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呂叔湘先生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把現代漢語歸入近代漢語的范疇中,而近代漢語則指唐五代以來的書面漢語的連續體。他這一看法是在研究了公元9世紀以來大量漢語文獻基礎上得出的,其語言學同行多同意或認可這個結論。它促使我們在思考白話和文言之間的斷裂時采取一種更為審慎的態度,對于白話文運動過程中一些長期以來視作當然或不證自明的看法產生了懷疑。本文是從對這一疑惑的追問開始的。
李春陽 ·文化史 ·42萬字
本書是一部較為系統的觀念史和當代文化理論批判專著,從當代世界的價值沖突和文化認同危機入手,通過對康德-黑格爾的市民階級自我意識及其哲學立法的再解讀,對尼采的哲學轉折及其革命性意義的歷史闡釋,對韋伯-施米特的法律、政治思想的批判性分析,從觀念史批判的角度分析了困擾現當代文化理論的一系列核心問題和基本矛盾。同時也從中國文化意識出發,處理近代西方普遍主義話語,在更大的經驗范圍和知識范圍內思考特殊與普遍、整體與局部、自我與他人、主觀與客觀的辯證法;在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雙重意義上思考新中國集體經驗的整體性問題,反思在現代性和全球化時代下,如何保持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主性。
張旭東 ·各國文化 ·41.9萬字
為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迎來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從院黨組和院內專家學者公開發表的關于講話精神的研究闡釋成果中,遴選一批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學術論文和筆談文章,匯編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專題文集》。文集分為上下冊,分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兩個結合’的思想內涵”“文化傳承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五個專題,共收集了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間正式發表的62篇文章,集中展示了講話發表以來的階段性研究闡釋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編 ·文化事業 ·41.9萬字
北京大學袁行霈先生主編《國學研究》自1993年3月創刊一來,收錄了諸多學術大家名家的學術文章,該刊收錄文章向來以高水平、高規格、高要求著稱學界,同時又以其學科議題的交叉性、廣泛性和開放性享譽學壇?!秶鴮W研究文萃》(考古卷)擷取《國學研究》二十余年收錄的考古學方面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的學術文章,集其大成而萃為一編,故可以稱謂考古學板塊中的濃縮版或精華版“文萃”,此次收錄的22篇文章涉及考古學的各個發生時代,也兼及各個專業方向,內容面廣而深,學思博雅而精,體現了《國學研究》具有的學術品格和研究水準。另外,收錄論文的作者群主要是北京大學從事考古學專業的諸位學術名家,這些文章不僅能充分呈現北京大學考古學豐富的學術成就和學術貢獻,也能充分展示其特有的學術風格和研究進路。因此該書對宣傳和展示《國學研究》刊物以及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具有雙重效果和文化意義,從而對于學界的相關學術研究也有重要的參考和推動價值。
袁行霈 ·中國文化 ·41.5萬字
《日本文化通史》系統地介紹和解讀了日本宗教、文學、藝術等文化領域的歷史演變,以及由這些文化元素凝聚而成的日本國民性和民族精神,并將這些文化的形成與日本政治社會發展有機聯系,加以分析和解讀。作者從比較視角論述日本千余年與中國交往并融合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以及近代以來百余年與西方交流并調適西方文化的新鮮經驗。同時,作者還指出,在日本歷史上曾出現過全盤“漢風化”和全盤“洋風化”的思潮,但日本最終分別以“和魂漢才”“和魂洋才”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指導思想,構建起“沖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以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從而創造出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念。
葉渭渠 ·文化史 ·41.5萬字
