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孔子不是真理發言機,他會開玩笑,他有自己的生活,有活在那個時代的種種矛盾與痛苦。本書以《論語·先進篇》為主,配合部分其他篇章作為選讀的內容,通過對這些篇章的閱讀,力圖顯示出這樣一個價值和傾向:與其將《論語》當作抽象的道理來吸收、背誦,還不如藉由《論語》看到特殊的“春秋”時代狀況,看到極有個性的孔子在面對時代變局時,提出的種種主張,以及這些主張所賴以統合的基礎信念。孔子以獨特而高遠的眼光看待人生、理解世界,留下許多充滿智慧的語言。
楊照 ·中國文化 ·5.1萬字
權勢者的欲望無所節制,百姓小民無力對抗。老子用比國君更權威的口氣,試圖對這種潮流踩剎車。本書再現了言簡意賅的道家經典《老子》的思想和語言魅力,認為老子的思想源于謎一樣的古老的南方隱者文化,相較于儒家以禮法對抗亂世,老子則主張道法自然、包容萬物,這是亂世中的一縷清風。同時,本書將老子放回戰國亂世的歷史脈絡中,糾正了以往大多數人對于老子思想的“反智”“反文明”的指責,試圖理清老子及道家思想之核心“無為”的真意,其實是悲天憫人的積極關懷。
楊照 ·中國文化 ·3.3萬字
1900年2月10日,梁啟超寫下了激揚一代中國人的巨作《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而今天梁啟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進取、日新、破格、盛氣、豪壯、造世界等氣質,都在這一代身上依稀看見。可是,代價是他們身上的中國傳統日趨稀薄,他們身上的特質與個體不復存在。到哪里才能找回我們丟失的傳統?最好的途徑和方法就是從老祖宗的國學典籍中尋找我們的根,重拾我們心靈的真善美。
金鴻儒 ·中國文化 ·11.6萬字
禮教本身就是禍亂之源!墨子雄辯滔滔地向儒家陣營發起攻擊。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動派。本書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張為線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學派的思想和實踐活動的輪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階級,卻主張封建禮教本身就是動亂的根源;墨子雄辯滔滔,以“兼愛”為武器向儒家陣營發動猛烈攻擊,反覆沖撞層層壁壘,批判封建禮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會辯論,他們同樣重視身體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張,也親自帶領門徒為實踐信念而奔走于各國,用行動證明,在那樣的亂世中,墨家的主張確實有其合理性,也深具價值。
楊照 ·中國文化 ·3.7萬字
在大一統氣氛籠罩的時代,荀子才是儒學的主流。中國文化經常和儒家被等同看待。不論稱贊還是批判中國文化,很自然都會拿儒家的主張、信念作為代表。更進一步,儒家往往也就和孔孟畫上等號。儒家相信什么、主張什么,也就理所當然認為是孔子和孟子所說、所主張的。這種常識態度,在歷史上不只不精確,而且帶著許多誤會。那些想當然對儒家的種種說法,其實里面來自《荀子》的部分可能多過來自《孟子》的。孟子名氣大,和孔子并稱,荀子的名字往往被湮沒在背景里,但若從思想內容及表達形式上來看的話,荀子對于后世建立的儒家傳統,影響恐怕大過孟子。
楊照 ·中國文化 ·5.2萬字
本書是作者根據自己多年來學習《黃帝內經》的切身體會撰寫而成。《黃帝內經》值得炎黃子孫終身探究體悟,提倡現代人應按照天地四時運轉規律安排作息時間,尤其針對《黃帝內經》里的如“天之在我者,德也”等相關內容,強調人要心存善念,要真誠、謙讓、柔和待人,人生命運一定會有改變。本書作者運用通俗的語言,以講座的方式呈現,讓讀者輕松學到和領悟一些《黃帝內經》自知、自保的智慧和真諦。
鐘永圣 ·中國文化 ·17.9萬字
本書收入我國著名哲學家張申府寫作并發表于1937年至1939年間的關于新啟蒙運動的意見與看法的一系列文章,其中大部分刊載于1938年創刊的《戰時文化》,其余則散見于當時的多種報刊雜志,如《實報》、《戰時教育》、《北平新報》、《自由中國》、《民主》、《抗到底》、《戰斗旬刊》、《全民周刊》、《救亡日報》、《時事類篇》、《大公報》、《呼聲》、《抗敵新聞》、《金陵日報》等。
張申府 ·中國文化 ·7萬字
《百家姓》,是一篇關于中華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百家姓》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于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吳越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尹小林點注 ·中國文化 ·1.9萬字
本書為人生勵志讀本,以南懷瑾的傳統文化為主線,分別從讀書、做人、成就事業等各個方面闡述人生需要的智慧和方法,多角度講解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講解為人處世的智慧和方法時,通過一個個旁征博引的小故事,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項前 ·中國文化 ·10萬字
