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日本人野崎誠近關于中國風俗研究的著作《吉祥圖案解題》為底本整理、編譯而成。內收傳統吉祥圖案400余幅。題材涉獵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文學、歷史、風俗、宗教等各個方面。賦予人們積極向上的意義和內涵,是中國人熱愛生活、努力創造幸福、美滿、樂觀的心理反映。它通常應用人物、花卉、飛禽、走獸、器物和字體等形象,以吉祥語、民間諺語、神話故事為題材,用借喻、比擬、雙關、象征等表現手法,創造出圖案和吉祥語的完美結合,凝結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日)野崎誠近 ·民俗文化 ·5.2萬字
日本民俗學奠基人柳田國男力作!講述日本社會女性在信仰、家庭中的地位與作用!指出后世信仰中對女性的禁忌!
(日)柳田國男 ·民俗文化 ·17.3萬字
本書主要使用文獻學及文本細讀的研究方法,對宋代歲時民俗文獻的形式和內容展開全面研究,一方面將其置于中國古代歲時民俗文獻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試圖總結中國古代歲時民俗文獻書寫的三種模式:月令模式(自上而下的視角),個人回憶模式(平等視角,老百姓節日活動)、節日闡釋模式。另一方面將宋代歲時民俗文獻置于宋代特有的政治經濟及思想文化環境中,探討宋代歲時民俗中滲透的儒家意識形態以及娛樂化因素,并梳理中國古代節日闡釋體系從注重天人關系轉向注重人人關系的發展脈絡。
李文寧 ·民俗文化 ·13.1萬字
該書作者從事民藝研究三十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對漢族鄉村和少數民族村寨的一草一木、一壇一罐都有詳細的追蹤和民俗學考察。全書按四季分類,將鄉土中國常見或不常見的農具、布料、瓶罐、窗戶等加以描摹和記錄,結合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遷,繪制了一幅包含著民俗、民風、民情的民間文化畫卷,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民間社會的多姿多彩,以及鄉土中國的文化形態、藝術形態和生活形態,為弘揚傳統文化、記住中國人共同的鄉愁保存了一份充滿了美感的田野調查實錄。
潘魯生 ·民俗文化 ·14.8萬字
日本民俗學奠基人柳田國男力作!從不同側面論述日本社會婚姻與家庭的歷史!其中最重要的論文《入贅考》,論述了日本的婚姻形態由入贅到迎娶的歷史變化過程及關聯要素,是日本婚姻史研究的開創性成果!
(日)柳田國男 ·民俗文化 ·16萬字
民間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探究中國基層社會運行與延續的重要內容,是民眾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重要反映,對民間信仰的研究,從深層意義上說是對民眾心理、意識的探究。靈漱信仰、昭澤王信仰、李衛公信仰是濁漳河流域具有特色的民間信仰,代表了三種類型——神話人物、傳說人物、歷史人物——的民間信仰。長期以來,在民間信仰的不斷傳承與發展過程中,民眾對其不斷刻劃、型塑,使民間信仰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具有地域特性。透過對此過程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民眾以民間信仰為依托,展現自我意識的主動反映。
段建宏 ·民俗文化 ·13.6萬字
本書共收錄十二篇散文,主要以圖文方式展現古僰人的活動地及最終消亡地-四川省興文縣有關僰人的歷史和文化,實地采訪、探索400多年前僰人消亡的前因后果,以及僰人消亡后,有關興文縣的苗族文化、紅色文化、民俗、古建、美食等。
李國勤 陳志清 衛鴉 ·民俗文化 ·8.7萬字
日本民俗學奠基人柳田國男力作!集中展現了柳田對日本社會城市與農村關系的認識!
(日)柳田國男 ·民俗文化 ·11.4萬字
日本民俗學奠基人柳田國男力作!從祖先祭祀的儀式、對死后世界的觀念等入手,徹底分析了日本人的祖先觀念,總結了其特點,及對日本人生死觀的影響!