所謂國學,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尤以先秦諸子學說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這句話說明國學所包括的不是一個,而有很多,后面還有一個等)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偶爾在聚會間,說一說這些話,即能增長知識,又能高談闊論,這有多好,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
谷偉偉編著 ·隨筆 ·41.4萬字
《國學必讀》分上下兩冊,上冊為“文學通論”,凡收錄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雜記七十五則,目的是使學生“讀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冊為“國故概論”,凡收錄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雜記三則,目的亦是使學生“讀之而古今學術之源流于是備焉”。全書講解深入淺出,實乃國學入門之必備。
錢基博 ·中國文化 ·41.4萬字
本書分為三輯。第一輯名為“奧斯維辛之后:寫詩野蠻否”,體現了阿多諾對文化與社會的總體思考;第二輯名為“藝術:搖擺于嚴肅與歡悅之間”,呈現了阿多諾對文學藝術的關鍵論述;第三輯名為“文化工業:總體效果是反啟蒙”,選取了阿多諾談論大眾文化的重要文章。
(德)特奧多爾·W.阿多諾 ·理論 ·41.3萬字
《桂學元研究》以“桂學”作為研究對象,從理論研究視角評述桂學研究發展狀況及其研究現狀,闡發“桂學”概念內涵、外延及其歷史淵源、文化傳統與文脈精神,辨析桂學作為廣西地方學學科性質、特征與定位及其與百越文化、駱越文化、嶺南文化、粵西文化、八桂文化、廣西民族文化等關系,確立桂學研究的理論基礎及其學理依據,夯實桂學學科研究與跨學科研究的方法論基礎,為桂學學科發展及其桂學研究提供學科基礎、文獻資源與理論支撐。
張利群 ·文化研究 ·41.2萬字
《中國和歐洲早期思想交流史》全面梳理了1500-1800年間中國和歐洲早期相遇后在思想上交流與匯通,分別介紹歐洲文化、科技、宗教、哲學思想的在中國傳播以及中國文化和哲學在歐洲主要國家的影響。全書以全球視野審視中國和歐洲早期的思想文化交流與融通,揭示了中國和歐洲近代思想文化的變遷是在相互影響下發生的,糾正了長期以來僅僅從西方文化影響中國的角度所得出的相關結論,在文明互鑒中說明了任何文化都無法獨自成圣,從世界史的角度強調了中國文化的世界性當代意義。
張西平 ·文化交流 ·41.1萬字
本書分為概念與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橫向問題、非遺語境下的學科思考、中國實踐與反思四個欄目,收錄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概念到實踐》《非遺時代民俗學的實踐回歸》《政府非遺與民間非遺新論》等文章。
康麗 ·非遺 ·41萬字
《鏡花緣》是清代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共一百回。小說前半部描寫了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等人海外游歷及唐小山尋父的故事,他們路經幾十個國家,見識了許多奇山異景、奇風異俗、奇人異事、仙花怪獸,并結識了由花仙轉世的十幾名德才兼備、妙齡美貌的女子,其中就包括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奇幻經歷。后半部則寫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參加科舉考試,中舉后歡宴賽文的故事。全書充滿神奇的想象,今天讀來仍覺作者腦洞大開,且在奇幻故事中書寫了世間萬象,具有現實意義。
(清)李汝珍 ·中國文化 ·40.9萬字
《國學流變》實為中國思想小史,它以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思潮演變為線索,圍繞人性論、天人關系以及人與社會關系,探尋傳統社會學術思想的發展變化軌跡和規律。書中“緒言”概述思想史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全書主體共分七章,即先秦諸子、漢朝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朝理學、明朝心學、清朝樸學?!坝嗾摗辈糠趾喪雒髂┯绕涫?840年以來,西學東漸對于傳統社會學術思想的影響和變化,以及人們對于中學與西學及其相互關系的復雜看法。主體中的每一章都均由三個板塊組成,即時代背景、社會思潮和學術思想代表人物。時代背景力圖囊括影響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各種事件,社會思潮努力描述當時社會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代表人物則包括思想家的生平事跡及其思想范疇和學術觀點。閱讀國學流變,我們可以系統了解中國傳統社會的學術思想脈絡,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讓靈魂得到凈化,思想得到升華,人格得到镕鑄!
