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巴西常識》一共分為11個章節。整本書以通俗易懂,由淺入深的文字詳盡地盤點了去巴西不能錯過的熱門旅游景點,介紹了巴西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常識。此外,切合實際地全面介紹了留學巴西、旅游巴西的注意事項,全面介紹了在巴西不能不吃的各種美食以及其多樣豐富的異域文化。除此之外,還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實用的在巴西生活的攻略,以幫助大多數人解決在赴巴西留學或旅游時遇到的各種問題。
吳婉絢 ·各國文化 ·13.6萬字
北京大學為中國之百年名校,師資雄厚,為高等學府。《北大歷史講座》一書收錄著名的國學大師胡適、傅斯年、張蔭麟、梁啟超、呂思勉、孟森、繆鳳林、雷海宗、岑仲勉,站在新的高度,用理性的觀點闡述歷史,如夏商周、春秋戰國、秦宋、明清、中國近代史,抓住中國歷史轉折的拐點,入木三分、淺顯易懂的文筆讓后人清晰地了解千百年前發生的真實事件。《北大歷史講座》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以講述史事的形式,運用富有思辨性的語言,用全新的視野和歷史的眼光,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等多個角度,全方位深入探索中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既吸取了從前的經驗,又為將來指明了方向,敲響了警鐘,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閱讀和細品。
胡適等 ·中國文化 ·14.2萬字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撰寫的一部講述國學經典文化的著作。我國經典浩繁艱晦,往往令普通讀者望而生畏,朱自清作《經典常談》,意在啟發一般人親近經典的興趣,將他們引到經典的大路上去。《經典常談》共十三篇文章,書中排列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的順序,從許慎的《說文解字》開始,延以《周易》《尚書》《詩經》等經部,《戰國策》《史記》《漢書》等史部,后加諸子、辭賦、詩、文,脈絡清晰條理,對于讀者了解中國國學經典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朱自清 ·文化評述 ·6.6萬字
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普陀山是一個文化載體,也是一個社會載體,普陀山文化史的發展與普陀山的歷史演變是同步的,而且很多時候,還是一致的。但是兩者畢竟擁有不同的研究視角,更有不同的敘述語境。普陀山文化史的研究,主要圍繞它的信仰文化、人文演變和自然形態的審美化,不涉及或者基本不涉及它的政治史、社會管理史、倫理史和經濟史。所以本書雖然也以歷史時間為經來構建全書的框架,但是不作朝代更替的政治描述,也不對政權的宗教政策進行任何評價。要研究普陀山文化史,首先必須對于普陀山文化的結構有整體上的把握。本課題研究不準備寫成普陀山道場史、普陀山文學史等過于專題的文化史,而是進行綜合性描述和梳理,所以本書的結構是將綜合性質的普陀山文化史與朝代歷史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本書將普陀山文化發展的歷史節點,與社會演變的歷史階段予以有機結合。
倪濃水 ·文化史 ·19.3萬字
本書是用散文筆調寫成的集學術性、普及性、歌書形式為一體的廣西情歌專著。用文本細讀法,將廣西情歌文學與古典文學、民間文學、外國文學及其他文化門類進行比較。援引大量歌曲范例以及翻譯學、語言學、文字學、民族史、比較文學、文藝學、外國文論、音樂史等的研究成果,鋪敘廣西情歌文學審美的精彩,揭示廣西情歌的人類文化學意義和民族融合意義,揭秘創編山歌的具體技法,為重新了解、深刻認知廣西情歌提供新的知識基礎。
宋安群 ·民族文化 ·12萬字
所謂蒙學,即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其具體的讀物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聲律啟蒙》《幼學瓊林》《增廣賢文》《聲律啟蒙》等,均被譽為蒙學中的經典,書中許多名言警句膾炙人口、代代相傳。這些經典已成為喚醒人性的著作,它們能夠開啟人生的智慧,也能夠觸發人的心靈,更能夠培養一個人優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必將終生受益!
