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儀軌是朝鮮時代以文字和圖片形式記錄國家和王室重要禮儀活動的報告文書,其影響力僅次于《朝鮮王朝實錄》。儀軌作為朝鮮時代記錄文化的寶物,本書成書之前,無論是書籍還是媒體對其介紹都不夠充分,不夠全面。本書對龐大的儀軌資料在數量和內容方面進行梳理,在學術角度上對其分門別類進行論述、說明,是一本通俗易懂、不可多得的歷史知識普及版的學術專著。此書詳細介紹了“朝鮮時代的國情報告書—儀軌”,將獨特、多彩的宮中文化生動、立體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韓)申炳周 金文植 ·民族文化 ·11.9萬字
本書由14章組成,第一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概況。第二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紡織工藝。第三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的染色過程。第四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的刺繡流程。第五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的縫制過程。第六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中的盛裝。第七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頭帕。第八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圍裙。第九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披肩。第十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童帽。第十一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花帶。第二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花鞋。第十三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銀飾。第十四章介紹了湘黔邊苗族服飾傳承與發展。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湘黔邊苗族服飾研究課題組編著 ·民族文化 ·17萬字
《腓尼基神話》是饕書客·神域書系之六,本書講述了古老而神秘的腓尼基人的歷史和神話。關于腓尼基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與神話一直都撲朔迷離,關于他們的記錄基本來自于他們的敵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因爭奪地中海霸權的失敗,腓尼基人一度被希臘-羅馬世界視為品德低劣的民族,在漫長的時間里,腓尼基的文化痕跡也隨著腓尼基人被征服同化后消失殆盡。但隨著近代考古發現和人類文化學的不斷進步,籠罩在腓尼基人身上的迷霧逐漸被驅散。在本書中,我們得以拂開歷史的塵埃,梳理其發展脈絡,看到腓尼基人揚帆遠航的勇敢身影,了解腓尼基神話中豐富多彩的傳說故事。
龔琛 ·民族文化 ·12.7萬字
戴季陶曾留學日本多年,與日本各階層有過深入的交往,因此對日本有著通透的認識。在本書中,他縱論日本從皇權、國禮、信仰、宗教到武士、財閥、政黨、國民的方方面面,用理性的態度對中日兩國國民性進行了深刻剖析,用扎實的證據披露了近代中日關系中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雖已成書近一個世紀,《日本論》仍是中國人了解日本的經典之作。本書另附愛爾蘭裔日本作家小泉八云所著《日本與日本人》,以幫助讀者從心理、哲學角度了解日本人的內心世界和國民特性。
戴季陶 ·民族文化 ·18.5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秦貝臻編著 ·民族文化 ·6.9萬字
韓喻編著 ·民族文化 ·6.7萬字
張學亮編著 ·民族文化 ·7.1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陳書媛編著 ·民族文化 ·7.1萬字
《茶經》是茶文化經典之作,古典、純正的茶學知識集錦,后世茶書的源頭。內容包括茶的起源,好茶壞茶的鑒別,制茶的器具,煎茶、飲茶的工具和方法,茶史資料,唐代茶葉產地等等。被稱為“茶葉百科全書”,愛茶人的必讀書。同時也是“慢生活”“雅文化”的代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大學生、中學生的古典文學案頭書。
(唐)陸羽著 張則桐注解 厚閑繪 ·民族文化 ·3.4萬字
本書為國學教養教育叢書之一。書中主要闡述了禮儀的起源與發展、人生禮儀、傳統社交禮儀、古代宴飲禮儀、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書信禮儀等六個部分的內容。全書內容深入淺出,論述清楚,并附有案例、經典文本、經典故事等,以加深讀者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賀璋瑢 王海云 ·民族文化 ·9.5萬字
北京禮俗文化中的諸多禮儀習俗,以及人們所說的“北京人的禮數大”,都與中華歷史的發展脈絡密不可分,有其特有的歷史成因與文化源流。只有深入走進北京的歷史文化,我們才能全面理解北京禮俗文化中的歷史含義,從現在遺存的民風禮俗中感知那個日漸逝去的歷史北京,捕捉社會禮俗的文化基因,珍視傳承浸潤中華歷史文化的社會禮俗、鄉風文化,滋養心靈,服務于當下的文化建設。本書立足傳統文化禮儀與節日習俗,詳細敘述了北京文化禮儀、飲食文化、節慶習俗與廟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探尋這些節日蘊藏的文化內涵,旨在以翔實的文字喚起人們久遠美好的記憶,進而增進人們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熱情,做傳統文化的守護人與傳承者。
郭玲 唐曉敏 ·民族文化 ·9.6萬字
