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閑情偶寄》共包括《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等八個部分。全書論述了戲曲、歌舞、服飾、修容、園林、建筑、花卉、器玩、頤養、飲食等藝術和生活中的各種閑適文化。行文接近于當時的白話,簡單易懂。語言幽默風趣。尤其是文中的養生理論無論在當時還是以后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35年,林語堂英文版《吾國與吾民》給該書以極高的評價,認為該書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
(清)李漁著 孫敏強譯注 ·古籍整理 ·48.2萬字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專著,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本書以多種版本匯校,以求翔實、準確。譯注者在對原書進行校勘的基礎上,對各種術語、名詞作了科學的注釋,并配有白話文翻譯,以幫助讀者理解這部古代科技著作。此次修訂,更換底本,增補最新研究成果。
郭書春譯注 ·子部 ·34.6萬字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專著,也是算經十書之重要一種,歷來被尊為算經之首。該書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郭書春先生是國內研究《九章算術》的權威學者,圍繞《九章算術》出版了多部著作。本書對《九章算術》作了詳細的注解,堪稱目前國內最佳的《九章算術》譯注本。
郭書春譯注 ·子部 ·34.5萬字
《九章算術》成書于1世紀左右,是中國古代東方數學的代表作,歷來被視為“算經之首”。它確立了中國古典數學的基本框架,規范了中國古典數學的表達方式,深刻影響了古代中國和東方的數學。《九章算術》是以應用問題解法集成的體例編纂成書的,其基本形式是“問(題目)、答(回答)、術(算法)”全書246問,分屬于53種算法。卷一方田,主要講各種圖形面積的計算。卷二粟米,主要探討依各種谷物的交換率而相互推求的比例算法。卷三衰分,即按比例分配。衰分討論成正比關系的量,而返衰則討論成反比關系的量。卷四少廣,討論由已知面積反求邊長或周長。其中使用了開平方或開立方的算法。卷五商功,討論各種柱、錐、臺體的求積。核心是四棱錐體積的計算,它奠定了中算家多面體體積理論的基礎。卷六均輸,探討由正、反比關系復合而成的分配問題的解法,廣泛用于徭役分配與調節運輸。卷七盈不足,探討雙假設法及其實際應用。卷八方程,其中的“方程”術相當于現今線性方程組的矩陣解法,其中行列相加減自然地推廣到正負數的范圍。卷九勾股,前部分講解了勾股形的各種算法,它是本卷后部分勾股測量的理論根據。此外,魏晉間人劉徽在為《九章算術》作注時,進一步將勾股測量發展為重差術,編寫了《重差》一卷,附于《九章算術》之后。唐代初年,李淳風等奉詔整理注釋《九章算術》時,將其單獨刊行。因其中第1問為“望海島”,故稱之為《海島算經》。“三全本”《九章算術(附海島算經)》收入了《九章算術》原文、劉徽《九章算術注》、李淳風等的《九章算術注釋》,以及《海島算經》。各卷及附錄配有題解,對全部原文及歷代注文進行了注釋、翻譯,并對部分題目配以插圖和圖草進行說明,全方位展示了這部古代算學經典。
李繼閔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28.4萬字
本系列書通過簡潔有趣的文字講述節日的由來、相關的習俗活動,充滿童趣的插畫,結合精彩的3D立體頁,以及轉轉、抽拉、彈跳等多種機關,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氛圍。本系列書可讀性、互動性、參與感強,讓孩子沉浸其中,體驗過節樂趣,還有助于他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知識、習俗,傳承民族文化薪火。
劉安華主編 ·經部 ·21.2萬字
西漢時期,先后封置八百余個侯國。數量如此眾多的侯國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馬孟龍的《西漢侯國地理》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結合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對西漢近八百個侯國的地理方位進行考證。同時采用“水平橫剖面”方法,復原七個具有明確年代斷限的西漢侯國地理分布剖面,并對每一個剖面所呈現出的侯國分布特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之上,總結了西漢侯國地域分布特征發展、演變的總體趨勢。最后,本書還對有關西漢侯國地理分布、侯國遷徙等一系列專題進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漢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變革。本書脫胎于全國百篇優博,是第一部以西漢侯國地理分布為研究方向的專著,全面展示西漢八百侯國的歷史變遷及地理分布,考辨精詳,新見迭出,辛德勇譽之為“讀書得間”,可為日后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借鑒。
馬孟龍 ·古籍整理 ·34萬字