東籬子編譯 ·中國文化 ·15.2萬字
《夢溪筆談》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所著,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共26卷,再加上《補筆談》3卷和《續筆談》1卷,分故事、辨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藥議17個門類共609條。內容涉及天文學、數學、地理、物理、生物、醫學和藥學、軍事、文學、史學、考古及音樂等學科,可以說是一部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的光輝巨著,因此備受中外學者的高度評價和推崇。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教授稱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贊許《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沈括 ·中國文化 ·17.1萬字
《中華好家風》一書以還原經典的方式向讀者呈現中華民族優秀的家風文化,分為經典家書、傳世家訓、特色家規、名門家風四部分,經典家書、傳世家訓和典藏家規精選我國古代最有影響、最有價值的家書、家訓、家規,名門家風則介紹了我國歷史上那些顯赫一時的名門望族。全書結構安排合理,敘述嚴謹,充分展示了我國家風的精髓。
張天清 ·中國文化 ·11.3萬字
本書精心選取林徽因關于建筑學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國古代建筑傳統及其歷史發展階段的詳細論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調查報告。既可以看做資深建筑學家的學術文章,也可以當成著名散文家有關建筑的優美篇章。書中亦附有專業圖表,圖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淺,既可作為建筑研究者的參考書,亦可成為普通讀者的建筑學入門讀物。
林徽因 ·文化研究 ·15.7萬字
曹伯韓先生以淺顯通暢的文字,對中國的語言文字、金石考證、四書五經、史學地理、先秦諸子、佛學思想、理學流派、詩詞文章、自然科學及藝術門類,作了全面的介紹。此書搭建了一個國學知識體系的框架,是國學愛好者的必備讀物。對年紀尚輕的大學生或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此書也可以作為探索國學入門的捷徑。
曹伯韓 ·文化研究 ·12萬字
涵蓋了從古代到近現代時期的百家哲學思想,以老子、莊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為主線,在立足各哲學家經典著作的基礎上,總結概括了其哲學思想的精髓。通過本書,讀者不僅可以系統地了解中國經典哲學,也能清晰地感受胡適嚴謹的治學態度。
胡適 ·文化研究 ·19.5萬字
《中華經典誦讀:笠翁對韻》是作者仿照清代學者車萬育的《聲律啟蒙》編寫的。有助于讀者拓展視野,同時有利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經常誦讀,可以進一步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受到燦爛文化的熏陶,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等方面的訓練。
李漁 ·中國文化 ·3.4萬字
沙特阿拉伯社會傳統文化有史以來一直未有文字記載,僅憑一代一代口口相傳,以致到訪沙特的游客、商人都很難了解當地的文化禮儀。本書作者介紹了一系列沙特阿拉伯生活以及沙特文化的行為指南,同時也向廣大國外讀者普及了沙特文化中兩性角色的定義,從而彌補了之前傳統記載上的缺失。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特有的行為規范。本書作者連續四年觀察沙特日常社會生活,并采訪了2000多名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記錄了719條在沙特阿拉伯生活的行為準則,其中絕大多數是第一次通過文字記載,涵蓋了沙特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您想在沙特生活得如魚得水,那請牢記本書中的行為準則。
阿卜杜勒·阿爾·莉莉(Abdul Al Lily) ·地域文化 ·10.7萬字
《中國國學常識》介紹了中國古代的語言文字、考證學、考古學、經學、史學、哲學、文學、科學及藝術等學術的演變,并評述了各學術派別及其代表性人物,內容通俗流暢,要點完備,條理清晰。
曹伯韓 ·中國文化 ·12萬字
本書以夢龍—尋龍—舞龍—戀龍—話龍為線索,從金州龍舞的歷史淵源到幼兒園的孩子們學舞龍,延伸到幼兒園龍舞游戲的設計、龍舞環境的設計、直至教師的龍舞教學實踐體會,講述了金州龍舞融入到幼兒園活動中,成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一部分的發展歷程。詮釋了將優秀的民族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的堅定信念。
徐凌霞 ·民俗文化 ·4.2萬字
本書對曹雪芹生活時代北京,尤其是海淀區域的自然和社會生態進行研究,包括旗人身份認同、城市和區域管理、百姓民俗風情、物產飲食、信仰生活、祭祀禮節等,將曹雪芹作為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人進行研究,對深入了解曹雪芹的生活環境、交游范圍、生活節奏、《紅樓夢》的素材來源、創作過程,包括《紅樓夢》的深度賞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樊志斌 ·理論 ·15.9萬字
晉城歷史上的“下川文化”代表了中國舊石器時代粟作文化的先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晉城又成為太行之巔崛起的一座魅力新城。本書是秦海軒先生多年來對晉城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成果,記敘了時間跨度長達兩萬年的晉城歷史的精彩片段和重要人物,內容上涵蓋了政治變革、經濟發展、文化歷史諸多方面,因此具有較強的史料意義和出版價值。
秦海軒 ·地域文化 ·18.1萬字
《紅學十論》一書圍繞紅學的研究范疇與方向、關于《紅樓夢》著作權研究的相關問題、曹雪芹家世生平研究與《紅樓夢》的研究、《紅樓夢》八十回后作者研究、《紅樓夢》與中國哲學精神研究、《紅樓夢》文學技法論、紅樓“六主”等方面展開研究。收錄的文章研究詳盡,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樊志斌 ·中國文化 ·13萬字
《大美中華:民俗風情導讀》通過對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進行介紹,表現了人們在衣食住行、婚喪生老、歲時節慶、生產娛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行為規范和文化心理。服飾風俗、飲食風俗、住居風俗、節日風俗、婚姻風俗、生老風俗、喪葬風俗、信仰風俗等斑斕多姿,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薩仁圖婭 ·民俗文化 ·8.3萬字
《大美中華——傳統節日集錦》通過對中國各個民族節日的介紹,讓人們感受到中華民族對節日的重視。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每一個節日都要過得歡天喜地。歲節與我們人類有著深切的淵源,從驅崇禳災到祈福娛樂一路走來,人類在流光溢彩中用豐富的情感和愿望裝點著動人的多彩節日。
薩仁圖婭編 ·中國文化 ·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