世界上真的有龍嗎?“龍是古人想象出來的動物”“龍是一種綜合性的圖騰”“龍是以大蛇為基本原型的”“龍是遠古居民對灣鱷的特殊稱呼”,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作者力排眾議,獨辟蹊徑,從古代史書、筆記、地方志中搜集了大量罕為人知的記載,并聯系多位目擊者所提供的證詞,反復比照,論斷獨到——龍是一種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動物,并且是一種有別于蛇、鱷的古代兩棲類動物。它的身影,在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幾千年歷史中若隱若現。不管添上了多么奇異的色彩,它的基本形象及生態特征,依然沒有脫離隱藏在背后的那個生物原型。本書是頗為奇特的一家之言,不僅立論新穎,而且舉證豐富。作者旁征博引,探幽抉秘,對這種古代動物的外形、習性、潛居的區域、出沒的規律等,都作了細致的分析。文字生動曉暢,視野恢宏,從史實記載到神話傳說,從生物演化到環境變遷,娓娓而談,引人入勝。
馬小星 ·民族文化 ·18.8萬字
本書收集了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和辜鴻銘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于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揭示中國人的精神生活,闡發中國傳統文化的永恒。
蔡元培 辜鴻銘 ·民族文化 ·17.7萬字
《大美中華——56個民族概覽》一書全面介紹了我國56個民族的概況,呈現多元一體的各民族風姿風采,打造一部中國少數民族概覽力作,彰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全書簡要介紹了各民族的概況、民族文化、民族服飾、民族節日、民族民居、民族禮儀、民族飲食等。各民族之美,美不勝收,既有民俗風情色彩繽紛的璀璨美,又有傳統節日流光溢彩的炫麗美,還有56個民族多元一體化的繽紛美,不同美的形態鑄就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薩仁圖婭 ·民族文化 ·7.6萬字
高朋滿座,一席洋溢熱情的祝酒辭,不僅能為熱烈歡樂的氣氛助興添彩,更能顯出說話人的水平;款待貴賓,一番客氣周到的祝酒辭。既捧得來客高興,又緩和嚴肅的氣氛;老友重聚,幾句聲情并茂的祝酒辭,可以暢述自我情懷,加深彼此情誼。本書精選了數十種場合的千余例祝酒佳辭、祝酒佳句、祝酒妙語等大量精彩絕倫的祝酒辭素材,將之靈活運用于您的祝酒辭中,您的祝酒辭必將與眾不同,讓人印象深刻。書中更詳解了祝酒辭的來龍去脈,不同場景、不同環境下祝酒辭要點及應用技巧,以及酒場規則、酒史趣談等酒文化,很全面的祝酒辭。
李玉生 蕭亮主編 ·民族文化 ·16.5萬字
露絲·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20世紀初女性學者。她受恩師法蘭茲·鮑亞士(FranzBoas)的影響,提出了文化形貌論(CulturalConfiguration),認為每種文化都如人類個體一樣,有其個性與特征。她的代表作品有《文化模式》(PatternsofCulture)與《菊與刀》(TheChrysanthemumandtheSword),其中后者因成功運用“文化模型”理論來詮釋日本文化而影響深遠。
(美)本尼迪克特 ·民族文化 ·16.7萬字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詩體寓言集,是繼《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經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臘、羅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紀和17世紀的民間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貴族、教士、法官、商人、醫生和農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個階層和行業,深刻描繪了人間百態,因此是一面生動反映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的鏡子。一位法國作家曾打過這樣一個美麗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籃櫻桃,如果我們要最美的,籃子就空了。”
(法)拉·封丹 ·民族文化 ·7.9萬字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的風俗和節日,大家知道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指什么嗎?在這些節日中需要準備什么?有什么樣的禁忌嗎?大家想了解少數民族的婚禮是怎么的一種場面嗎?他們的服飾豐富多彩,有著怎么的來歷嗎?一年分為四季,有二十四個節氣,這些節氣是怎么形成的呢,他們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關系?媽祖祭典、成吉思汗祭典、黃帝陵祭典是人們對先祖們表示尊敬的儀式,想了解他們有著怎樣的傳奇的經歷嗎?打開本書吧,它將為你揭開這些謎團!
劉振鵬主編 ·民族文化 ·7.1萬字
本書收錄《宗教事務條例》《宗教活動場所設立審批登記辦法》等國務院及國家宗教事務局頒發的最新宗教方面的規定21個,對于規范宗教活動、管理宗教人員依法從事宗教活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宗教局 ·民族文化 ·4.5萬字
《三字經/中小學生必讀叢書·教育部推薦新課標同步課外閱讀》以通俗的語言,逐句為我們解讀了這部經典,并用故事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全書分為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知禮儀敬父母、認識我們的世界、經典的永恒綻放、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少壯多努力這六章。
王應麟 ·民族文化 ·1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