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PADS PCB設計指南
最新章節(jié):
參考文獻
深度融合資深工程師十余年P(guān)ADSPCB設計實戰(zhàn)經(jīng)驗,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系統(tǒng)闡述配置參數(shù)與操作背后的工作原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全面覆蓋信號完整性、可制造性、可靠性、可測試性設計,由簡至繁深入淺出;創(chuàng)新嚴謹?shù)慕M織架構(gòu),豐富實用的設計技巧,高效透徹理解高速PCB設計;《PADSPCB設計指南》系統(tǒng)全面地闡述了使用PADSLogic、PADSLayout、PADSRouter進行原理圖與PCB設計的流程與方法,并通過實例展示了大量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技巧,同時深度結(jié)合高速數(shù)字設計理論,闡述軟件系統(tǒng)的配置參數(shù),而且更加注重梳理PADS相關(guān)的基本概念與技術(shù)細節(jié),本書不僅扼要闡述了相關(guān)的PCB生產(chǎn)工藝、工業(yè)標準、可制造性、可測試性等內(nèi)容,還結(jié)合信號與電源完整性理論,簡要介紹了高速PCB設計方面的知識,使讀者不僅能掌握實際工作中的PCB設計方法,還能深刻理解PCB設計操作背后的基本原理。本書可作為PADSPCB設計初學者的輔助學習教材,也可作為工程師進行PCB設計的參考書。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品牌: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上架時間:2024-05-10 11:17:05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quán)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quán)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4-05-10 12:26:49
- 附錄 無模命令
- 12.5.2 正常操作時
- 12.5.1 打開文件時
- 12.5 致命錯誤
- 12.4 宏
- 12.3.3 設置布線次序
- 12.3.2 自動布線策略
- 12.3.1 預布線分析
- 12.3 自動布線
- 12.2.3 添加復用
- 12.2.2 編輯復用
- 12.2.1 創(chuàng)建復用
- 12.2 設計復用
- 12.1.5 保存模具元件
- 12.1.4 創(chuàng)建模具標記
- 12.1.3 創(chuàng)建扇出
- 12.1.2 分配CBP到SBP環(huán)
- 12.1.1 創(chuàng)建模具
- 12.1 模具元件
- 第12章 高級應用
- 11.9.8 PDF打印
- 11.9.7 CAM Plus
- 11.9.6 裝配變量
- 11.9.5 坐標文件
- 11.9.4 常見問題
- 11.9.3 定義CAM文檔
- 11.9.2 CAM文檔類型
- 11.9.1 Gerber文件
- 11.9 CAM文檔
- 11.8.9 打線
- 11.8.8 Latium
- 11.8.7 制造
- 11.8.6 測試點
- 11.8.5 平面
- 11.8.4 最大過孔數(shù)
- 11.8.3 高速
- 11.8.2 連接性
- 11.8.1 安全間距
- 11.8 設計驗證
