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當今世界各種各樣的難解之謎和科學技術,集知識性、趣味性、新奇性、疑問性與科普性于一體,深入淺出,生動可讀,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廣大讀者在興味盎然地領略世界難解之謎和科學技術的同時,能夠加深思考,啟迪智慧,開闊視野,增加知識,能夠正確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激發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熱愛科學和追求科學的熱情,不斷掌握開啟人類世界的金鑰匙,不斷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使我們真正成為人類社會的主人。
科普小組主編 ·生物世界 ·4.4萬字
書中介紹了315種姿態萬千、造型漂亮的多肉植物,匯集了當下流行的多肉品種。以植物的科屬分類,介紹了多肉植物的產地、特征、栽培條件和栽植提示等,讓廣大讀者能夠更好地識別、了解和栽培多肉植物。詳細的養護內容,再加上好養、易活、易打理的特性,讓你轉身一變就成為多肉植物達人。
壹號圖編輯部主編 ·生物世界 ·9.4萬字
本書由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出品,BBC鳥類專家精心編撰。全書吸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含450個有關鳥類的問題,并配有200多幅頂級鳥類攝影作品,巧妙融合了知識性和趣味性。在作者斯蒂芬·莫斯的一生中,他花費了大量時間解答關于鳥類的種種問題,他以鳥類專家的獨到和媒體人的平易近人,為各種鳥類愛好者們獻上了一場關于鳥類信息的饕餮盛宴。
(英)斯蒂芬·莫斯 ·生物世界 ·10.6萬字
長期以來,博物學是人們了解山川、巖石、動物、植物等自然物,對其進行觀察、記錄、分類的重要學問。首先是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對自己生活區域周圍事物的熟悉和利用,其次是專門家對遠方世界中自然物的探索、收集。現在,在近或在遠,無論曾經如何輝煌,博物學在宏觀層面探究事物的方式已不再時髦,各種專門學科和技藝似乎完全取代了其功能,各級學校的課程表已難覓博物學的字樣。博物學已經淪為前科學、膚淺探究的代名詞。博物學在衰落中,但是并沒有徹底死掉,相反它在主流教育體制之外意外獲得了廣闊生存空間。在許多國家中,博物學得到公眾前所未有的高度認可和廣泛參與,博物類圖書和博物類活動均受到大眾的普遍歡迎。可能的解釋在于,博物學有獨特的視角和眼界,重視普通人對“生活世界”的感受,在乎系統在大尺度上的價值權衡,它相當程度了彌補了主流“現代性”話語的不足。
劉華杰 薛曉源 ·生物世界 ·12.9萬字
科普神作《跟動物交換身體》之“耳朵圖鑒”!那些關于耳朵的稀奇古怪的知識!打開這本“耳朵圖鑒”,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進一場跨物種體驗的驚奇之旅!動物的耳朵為什么長這樣?魚有耳朵嗎?貓如何用耳朵表達情緒?貓頭鷹的耳朵左右不對稱?兔子的耳朵可以平衡體溫?為什么牛耳朵橫著長,而馬耳朵豎著長?……大部分人日常都沒有意識到耳朵的功能真的很強大,不僅僅能聽聲音,還可以保持身體平衡、降溫等等。一想到地球上有那么多的人類以外的動物,它們都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耳朵,就更覺得不可思議了。《跟動物交換身體3》會讓你:收獲有用/無用的知識,了解各種耳朵的無限奧妙,感受動物世界的豐富多彩,最后變得開心!
(日)川崎悟司 ·生物世界 ·3.2萬字
中國唯一全譯插圖本跨越兩個世紀的傳世經典獻給所有敬畏生命、熱愛生活的讀者它們捕獵、相愛、生兒育女,它們詐取、被殺、朝生夕死……昆蟲的世界從不絕望,它們永遠生機勃勃。卷七:蓑蛾的保護層法布爾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于一爐,用自己客觀、獨特的眼光描述了象蟲、葉甲、步甲、石蛾和蓑蛾等昆蟲的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宛如一幅描繪屬于昆蟲秘密花園的精美畫卷。對生命的最后時刻感到不安的心態,成了我們的最大痛苦,同時也顯示了我們的崇高偉大。——法布爾《昆蟲記第七卷:蓑蛾的保護層》
(法)法布爾 ·生物世界 ·20萬字
在這本書中,作者首先便打破了人與其他動物界限分明的成見:動物的行為不應該歸結為簡單的條件反射,很多動物也擁有情感、語言、使用工具的能力,還具備利他、管理社群、學習和傳授知識等復雜的社會行為;人類也絕非真空中的“理性人”,多數時候行為都被本能左右,使人類自詡優越的智慧與道德,其實也服從自然演化的邏輯。本書展現出了眾多動物的生活之道,尤其是它們如何處理配偶、親子、競爭者、群體內、群體間等各類關系。這本書以驚人的豐富性,生動呈現了動物多種多樣的生存策略,讓我們得以真正了解真實的動物——不再僅僅是野蠻、獸性,其中體現出的巧妙、“文明”令人意想不到。通過本書的敘述我們會發現,人性與獸性絕非截然相反的兩端,前者正是由后者演化而來;因而,我們可以在動物的行為中發現人性的影子。與此同時,作者也提出許多當今人類社會在企業管理、社會管理、親子關系、兩性關系、代際關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往往是因為偏離了自然的人性;而通過對動物行為的理解,也許能幫助我們尋回正確的生活方式。
(德)費陀斯·德浩謝爾 ·生物世界 ·2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