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結合國內外高效變換器的應用和發展,在概述高效變換器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低壓差線性穩壓器、TOPSwitch系列器件應用電路、TinySwitch系列器件應用電路、LinkSwitch系列器件應用電路、PeakSwitch系列器件應用電路、DPA-Switch系列器件應用電路、電荷泵應用電路等最新應用技術。本書題材新穎實用,內容豐富,深入淺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周志敏 周紀海 紀愛華編著 ·電子通信 ·22萬字
本書是一本專門介紹5G系統設計與標準的圖書,書中內容涵蓋了5G系統從標準體系到接口、從物理層到高層、從基帶到射頻的各個方面,對需求、技術及標準分別進行了詳細介紹。
王映民 孫韶輝等 ·電子通信 ·40萬字
深度融合資深工程師十余年PADSPCB設計實戰經驗,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系統闡述配置參數與操作背后的工作原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全面覆蓋信號完整性、可制造性、可靠性、可測試性設計,由簡至繁深入淺出;創新嚴謹的組織架構,豐富實用的設計技巧,高效透徹理解高速PCB設計;《PADSPCB設計指南》系統全面地闡述了使用PADSLogic、PADSLayout、PADSRouter進行原理圖與PCB設計的流程與方法,并通過實例展示了大量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技巧,同時深度結合高速數字設計理論,闡述軟件系統的配置參數,而且更加注重梳理PADS相關的基本概念與技術細節,本書不僅扼要闡述了相關的PCB生產工藝、工業標準、可制造性、可測試性等內容,還結合信號與電源完整性理論,簡要介紹了高速PCB設計方面的知識,使讀者不僅能掌握實際工作中的PCB設計方法,還能深刻理解PCB設計操作背后的基本原理。本書可作為PADSPCB設計初學者的輔助學習教材,也可作為工程師進行PCB設計的參考書。
龍虎 ·電子通信 ·30.5萬字
移動通信網絡和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的深度融合是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發展的重要趨勢。本書回顧移動通信網絡、計算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歷程,揭示移動通信與計算技術融合一體的行業趨勢;然后分析通算一體典型的應用場景、技術驅動力和商業驅動力;隨后聚焦于通算一體的關鍵技術,從通算一體的核心要素和面臨的技術挑戰出發,分析通算一體網絡的發展特征,提出通算一體網絡系統框架,介紹通算一體在基礎設施層、網絡功能層和管理編排層3個方向的關鍵技術;最后討論通算一體技術和產品化的發展路徑,分享典型產品化方案和實踐案例,并對未來發展進行展望。本書適合移動通信網絡和垂直行業的從業人員、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及對通信技術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黃宇紅 李男 李曉彤 唐雪 孫奇編著 ·電子通信 ·26.7萬字
本書介紹了各類交換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全書共9章,主要內容包括:交換的定義,各類交換技術的特點及其發展過程;交換網絡設計的基礎理論和實現方法;數字程控電路交換系統的工作原理和各種接口電路的作用;交換系統的存儲程序控制,包括呼叫處理過程、交換的軟件系統和數據庫等內容;分組交換和幀中繼的工作原理;信令的基礎知識和NO.7信令系統;ATM交換技術的基礎知識,ATM交換的呼叫控制所涉及的協議過程和實現的機理;路由器和IP交換技術的工作原理及實現技術;光交換元件,光交換技術及發展前景。
金惠文 陳建亞 紀紅 馮春燕編著 ·電子通信 ·24.7萬字
本書從“一個選擇”、“兩個轉換”、“三個設計”開始,圍繞電路設計、元器件計算對每個章節里的電路原理圖進行了較為全面地定性分析,還對一些主要元器件做了定量分析計算,尤其是對變壓器的設計,推算出了六種計算占空比的公式,每種公式是依據電源的結構形式而定。根據結構形式和設計理論,結合國內外最新發展動向與新型集成電路的控制技術原理,對元器件的選用、各種電源的結構形式和電源的拓撲結構做了示范性的演示,并對開關電源高頻變壓器的計算方法和電源的原理做了詳細的分析。
