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經典原文出發,立足古人視角,探求古哲本心,從天地人的客觀規律來審視中醫的陰陽五行概念和法則,對《內經》醫學的核心理論和診斷方法、針灸理法都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解讀。寫作雅俗相諧,內容理趣互生,廣涉醫學、傳統哲學、天文、地理和文史諸領域。其語言通俗有趣,可發中醫新手之蒙,其思想深刻高廣,足啟專業堂奧之秘。可謂兼收并蓄,積跬步于醫學大道;披沙揀金,正法眼于靈素宗旨,對多項《內經》理論懸案給出了解讀。
王有鈞 ·中醫 ·26.1萬字
本書綜合講述全國少數民族的醫學基本理論、特色診療方法和基本用藥概況,生產工藝、文化傳承等。例如藏醫學、蒙醫學、維吾爾醫學、壯醫學、苗醫學、傣醫學、瑤醫學、彝醫學、土家醫學、朝鮮醫學、畬族醫學等。
洪荒 ·中醫 ·26.1萬字
本書在選擇中醫五官科學真實案例素材的基礎上,通過對眼耳鼻咽喉科疾病診治全過程中醫辨證與選方用藥思路及其病情變化與治療反應的描述,為中醫理論學習與中醫臨床之間建立橋梁,培養對中醫五官疾病診治的臨床思維能力。書中重點選擇臨床常見和中醫治療有特色的病種,主要介紹了30余個眼科常見疾病和近30個耳鼻咽喉常見疾病的病案,每個疾病的編寫體例分為疾病概要、病例摘要、診療思路、辨證分析、臨床診斷、臨床治療、復診情況、問題思考、參考答案九個方面。
彭清華 (美)Cara O. Frank Portia Barnblatt ·中醫 ·26.1萬字
本書重點總結了羅玲主任醫師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理論篇,論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名源流、病因病機、羅玲主任中醫師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獨特診治見解,并記載羅玲主任中醫師于臨床診療過程中擅長應用之中藥及方劑,為讀者提供一定的診治思路。下篇為實踐篇,以病名為綱,從臨床角度講述羅玲主任中醫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經驗,通過對醫案的分析更好地呈現了羅玲主任醫師的診療經驗和方藥運用體會。
任毅主編 ·中醫 ·26.1萬字
肺炎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威脅小兒健康,被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列為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四病之一,故加強對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著者先后于2009年、2013年承擔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病種“中西醫結合綜合方案干預小兒肺炎療效評價研究(項目編號:JDZX2012098)”和國家科技部“十二五”行業科研專項“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綜合防治方案推廣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307007)”。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將具體工作及研究成果編寫成此書,書中詳細論述了小兒肺炎的中西醫基礎知識,包括流行病學、病原學及臨床診治研究現狀與進展等,另外,還包括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即關于該病的臨床研究(中醫證治規律研究)與方法學研究(以小兒肺炎為示范建立辨證規范和療效評價方法體系的研究)內容。
王雪峰 ·中醫 ·26.1萬字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內傷伏氣致病學術流派代表性傳承人。明確提出奇經八脈辨證論治,認為八脈辨證可以羽翼臟腑辨證。本書主要為作者的臨床醫案,每篇醫案均給出按語。
董幼祺主編 ·中醫 ·26萬字
中醫傳統制劑方法于2006年被文化部批準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名錄,本書考證并梳理中醫傳統制劑方法中丸散膏丹湯的產生、發展、及現代研究,從歷史和專業的角度,還原了丸、散、膏、丹、湯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在勞動人民防病治病的偉大實踐中的發展沿革。對中醫傳統制劑方法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選擇具有代表性品種和劑型,對其開展的中醫傳統制劑工藝原理的研究與評價、傳統劑型傳承的歷史沿革、以及在原有工藝的基礎上的技術進步與提高等相關文獻資料進行調研、整理,形成文集。是中醫藥從業人員了解、查閱相關傳統劑型的歷史沿革以及現代研究的參考書。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劉淑芝 張瑞賢主編 ·中醫 ·26萬字
