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由“經典常談”和“文藝常談”兩部分構成。“經典常談”寫于1942年,六十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經典。全書見解精辟,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是一般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拔乃嚦U劇睂⒅煜壬⒁娪凇缎略婋s話》、《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書中有關詩歌、文學、語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輯為《文藝常談》,這本書對年輕的朋友們了解與欣賞中國文藝有極大幫助。
朱自清 ·文化評述 ·20.8萬字
《生活的藝術》是林語堂繼《吾國與吾民》之后再次獲得成功的一部英文作品。林語堂在書中談論了莊子的淡泊,贊揚了陶淵明的閑適,誦讀了《歸去來兮辭》,還講解了《圣經》故事,談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鑒石,如何養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等等。他將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予以充分的傳達,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林語堂 ·文化評述 ·23.5萬字
孫隆基先生把中國上下三千年當做一個“長時段”,用結構觀念——針對特定范圍的一種共時性設定——來研究中國歷史和這種歷史延續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創造性地運用“良知系統”“身體化”“和合性”等概念來總結中國文化中對“人”的設計和“二人”關系,并進一步延伸至對個體與社會關系、國家與社會關系,國家對世界態度的分析與概括。其匠心獨運之處在于,不是泛泛地羅列出這個民族的國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談的補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萬剮的切割,給人以深處其間而欲全力掙脫的濃烈感覺,從而達到文化批判的深遠訴求。
孫隆基 ·文化評述 ·34.5萬字
時隔十年后,金克木名作重磅歸來!梁文道《開卷八分鐘》首推書;錢文忠、張汝倫、陳平原聯袂推薦!一代學術大家卓越的讀書方法,一位文化傳奇特殊的學習路徑。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讀書與治學自有獨到幽微之處。惜其著作出版廣而且雜,況未經人整理,故今日學子,得片羽易,而欲窺其全面則難。本書編者爬梳剔抉,參互考尋,從金克木生前約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選出有關讀書治學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書讀完了”——讀什么書;“福爾摩斯與讀書得間”——怎么讀書;讀書、讀人、讀物——讀通書三輯,其文說理敘事,皆清秀流利,無晦澀難懂之處,普通讀者循序漸進,或可一窺大家通人治學讀書之堂奧。2017全新增訂版,將金克木的讀書心得完整呈現。
金克木 ·文化評述 ·28.3萬字
本書收錄了自秦代以來歷代文人騷客的傳記,再現了歷代文人的風流倜儻、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傳”、“陸文學自傳”、“罪言”等。
秦榆 ·文化評述 ·20.8萬字
《文化與人生》是賀麟撰寫于抗戰時期的論文集,書中每一篇文字都是為中國當時迫切的文化問題、倫理問題和人生問題所引起,而作者“自道所思、所感和所體察到的新意思,與青年朋友們談心論學”。
賀麟 ·文化評述 ·24.9萬字
《文化拯救》分別講述了從19世紀末葉到20世紀中葉十六位先賢(張之洞、嚴復、張元濟、蔡元培、杜亞泉、沈心工、劉師培、陸費逵、陳獨秀、胡適、任鴻雋、陳衡哲、林語堂、朱家驊、陳立夫、葉圣陶)編寫教科書的往事。他們社會身份不同,政治傾向各異,都在教科書編寫方面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印記。教科書是傳播中國近現代文明的主要媒介,將中國近現代名人與教科書集中研究是一個嶄新視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值得學界和大眾關注。本書資料扎實,語言平實,敘事翔實,從中可以窺見近代中國經歷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側影。
吳小鷗 ·文化評述 ·25.7萬字
本輯是從《北大講座》前25輯有關中西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古籍經典文化以及外國文化等講座中挑選出來匯集而成,共計23篇。以北大老師為主,兼有少量外校教師。這些講座思想性強,學術性和通俗性兼而有之,有相當的可讀性,尤其是辜正坤老師的4篇講述中西文化,有見解,有新意。
《北大講座》編委會 ·文化評述 ·34.3萬字
人一成為雕像,注定繁華消歇,默默無言了。但是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常常念起梅貽琦一九三一年就職演說中的一句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如今,大師之出,遠不如當年之盛。當年的大師,如梁思成、葉企孫,在清華園里也都有了雕像,作者在文中曾為他們的雕像放置非地而抱不平,其實大可不必。早年清華國學院的四位大師,不是至今還沒有一座雕像嗎?
