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接吻雖是一樁小事,卻是一樁無數人都在做的小事。接吻問題只是學術邊緣中的邊緣,國外關于接吻的著作本就不多,專門討論中國人接吻問題的論著更是幾近空白。但古代中國人之于接吻,雖不及西方人那么熱衷、那么高調,卻絕對不是不存在的,中國人自有中國人的“吻的文化史”。本書將中國人的接吻作為文化史問題進行探討,做了史料性的實證研究。作者隨時留意,有聞必錄,積久成多,獨立搜集了大多數材料并略作論述,寫成這本有趣味的中國接吻文化小史。
胡文輝 ·文化史 ·8.4萬字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也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該書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它收錄了農業、手工業、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尤其是機械技術,在書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述。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本書是中國科技史料中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著作,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宋應星 ·文化史 ·17.8萬字
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主勘測、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第一條鐵路,是中國鐵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張高鐵是在這條路上的奇跡接力。本書以博物館的文物為著眼點,以全新的視角、拓展的思維、創新的結構、詳實的資料,以及優美的文筆,敘述百年京張故事,傳承京張鐵路精神,發掘中國鐵路的歷史文化。全書透過一張鐵路藍圖、一紙清政府的任命書、一個車站,眾多的儀器設備、鋼軌橋隧,以及鏗鏘的銅像、珍貴的影集,讓人看到不一樣的京張鐵路,帶人梳理近代中國鐵路、中國工業乃至中國的發展脈絡,共同領略更多的奮斗、更堅韌的自強不息。
周雅麟 ·文化史 ·12.5萬字
《掌故》從2016年6月推出第一集,至今第十集面世,七年之功,算是稍見規模。本集中有吳夜雨寫清末民初的箋紙畫家王劭農(他在魯迅、鄭振鐸編輯的《北平箋譜》中入選數量僅次于陳師曾、齊白石)一文,借助作者豐富的藏品,我們選擇四幅王氏彩箋,約請劉濤、揚之水、白謙慎、徐俊、陸灝五位揮毫助興,印成“掌故十集紀念箋”附贈讀者。吳夜雨之外,本集的四位新作者是榮鴻曾、蔡玉洗、陸灝、王蔚。史學家楊聯陞以“博雅”著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擅長繪事,曾畫過一張“琴人圖”送給趙如蘭。榮鴻曾通過寫“琴人圖”的繪制與流傳,描繪出另一幅學術薪火相傳的圖景。蔡玉洗作為“文革”后成長起來的出版人,曾與上世紀八十年代非常紅火的作家高曉聲密切接觸多年,筆下的形象富有時代氣息,真實可信。陸灝是一等一的愛書家,書架上的簽名本幾乎本本都有故事,讀來如同置身馳譽書林的海上聽水書屋,目不暇接。五四時期的女作家廬隱,因為與初戀未婚夫解除婚約“人生走入另一條軌道”,經過王蔚的追尋,未婚夫的真實姓名與人生以及廬隱何以會“盡量模糊前未婚夫的身份”,時隔八九十年,仍然找到了答案。本集還收錄譚苦盦的《孟森之死》與樊愉的《我的母親龐左玉》。前者考察一代史學名家的死因,重在追索真相,反思執念;后者既是屬于作者自己的私人記憶,也是屬于現代藝術史的群體記憶,而幼年的作者跟隨母親走入陳小翠舊居時所目睹的驚人一幕,更應融入不可磨滅的民族記憶。
嚴曉星主編 ·文化史 ·11.8萬字
巴黎擁有大量隱蔽的、氛圍絕佳的公園、藝術家工作室、咖啡館、餐廳,以及一些自19世紀以來就幾乎沒有變化的街道,它渾身都散發出浪漫的氛圍。而這里的藝術與建筑、都市風光、河流沿岸和無與倫比的日常生活構成了其中的重要部分。不過,這座城市的魅力也同樣來自一些隱藏的源泉:它那些愛發牢騷的居民,不畏消極的怪異文化,還有它悠久豐富的歷史獻上諸多謎團、愉悅和挑戰。造訪巴黎的人很少懷疑“光之城”的輝煌、時髦和無憂無慮的氣氛產生于且仍依賴于那些由造反、起義、騷亂和憂郁構成的黑暗地基——還有那些具有顛覆性的浪漫主義時代的文學、藝術和音樂。本書以獨特的方式將回憶錄、歷史和游記結合起來,大衛·唐尼揭開了巴黎這座全球最浪漫城市的神秘面紗,也許可以說這是一次玩世不恭的探尋。
(美)大衛·唐尼 ·文化史 ·19.5萬字
浙江省面積不大,但一向以人文淵藪著稱。科舉時代,作為科舉考試金字塔塔尖的狀元,其及第人數也在中國各省市中居于前列。本書研究了科舉時代浙江的科舉概貌、教育風氣、詩書傳家的文化理念等,為第一本浙江科舉文化研究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陶紹清 ·文化史 ·16.4萬字