- 11.7.6 引線
- 11.7.5 自動
- 11.7.4 圓弧
- 11.7.3 角度
- 11.7.2 對齊/旋轉(zhuǎn)
- 11.7.1 水平/垂直
- 11.7 尺寸標注
- 11.6.4 添加文本與2D線
- 11.6.3 添加新標簽
- 11.6.2 調(diào)整參考編號位置
- 11.6.1 統(tǒng)一修改參考編號
- 11.6 絲印
- 11.5.4 DFT審計
- 11.5.3 對比測試點
- 11.5.2 添加測試點
- 11.5.1 在線測試
- 11.5 測試點
- 11.4.3 自動添加屏蔽過孔
- 11.4.2 自動添加縫合過孔
- 11.4.1 手動添加
- 11.4 縫合與屏蔽過孔
- 11.3.3 CAM平面
- 11.3.2 混合/分割
- 11.3.1 無平面
- 11.3 覆銅平面
- 11.2.3 創(chuàng)建銅箔挖空區(qū)域
- 11.2.2 給銅箔分配網(wǎng)絡
- 11.2.1 創(chuàng)建銅箔
- 11.2 銅箔
- 11.1.3 編輯淚滴
- 11.1.2 生成淚滴
- 11.1.1 使用淚滴的好處
- 11.1 淚滴
- 第11章 PADS Layout后處理
- 10.7 BGA扇出
- 10.6.4 添加帶蛇形線的差分線
- 10.6.3 添加差分對線
- 10.6.2 設置差分對規(guī)則
- 10.6.1 創(chuàng)建差分對
- 10.6 差分對布線
- 10.5.4 添加虛擬管腳
- 10.5.3 添加蛇形線
- 10.5.2 設置等長匹配規(guī)則
- 10.5.1 創(chuàng)建長度匹配的網(wǎng)絡組
- 10.5 等長布線
- 10.4.4 編輯導線
- 10.4.3 添加圓弧
- 10.4.2 添加布線過孔
- 10.4.1 創(chuàng)建導線
- 10.4 常規(guī)布線
- 10.3.11 柵格
- 10.3.10 測試點
- 10.3.9 焊盤入口
- 10.3.8 扇出
- 10.3.7 拓撲
- 10.3.6 過孔配置
- 10.3.5 設置布線層
- 10.3.4 層
- 10.3.3 布線
- 10.3.2 同一網(wǎng)絡
- 10.3.1 安全間距
- 10.3 特性
- 10.2.10 設計驗證
- 10.2.9 制造
- 10.2.8 測試點
- 10.2.7 布線
- 10.2.6 文本和線
- 10.2.5 正在填充
- 10.2.4 布局
- 10.2.3 顯示
- 10.2.2 顏色
- 10.2.1 全局
- 10.2 選項
- 10.1 布線總則
- 第10章 PADS Router布線
- 9.7.3 自動布局
- 9.7.2 編輯簇
- 9.7.1 創(chuàng)建簇
- 9.7 簇
- 9.6.5 刪除組合
- 9.6.4 編輯組合
- 9.6.3 創(chuàng)建元件陣列
- 9.6.2 創(chuàng)建相似組合
- 9.6.1 創(chuàng)建組合
- 9.6 組合與陣列
- 9.5.7 分散
- 9.5.6 推擠
- 9.5.5 膠粘
- 9.5.4 對齊
- 9.5.3 翻面
- 9.5.2 旋轉(zhuǎn)
- 9.5.1 移動
- 9.5 元件
- 9.4 網(wǎng)絡顏色
- 9.3 禁止區(qū)域
- 9.2.4 將非閉合2D線轉(zhuǎn)換為板框
- 9.2.3 創(chuàng)建板框挖空區(qū)域
- 9.2.2 編輯板框
- 9.2.1 創(chuàng)建板框
- 9.2 板框
- 9.1 布局總則
- 第9章 PADS Layout布局
- 8.10 模具元器件
- 8.9 過孔樣式
- 8.8.3 文本
- 8.8.2 對齊標記和箭頭
- 8.8.1 常規(guī)
- 8.8 尺寸標注
- 8.7 文本和線
- 8.6.2 填充和灌注
