全景式掃描當代法社會學前沿研究動態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法社會學學科的這兩個關鍵問題,勾勒了法社會學學科領域的基本框架和知識體系,內容囊括了當前國際社會在法社會學研究中最經典和最矚目的研究重點和熱點,比如,法律與社會的基本關系,法律的社會基礎,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法社會學的未來走向,法律規范,法律角色等等。
何珊君 ·理論法學 ·26.7萬字
《法律秩序與自由正義:哈耶克的法律與憲政思想(修訂版)》是研究現代自由主義的重鎮——哈耶克思想的一部學術專著,它系統而全面地闡釋了哈耶克的法律與憲政理論,不但揭示了哈耶克古典自由主義政治價值的法學依據,而且還在分析施特勞斯、施米特、伯林、羅爾斯在理論上的不同路徑的張力場中,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哈耶克理論在解決自由主義理論的價值危機方面所具有的獨創性。哈耶克將政治問題提升為法律問題,并以此致力于憲法新模式的制度創新,《法律秩序與自由正義:哈耶克的法律與憲政思想(修訂版)》深入地剖析了哈耶克的憲法新模式的具體結構,展示了哈耶克法律秩序理論中的正義價值,是一種政治哲學意義上的法學研究。
高全喜 ·理論法學 ·33萬字
近代中國逐步實現了司法的專業化與職業化,從司法機關、司法人員,到審判程序都脫離了行政框架而“另立門戶”,但在行政體系之外重造審判體系不僅會帶來司法資源的緊張,也必然會導致新舊審判制度與程序間的沖突。《舊譜新曲:近代中國審判制度中的司法資源研究》在對清末民初司法改革“缺錢少人”這一“共識”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重新審視了該時期審判制度與審判程序的傳統與近代化,探討了近代化過程中審判制度與審判程序在制約行政兼理司法以及實現司法公正過程中呈現出的司法功能與價值,提出了傳統同樣可作為司法資源為司法改革所用。
娜鶴雅 ·理論法學 ·20.8萬字
本書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法治思想為遵循,以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為主線,以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為目標,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法治基本原理同中國法治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相結合,消化、吸收域外法治文明養分,致力法治中國理論與實踐探索,構建中國法治話語,用中國法治話語闡釋中國法治實踐,用中國法治實踐升華中國法治理論;從文化視角切入,在歷史經驗、中國特色與國際比較中,堅持政理、法理、道理和學理貫通,解讀法律,觀照法治,詮釋法理,對法、法治、德治、善治等進行結構性理論闡釋和通俗性思想表達,探求法律原理與真諦;以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宏闊視野,從區域法治的演進脈動和生成邏輯中,探尋區域法治的理論機理、價值功能與未來前景,總結考察區域法治的鮮活實踐經驗,將民族區域法治歸類于區域法治的學術范疇,豐富區域法治研究內容,開拓中國法學理論視界,著力以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的融合共進助推新時代中國法學創新發展。
戴小明 ·理論法學 ·39.7萬字
自動駕駛汽車是人工智能最為重要最為典型的應用場景,也是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發展的未來趨勢。自動駕駛汽車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私法挑戰,涉及法律地位、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產品責任、責任保險、隱私與個人信息保護、汽車數據權屬與利用等。與此同時,當前全球自動駕駛汽車都處于道路測試向示范應用、商業應用的關鍵階段,如何助推自動駕駛汽車大規模商業化落地,迫在眉睫。為此,本書充分考察域內外治理經驗,立足本土國情,針對上述挑戰與需求予以系統回應。本書希望通過對自動駕駛汽車法律問題的分析,引起人們對自動駕駛汽車更多的關注和討論,確保自動駕駛汽車以一種最為溫和的方式駛入我們的生活,最大限度減少新技術可能帶來的影響和騷動。
鄭志峰 ·理論法學 ·22.9萬字
當下,相關技術及市場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著現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數據有價,數據商品化的實現將數據使用和保護的平衡推到了信息化時代的臺前,如何平衡數據的保護和利用并促進數據的流通成為新的關注點。一方面,民眾權利意識的提升亟待法律的回應;而另一方面,企業和政府使用信息給民眾帶來巨大便利的現實,又不斷提醒著我們,法律應當謹慎把控數據保護的力度,保障信息的流通自由。本書既簡要介紹我國當前數據保護的基本立法結構和現狀,又對數據保護領域的相關重要法律規范進行更加細致、深入地研究,選取了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在內的多部法律、行政法規、其他規定、司法解釋以及國家標準,按照法律效力層級的順序,圍繞每一部重要法律規范規制的領域和制度逐一進行介紹。結合數據保護合規多年經驗,從個人信息的收集,儲存,訪問與使用,委托處理、共享轉讓、公開披露,個人信息主體權利保護,跨境傳輸,以及數據危機應對共計七個方面,為企業數據保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合規指引,能夠幫助企業更加依法合規地開展業務、面對監管檢查,也能為個人信息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劉新宇主編 ·理論法學 ·26.3萬字