本書通過檔案文獻、人物訪談,以時間為線索,以簡史的方式,圖文并茂地系統總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發展脈絡與歷史影響。從籌建、初創、調整、改革、合并、發展等不同時期,結合歷史背景,梳理學院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研究創作、國際交流、社會服務。并編撰六個附錄,梳理學院歷任黨政負責人及任職時間表、學院教學部門建制沿革和歷任負責人、教授名錄、在職人員名錄、離退休人員名錄、曾經在學院工作人員名錄,為相關研究提供基礎信息。讀者對象:關心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歷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發展史的專家學者、兄弟院校師生、藝術與設計從業者、眾多校友及感興趣的相關讀者。
院史編寫組 ·文化史 ·16.9萬字
《徽學》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集刊,主要刊發海內外高水平徽學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學研究的原創性成果,講求學術性、理論性、前沿性,開設“文獻與文書”“宗族與社會”“徽商與經濟”“學術與文化”“理論與綜述”“比較及其他”等專欄。本輯為第十輯,共收錄了16篇文章,所收錄文章多數為與徽學研究有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以及安徽省重點科研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周曉光主編 ·文化史 ·19.6萬字
本書以歷史學和考古學的觀察為依據,以材料學的常理及材料冶金史的研究為基礎,將材料工程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方面研究成果相結合,簡述了對中西方文明形成初期及后續過程中材料技術發展過程的觀察,并嘗試以材料學視角探索和挖掘影響中西方文明發展的某些客觀因素。本書僅涉及社會科學和工程科學兩方面的普及知識,適合用作工程專業研究生階段選修課教材,亦適合于廣大讀者閱讀,也期待能為社會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學者提供一定參考。
毛衛民 ·文化史 ·14.6萬字
《毒藥手帖》是一本以“毒藥”為主題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論。全書主要圍繞毒藥的演變和歷史上以歐洲為主的毒殺事件,逐篇談及了古代巫術,古羅馬—中世紀政權更迭的秘密,毒殺者的性別、職業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學名著中毒殺橋段的史實由來,醫學解剖對法庭判決的影響,近現代生物化學的發展對解毒的促進作用與反作用等等。
(日)澀澤龍彥 ·文化史 ·7萬字
虱子、蚊子、螢火蟲,跟人關系最為密切的微蟲,與人類愛恨糾葛,綿延數千載,產生出了無數的傳說、故事、詩詞、典故、笑話、習俗……人類的歷史若缺少了這些昆蟲,恐怕會失色不少。人間小蟲,構成了一道道饒有趣味的文化和審美景觀。
王宏超 ·文化史 ·8.8萬字
《中國人文小史》可謂是一部中國文化的家譜。它以細致的筆觸勾勒出中國文化清晰的文脈,為每一個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圖。讀這樣的書,如風之入松、魚之進水,能讓你感受到天地之間的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氣和神韻。具體分九個章節:文字;書籍;書道;宋以前的繪畫;宋以后的繪畫;文學的變遷;小說與戲曲;史學的變遷;經學的變遷。
葉鋆生 ·文化史 ·5.9萬字
一個城市對古城區的重視與保護、繼承與發展的程度,直接反映出該城市的整體風貌與文化品位。
李可亭 ·文化史 ·15.4萬字
高演村是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梧桐鄉東南部的一個古村。該村在文化上歷來推崇讀書入仕、獎掖地方公益,在建筑上比較完整地保存了清中后期的村落格局。2014年11月,高演村入選住建部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本書以民俗學的視角,挖掘該村歷史文獻資料,歷時六年先后四次入村進行田野調查,構建出高演村社會結構與村落精英的變遷史,從文化空間、時間生活、儀式生活三個方面勾勒了高演村日常生活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歷史煙云已成過往,卻未曾遠離古村。本書從高演村出發,立足當下,討論傳統村落文化資源的挖掘、傳承和利用等問題,這一學術探索或可為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提供借鑒。