- 8.6.1 熱焊盤
- 8.6 覆銅平面
- 8.5.3 淚滴
- 8.5.2 調(diào)整/差分對
- 8.5.1 常規(guī)
- 8.5 布線
- 8.4 顯示
- 8.3.2 對象捕獲
- 8.3.1 柵格
- 8.3 柵格和捕獲
- 8.2 設計
- 8.1.4 同步
- 8.1.3 備份
- 8.1.2 文件位置
- 8.1.1 常規(guī)
- 8.1 全局
- 第8章 PADS Layout選項配置
- 7.4 高度限制
- 7.3.3 給電氣網(wǎng)絡分配設計規(guī)則
- 7.3.2 編輯電氣網(wǎng)絡
- 7.3.1 創(chuàng)建電氣網(wǎng)絡
- 7.3 電氣網(wǎng)絡
- 7.2.9 差分對
- 7.2.8 元器件
- 7.2.7 封裝
- 7.2.6 條件
- 7.2.5 管腳對
- 7.2.4 組
- 7.2.3 網(wǎng)絡
- 7.2.2 類
- 7.2.1 默認
- 7.2 規(guī)則層次
- 7.1.6 報告
- 7.1.5 焊盤入口
- 7.1.4 扇出
- 7.1.3 高速
- 7.1.2 布線
- 7.1.1 安全間距
- 7.1 規(guī)則類別
- 第7章 設計規(guī)則
- 6.7 啟動文件
- 6.6 顯示顏色
- 6.5 跳線
- 6.4 鉆孔對
- 6.3.3 焊盤棧的一般考慮
- 6.3.2 焊盤棧配置
- 6.3.1 焊盤棧的結(jié)構(gòu)
- 6.3 焊盤棧
- 6.2.4 疊層理論
- 6.2.3 常用疊層
- 6.2.2 疊層的一般考慮
- 6.2.1 疊層配置
- 6.2 疊層
- 6.1.4 絲印
- 6.1.3 鉆孔
- 6.1.2 層壓
- 6.1.1 內(nèi)層線路
- 6.1 PCB生產(chǎn)工藝流程
- 第6章 PADS Layout預處理
- 5.7.4 退出ECO模式
- 5.7.3 記錄與對比產(chǎn)生ECO文件
- 5.7.2 ECO模式操作
- 5.7.1 進入ECO模式
- 5.7 ECO模式
- 5.6.2 PADS Designer
- 5.6.1 PADS Logic
- 5.6 自動標注
- 5.5.3 OrCAD/Protel/Altium Designer
- 5.5.2 PADS Designer
- 5.5.1 PADS Logic
- 5.5 反向標注
- 5.4.3 ECO文件導入
- 5.4.2 報告分析
- 5.4.1 網(wǎng)絡表對比
- 5.4 正向標注
- 5.3 網(wǎng)絡表導入
- 5.2.4 Protel/Altium Designer
- 5.2.3 OrCAD
- 5.2.2 PADS Designer
- 5.2.1 PADS Logic
- 5.2 網(wǎng)絡表生成
- 5.1.3 屬性
- 5.1.2 網(wǎng)絡
- 5.1.1 元件
- 5.1 網(wǎng)絡表三要素
- 第5章 原理圖與PCB同步
- 4.10.7 原理圖文件轉(zhuǎn)換
- 4.10.6 歸檔文件
- 4.10.5 創(chuàng)建PDF文件
- 4.10.4 生成報告
- 4.10.3 原理圖對比
- 4.10.2 文件導出
- 4.10.1 文件導入
- 4.10 文件操作
- 4.9.3 刪除OLE
- 4.9.2 編輯OLE對象
- 4.9.1 插入OLE對象
- 4.9 OLE對象
- 4.8.3 復制或刪除
- 4.8.2 自底向上設計
- 4.8.1 自上而下設計
- 4.8 層次化符號
- 4.7.3 擴展總線
- 4.7.2 分割總線
- 4.7.1 添加總線
- 4.7 總線
- 4.6.6 添加頁間連接符
- 4.6.5 添加電源與接地符號
- 4.6.4 添加懸浮連線
- 4.6.3 顯示網(wǎng)絡名