(日)柳田國男 ·民俗文化 ·10.7萬字
為什么說人人都可以是民俗學家?為什么說民俗學是一門很酷的學問?日本民俗學領軍人物島村恭則力作,講述為什么民俗學是一門重新定義生活的學問。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會按照一些習俗或默認的規則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要做的事,這正是民俗學大顯身手的地方。與我們以往的刻板印象相反,民俗學并不是為古老事物追根溯源的學問,而是一種反主流、反霸權和反中心的文化心態。本書是一本面向大眾的民俗學入門書籍,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書中列舉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案例,如大學校園里流傳著的七大怪談;各個家庭內部實行的規則;消防員、鐵路員工、法官、辦公室白領的日常生活;作為社交場所的平民區咖啡店;動漫圣地創造出的新民俗;新冠病毒肆虐下的魚身鳥喙人面的妖怪護身符的大流行;互聯網時代稻荷神信仰的全球化;“座敷童子”的現代轉型等等。本書簡明易懂地介紹了現代民俗學的知識,向讀者展現出現代民俗學的魅力。讓民俗學成為每個人都能學會并加以運用的技能,從而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滿趣味。
(日)島村恭則 ·民俗文化 ·11.6萬字
東海道五十三次,指的是日本江戶時代從江戶到京都的驛道──東海道──途中所經過的53個宿場。東海道是當時日本最繁華的驛路,沿途風景名勝、名店特產眾多,歷來是浮世繪的經典畫題,著名的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葛飾北齋都曾進行過系列創作。本書以廣重經典版《東海道五十三次》為主,附以北齋、國貞等大師創作的東海道浮世繪,并一一對比,講解其中的風景故事、地方風俗及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廣重以安閑的筆調再現了東海道隨季節和氣候的變化呈現的種種景致,將各種人物活動融入自然風景,體現了日本和歌中特有的含蓄典雅的意境,洋溢著淡定悠遠的抒情氣氛。
(日)歌川廣重等繪 王紫著 ·民俗文化 ·6.6萬字
本書通過節慶民俗、二十四節氣、生活禮儀、食在有福、技藝傳承、人生禮儀五個章節分別詮釋中國人世代積累的生活智慧,并以中國傳統文化人物鐘馗為原型創造了詼諧幽默的形象“鐘小馗”,以一種輕松好玩的方式講述中國民俗之趣。書中插圖均由手繪水墨畫完成,以創新的手法編排整理了我國的文化遺產,表達了作者宣揚傳統文化價值并愿加以傳承的誠摯之心。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輕松有趣,又不失文化內涵的民俗小詞典;也可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宗帥 趙伯衡編著 ·民俗文化 ·2.8萬字
《消寒圖:珍重待春風》是國內首部全面講解古代消寒圖及其歷史文化知識,并為描畫消寒圖提供指南的傳統文化普及讀物。消寒圖,也稱九九消寒圖,是中國古代文人根據數九方法繪制的冬季游戲圖案。從冬至開始每日涂畫一筆,直至八十一日后畫完,便迎來春回大地,因此畫消寒圖的游戲不僅可以排遣貓冬中的無聊,同時還具有記錄冬日生活。本書詳細講解消寒圖背后的傳統冬令風俗文化以及消寒圖誕生的歷史淵源,介紹了多種消寒圖樣式,并通過示意圖對如何填涂進行講解,發掘和記錄冬季各種自然變化,在獲得傳統民俗、歷史、文字、自然常識等相關知識的同時,讓你在DIY的填圖實踐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貓冬游戲中娛樂身心、安然過冬。
袁瑾編著 ·民俗文化 ·4.7萬字
俗語,通俗并廣泛流傳的定型的語句,文字不多,言簡意賅,卻能淋漓盡致地表達說話人要表達的某種意思,比說上個十句八句更形象、更生動。講話中巧妙地引用一兩句俗語,有如畫龍點睛,引人入勝。絕大多數俗語來自通俗易懂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按本意演變成本來意義的俗語,有的則不再是原來意義的俗語了,其產生和流傳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過程。隨著社會發展,有些俗語已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對其了解,無疑是在了解一種歷史文化。
王本勛 ·民俗文化 ·3萬字
《傳統節日的由來》是一本深入探究中國傳統節日起源與發展的書籍。書中詳細闡述了眾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寒食節以及上巳節等。對于每個節日,它從起源傳說展開,像端午節中屈原投江、伍子胥的淵源、孝女曹娥傳說與端午的聯系;中秋節古代祭月習俗的發展和嫦娥奔月神話與中秋的關聯等。同時,也對各節日的傳統習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解讀。如七夕節乞巧、拜織女等習俗體現的女性成長與社交文化內涵;重陽節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習俗的意義以及敬老愛老文化在現代社會的體現等。不僅如此,還涉及到部分節日之間的關系演變,如寒食節與清明節從早期區別到逐漸融合的過程等內容。整本書內容豐富全面,是一本幫助讀者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佳作。
李清明編著 ·民俗文化 ·3.6萬字