如果讀者對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還有質疑,那么就請從《余味:跟隨余秋雨品中國文化》開始--翻開第一頁,從《余味:跟隨余秋雨品中國文化》對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語的擷取中,用心去鑒賞、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識以外的文化內涵,細細體悟這份綿延不盡的文化“余味”。
曾一 ·中國文化 ·17.8萬字
《中國人的精神》是系統反映辜鴻銘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發表于北京,用英文寫成,旨在對外展示中國文明的價值,呼吁東西方文化彼此融合。1915年,歐洲正深陷一戰的泥潭,仿佛大廈將傾,西方人幾百年來第一次對自身文化產生集體性的反思。辜鴻銘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萊爾和阿諾德的思想為對照,向西方闡釋古典儒學的精神內核。
辜鴻銘 ·中國文化 ·9.8萬字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對聯則是最具實用性的對聯。本書從工商百業中選取名聯,又選取一些妙聯趣事以饗讀者。
蕭黃編著 ·中國文化 ·5.2萬字
對聯是做為民族傳統風俗文化之一,從其誕生起,就一直為歷代人民所重視。本書從歲時節日、人生禮俗、工商百業三大方面,選取精聯、名聯百余條以饗讀者。
蕭黃編著 ·中國文化 ·3.3萬字
《北大國學課》是普及國學知識的讀本,內容包括經學、史學、地理、諸子哲學、詩詞曲賦、小說戲曲、金石學、圖書學、中醫、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常識知識,力求從五千年中華文化中擷取精華呈現讀者。立意明確,解讀深入淺出,用簡練質樸的語言將深奧的國學細細品讀,旨在幫助讀者對國學有一個系統化的認識,并日益精進,學有所成;使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融會貫通,啟發智慧,指引人生。
經典課程編委會編著 ·中國文化 ·17.6萬字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凝結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趣味與宗教情懷;他源遠流長,博大情深……
董勝 陳秀伶編著 ·中國文化 ·3.7萬字
本書以漢承秦制鑄造半兩錢為切入點,論述秦半兩的深遠影響,同在另一方面也闡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種種不便,從而使得漢代統治者下決心將貨幣政策大刀闊斧改革一番,而這一改革在漢武帝時期終于得以實現。統鑄五銖錢這一措施不得不說是極其明智的,其為以后的經濟大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曾勛 鄭明武編著 ·中國文化 ·3.7萬字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磚瓦礫、珠寶器物……是記載先人訊息的密碼。它們靜靜地、默默地守候著遠古的秘密,等待著后人去發現,去破譯。看人類祖先是如何用粗獷、古樸、自然的方法來描繪、記錄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的。
王金鋒 林風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周口店遺址是現今世界上發現人類化石最豐富、最生動的古人類遺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頭蓋骨便是周口店的發現,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書編者融合國內外考古發現,剖析遺骨遺跡的同時,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歷史背景,為讀者全面展現周口店遺址挖掘的歷史過程。
曾勛 馬成功 王靜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關于都江堰與青城山有一種說法叫做“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不僅僅是因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來的最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為都江堰兩千年來對巴蜀大地農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對宣揚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貢獻。
鄭明武 陳慧編著 ·中國文化 ·4.1萬字
優良的家風,一定是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和實踐,在無數經歷中總結的適合這個家庭的寶貴經驗,是在大風大浪中沉淀下來的教育結晶,這種無聲的教誨、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是流淌在家庭身體中的血液,是一個家庭的靈魂,他可以規范個人的成長道路,更能夠成就家庭的進步與發展。
張頤武 ·中國文化 ·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