- 4.6.2 更改網(wǎng)絡名
- 4.6.1 添加連線
- 4.6 連線
- 4.5.11 添加屬性
- 4.5.10 更改信號管腳
- 4.5.9 更改文本可見性
- 4.5.8 更改PCB封裝
- 4.5.7 更新元件
- 4.5.6 更改元件類型
- 4.5.5 更改參考編號
- 4.5.4 切換門
- 4.5.3 切換備選封裝
- 4.5.2 移動、旋轉(zhuǎn)與鏡像元件
- 4.5.1 添加元件
- 4.5 元件
- 4.4.3 編輯圖頁邊界
- 4.4.2 創(chuàng)建圖頁邊界
- 4.4.1 更換圖頁邊界
- 4.4 圖頁邊界
- 4.3.3 自定義默認設置
- 4.3.2 調(diào)整原理圖頁尺寸
- 4.3.1 編輯原理圖頁
- 4.3 原理圖頁
- 4.2 原理圖
- 4.1.4 線寬
- 4.1.3 文本
- 4.1.2 設計
- 4.1.1 常規(guī)
- 4.1 選項
- 第4章 PADS Logic原理圖設計
- 3.7.4 PCB封裝向?qū)?/span>
- 3.7.3 異形PCB封裝
- 3.7.2 常用PCB封裝
- 3.7.1 工業(yè)標準
- 3.7 PCB封裝
- 3.6 特殊符號
- 3.5 連接器元件
- 3.4 管腳封裝
- 3.3.4 CAE封裝向?qū)?/span>
- 3.3.3 多門CAE封裝
- 3.3.2 單門多CAE封裝
- 3.3.1 單門單CAE封裝
- 3.3 CAE封裝
- 3.2.3 保存元件類型
- 3.2.2 編輯元件類型
- 3.2.1 新建元件類型
- 3.2 元件類型
- 3.1.4 封裝的管理
- 3.1.3 封裝庫的管理
- 3.1.2 PADS封裝的組織結(jié)構(gòu)
- 3.1.1 元器件、原理圖封裝與PCB封裝
- 3.1 封裝與封裝庫
- 第3章 封裝設計與管理
- 2.6.7 CAM輸出
- 2.6.6 驗證設計
- 2.6.5 尺寸標注
- 2.6.4 絲印調(diào)整
- 2.6.3 創(chuàng)建覆銅平面
- 2.6.2 添加淚滴
- 2.6.1 隱藏飛線
- 2.6 后處理
- 2.5.7 添加縫合過孔
- 2.5.6 修線
- 2.5.5 元器件扇出
- 2.5.4 交互式布線
- 2.5.3 設置布線偏好
- 2.5.2 設置設計柵格
- 2.5.1 切換到PADS Router
- 2.5 PADS Router布線
- 2.4.6 添加縫合過孔
- 2.4.5 修線
- 2.4.4 元器件扇出
- 2.4.3 動態(tài)布線
- 2.4.2 開啟設計規(guī)則檢查
- 2.4.1 設置柵格
- 2.4 PADS Layout布線
- 2.3.6 布局元器件
- 2.3.5 設置設計柵格
- 2.3.4 設置關(guān)鍵網(wǎng)絡的顯示顏色
- 2.3.3 最小化飛線長度
- 2.3.2 打散元器件
- 2.3.1 導入網(wǎng)絡表
- 2.3 布局
- 2.2.9 設置顏色
- 2.2.8 修改默認導線寬度
- 2.2.7 添加跳線
- 2.2.6 添加鉆孔對
- 2.2.5 設置過孔
- 2.2.4 設置疊層
- 2.2.3 設置原點
- 2.2.2 繪制板框
- 2.2.1 導入結(jié)構(gòu)圖
- 2.2 預處理
- 2.1.4 結(jié)構(gòu)圖準備
- 2.1.3 封裝庫加載
- 2.1.2 網(wǎng)絡表導出
- 2.1.1 原理圖設計
- 2.1 預前準備
- 第2章 PADS PCB設計流程
- 1.6.2 使用幫助文檔
- 1.6.1 打開幫助文檔
- 1.6 PADS幫助文檔
- 1.5.5 添加宏文件
- 1.5.4 自定義外觀
- 1.5.3 自定義快捷鍵
- 1.5.2 創(chuàng)建新的工具欄
- 1.5.1 自定義菜單欄
- 1.5 自定義環(huán)境
