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系列書是海內外公認的易學大家劉君祖先生歷時四年多,對《易經》六十四卦作透徹詳盡的解讀,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洞悉決策模式,把《易經》智慧延伸在現代生活中,更進一步通過依經解經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學術相印證,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醫養生與企業管理等,在在圓融無礙,使得我們對《易經》六十四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不再陌生,進而欲罷不能、意猶未盡。
劉君祖 ·中國文化 ·30.1萬字
劉君祖 ·中國文化 ·173萬字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末代皇帝溥儀伴讀、近代傳奇人物毓老師,口授心傳的私家國學。《毓老師說莊子》名為《莊子》,實則以《內篇》七章及《天下篇》為主,系毓老師于1978年-1979年講述,以錄音整理而成,最能保持毓老師講學之原汁原味。擇重點解說,意在以古人智慧啟發今人之智慧,強調其致用之道術,即內在身心靈的修養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學問?!敦估蠋熣f莊子》,融通儒道,依內圣外王之旨解讀莊子言外之意,以《莊子》為治世之書,一洗其為衰世之書及莊子逃世之名。
愛新覺羅·毓鋆 ·中國文化 ·16萬字
《毓老師說老子》以1978年7月至11月毓老師講學內容整理而成。毓老師強調,《老子》是一部言政治之術的書,講的是政治之術而非政治之學。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之精深。研究《老子》必知“以靜制動、以弱勝強、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等幾個原則;“無為”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一個人到“無為”的境界,則沒有不能做的事。
愛新覺羅·毓鋆 ·中國文化 ·24.3萬字
本書稿是作者學習《黃帝內經》一書的部分心得的總結。作者結合現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將《黃帝內經》中相關的語錄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全面涵養一個人的靈魂、修養、品味、境界、見識,可以全面提高一個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斷力、忍耐力和處置力。作者通過通俗的語言,以講座的方式呈現,語言生動,說理明晰,讓讀者輕松了解《黃帝內經》的真正內涵,同時把古人的思想與智慧應用在當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鐘永圣 ·中國文化 ·18.1萬字
《易經》自古即稱作“天人之學”,探討的是天道演化及人事興革的原理,以及人與自然環境互動的關系。上經三十卦,始于乾、坤,終于坎、離,內容從開天辟地談到人類文明昌盛,顯示自然演化的歷程中,生命的蘊養成長遍歷艱險;下經三十四卦,始于咸、恒,終于既濟、未濟,內容從戀愛婚姻談到人生的終極成敗,細數離合悲歡與愛恨情仇。關于《易經》的書,深入淺出是必然的要求。然而《易經》太難,要講得讓一般人能懂,實在不易。《易經的第一堂課》(全新修訂版)共六十四篇,介紹《易經》中一些深沉雋永的智慧,其中六十四卦大部分談到,再附加些通貫性的論述,雖非《易經》全貌,但用心的讀者已能管窺。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1.1萬字
本書作者在武漢紡織大學工作了5年時間,其間游歷了中國23個省60多個城市。本書即是作者對在中國工作生活的觀感和思考的記錄,涉及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但基本上是片段式概述,并不具體深入地談論一個方面或問題,并且多是對于中國的贊美之詞。武漢紡織大學的譯者在翻譯本書時,已對原著進行了刪節。
(美)羅伯特·斯坦利 ·中國文化 ·26.7萬字
如果把歷史文化喻為魚,人文地理就是水;如果把歷史文化喻為樹,人文地理就是土地。離開一定區域的自然與社會交匯的總體背景去奢談歷史文化,無異于緣木求魚。
秦榆 ·中國文化 ·17萬字
本書由陜西省紀律檢查委員會組織編寫。第一部分名人家規,對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的陜西七部家規,按照家規簡介、家規摘編、專家觀點、采訪札記等體例,對七部家規進行圖文并茂式地完整展現。同時,還精選了省紀委秦風網發布的三部家規。第二部分家訓家規集錦,收集整理了我省部分優秀家訓家規。本書旨在通過講述三秦大地家規故事,展現陜西人民的家國情懷,使廣大讀者從中汲取規矩意識、紀律意識,力求更好地發揮家規文化的教化作用,樹立良好的家風。
中共陜西省紀委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 ·中國文化 ·8.3萬字
謀略,中國古代文化又稱為縱橫之術、長短之術、勾距之術。用現代話講,就是領導的哲學與藝術。為總結關于謀略的歷史經驗,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就中國古代謀略做了一次系統講析。本書擷取趙蕤《長短經》、劉向《戰國策》、桓范《世要論》精華,參以歷史上興亡成敗的實例,論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將近一百五十則歷史故事,鋪注于原經文之后,供讀者經史相參,從中悟得創業待人的道理。