趙同賀等編著 ·電子通信 ·22萬字
《世界航母雷達與電子戰系統手冊》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從事艦船電子裝備研究、設計的技術專家與情報研究人員共同編寫,是目前國內系統介紹世界航空母艦雷達與電子戰裝備的一本參考書。全書共分6章:航母平臺、航母雷達裝備、航母電子戰裝備、航母艦載機、艦載機雷達裝備和艦載機電子戰裝備。全部內容涵蓋巴西、法國、印度、意大利、俄羅斯、西班牙、泰國、英國、美國9個國家,共計32艘現役和7艘在建航母、50種艦載飛機以及大約108部雷達和85套電子戰系統,刊用圖片220余幅。
范國平總編 ·電子通信 ·29.6萬字
本書從業務應用的角度,介紹目前在光接入網中的實用技術,采用業務貫穿技術的方式進行論述。第1章介紹光接入網技術發展和在OSI協議棧中的位置以及各協議的關系;第2章和第3章介紹xPON(EPON/GPON)、NG-PON1基本架構和原理;第4章介紹光接入網認證方法和智能ODN管理技術;第5章介紹光纖網測試(光功率、OTDR測試)、光模塊測試、光譜測試(WDM、DWDM)技術;第6章介紹承載FTTH業務各專業的故障處理技術和H.248協議等;第7章介紹NFV和vCPE技術;第8章介紹下一代PON發展和試商用及WDM-PON和TWDM-PON的原理,以及5G使用的NG-PON2回傳技術。本書具有實用性、新穎性、寬泛性等特點,面向的讀者為大學通信、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專業的3~4年級學生以及職業教育學院畢業生。本書可作為企業入職教育培訓教材,運營商和制造商的工程師、光纖維護和FTTH維護安裝人員提高技術水平使用的教材。
吳承英 吳航 張志強 ·電子通信 ·21.1萬字
本書以豐富詳盡的設計缺陷案例分析為抓手,指出導致電子裝備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是設計缺乏可制造性,在此基礎上以較大篇幅介紹PCB/PCBA可制造性設計的設計理念、設計程序和設計方法,創新性地將設計與工藝、工藝與工藝過程控制結合起來,以幫助電子企業的管理者、電路設計師和電子裝聯工藝師建立“設計是源頭,工藝是關鍵,物料是保障,管理是根本,理念是核心”的高可靠電子裝備電子裝聯核心理念,掌握可制造性設計程序和具體方法,并對業內極為關注的若干現代電子裝聯技術問題進行了答疑與詮釋。
陳正浩編著 ·電子通信 ·30.6萬字
微量物證檢驗是法庭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塑料、纖維、橡膠、涂料、印泥、毒品、火炸藥等是微量物證檢驗的重要內容。這些看似平常的物質在成為物證材料(共混/共聚后的物品)后,其紅外光譜比均聚物和純凈物的紅外光譜復雜得多,譜圖解釋也復雜、困難得多。本書是作者在30多年物證檢驗經驗的基礎上,對分析過的約幾萬張紅外光譜圖經分析、整理、歸納編寫而成。書中內容由三部分構成:一、紅外光譜基礎知識;二、常見塑料、纖維、橡膠、涂料、印油等均聚物;三、塑料、纖維、橡膠、涂料、印泥等常用染料、顏料、填料、增塑劑;四、上述兩類物質的共聚物、共混物;分別介紹了這些作為微量物證物質的組成、性能和紅外光譜,并對紅外光譜的特征譜峰和譜圖解析進行了詳細論述。書的內容可供從事法庭科學紅外光譜檢驗的同行參考,也可供相關專業從業人員參考,尤其適合熟悉紅外光譜儀使用,但不熟悉法庭科學中微量物證紅外光譜檢驗的從業人員參考。
馮計民 ·電子通信 ·44.2萬字
本書是講解Android游戲案例開發的專業書籍,全書分兩部分共18章,前半部分為Android游戲開發核心技術,主要包括Android游戲開發的前臺渲染、交互式通信、數據存儲和傳感器、網絡編程、游戲背后的數學與物理、游戲地圖開發、游戲開發小秘技、JBox2D物理引擎、3D應用開發基礎等;后半部分為Android游戲開發實戰綜合案例,包括現在流行的多種游戲類型,如滾屏動作類游戲——坦克大戰、網絡游戲開發——風火三國網絡對戰游戲、物理傳感器游戲——哇!重力球、塔防游戲——炫彩塔防、策略游戲——大富翁、休閑類游戲——切切樂、休閑類游戲——3D冰球。
吳亞峰 蘇亞光 于復興 ·電子通信 ·41.4萬字