- 1.4.6 對象的操作
- 1.4.5 對象的選擇
- 1.4.4 篩選條件
- 1.4.3 取景和縮放
- 1.4.2 無模命令
- 1.4.1 柵格
- 1.4 PADS基本概念與操作
- 1.3.4 導航窗口
- 1.3.3 電子表格窗口
- 1.3.2 工具欄
- 1.3.1 菜單欄
- 1.3 PADS Router用戶界面
- 1.2.6 狀態(tài)欄
- 1.2.5 輸出窗口
- 1.2.4 項目瀏覽器
- 1.2.3 工具欄
- 1.2.2 菜單欄
- 1.2.1 工作區(qū)域
- 1.2 PADS Layout用戶界面
- 1.1.7 狀態(tài)欄
- 1.1.6 輸出窗口
- 1.1.5 項目瀏覽器
- 1.1.4 工具欄
- 1.1.3 菜單欄
- 1.1.2 工作區(qū)域
- 1.1.1 標題欄
- 1.1 PADS Logic用戶界面
- 第1章 PADS初識
- PADS功能使用技巧
- 本書約定
- 自序
- 內(nèi)容簡介
- 版權(quán)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quán)信息
- 內(nèi)容簡介
- 自序
- 本書約定
- PADS功能使用技巧
- 第1章 PADS初識
- 1.1 PADS Logic用戶界面
- 1.1.1 標題欄
- 1.1.2 工作區(qū)域
- 1.1.3 菜單欄
- 1.1.4 工具欄
- 1.1.5 項目瀏覽器
- 1.1.6 輸出窗口
- 1.1.7 狀態(tài)欄
- 1.2 PADS Layout用戶界面
- 1.2.1 工作區(qū)域
- 1.2.2 菜單欄
- 1.2.3 工具欄
- 1.2.4 項目瀏覽器
- 1.2.5 輸出窗口
- 1.2.6 狀態(tài)欄
- 1.3 PADS Router用戶界面
- 1.3.1 菜單欄
- 1.3.2 工具欄
- 1.3.3 電子表格窗口
- 1.3.4 導航窗口
- 1.4 PADS基本概念與操作
- 1.4.1 柵格
- 1.4.2 無模命令
- 1.4.3 取景和縮放
- 1.4.4 篩選條件
- 1.4.5 對象的選擇
- 1.4.6 對象的操作
- 1.5 自定義環(huán)境
- 1.5.1 自定義菜單欄
- 1.5.2 創(chuàng)建新的工具欄
- 1.5.3 自定義快捷鍵
- 1.5.4 自定義外觀
- 1.5.5 添加宏文件
- 1.6 PADS幫助文檔
- 1.6.1 打開幫助文檔
- 1.6.2 使用幫助文檔
- 第2章 PADS PCB設計流程
- 2.1 預前準備
- 2.1.1 原理圖設計
- 2.1.2 網(wǎng)絡表導出
- 2.1.3 封裝庫加載
- 2.1.4 結(jié)構(gòu)圖準備
- 2.2 預處理
- 2.2.1 導入結(jié)構(gòu)圖
- 2.2.2 繪制板框
- 2.2.3 設置原點
- 2.2.4 設置疊層
- 2.2.5 設置過孔
- 2.2.6 添加鉆孔對
- 2.2.7 添加跳線
- 2.2.8 修改默認導線寬度
- 2.2.9 設置顏色
- 2.3 布局
- 2.3.1 導入網(wǎng)絡表
- 2.3.2 打散元器件
- 2.3.3 最小化飛線長度
- 2.3.4 設置關(guān)鍵網(wǎng)絡的顯示顏色
- 2.3.5 設置設計柵格
- 2.3.6 布局元器件
- 2.4 PADS Layout布線
- 2.4.1 設置柵格
- 2.4.2 開啟設計規(guī)則檢查
- 2.4.3 動態(tài)布線
- 2.4.4 元器件扇出
- 2.4.5 修線
- 2.4.6 添加縫合過孔
- 2.5 PADS Router布線
- 2.5.1 切換到PADS Router
- 2.5.2 設置設計柵格
- 2.5.3 設置布線偏好
- 2.5.4 交互式布線
