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之一,全書精選先秦至近代詩文詞曲體現浩然正大之氣的作品近二百篇(首),大體為正氣歌、正氣說、正氣譜三部分。正氣歌,是歷代先賢所寫天地正氣的詠歌;正氣說,是前賢有關天地正氣的傳說;正氣譜,是歷代體現天地正氣先賢的傳記。或慷慨赴難,或從容就義,或孤介自守,或時窮節現,或孤弱抗爭,或守正不阿,或挫中奮起……三類作品將呈獻給讀者不同風貌的勃勃正氣。
查洪德 徐姍編注 ·中國文化 ·20.1萬字
《由巫到禮釋禮歸仁》是我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李澤厚認為,由巫入禮歸仁為中華文化關鍵所在。全書分為五部分:“前記”、“說巫史傳統(1999)”、“說巫史傳統補(2005)”、“由巫到禮(2001、2014)”、“釋禮歸仁(2014)”以及附錄的四部分“中華文化的源頭符號(2005)”、“初讀《郭店楚墓竹簡》印象紀要(1998)”、“初擬儒學深層結構說”、“中日文化心理比較試說略稿(1997)”。本書的講述,深入淺出,自成體系,傳達出中國文化的這一特點。
李澤厚 ·中國文化 ·14.6萬字
如果把歷史文化喻為魚,人文地理就是水;如果把歷史文化喻為樹,人文地理就是土地。離開一定區域的自然與社會交匯的總體背景去奢談歷史文化,無異于緣木求魚。
秦榆 ·中國文化 ·17萬字
南懷瑾先生常謂:立國之本是文化。中華民族歷經千年萬載,文化淵遠流長,在新世紀到來之初,世界瞬息萬變,炎黃子孫又該何去何從?本書為南懷瑾先生于廿一世紀初應各方邀請之講課記錄,內容涉及廣泛,但終不離文化之根本;除凸顯眾所關心之話題,更望能喚起讀者對文化教育之重視。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0.5萬字
本書對《易經》中著名的憂患九卦——履、謙、復、恒、損、益、困、井、巽——進行了透徹的解析:“履”為腳踏實地歷練工作能力;“謙”為低調行事,化解紛爭;“損”為理性調節,精打細算,終于獲益;“困”為遭遇困難不改其志;“井”為研發創新,大獲成功;“巽”為靈活權變,主導一切。作者詳解憂患九卦,闡述消解世事迷津、轉換人生成敗之道,幫助讀者在復雜的環境中莊敬自強,提高修養,歷艱難困苦,終玉汝于成。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3.1萬字
《小窗幽記》儒道通俗讀物,一名《醉古堂劍掃》,十二卷,漢族格言警句類小品文,受呂祖學派影響很大。全書始于醒,終于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陳繼儒 ·中國文化 ·19.9萬字
《北大國學課》是普及國學知識的讀本,內容包括經學、史學、地理、諸子哲學、詩詞曲賦、小說戲曲、金石學、圖書學、中醫、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常識知識,力求從五千年中華文化中擷取精華呈現讀者。立意明確,解讀深入淺出,用簡練質樸的語言將深奧的國學細細品讀,旨在幫助讀者對國學有一個系統化的認識,并日益精進,學有所成;使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融會貫通,啟發智慧,指引人生。
經典課程編委會編著 ·中國文化 ·17.6萬字
根據《弟子規》的內容共分成八章九十二小節,每小節包含原典再現、重點注釋、白話翻譯、鑒賞評議和處事解讀五部分。全書在系統闡釋《弟子規》的字詞句義基礎上,廣泛而全面地圍繞《弟子規》展開了評議鑒賞,深入地對其處世意義進行了現代解讀。
宋娜燕飛編著 ·中國文化 ·14.7萬字
這是一部格言書,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以圣賢之智慧濟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啟蒙后人。其中不乏為人處世的智慧法則,治家教子的諄諄教誨,修身養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璣,句句中肯,雅俗共賞,發人深省。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和深入理解《格言聯璧》,作者在本書中對原典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附)、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和悖兇類這十一個大類的內容逐句進行翻譯,對難解的字詞進行解釋;對文中的名言名句進行了精彩解讀,進一步讓讀者體會本書的內涵。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5.2萬字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中國文化 ·25.7萬字
本書采用了“全史”體例,取材廣泛,多視角、全方位解讀中國歷史。選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和燦爛文化,連點成線,系統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作為全書的主干。結合全面豐富的內容,為讀者提供一條回歸歷史真實的通途,做到融知識性、可讀性、觀賞性于一體。
陳湘華 ·中國文化 ·33.3萬字
中國人歷來愛熱鬧,節慶禮宴都要舉辦儀式。如今,各種宴會酒席、商務聚會中,致辭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頭戲。你還在為當眾講話語無倫次而煩惱嗎?你還在為尋找合適的賀詞而手忙腳亂嗎?你還在為自己拙劣的口才而沮喪嗎?《最新慶典賀辭大全》(作者李貌)可以讓你走出困境!《最新慶典賀辭大全》中介紹的適用于各種場合的經典賀辭,能讓你將錦詞妙語、華麗詞章信手拈來,使你縱橫宴會慶典游刃有余!