本書以在全球視野下的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為研究對象,在充分認識現行電商平臺發展及其特點,以及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根源及重要性的基礎上,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等立法中有關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規范設計出發,立足實證研究、體系研究、歷史研究和比較研究等方法,重點對涉及電商平臺的主體界定與身份認定,現行法律構成體系、重點及問題,知識產權保護義務的設定、性質、發展過程及其機理演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及其合理化,重點機制的合理性以及展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化探討。
李小草 ·理論法學 ·21萬字
自《社區矯正法》《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各地積極開展社區矯正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本書集結了各地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理論研究人員的59篇優秀論文,分為落實總則要求、執行人員、調查評估、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特殊群體社區矯正、檢察監督、智慧矯正8個專題,其中落實總則要求專題又分為理論探討和總體實踐情況兩部分。本書緊緊圍繞各地社區矯正實踐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了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的現狀及面臨的困難,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我國社區矯正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推動社區矯正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繁榮。
司法部預防犯罪研究所主編 ·理論法學 ·39.4萬字
普遍性法律利益是指國家基于保護作為整體的國際共同體的利益而享有的一種抽象性法律利益,源于國際法院所提出的“對一切”義務概念。一旦此種利益受到侵害,任何國家,均有權基于一定法律基礎而采取一定法律行動。在普遍性法律利益的保護事項上,無論是從國際司法機構視角還是從國家實踐視角看,均處于不斷發展并逐漸突破過程之中。無論是通過國際司法機構還是通過普遍管轄權的行使等來推進普遍性法律利益的保護,實質上都是司法干涉。作為一種法律現象的司法干涉,其已發展成為與人道干涉并行的另一種重要干涉形式。國際社會有關普遍性法律利益的保護實踐對于中國而言,無論是在國家利益的維護方面,還是在法律制度的創新方面,均意味著重大挑戰。
宋杰 ·理論法學 ·28.1萬字
海洋,地球上最大的單一生態系統,卻正遭受著人類活動的侵害。保護海洋,國際社會在行動,新的海洋保護區不斷被設立,但全球海洋仍在持續退化。聯合國正在主持制定新的國際文書,以加強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從國際法學的視角看公海保護區,缺少概念界定,充滿爭辯,本書將帶您縱覽現有公海保護區實踐與法律規范,深入剖析公海保護區的國際法概念。
邢望望 ·理論法學 ·24.9萬字
《應用法學評論》旨在搭建法學理論界與法律實務界之間的學術交流平臺,匯集我國應用法學理論與實踐領域的創新性優秀研究成果,以完善應用法學學術體系,服務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刊聚焦應用法學的基本原理,法律實踐中的前沿、重大、疑難問題,以及法律制定、解釋和實施中所應遵循的原則、方法、技術和規律,提倡“小切口、深挖掘”選題。
張光君主編 ·理論法學 ·22.7萬字
行政公益訴訟作為一種與傳統行政訴訟有著本質區別的現代新型訴訟,實現其制度價值及立法目的的前提在于科學系統地設置與之相配套的訴訟規則。本書立足但并不囿于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檢察行政公益訴訟,而是以面向未來的行政公益訴訟規則的構建為中心,遵循訴訟活動的時空順序,依照“訴前程序——訴訟啟動程序——審理程序——裁判及其執行程序”的邏輯思路展開論述,通過運用行政法學與訴訟法學的理論工具,在進行相關理論論證的基礎上,著重對行政公益訴訟的特別規則進行系統性精細化構建,以期建立既反映行政公益訴訟的客觀規律又符合我國具體國情的行政公益訴訟規則體系。
萬進福 ·理論法學 ·2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