- 2.5.5 元器件扇出
- 2.5.6 修線
- 2.5.7 添加縫合過孔
- 2.6 后處理
- 2.6.1 隱藏飛線
- 2.6.2 添加淚滴
- 2.6.3 創(chuàng)建覆銅平面
- 2.6.4 絲印調(diào)整
- 2.6.5 尺寸標注
- 2.6.6 驗證設計
- 2.6.7 CAM輸出
- 第3章 封裝設計與管理
- 3.1 封裝與封裝庫
- 3.1.1 元器件、原理圖封裝與PCB封裝
- 3.1.2 PADS封裝的組織結(jié)構(gòu)
- 3.1.3 封裝庫的管理
- 3.1.4 封裝的管理
- 3.2 元件類型
- 3.2.1 新建元件類型
- 3.2.2 編輯元件類型
- 3.2.3 保存元件類型
- 3.3 CAE封裝
- 3.3.1 單門單CAE封裝
- 3.3.2 單門多CAE封裝
- 3.3.3 多門CAE封裝
- 3.3.4 CAE封裝向?qū)?/span>
- 3.4 管腳封裝
- 3.5 連接器元件
- 3.6 特殊符號
- 3.7 PCB封裝
- 3.7.1 工業(yè)標準
- 3.7.2 常用PCB封裝
- 3.7.3 異形PCB封裝
- 3.7.4 PCB封裝向?qū)?/span>
- 第4章 PADS Logic原理圖設計
- 4.1 選項
- 4.1.1 常規(guī)
- 4.1.2 設計
- 4.1.3 文本
- 4.1.4 線寬
- 4.2 原理圖
- 4.3 原理圖頁
- 4.3.1 編輯原理圖頁
- 4.3.2 調(diào)整原理圖頁尺寸
- 4.3.3 自定義默認設置
- 4.4 圖頁邊界
- 4.4.1 更換圖頁邊界
- 4.4.2 創(chuàng)建圖頁邊界
- 4.4.3 編輯圖頁邊界
- 4.5 元件
- 4.5.1 添加元件
- 4.5.2 移動、旋轉(zhuǎn)與鏡像元件
- 4.5.3 切換備選封裝
- 4.5.4 切換門
- 4.5.5 更改參考編號
- 4.5.6 更改元件類型
- 4.5.7 更新元件
- 4.5.8 更改PCB封裝
- 4.5.9 更改文本可見性
- 4.5.10 更改信號管腳
- 4.5.11 添加屬性
- 4.6 連線
- 4.6.1 添加連線
- 4.6.2 更改網(wǎng)絡名
- 4.6.3 顯示網(wǎng)絡名
- 4.6.4 添加懸浮連線
- 4.6.5 添加電源與接地符號
- 4.6.6 添加頁間連接符
- 4.7 總線
- 4.7.1 添加總線
- 4.7.2 分割總線
- 4.7.3 擴展總線
- 4.8 層次化符號
- 4.8.1 自上而下設計
- 4.8.2 自底向上設計
- 4.8.3 復制或刪除
- 4.9 OLE對象
- 4.9.1 插入OLE對象
- 4.9.2 編輯OLE對象
- 4.9.3 刪除OLE
- 4.10 文件操作
- 4.10.1 文件導入
- 4.10.2 文件導出
- 4.10.3 原理圖對比
- 4.10.4 生成報告
- 4.10.5 創(chuàng)建PDF文件
- 4.10.6 歸檔文件
- 4.10.7 原理圖文件轉(zhuǎn)換
- 第5章 原理圖與PCB同步
- 5.1 網(wǎng)絡表三要素
- 5.1.1 元件
- 5.1.2 網(wǎng)絡
- 5.1.3 屬性
- 5.2 網(wǎng)絡表生成
- 5.2.1 PADS Logic
- 5.2.2 PADS Designer
- 5.2.3 OrCAD
- 5.2.4 Protel/Altium Designer
- 5.3 網(wǎng)絡表導入
- 5.4 正向標注
- 5.4.1 網(wǎng)絡表對比
- 5.4.2 報告分析
- 5.4.3 ECO文件導入
- 5.5 反向標注
- 5.5.1 PADS Logic
- 5.5.2 PADS Designer
- 5.5.3 OrCAD/Protel/Altium Designer
