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的第一堂課(修訂版)
- 劉君祖
- 890字
- 2019-01-10 16:33:30
◇ 9.剝極而復——剝卦與復卦
受《易經》的影響,除了否極泰來外,中國人也常說“剝極而復”或“剝盡來復”。否極泰來違反《易經》卦序,有安慰人的嫌疑;剝極而復,倒的確合乎易理。剝卦為《易經》中第二十三卦,復卦為第二十四卦,明白昭示我們遭遇重挫之后的重生再造之理。
剝卦()卦象一陽在上、五陰在下,有資源大量流失、岌岌可危之勢。“剝”字從錄從刀,表示人們長期忙碌所累積的俸祿被千刀萬剮、毀滅殆盡。復卦(
)五陰下一陽生,又有生機萌現、站穩腳跟再出發之象。所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并非恢復原狀,而是往前創新。每年冬盡春來,景色相似,卻絕不會跟往年完全一樣;病人開刀后復元,已是新的身體狀況;如臺灣南投“921”大地震,崩毀的集集車站災后重建,也已非昔日舊觀。
剝卦最上面的陽爻,其爻辭形容為“碩果不食”。肥大的果實高掛枝頭,遲早會被吞食,就算幸免,也難脫自然腐爛的宿命。復卦最底層的陽爻,爻象以果實中的核仁為喻,重新入土,假以時日又將伸枝發葉、開花結果矣!
公元2000年,兩岸的經濟形勢呈明顯的對比。島內經濟由盛轉衰,出現罕見的危機,連接兩年都有資源大量流失的剝卦之象。而內地的經濟卻紅紅火火高速增長,造成強大的磁吸效應。形勢發展至今,臺商西進內地以尋求剝極而復的第二春,殆不可免。依《易經》卦理,什么是碩果中的仁呢?結實累累的臺灣經濟,什么才是可重生再造的核心競爭力呢?
植物的種子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長期沉埋在地底仍能存活。據報道,一千多年前唐朝的蓮子經栽培復育后又開花,埋在中東沙漠里兩千年的棗椰種子復生,西伯利亞永凍層下三萬二千年的柳葉蠅子草開出小白花。這些都是大自然中剝極而復、重生再造的驚人驗證。人生在世,應體悟斯意,培養自我核心的創造力,百折不撓去奮斗。
島內的信息產業發達,其實主要仍屬代工生產的體質,核心的原創科技與品牌都為美歐大廠所主控,業務量雖大,利潤卻極微薄,長此以往并非善策,這些年虧損頻傳,已見警訊。按剝極而復的原理,碩果不食中內藏的核仁代表生生不息的核心競爭力,外殼的果皮果肉都由此而生,在每一輪的生命周期中必遭腐朽淘汰。技術升級、自創品牌,幾乎是信息業難以回避的永續生存之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