蕭放等 ·文化史 ·12.1萬字
紀伊國屋2015本屋大賞讀者票選人文書。從遣唐使到黑船來航,再到明治維新。日本始終處于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和選擇之中。日本有自己的思想史嗎?或者“日本思想史無通史”?(丸山真男語)為回答這個問題,日本思想史學者清水正之梳理日本各個時期的思想家、流派、代表作品,從古代到現代,全面了解這個國家的思維方式。本書在作者為日本放送大學授課的教材基礎之上編寫而成,具有權威性。
(日)清水正之 ·文化史 ·17.4萬字
古希臘神話中,人類邂逅神靈變為植物,通常是由于神靈對人類產生的情欲。達佛涅變成了月桂樹、敘任克斯變成了蘆葦、德律俄佩變成了忘憂樹、赫利阿得斯姐妹變成了楊樹、米拉變成了沒藥樹,而許阿鏗托斯變成了風信子、克羅科斯變成了番紅花、阿多尼斯變成了銀蓮花、那喀索所斯變成了水仙花……但為什么,在這些神話中,女孩變成了樹木,男孩變成了美麗的花朵?攜著這個疑問,古希臘神話專家弗朗索瓦絲·馮蒂希-迪庫把我們帶入一場流浪形式的探索。它將走入神話,穿過那些或虛構或真實的地中海植物。它將不憚于離題、旁逸,甚至打亂時代順序。專博的文章和著作,繞不過去的關鍵評論,它們不但助長了遐想,有時甚至指引著遐想的方向。
(法)弗朗索瓦絲·馮蒂希-迪庫 ·文化史 ·7.8萬字
當你翻開書本,或是走在博物館、美術館里,一幅幅藝術家的代表作品映入眼簾。不過,你是不是看著看著就暈了——這幅畫是誰的作品?這個藝術家生活在哪個地方、哪個時代?屬于哪個流派?這個時期和那個時期,哪個在前,哪個在后?“巴洛克”和“洛可可”聽起來很像,看起來更像……幾千年的藝術史感覺像一團亂麻,令人頭暈目眩。本書精選了西方美術史上影響深遠、常見應知的16個時期和流派,用時間軸勾勒它們變遷背后的邏輯,從作品中提煉出簡單易懂的“藝術配方”,對這些“眩暈癥”會有所幫助。了解了這些“藝術配方”,讀者將能自主發現藝術背后的一些規律和秘密,輕松地走進視覺藝術的世界。本書適合6~18歲對藝術感興趣的青少年以及想要快速入門的普通藝術受好者閱讀,也可供校內外美術教師及相關機構參考使用。
龍念南主編 ·文化史 ·2.9萬字
這是一本關于飲食的書,也是一本關于歷史的書。筵席、宴會和盛大的晚宴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有的傳播歡樂,有的服務于政治,還有的與死亡聯系在一起。在本書中,作者用大量生動,甚至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宴會典故向讀者剖析了為什么人們喜歡聚餐狂歡、觥籌交錯。從波斯到日本,從中國到墨西哥,從歐洲王室到南極探險家,從阿拉伯人到阿茲特克人;從中世紀奢侈鋪張的宮廷宴會、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化宴會到樸素細致的日本茶席,“宴會”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是飲食之外的種種——儀式、器皿,以及隱藏在宴會之中的風俗、文化和時代特質。
(英)尼科拉·弗萊徹 ·文化史 ·18.2萬字
本書是一本收集、整理和修改有關中藥的民間故事、傳說、詩詞、歌訣、對聯等中醫藥傳奇的著作。本書收集了人參等39種中藥故事及傳說,20篇藥苑漫談話,22首中藥文化故事,并附有原植物圖或墨線圖190余幅。其中第一部分為中草藥民間故事,講述人民戰勝疾病,戰勝自然災害的故事;第二部分為藥苑漫話,對十幾年常用中藥的來源、產地、性味、功效進行古今考證,便于讀者知其來龍去脈,是非真偽;第三部分為中藥文化,收集整理了中藥的命名、名稱、性味、功效、詩詞、歌訣、對聯、迷語等。
方磊等主編 ·文化史 ·9.4萬字
本書主線清晰,語言生動,內容簡潔明了,是一本易讀的藝術設計史書籍,作者將龐雜的藝術設計發展歷史進行了提煉,囊括了世界著名的一些設計師與和設計運動風格,按照時間發展線,將不同藝術運動分為起因、特點、影響和意義、代表人物等進行講述,內容簡單、清晰易讀,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簡潔、完整的知識點提煉及發展脈絡的講解,即使是初學者、愛好者也可以輕松閱讀。本書以手賬本的形式為載體,將藝術設計史與便攜的筆記本相結合,讀者既可以隨時記錄,隨意圖畫,又可以閱讀其中的知識,輕松掌握藝術的發展脈絡。同時,本書也可作為藝術類考研的讀者作為考試補充閱讀,隨時拿出來就能學習、記憶其中的知識點,因此,也可以說這是一本考試必備的書籍。相對于其他“藝術設計史”書籍,作者通過對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特點進行提煉,創作大量的原創插圖,非常精美、時尚,適合大家作為普適性閱讀。
張云綺 龔心宇 ·文化史 ·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