南懷瑾 ·中國文化 ·12.2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學堂應邀就金融、企業、經濟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講座內容的輯錄。南先生“破天荒”地第一次以資本為題,開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會上做事情,攻擊人家犯罪的就是兩件事,一個是男女關系,一個是錢?!庇门e重若輕的“南氏風格”,用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南氏語言”,從《管子》、《貨殖列傳》、《食貨志》、《古今圖書集成》等中國古代典籍里的財貨觀切入,從自己在近現代中國的親身經歷出發,將人們的日常經濟活動與傳統文化聯系起來,講述了近一個世紀中國金融、企業、文化演進的“另類史”。
南懷瑾 ·中國文化 ·11.4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2004年以來,在上海對知識界、工商界、出版傳媒界作過的五次重要講演,內容包括東、西方文化發展的走向,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當代人文教育的現狀與對策,中國傳統文化與工商經濟的關系,現代傳媒業對社會和文化傳播的責任,現代社會中個人的品格修煉和讀書養性等方面所作的思考和見解。
南懷瑾 ·中國文化 ·15萬字
《圓覺經略說》是南懷瑾于1983年在臺北十方書院講述《圓覺經》的記錄,首次出版前曾陸續在《十方》雜志連載,獲得廣大讀者們的熱烈回響?!秷A覺經》是了義經,是可以徹底解決人生痛苦煩惱的經典,且經文文字優美。南懷瑾先生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初學者而言,可作為學佛入門讀物;對有心習禪和參研佛法者而言,亦有助益。
南懷瑾 ·中國文化 ·18.3萬字
古往今來的大師們,其人格風范影響著代代國人。在他們身上,體現著中國人的人文修養。如今,傳統文化精神日漸復蘇,與此同時大師的身影日益鮮明;今天,也許你無緣與他們在同一個時代,但大師們的修養智慧和成功經驗同樣可拿來分享,為成長成功助力。強大的物質包裹不住內心的空虛,被現代人遺棄的修養和信仰,正是一個人的真正的歸屬?!洞髱熜摒B課》基于傳統,從修德、修才、修業、修心、為人處事、戀愛婚姻、朋友、藝術地生活、人生的價值等幾方面,再現大師的修養風采,以啟迪今人。
金鴻儒 ·中國文化 ·11.5萬字
《大師國學課》是普及國學知識的一本通俗讀物,內容包括經學、史學、地理、諸子哲學、詩詞曲賦、小說戲曲等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常識知識,力求從五千年中華文化中擷取精華呈現給讀者。《大師國學課》解讀深入淺出,用簡練質樸的語言將深奧的國學細細品讀,旨在幫助讀者對國學有一個框架化的認識。《大師國學課》將帶領你穿越時間的阻隔,走入中國文化的深處,領略優美而深厚的人文風光;帶領你跨越地域的障礙,走入大師課堂,聆聽國學大師們充滿智慧的聲音。
金鴻儒 ·中國文化 ·11.4萬字
《輕松學國學》內容精簡,包羅萬象,涵蓋了禮儀民俗、稱謂由來、飲食起居、官政典制、學制科舉、國學經典、曲藝國粹、器皿用具、神話傳說、哲學宗教、字詞含義、文學藝術等十幾個門類。編者竭力以最輕松的語言、最簡單的話語、最通俗易懂的道理,為你講述國學的文化內涵。
金鴻儒 ·中國文化 ·23萬字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儒家禮樂文明的來龍去脈,及中華禮學的學理、主要典籍、人生禮儀(冠、婚、射、喪等),并對中西禮儀進行了比較,旨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傳統禮儀,做到內外雙修,提高自身人文素質。本書所依據的課程——中國古代禮儀文明,是作者在清華大學開設的全校性選修課,蘊含著作者歷經五輪講課所匯聚的精華,也是迄今為止全國為數不多的講授中華傳統禮儀的課程。
彭林 ·中國文化 ·19.1萬字
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作者身為大學教授,長期關注我國的教育體制,他主張現代教育應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尤其要從家訓家教中獲得啟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改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思路與方法。本書榮獲2018第13屆“文津圖書獎”。
韓昇 ·中國文化 ·14.7萬字
本書對于涉及企業和個人生存之本的“誠信”的內涵作出充分的闡釋。從修身、處世、做人、為官、為商等多方面闡述誠信的重要性,生動運用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輔助說明誠信的價值觀,希望讀者心懷誠信行走天下,做到“我誠信故我在”,讓誠信成為每個人心中和整個社會不變的主旋律。做到信義傳千古,美德恒久遠。
謝寒梅 ·中國文化 ·17萬字
本書深入細致地剖析家庭和睦的要素,以及家庭和睦對于個人發展、家族興旺、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意義,同時還提供了切實有效的一些治家之法,夫妻之道,子女教育等。希望每個讀者從本中汲取養分,提高個人素質和道德品格,積極影響和教育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以個人的積極能量去感染身邊的人,促進小家的和諧,為社會的大和諧做出一份貢獻。
謝寒梅 ·中國文化 ·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