- 5.6 自動標注
- 5.6.1 PADS Logic
- 5.6.2 PADS Designer
- 5.7 ECO模式
- 5.7.1 進入ECO模式
- 5.7.2 ECO模式操作
- 5.7.3 記錄與對比產(chǎn)生ECO文件
- 5.7.4 退出ECO模式
- 第6章 PADS Layout預處理
- 6.1 PCB生產(chǎn)工藝流程
- 6.1.1 內(nèi)層線路
- 6.1.2 層壓
- 6.1.3 鉆孔
- 6.1.4 絲印
- 6.2 疊層
- 6.2.1 疊層配置
- 6.2.2 疊層的一般考慮
- 6.2.3 常用疊層
- 6.2.4 疊層理論
- 6.3 焊盤棧
- 6.3.1 焊盤棧的結(jié)構(gòu)
- 6.3.2 焊盤棧配置
- 6.3.3 焊盤棧的一般考慮
- 6.4 鉆孔對
- 6.5 跳線
- 6.6 顯示顏色
- 6.7 啟動文件
- 第7章 設計規(guī)則
- 7.1 規(guī)則類別
- 7.1.1 安全間距
- 7.1.2 布線
- 7.1.3 高速
- 7.1.4 扇出
- 7.1.5 焊盤入口
- 7.1.6 報告
- 7.2 規(guī)則層次
- 7.2.1 默認
- 7.2.2 類
- 7.2.3 網(wǎng)絡
- 7.2.4 組
- 7.2.5 管腳對
- 7.2.6 條件
- 7.2.7 封裝
- 7.2.8 元器件
- 7.2.9 差分對
- 7.3 電氣網(wǎng)絡
- 7.3.1 創(chuàng)建電氣網(wǎng)絡
- 7.3.2 編輯電氣網(wǎng)絡
- 7.3.3 給電氣網(wǎng)絡分配設計規(guī)則
- 7.4 高度限制
- 第8章 PADS Layout選項配置
- 8.1 全局
- 8.1.1 常規(guī)
- 8.1.2 文件位置
- 8.1.3 備份
- 8.1.4 同步
- 8.2 設計
- 8.3 柵格和捕獲
- 8.3.1 柵格
- 8.3.2 對象捕獲
- 8.4 顯示
- 8.5 布線
- 8.5.1 常規(guī)
- 8.5.2 調(diào)整/差分對
- 8.5.3 淚滴
- 8.6 覆銅平面
- 8.6.1 熱焊盤
- 8.6.2 填充和灌注
- 8.7 文本和線
- 8.8 尺寸標注
- 8.8.1 常規(guī)
- 8.8.2 對齊標記和箭頭
- 8.8.3 文本
- 8.9 過孔樣式
- 8.10 模具元器件
- 第9章 PADS Layout布局
- 9.1 布局總則
- 9.2 板框
- 9.2.1 創(chuàng)建板框
- 9.2.2 編輯板框
- 9.2.3 創(chuàng)建板框挖空區(qū)域
- 9.2.4 將非閉合2D線轉(zhuǎn)換為板框
- 9.3 禁止區(qū)域
- 9.4 網(wǎng)絡顏色
- 9.5 元件
- 9.5.1 移動
- 9.5.2 旋轉(zhuǎn)
- 9.5.3 翻面
- 9.5.4 對齊
- 9.5.5 膠粘
- 9.5.6 推擠
- 9.5.7 分散
- 9.6 組合與陣列
- 9.6.1 創(chuàng)建組合
- 9.6.2 創(chuàng)建相似組合
- 9.6.3 創(chuàng)建元件陣列
- 9.6.4 編輯組合
- 9.6.5 刪除組合
- 9.7 簇
- 9.7.1 創(chuàng)建簇
- 9.7.2 編輯簇
- 9.7.3 自動布局
- 第10章 PADS Router布線
- 10.1 布線總則
- 10.2 選項
- 10.2.1 全局
- 10.2.2 顏色
- 10.2.3 顯示
- 10.2.4 布局
- 10.2.5 正在填充
- 10.2.6 文本和線
- 10.2.7 布線
- 10.2.8 測試點
- 10.2.9 制造
- 10.2.10 設計驗證
- 10.3 特性
- 10.3.1 安全間距