《群芳譜詮釋》是不得不讀的博物學經典,是中國園藝古籍整理的“名作”。該書對明代王象晉所撰的園藝史著作《二如亭群芳譜》中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藥、木、花、卉、鶴魚等十二譜的主要條目進行了校訂與考釋。全書詮釋獨到、資料豐富,自問世以來,一直是研讀《二如亭群芳譜》、研究中國園藝的重要參考,受到了許多讀者的喜愛與關注。該書于1985年由農業出版社出版。此次重版,在農業出版社1985年版基礎上,重新核對了底本,改正了原書的訛誤,補回了被刪去的若干條目,并為本書編制了條目索引、拉丁名索引以及新舊學名對照表,以方便讀者使用。本書封面以及前插采用了科學畫大師曾孝濂先生的作品,為本書增色不少。
(明)王象晉纂輯 伊欽恒詮釋 ·古籍整理 ·23.8萬字
不讀經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問題是,“活得好好的”意味著什么?《詩經》《論語》《莊子》《孟子》《老子》……含藏著中國人最初的政治制度、文學風格、禮儀風俗、生活方式的來源。讀懂它們,會發現我們對生活的想象和認知,可以如此開放、自由。這本書是“經典擺渡人”楊照的十堂中國文化經典導讀課(《尚書》《詩經》《左傳》《論語》《墨子》《莊子》《孟子》《老子》《荀子》《戰國策》)。楊照以“歷史式讀法”而非強加現代觀念的經典新讀,還原經典文本于原初的歷史語境,聆聽它們對各自時代問題的回答,帶你重新認識中國的“軸心時代”;以“文學式讀法”溝通古今心靈,諦聽千年前的隱秘心事,感受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與智慧啟示。歷史,應該讓我們看到人類經驗的多樣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進而審視現實。重讀千年經典,重逢諸子百家,重返歷史現場,重識古代中國,一切,從這十部經典開始。
楊照 ·國學普及讀物 ·40.7萬字
《道德經》亦稱《老子》是道家學派權威的經典著作,涵蓋哲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本書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詳細注解、翻譯原文,并從為人、經商等方向列舉了大量的案例,無論從內容上還是板式上都力求呈現出多方面的內容。
(春秋)老子著 王羽編 ·國學普及讀物 ·42.6萬字
《救荒本草》是我國明代早期(公元十五世紀初葉)的一部植物圖譜,它描述植物形態,展示了我國當時經濟植物分類的概況。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為宗旨的農學、植物學專著書。本書對其作了精審的校定、整理和譯注。
(明)朱橚著 王錦秀 湯彥承譯注 ·子部 ·22.7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作者在美國從事人文教育的書,以作者對人文教育理念的認識、日常授課的教學經歷與體會、個人學術興趣和問題意識為出發點,可謂經驗之談。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一些教學實例來說明,人文教育的經典閱讀——基于教師和學生自由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經典閱讀——有兩個基本方面,一個是知識的,另一個是方法的。通過閱讀索福克勒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修昔底德、蒙田等大師的著作,培養學生思考、提問、討論、表述的能力。第二部分是作者對人文教育重要的提倡者和實踐者列奧·施特勞斯的一些思考,集中在他對人文教育的理解。可謂方法論的指導。第三部分是西方古典的當代啟示,經典閱讀是學術和理論性的,但思考的背景和問題意識卻是現實的,在大力推行通識教育的今天,這本關于人文教育的著作很有啟發作用。
徐賁 ·經部 ·25.4萬字
《曾文正公全集》為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的作品全集,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由清政府頒旨下諭,李翰章編撰,李鴻章校勘。此次采用的是經典版本——傳忠書局刻本。同時為順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全集均采用了簡體橫排的出版形式,裝幀設計精美,可讀宜藏。曾國藩曾被人推許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復興儒學的圣哲,號稱清朝咸同“中興名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這是后人對曾國藩一生的總結性評價,而其中很大部分依據便集中體現在這套《曾文正公全集》中。全書不僅收錄了曾國藩一生主要的學問精華,而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這位“千古第一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謀略智慧,同時也以平實易懂的語言,深淺出的筆觸將許多人生感悟、妙理玄機完整袒露給世人。權臣、名將、高師、慈父……一個最近距離的曾國藩。
(清)曾國藩著 李瀚章編撰 李鴻章校刊 ·國學普及讀物 ·27.5萬字
(清)曾國藩著 李瀚章編撰 李鴻章校刊 ·國學普及讀物 ·41.9萬字
