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素書》全文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璣,句句名言,對復雜的人性把握得入木三分,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觀察得細致入微。蘭彥嶺老師根據自己多年潛心研究,對《素書》進行了細致的注評,使《素書》中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精華更加通俗易懂。本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一讀再讀。
蘭彥嶺注釋 ·國學普及讀物 ·10.3萬字
《鹖冠子》十九篇,其作者雖隱居幽山、衣敝履穿,卻有著強烈的經世、濟民之志,其學以道家黃老思想為宗,兼及刑名道法、陰陽數術、兵家等說,其文博辨、宏肆。書中所談論政治、軍事、人情、法令等內容皆有戰國時代的色彩,所存鹖冠子與龐煖、趙卓(悼)襄王與龐煖、趙武靈王與龐煥(或謂即龐煖)等對話、問答,亦多涉及戰國時代之事,故一般以其為先秦文獻。其內容與先秦儒、道、墨、名、法、陰陽、兵、農、醫等家思想常相交織,故可與先秦諸子之書相互參證,堪稱子部之瑰寶。《四庫全書總目》稱《鹖冠子》一書“雖雜刑名,而大旨本原于道德,其文亦博辨宏肆”,頗得其實。
章偉文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7萬字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隨園食單》是清代才子袁枚所著,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漢族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漢族飲食名著。
沈冬梅陳偉明譯注 ·集部 ·15.2萬字
《夢溪筆談》是沈括晚年所作筆記文字的結集,是他一生學問最精華部分的結晶,包括制度史、財政史、音樂學、天文歷算學、醫藥學、地理地圖學、考古學、詩學及書畫學、音韻學、文獻考證學等方面的內容,以及一些逸聞軼事、雜記瑣談等。書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資料,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稱之為“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沈括則被稱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張富祥譯注 ·集部 ·16萬字
《了凡四訓》本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訓子書,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親身經歷闡述命由我作、善惡報應之理,使得該書一問世就成為最受歡迎的家訓之一,風行四百多年。時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鮮活。本次以1922年佛學推行社發行,上海中華書局承印的《袁了凡先生四訓》中的原文為底本進行校勘、注釋、翻譯、評注,并附錄《袁了凡居士傳》《云谷大師傳》《功過格》。全書不出校記,注釋力求詳盡,翻譯盡量直譯,評注立足原文并結合歷史事例進行解讀和闡發,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凡四訓》。
張景 張松輝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5.8萬字
本套圖書既可作為中小學生學習成語的工具書,又適合不同層次讀者作為故事閱讀,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因此,本套圖書非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珍藏,也非常適合各級圖書館收藏和陳列。
馬藝天主編 ·古籍整理 ·5萬字
《大學》和《中庸》本是《禮記》中的兩篇,經宋儒二程和朱熹等人推崇,與《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雖然篇幅不大卻是儒家文化核心經典。《大學》以人的修養為核心,指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提出了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整修養路徑,包括了窮究萬物事理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完善自我人格等方面。《鬼谷子》一書,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于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
(戰國)曾子 子思 鬼谷子 ·子部 ·8.7萬字
《荊楚歲時記》是記錄中國古代楚地(以江漢為中心的地區)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散文著作。全書記載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節令和時俗。如荊楚地區的農事、治病、祭祀、婚嫁等民俗習慣和民間故事。本書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了各種風俗的來源,偶爾也記載北方的節令時俗。《荊楚歲時記》涉及民俗和門神、木版年畫、木雕、繪畫、土牛、彩塑、剪紙、鏤金箔、首飾、彩蛋畫、印染、刺繡等民間工藝美術以及樂舞等。這些民俗、民間工藝美術傳自遠古,延續后世。其中如門神、彩蛋畫、土牛、木版年畫等民間工藝美術,至今仍在城鄉流傳。書中用生動的語言敘述了吃喝玩樂敬神虐鬼,習俗流傳眾生相,用點點滴滴的文字繪成民俗長卷,在今天讀來仍讓人倍感親切。本書記載了楚地20多個歲時、節令和風物故事,時間跨度從元日到除夕,正好是一年。作者文采風流,書中各種史料、詩文、傳說旁征博引,可讀性極強。
宗懔 ·國學普及讀物 ·1.8萬字
《商君書》是戰國時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的合編。《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九篇,現存二十四篇。書中敘述商鞅變法主張,提出信賞必罰的法治要求,主張從法律上保護土地私有權,而把政治權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以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此外,對于法的起源、本質、作用等,也有所論列。
(戰國)商鞅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2.5萬字
《一本書通曉國學》是一本輔助廣大年輕國學愛好者初入國學之門的書籍,將浩瀚無窮的國學知識融入到一個又一個頗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為方面的啟發,也有處世方圓技巧的滲透,還包含有為學重孝理念的傳達,覆蓋面廣,可讀性強,旨在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國學、認識國學并在領略國學精華魅力的同時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所啟發。國學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結晶,是中國文化和中華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遞的瑰寶。愿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本書中學有所得,感受到國學精華的滋養。本書由蘇陌編著。