面向2030年商用的6G將是支撐“數字孿生、智慧泛在”社會發展愿景的基礎設施,6G除了對傳統的通信能力進行進一步增強,更需要構建新的能力維度,實現通信與感知、計算、人工智能(AI)、大數據、安全等能力的一體融合設計,通過按需服務的方式,實現多能力服務質量(QoS)的端到端保障,更好地滿足6G差異化和碎片化業務場景的需求。本書首先回顧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歷史,從5G發展的經驗和面臨的挑戰出發,概述6G發展和演進的驅動力,歸納和匯總了全球從事6G研究的主要機構、組織、項目和企業的相關研究進展和成果,并且從愿景、需求、頻率、網絡架構等角度展望了如何定義6G;然后圍繞傳統通信網絡的容量、效率、覆蓋等的優化,介紹了6G無線領域最有代表性的幾個技術方向,包括分布式多輸入多輸出(MIMO)、智能超表面(RIS)、AI使能的空口、先進的全雙工、正交時頻空間調制,以及通信和感知的融合、零功耗通信等;最后從整個網絡架構的角度,著重介紹了空天地融合,以及6G多能力融合移動網絡架構的設計。本書可作為5G從業人員和6G研發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書,還可作為企業布局未來與移動信息應用相關業務的參考書。
劉光毅等編著 ·電子通信 ·34.7萬字
本書以電子設計與制作流程為主線,從基礎理論、基本元器件、電源電路設計與制作、開關電路制作、聲光控制電路設計與制作、高頻電路設計與制作、傳感器應用電路設計與制作、單片機應用電路設計與制作等方面,通過100個設計與制作電路實例,從實踐的角度詳細介紹電子設計與制作的流程、原理、元器件選型、樣機制作、電路調試等內容。本書在實例的選擇上,難易結合,有較容易的初級入門電子電路設計與制作給讀者以信心,又有體現實際應用價值的較為復雜的進階級電子電路設計與制作,便于讀者將掌握的電子電路設計與制作技能應用于工程實際。本書特別適合廣大電子設計愛好者作為入門實踐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電子、無線電、應用電子、自動化等專業相關課程教材,以及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基礎培訓教學用書和參考書。
石鑫編著 ·電子通信 ·22.5萬字
本書根據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發展和教學需要,結合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現狀編寫而成。全書分為8章,內容包括緒論、無線通信基礎與無線網絡簡介、傳感器原理及應用實例、無線通信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體系結構與組網協議、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關鍵應用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開發環境及應用,以及物聯網綜合實訓平臺的設計與實現。本書在編寫上既重視無線傳感器網絡相關的理論基礎知識,又突出系統設計與開發實踐的應用性。在內容編排上避免介紹過多深奧的原理、理論,注重理論在具體應用中的要點、方法和操作,并結合應用實例進行設計與開發的能力培養。
朱明 ·電子通信 ·24.4萬字
本書介紹了聲學技術的經典理論,電聲換能器件的原理,音頻信號的壓縮編碼、解碼原理,數字音頻工程技術原理,檢測技術原理等內容,可以幫助數字音頻工程技術人員和檢測人員提高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本書適合數字音頻行業從事數字音頻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檢測、標準制定的科技人員閱讀。
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 ·電子通信 ·26.8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電力電子技術綜述、科普的書。本書對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及應用進行了比較系統、全面的闡述,包括功率器件、磁性元件、變換器拓撲結構、變換器建模及控制、新能源發電、高壓交直流輸電、柔性交直流配電、通用電源、特種電源以及國內外電力電子相關學術組織等,基本反映了國內外電力電子技術發展歷史過程中的關鍵事件與節點。本書公式很少,對技術基本都以圖示為主,進行原理性、概念性的解釋。本書可以作為電力電子技術相關專業學生、教師、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參考書。
陳武編著 ·電子通信 ·22.3萬字