李貌 ·中國文化 ·14.9萬字
為傳承中華民族的歷代文化經典,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意義,并為構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助力,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特此編纂《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本書選入的101篇經典作品,包括先秦詩歌、辭賦及歷代論說、語錄、史傳、奏議、碑志、雜記、序跋、尺牘等各種文體,不僅涉及哲學、社會科學,還涉及科學技術、中外關系、軍事思想等領域,尤其注重那些關乎修身立德、治國理政、伸張大義、嫉惡刺邪、親情倫理的傳世佳作。
國務院參事室 中央文史研究館編 ·中國文化 ·45萬字
本書分上下論,共二十篇,上論以時習時行始終,下論以先進介紹孔門十杰始,以《堯曰》承繼中華道統終。篇篇聯系緊密,邏輯清晰,《學而第一》勉勵人終身學習,《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八佾第三》將學、行落實于禮法制度,《里仁第四》強調仁為禮本,勿殉名失實,《公冶長第五》起,依前述內圣外王的標準展開人物評論。作者還從《論語》章句中分析孔門諸賢言行,勾勒當時的歷史情境,從其性格及經歷諸方面要素進行精準分析,凸顯《論語》更深層次的豐盈智慧。本書還用大量的篇幅,探討了《論語》人文精神的時代價值,指出其對現實的借鑒意義。
劉君祖 ·中國文化 ·40.8萬字
叢書以探求萬事萬物的知識為切入點,濃縮了讀者應該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識精華;以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歷史資料,對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逐一展開,娓娓道來;集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內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學人物、文體知識、神話傳說、語言文字、俗語諺語、教育常識、新聞出版、稱謂官銜、藝術、節日民俗、飲食、天文歷法、山川地理、經濟科技、郵政交通、競技體育、歷史知識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識。
張振鵬 ·中國文化 ·34.9萬字
中華民族禮樂興邦,人文化成,國學乃五千年文明與三千載學術之集萃,它不僅有知識譜系與實用理性,更蘊涵著人文智慧與生命情懷,中華民族賴以安身立命,興廢繼絕。近代以來,國學通過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學精華與創新精神,生生不息,在當今蔚然成風,從學院走入民間,成為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與身心寄托。《國學十講》對國學的來龍去脈、國學與中華文化以及國學與現代社會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述,《國學十講》可以幫助廣大讀者了解國學、走進國學、觀賞國學,使國學與自己的人生和知識融會貫通。本書由袁濟喜著。
袁濟喜 ·中國文化 ·11.3萬字
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不僅體現在經史子集的文本層面,更浸潤于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倫理準則當中,其中家族文化和家訓傳承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以曾國藩為首的曾氏家族堪稱代表,曾氏家族百年來人才輩出,優秀的家族文化、家風家訓也袍澤鄉里,起到文化表率的作用。《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以曾國藩家風家訓傳承為脈絡,從立志、做人、修身、擇業、處世、齊家等幾個層面系統總結了曾國藩家訓的基本內容,并進行了生動的解讀;概括了曾國藩家書與曾氏家訓始終如一的精神內涵:注重教育、以讀書為本,不以官位財富定賢愚,表現為“家業綿長八綱”“治家十要”和“為人處事四察”等具體內容。
林乾 ·中國文化 ·12.7萬字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歷代盛衰,根源何在。本書收錄了雷海宗先生關于“中國文化”和“中國的兵”的珍貴學術論文,全書分為兩編。本書最為獨特之處是,通過對于中國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側鋒破題,從“兵文化”入手,試圖解答中國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積弱,堂堂中華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讀來,仍發人深省。
雷海宗 ·中國文化 ·11.2萬字
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的謀略家,其門下既有外交梟雄蘇秦、張儀,又有軍事大家孫臏、龐涓,他們的軍事、外交活動影響了戰國時代的歷史走向。《鬼谷子》是智謀之書,通篇都是鉗制對手、破解亂局的奇謀妙計。在《新解鬼谷子》中,作者以《周易》的深廣智慧解讀《鬼谷子》,智慧與智謀相映生輝,引人入勝。方今之世,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競爭激烈,如何摸清對手底牌、操縱對手心理、化解危局、克敵制勝?本書堪比一個強大的智庫,生動豐富,易學易用。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1.2萬字
本書為京味作家劉一達先生新著作,介紹了100條具有現實意義的中國人的老禮兒,比如問路的禮節、稱呼的禮節、見面問好、穿衣戴帽、請客吃飯、參加婚禮的禮節等,傳承老規矩、老禮兒,講述禮節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娓娓道來,寓道理以情景之中,是送給孩子不可多得的禮物,是家庭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書。
劉一達 ·中國文化 ·2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