婚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是時代的反應和體現,是夫妻的憑證。一紙婚書包含了經濟政治、社會家庭、科技文化歷史等許多信息內容。本書收錄了作者十幾年收藏的幾千件實物中挑選出的400多件有代表性的婚姻文書,時間跨越自清感豐以來的150多年的歷史,內容涵蓋婚書契約、庚貼命書、求允婚帖、買賣婚書、禮單聘書、娃娃親、童養媳婚書等方方面面,有解放區的、中央蘇區的,有日偽政權的……。內容遍及全國大部份省市。全書較為全面詳實的反應了自古以來,我國婚姻文化禮儀習俗演變的過程,編有許多珍貴的資料。既是一部提供專業人士、收藏愛好者查閱參考的工具書,又是一部集知識性可讀性觀賞性與一體的書籍。實物展出時受到觀眾和愛好者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次作了播報。
王文君 ·民俗文化 ·1.2萬字
晉東南潞城市賈村向有賽社及演劇傳統,傳承到今依舊生機不斷,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賈村賽社可謂中國傳統禮樂文化在基層社會的傳承樣本之一。本書作者在地考查斷續已近十年,試圖在書中從供盞、面祭、樂戶、社火、演劇、廟會、婚喪等角度為讀者立體呈現一個北方普通村落的信仰、娛樂、日用,為大家重新認識我們的歷史與當代生活提供一個入口。
王學鋒著 后素主編 ·民俗文化 ·1.4萬字
書稿雛形是四川省青川縣老一輩文化工作者楊平升、劉立福等人于20世紀搜集、整理的青川民間表演資料,包括了龍燈、花燈、獅燈、端公舞等一系列民間民俗藝術,從音樂伴奏、唱腔歌詞、舞蹈動作、表演場記、服裝道具等各方面予以了詳細的記錄,展現了數百年來當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在傳統藝術逐漸失落的今天看來尤其珍貴,對于現代人傳承、研究這些發源于民間、曾風靡民間的民俗藝術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該書的原本已在四川5·12大地震中遺失,現根據搶救出來的電子資料,由現代作者在還原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精美的插圖,為青川民俗這類古老的藝術注入了新的、時尚化的活力,對弘揚傳統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青川縣文化館 ·民俗文化 ·2.6萬字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會去農村老家,等到假期結束后,他們便回到北京上學。農村和城市的過節氣氛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爺爺奶奶帶月月和亮亮參加節日的活動,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很多古老的風俗習慣;吃節日的美食,是為了讓他們了解節日的文化淵源。“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按時間順序,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卷,共16個節日,每卷介紹四個節日。故事講述了以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是如何過節的,每個節日都設置了幾個版塊,介紹民俗活動、美食、傳說、物候等小知識。每個節日還甄選出適合孩子誦讀的詩歌和童謠。這套書將我們的節日編織成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節日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通過形式多樣的節日實操,讓他們體驗節日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節日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并引以為豪。《我們的傳統節日冬》介紹了寒衣節、下元節、冬至節、臘八節。
邵鳳麗 ·民俗文化 ·6814字
月月和亮亮每年寒暑假都會去農村老家,等到假期結束后,他們便回到北京上學。農村和城市的過節氣氛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爺爺奶奶帶月月和亮亮參加節日的活動,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很多古老的風俗習慣;吃節日的美食,是為了讓他們了解節日的文化淵源。“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按時間順序,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卷,共16個節日,每卷介紹四個節日。故事講述了以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是如何過節的,每個節日都設置了幾個版塊,介紹民俗活動、美食、傳說、物候等小知識。每個節日還甄選出適合孩子誦讀的詩歌和童謠。這套書將我們的節日編織成一個個鮮活有趣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讓他們在聆聽中感受節日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通過形式多樣的節日實操,讓他們體驗節日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對節日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并引以為豪。《我們的傳統節日夏》介紹了立夏節、端午節、夏至節、天貺節。
邵鳳麗 馮殊婷 ·民俗文化 ·6778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