本書第一章是衛星通信入門知識,概要介紹衛星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和設備組成、多址方式和組網方式。第二章是網絡管理基礎理論,簡要介紹管理功能域、管理模型、管理協議、管理對象及管理信息庫。第三章是衛星通信組網控制的總體架構,包括一般組成、邏輯關系、被管對象模型和組網控制中心功能。第四章是管控信令傳輸協議,包括不對稱的傳輸協議設計、多載波ALOHA協議和容錯的管控操作協議。第五章是組網控制的核心功能,主要討論入退網控制、業務傳輸鏈路按申請建立、衛星信道優化分配、發送功率控制的實現原理。第六章是網絡運行管理,主要介紹網絡運行的監視和分析、掌握用戶需求和網絡能力變化等內容。第七章是組網控制中心的備份與災難恢復,主要包括組網控制中心內部備份方案和異地備份實現。第八章是衛星通信網的安全運行與應用,分析潛在安全威脅,討論組網安全防護需求,介紹安全組網相關技術。第九章是基于離散事件模擬的管控系統測試方法。
胡谷雨等 ·電子通信 ·24.3萬字
本書系統地介紹語音信號處理的基礎、概念、原理、方法與應用。全書共分9章。第1章介紹語音信號處理及其發展過程;第2章介紹語音信號的產生與人類聽覺的機理,傳統的線性語音產生模型,以及非線性語音產生模型;第3章從語音信號的時域特征入手,引入時頻分析的思想,并進一步闡述時頻分析中短時傅里葉變換和小波變換在語音信號特征分析中的應用,最后對廣泛使用的倒譜特征以及同態解卷積進行介紹;第4章介紹語音信號的線性預測原理、解法、幾種推演方法以及線譜對分析法;第5章介紹語音編碼的相關知識,包括語音的波形編碼、極低速率語音編碼技術,以及相關編碼器的性能指標和評測方法;第6章介紹語音識別的基本內容,從基于矢量量化的識別技術到動態時間歸正的識別技術,從隱馬爾可夫模型技術到基于深度學習的語音識別技術,從孤立詞識別到連接詞識別及連續語音識別技術,再到關鍵詞檢出技術,最后還介紹新興起的語音識別應用技術,以及用于HMM系統構建的HTK工具和用于深度學習系統構建的Kaldi工具等;第7章介紹說話人識別的基本內容,從基于GMMUBM的識別技術到基于支持向量機的識別技術,從基于聯合因子分析的識別技術到基于ivector的識別技術,以及近年來受到關注的基于深度學習的識別技術等;第8章介紹頑健語音識別技術,從影響語音識別性能的環境變化因素分析開始,介紹噪聲環境下頑健語音識別技術,以及變異語音識別的技術;第9章介紹語音合成的基本原理、線性預測合成、共振峰合成以及漢語按規則合成,以及基于HMM的合成技術等內容。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應用、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電子系統等專業及學科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該領域的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韓紀慶 張磊 鄭鐵然 ·電子通信 ·33.9萬字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基本理論和系統原理,介紹了第四代移動通信的基本理論和系統原理。全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3G、4G及5G移動通信系統發展概述,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用到的基礎理論和主要技術,WCDMA網絡結構與接口協議、空中接口各層原理和WCDMA系統主要工作過程,HSPA網絡結構及工作原理,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用到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LTE的系統結構、空中接口各層原理,LTE系統基本過程等內容。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等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通信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張玉艷編著 ·電子通信 ·23.4萬字
《5G技術核心與增強:從R15到R16》是OPPO研究院的5G技術專家和國際標準化代表共同編著的一本5G技術圖書。與市面上已出版的5G書籍不同,本書不僅介紹了5GNR標準的基礎版本:R15版本,也介紹了包含URLLC、NRV2X、非授權頻譜通信等5G重要組成部分的5G增強技術標準:R16版本。本書的特色是深入介紹從無到有、由粗到細的5G技術方案遴選和標準形成的過程,不僅可以作為從事5G研發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以作為高校、企業中將要投身未來B5G及6G研究的學生和年輕研究人員學習5G的參考書。
OPPO研究院組編 ·電子通信 ·4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