- 10.3.2 同一網(wǎng)絡
- 10.3.3 布線
- 10.3.4 層
- 10.3.5 設置布線層
- 10.3.6 過孔配置
- 10.3.7 拓撲
- 10.3.8 扇出
- 10.3.9 焊盤入口
- 10.3.10 測試點
- 10.3.11 柵格
- 10.4 常規(guī)布線
- 10.4.1 創(chuàng)建導線
- 10.4.2 添加布線過孔
- 10.4.3 添加圓弧
- 10.4.4 編輯導線
- 10.5 等長布線
- 10.5.1 創(chuàng)建長度匹配的網(wǎng)絡組
- 10.5.2 設置等長匹配規(guī)則
- 10.5.3 添加蛇形線
- 10.5.4 添加虛擬管腳
- 10.6 差分對布線
- 10.6.1 創(chuàng)建差分對
- 10.6.2 設置差分對規(guī)則
- 10.6.3 添加差分對線
- 10.6.4 添加帶蛇形線的差分線
- 10.7 BGA扇出
- 第11章 PADS Layout后處理
- 11.1 淚滴
- 11.1.1 使用淚滴的好處
- 11.1.2 生成淚滴
- 11.1.3 編輯淚滴
- 11.2 銅箔
- 11.2.1 創(chuàng)建銅箔
- 11.2.2 給銅箔分配網(wǎng)絡
- 11.2.3 創(chuàng)建銅箔挖空區(qū)域
- 11.3 覆銅平面
- 11.3.1 無平面
- 11.3.2 混合/分割
- 11.3.3 CAM平面
- 11.4 縫合與屏蔽過孔
- 11.4.1 手動添加
- 11.4.2 自動添加縫合過孔
- 11.4.3 自動添加屏蔽過孔
- 11.5 測試點
- 11.5.1 在線測試
- 11.5.2 添加測試點
- 11.5.3 對比測試點
- 11.5.4 DFT審計
- 11.6 絲印
- 11.6.1 統(tǒng)一修改參考編號
- 11.6.2 調(diào)整參考編號位置
- 11.6.3 添加新標簽
- 11.6.4 添加文本與2D線
- 11.7 尺寸標注
- 11.7.1 水平/垂直
- 11.7.2 對齊/旋轉(zhuǎn)
- 11.7.3 角度
- 11.7.4 圓弧
- 11.7.5 自動
- 11.7.6 引線
- 11.8 設計驗證
- 11.8.1 安全間距
- 11.8.2 連接性
- 11.8.3 高速
- 11.8.4 最大過孔數(shù)
- 11.8.5 平面
- 11.8.6 測試點
- 11.8.7 制造
- 11.8.8 Latium
- 11.8.9 打線
- 11.9 CAM文檔
- 11.9.1 Gerber文件
- 11.9.2 CAM文檔類型
- 11.9.3 定義CAM文檔
- 11.9.4 常見問題
- 11.9.5 坐標文件
- 11.9.6 裝配變量
- 11.9.7 CAM Plus
- 11.9.8 PDF打印
- 第12章 高級應用
- 12.1 模具元件
- 12.1.1 創(chuàng)建模具
- 12.1.2 分配CBP到SBP環(huán)
- 12.1.3 創(chuàng)建扇出
- 12.1.4 創(chuàng)建模具標記
- 12.1.5 保存模具元件
- 12.2 設計復用
- 12.2.1 創(chuàng)建復用
- 12.2.2 編輯復用
- 12.2.3 添加復用
- 12.3 自動布線
- 12.3.1 預布線分析
- 12.3.2 自動布線策略
- 12.3.3 設置布線次序
- 12.4 宏
- 12.5 致命錯誤
- 12.5.1 打開文件時
- 12.5.2 正常操作時
- 附錄 無模命令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4-05-10 12: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