夏海 ·文化史 ·40.8萬字
本書分上下論,共二十篇,上論以時習時行始終,下論以先進介紹孔門十杰始,以《堯曰》承繼中華道統終。篇篇聯系緊密,邏輯清晰,《學而第一》勉勵人終身學習,《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八佾第三》將學、行落實于禮法制度,《里仁第四》強調仁為禮本,勿殉名失實,《公冶長第五》起,依前述內圣外王的標準展開人物評論。作者還從《論語》章句中分析孔門諸賢言行,勾勒當時的歷史情境,從其性格及經歷諸方面要素進行精準分析,凸顯《論語》更深層次的豐盈智慧。本書還用大量的篇幅,探討了《論語》人文精神的時代價值,指出其對現實的借鑒意義。
劉君祖 ·中國文化 ·40.8萬字
本書以中國禮文化傳播為核心,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視角,對禮的崇圣傳統、教育傳播制度及家族倫理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全面地探討。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四章重點梳理了禮文化的起源、發展脈絡及傳播特點,并著重論述了中國禮文化的傳播價值原則及傳播訴求;中篇五章采用田野調查方法,考察了孔廟(文廟)、書院、祠堂、牌坊等禮制建筑媒介的傳播機制與傳播功能;下篇四章分別探討了作為媒介的玉禮器的傳播功能與價值,以及電視與新媒體生產的文本(如電視春晚、閱兵儀式、電視劇、微信紅包等)在禮文化的現代傳播與創造性轉化方面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全書立足于本土傳播學理論,對中國禮文化重教化、重道德、重情感、重和諧的傳播特色和傳播模式進行了概括總結,同時對中國傳播話語體系的建構也進行了有益探索。
張兵娟 ·中國文化 ·40.6萬字
此書名叫《中西文化比較導論》,主要是指書的主體內容而沒有強調其形式即演講輯錄。其中有若干篇是已經在刊物上發表過的文章,因為與書的主題相關,可以互相印證、補充,所以也一并收在這里。關于翻譯方面的文章也有好幾篇。但作者用力最多、篇幅最長的《翻譯標準多元互補論》并未收入,因為曾轉載過該文的書刊已經不少了,這里就不便再選了。但是,就中西比較文化和比較文學研究者而言,翻譯理論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它相當于一種工具性學科,就像邏輯學相對于一切理論科學那么重要??上М敶鷮W者在這方面往往對翻譯理論重視不夠,這是很遺憾的。
辜正坤 ·理論 ·40.3萬字
本書主要是圍繞“珠澳中西文化走廊”這一概念從不同角度對于珠海、澳門在中國近代歷史特別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所起到的中心文化交流作用進行了論述。內容涉及以下七個方面:珠海和澳門的早期歷史;珠海、澳門與早期中外交流;澳門、珠海隊近現代中國的影響;珠海、澳門與近代中國留學運動;珠海、澳門歷史人物研究;珠海、澳門與中國歷史進程的宏觀觀察;其他學術問題。本書從微觀角度圍繞澳門、珠海歷史上的事件、人物或者關系中國近代化的關鍵問題進行的闡述,分析且澄清了有關的歷史事實,對于讀者充分認識和深入理解“珠澳中西文化走廊”這一概念有所助益。
珠海市委宣傳部 澳門基金會 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編 ·文化交流 ·40.2萬字
本書主要從不同角度對珠海、澳門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所起到的中西文化交流橋梁的作用,及韋卓民先生對中西方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進行論述。
澳門基金會 珠海市委宣傳部 華中師范大學主編 ·文化交流 ·40.2萬字
本書共分為狂野的動物世界、詭異可怖的自然奧秘、令人恐懼的奇異人體等六個部分探索人們關注的可怕現象。
文娟 ·神秘文化 ·40.1萬字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漢學家開展中國研究的性平臺,為各國“中國學”領域的青年人才創造與中國本土學術、文化、教育機構、團體、企業和學者開展交流、合作的機會,為其學術研究提供便利和實質性幫助,通過他們推動各國學術機構與相應的中國研究機構和智庫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系,實現雙方交流互鑒,共同推進“中國學”研究的發展。本書收集了來自十多個青年漢學家的文章。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交流 ·4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