曾昭奮 ·文化評述 ·24.1萬字
《與神共宴》是一部重述、解讀希臘神話的著作,以劫掠歐羅巴開篇,以卡德摩斯和哈爾摩尼亞的婚宴結尾,作者出入于種種傳說以及荷馬、奧維德、索??死账沟臄⑹觯彷统鲇篮愕男袨槟J?,揭示了歷史意識和現代觀念是如何產生的。
(意)羅伯托·卡拉索 ·文化評述 ·25萬字
推理故事為什么讓人著迷?推理這把熱火是怎樣從歐洲燒到了日本,再到今天的中國?推理家族的發展壯大歷程中,誕生了哪些成員?推理作家們是怎樣制造那些驚天詭計的?推理思維能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怎樣的啟發?資深推理迷、大眾文化研究達人盧冶,以文化研究的專業視角,用深入淺出的生動語言,解讀偵探推理小說的前生今世,辨析推理類型的不同流派和主題,揭示推理作家的寫作秘訣,剖析推理故事的敘事技巧。內容大量涉及經典推理小說、影視劇作品、作家的趣聞趣談,從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封閉空間,到《妖貓傳》《隱秘的角落》和國產推理現況,既具備歷史縱深,又呼應時下熱點。
盧冶 ·文化評述 ·25.8萬字
《跨文化對話》旨在推進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本輯分為5個板塊:“論稿”、“文學動態:2015年度的世界文學”、“訪談”、“書評”、“簡訊”,附錄有“贈書鳴謝”“作者簡介”和“征稿啟事”。共收錄戴錦華、王向遠等中外學者的文章32篇。本輯的特點是文學研究比重最大,集中在中外文學交流史、敘事學、比較文學和比較文化等領域。中青年作者較多,成果富有前沿性和先鋒性,反映出比較文學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
樂黛云 (法)李比雄 錢林森 ·文化評述 ·31.8萬字
2016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邀請了李敬澤、李鳳亮、王樽、李淼、尹燁、楊爭光、邴正、單霽翔、陳履生、唐杰、曹峰、樊代明等74位專家學者,舉辦了73場深受市民喜愛的精彩講座。從講座文稿中精選出35篇整理編輯成本書,涵蓋了文化創新、文學、歷史、科學、自然、教育、藝術、社會、國學、養生等方面內容。
張驍儒主編 ·文化評述 ·28.3萬字
本書是2022年度“北京文藝論壇”所收錄的優秀論文集,延續此前的傳統,從文學、藝術、影視、音樂、美術、書畫、曲藝、舞蹈、雜技等不同方面,來呈現新時代北京文藝的新動向、新面貌。這些點評文章與時俱進,見解獨到,從“北京學”到“北京敘事”;從“京味、京情、京風”到“京腔京韻”;從北京舞臺藝術到北京城墻……如此種種,從北京出發的文化探索,卻不止步于北京,從中可窺見新時期整個中國文藝的發展狀況,以及文藝領域不斷涌現的新形式、新學科發展方向,為日后的北京文藝提供更加多元的理論參照。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 ·文化評述 ·20.6萬字
“奧威爾批評”(OrwellCriticism)是重要的學術史課題,但必須要放置到相關思想史語境才能得到有效和深入的闡釋。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Orwell,1903—1950)巨大的影響力和文學聲望導致20世紀以來不同政治譜系的知識分子團體和個體(特別是英美知識界)競相發表評論。這些極其豐富的評論褒貶不一,策略各有不同,不僅凸顯出重要的學術史價值,而且還因其特殊的歷史語境和顯著的政治動機承載著重要的思想史意義。本書以學術史和思想史雙重視角考察西方重要知識分子團體和個體如何圍繞奧威爾而展開的文學批評,揭示其對奧威爾進行政治和文化利用的本質特征。本書主要由緒言、文學批評與奧威爾文學聲望的確立、英國左派的奧威爾批評、英國新左派的奧威爾批評、紐約知識分子的奧威爾批評、1984年前后的奧威爾批評、2003年前后的奧威爾批評、結語和附錄九部分章節組成,旨在對奧威爾學術史進行系統梳理,論及不同時期重要的批評家及文本,兼顧文獻與闡釋、史料和思想的關系,具有較大學術價值,同時以思想史切入外國作家學術史研究,并對批評文本背后的政治和文化動機進行深度闡釋,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顯著特色。
陳勇 ·文化評述 ·22.1萬字
該書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觀察中國的文化與民眾,并加以善意的解讀。中國的藝術作品都有其自然環境和社會背景。那些曾經的屬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歷經人事變遷和社會轉折的巨變后,使今天的普通中國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書的主題“風雅之心”,指的是超凡脫俗的風雅意趣,是中國人“悠然面對人生的生活態度”,關注的是其“無盡的意蘊”。
(日)后藤朝太郎 ·文化評述 ·2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