蘇陌 ·國學普及讀物 ·12.2萬字
道家以無為治天下,無為就是以天下之心為心,不執迷自己的主張。中庸就是包容天下各種不同的見解,以天下共同的方向為方向。無為與中庸,其實質就是崇尚自然,奉行天地之道,自然自在。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以章句分析的形式,重新解讀了無為,解讀了中庸,解讀了自然,解讀了生命的真諦、道家豐富超然的精神世界。
劉強 ·子部 ·6.6萬字
《伊川擊壤集》是北宋理學家邵雍的詩集。邵雍精于易學,“遇事能前知”,以致后世占卜術士謬托他為祖師。江湖上的大名,反而遮掩了他“粹然儒者”的本來面目。與周敦頤、張載、二程相比,大儒邵雍還擅長吟詩。他以詩抒情言志、闡述哲理。他生于北宋國力鼎盛、經濟繁榮之時,當時世風恐怕也是浮躁的,但他的詩展現給我們的是閑適、自在。他自命居所為“安樂窩”,誠然他是既安且樂的。邵雍一生作詩三千余首,收入《伊川擊壤集》中。我們這次從理學叢書本《邵雍集》中抽出相關部分,橫排改簡化字單行。
邵雍 ·古籍整理 ·9.9萬字
《格言聯璧》是清代金纓編纂的一部格言集成。共分為學問、存養、持躬、攝生、敦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言、悖兇十一類,內容廣博,語言精練,意蘊深厚,涵蓋了社會人生的各方面和傳統中國社會各個時代的思想精髓。《格言聯璧》的篇章編排也體現著一定的內在邏輯和順序。大體上遵循著宋代以來君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脈絡。每類的首要思想都是告誡人們要立德為先、修身為要,也就是說無論做什么事,先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而這種立德修身又不是靠空談得來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不斷約束改進自己來實現的。《格言聯璧》雖然成書于清朝中晚期,但因書中的許多格言側重生活實際,所以今天讀起來仍不失實用意義。“攝生類”中的格言都有著中醫理論依據,對當下人的身體保養仍大有裨益。“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等章在為人處世方面的指導和告誡,對現在人們的交往仍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馬天祥譯注 ·古籍整理 ·10.3萬字
《千家詩》是由宋代謝枋得《重定千家詩》(皆七言律詩)和明代王相所選《五言千家詩》合并而成。它是我國舊時帶有啟蒙性質的詩歌選本。因為它所選的詩歌大多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名篇,易學好懂,題材多樣,較為廣泛地反映了唐宋時代的社會現實,所以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影響也非常深遠。全書共22卷,錄詩1281首。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國學普及讀物 ·5.5萬字
本書選取了顧炎武的勵志佳作,系統闡述了他在政治、經濟、政事等方面的觀點,始終貫穿著“經世致用”的思想。這些作品質樸方正,在總結歷史教訓的同時也構建了對未來的美好藍圖,表現了顧炎武高潔的品行和心系天下的愛國主義精神。
(明)顧炎武 孫曉春 ·古籍整理 ·17.1萬字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中國道家的主要經典。《老子》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兩篇,通常稱上篇為《道經》,下篇為《德經》,合稱《道德經》。全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發前人所未發,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奠基之作。
(春秋)李耳 ·國學普及讀物 ·5.3萬字
《古詩十九首》為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五言詩編入《昭明文選》而成。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的《詩品》贊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藝術上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同時,《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常讀常新。《玉臺新詠》是繼《昭明文選》之后,于公元六世紀編成的一部上繼《詩經》、《楚辭》下至南朝梁代的詩歌總集,歷來認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葉時所編。收詩769篇﹐共為10卷。除第9卷中的《越人歌》相傳作于春秋戰國之間外﹐其余都是自漢迄梁的作品。內容中多收錄男女感情的記述表達,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畫出古代女子豐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出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漢族文化內涵。本次精選各個類別的詩歌二百余首,多為膾炙人口之作。
劉玉偉 黃碩評注 ·集部 ·13.3萬字
《曾國藩家書》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曾國藩作為清代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對書信格式極為講究,顯示了他恭肅、嚴謹的作風。
檀作文譯注 ·集部 ·16.2萬字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文章,相傳為曾子所作。宋、元以后,《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書,對后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全篇以“中庸”作為基本的道德準則和自然法律。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稱為中道或中和之道。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春秋)曾參 子思 ·國學普及讀物 ·8.9萬字
《古今圖書集成》,原名“文獻匯編”或稱“古今圖書匯編”,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與侍讀陳夢雷等編篆的一部大型類書,康熙皇帝欽賜書名,雍正皇帝寫序,為此冠名“欽定”。編歷時兩朝二十八年,采集廣博,內容豐富,被稱為“古代百科全書”,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成的著作。
金開誠 ·史類 ·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