(清)曾國藩著 李瀚章編撰 李鴻章校刊 ·國學普及讀物 ·41.1萬字
《國學知識全集》是呂思勉先生為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國學的開示門徑之作,寫于先生的學術盛年期,在民國時期一經出版,即受到當時的國學愛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對當代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具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本書整理匯集了《國學概論》、《經子解題》、《理學綱要》、《歷史研究法》、《史籍與史學》、《中國史籍讀法》和《中國文化史》等著作,堪稱一部全面完整的國學經典。作者觀點明確,論述嚴謹,考證精詳,旨在給讀者帶來更深刻、純粹的閱讀體驗,實為不可多得的國學入門佳作。
呂思勉 ·國學普及讀物 ·37.9萬字
《素書》是一本國學經典著作,它的全稱是《黃石公素書》,又稱《鈐經》或《玉鈐經》,書中闡述了道、德、仁、義、禮的重要性,內容涉及治國安邦、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之道,幾乎每一句都能作為格言,而且一針見血,切中要害。在中國謀略史上,這本書的意義重大,張良在這本書的指導下輔助劉邦奪得天下;歷代隱士高人、謀臣策士將其奉為千古不傳的謀略秘籍和成就大事業的不二指南。后世評論《素書》時曾說:“味其言率,明而不晦;切而不迂,淡而不僻;多中事機之會,有益人世。”此版《素書全集》以《百子全書》為底本,參照《四庫全書》影印本并配合宋代張商英的注釋及清代王氏的點評編撰而成。在為讀者提供原典的同時,博采眾家之長,對原典逐句加以注釋、翻譯、解讀,并配以古代案例,案例絕大部分摘自史籍,具有極佳的借鑒意義,希望讀者閱讀后能有所得。
(漢)黃石公著 張坤校譯 ·古籍整理 ·24.6萬字
《長短經》,又名《長短要術》《儒門經濟長短經》。作者趙蕤在《長短經》十幾萬的文字中,博考六經諸子,博征經史,廣采百家,從諸如《論語》《孟子》《周易》《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老子》《莊子》《韓非子》《管子》《人物志》《傅子》《申鑒》《中論》《政論》《昌言》《世要論》《呂氏春秋》《淮南子》《孫子兵法》《六韜》《黃石公三略》等上百種書中采擷大量材料與歷史事例,采用“自為經傳”的著述模式,以經注并行的方式靈活組合各種材料,將材料進行相當細致的拆分,將前人的不同觀點拆分匯聚,讓它們互為補充,甚至互相辯駁,并按照自己的思想體系重新加以組合,兩部分文字圓融的交匯一起。經過趙蕤的削刪、抄撮、編排,自先秦至唐代的各種典籍,在“經綸通變”編寫宗旨的指引下,匯聚諸子百家學說,撮敘歷代更迭史實而斷以己意,論述王霸、機權、正變長短之術,內容龐雜,涉及知人、論士、政體、君德、臣行、圖霸、兵謀等內容,使《長短經》中的某些篇章,往往能比原書更為充分地闡發某一道理。“趙蕤用前人的文句編織了一個屬于他自己的思想體系。雖然這些思想的局部都已存在于前人的著作中,但任何局部都不能大于《長短經》這個整體”。
劉子立譯注 ·古籍整理 ·47萬字
《老子》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問世以來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約請潛心研治老莊哲學幾十年的張松輝先生,將《老子》甲本、乙本與通行的王弼本相對照,篇次依帛書《德經》在前《道經》在后安排,參考多種版本精審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礎上加以題解、注釋和翻譯,差異較大者則分別進行翻譯,全面呈現《帛書老子》的獨特價值,值得期待。
張松輝譯注 ·古籍整理 ·29.4萬字
東漢建初四年(79),漢章帝召集著名儒生于洛陽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虎觀會議”。這場會議由漢章帝親自主持,參加者有魏應、淳于恭、賈逵、班固、楊終等。會議期間,五官中郎將魏應秉承皇帝旨意發問,諸儒作答,漢章帝親自裁決。會議討論結果被編纂成《白虎通義》,作為官方欽定的經典刊布于世。作為東漢白虎觀經學會議之資料匯編,《白虎通義》不僅是經學發展中之產物,更是當時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學術共識,具有保存當時經學樣貌之典范價值。其作為漢章帝“稱制臨決”的重要文獻,在中國經學史、儒學史上具有特別顯著的意義。其宇宙生成論、陰陽五行理論等,對于當代人認識中國古代人的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肖航譯注 ·古籍整理 ·28萬字
《禮記》是中國古代的經典,與《儀禮》《周禮》并稱“三禮”。《禮記注》由東漢鄭玄注《小戴禮記》四十九篇而成,是《禮記》的重要注本之一。鄭玄精通《三禮》,其《三禮》注為世所重。本次整理以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為底本,宋余仁仲萬卷堂家塾刻本、宋婺州義烏蔣宅崇知齋刻本、江西書局阮刻《禮記正義》為參校本,加以整理。全書采取繁體橫排的形式,施以現代標點符號,并加專名號,力求為讀者提供一部既可靠、又便于利用的《禮記注》讀本。
鄭玄 ·古籍整理 ·3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