全書分為學術思想、專病論治、自創醫方、誤治救誤、醫案實錄、絕招偶拾、科研論文、診余隨筆、學術傳承等專題。書中內容既借鑒現代醫學的最新研究進展,同時遵循中醫辨證論治規律,具有詳盡的醫理論述、深厚的臨床功底、獨特的預防與調護方法、寬廣的學術視野,具有系統性、創新性和知識性。書中有作者從醫以來的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危重病、誤治救誤等精彩病例的詳實記錄,可供中西醫臨床、科研、教學工作者借鑒,具有實用性和啟迪性。書中專病論治等章節突出了“預防與調護”內容,有別于既往重治輕防的傾向,承襲了《黃帝內經》所提倡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預防醫學思想,緊扣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醫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重要的是讓人不生病”的健康理念。作者簡介: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出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余年,在國家和省級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省市優秀論文獎10余篇。
張耀 張一琳 ·中醫 ·26萬字
劉紹武先生(1907-2004)是我國首批五百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學術成就為創建“三部六病學說”,本書是劉老的代表性著作。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劉紹武先生生前的學術講稿和部分師帶徒弟子的回憶與紀念文章,其中生前的主要學術講稿內容為首次整理,也是本書的主要特色。本書是介紹劉紹武先生三部六病醫學的著作,內容豐富,學術嚴謹。
宿明良 蘇慶民主編 ·中醫 ·26萬字
基于經?醫學的?法,是指這個課程采?的?法沈??科臨床路徑ABC實際上是?匱要略?步法的臨床簡化應?模式。這是我整理出來沈?真實的處?思路,也是我???年來讀學《傷寒論》、教授《?匱要略》整理出來的經?處?思路。經過近?年的論證與實際應?,它匯通古今、貫通中?,普適于臨床各科。這個?法是這?課程的靈魂,是它進???技能培訓的保證。?于時?醫學的操作,沈??科屬于時?醫學,它傳承了明代以后的醫學治療的理論與經驗,細化到對每?個?劑與藥物的理解,落實到以婦科為主導的臨床各科近百種疾病的處理智慧與策略。適合臨床??,它明確的操作?法,效驗的?藥是它的科學基礎。100講的設計,更適合??學習。知識碎?化,?便?家利?零散時間學習。每次10分鐘,?個知識單元,需要反復聽、寫、背誦、默寫,才能初步掌握。重要的是,100天是技能掌握的總的訓練量的需求。“字?百?功”,原來的意思是指只要下百?之功,就能?到?定的效果。
李成衛 ·中醫 ·25.9萬字
本書為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第一、二、三期,即“處方篇”。《醫學衷中參西錄》全書共八期,該書緊密結合臨床,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深奧為淺顯。其為文直抒胸臆,酣暢淋漓;縱橫捭闔,新意頻出;而又生動活潑,親切感人。《屢試屢效方》乃張錫純“至遇難治之證,歷試成方不效,不得不苦心經營,自擬治法。迨擬出用之有效,且屢次用之,皆能隨手奏效,則其方即不忍拋棄,而詳為錄存。”“自擬之方凡百余,約皆歷試有效而后筆之于書”,該書得到了醫界的高度評價:“歷試諸方,莫不應手奏效,如鼓桴之相應。真活人之金丹,濟世之慈航也。”本書適合中醫臨床醫生、醫學院校師生、中醫研究人員閱讀。
張錫純 劉觀濤 ·中醫 ·25.9萬字
《圖解神農本草經》依據清代顧觀光的輯本加以編譯,精煉的白話譯文和方便實用的速查形式完全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通俗易懂。書中精選原著中300余種中草藥,對藥物的性狀做了簡單描述,并配有精美的植物手繪圖,對植物的根、莖、葉、花、子等部位做詳細的解讀說明,使植物各部位的藥性一目了然。本書更是集各家之精華于一體,在閱讀此書過程中,讀者同時可以瀏覽到眾多醫學名著精華。另外,其中還穿插了一些中藥的傳說和小故事,使讀者能夠獲得更全面的中藥知識,將中藥與日常生活更好地結合,發揮其最大的養生保健作用。
矯浩然 ·中醫 ·25.9萬字
本書根據湖南省中藥材資源分布特點,結合野生撫育和規模化規范化種植技術,對湘產特色藥材的種植技術進行詳解。全書共收載60種湖湘道地藥材,每位藥材皆從【來源】【植物形態】【種質資源及分布】【適宜種植產區】【生態習性】【栽培技術】【采收加工】【質量要求】【儲藏運輸】等方面進行介紹,凸顯每個區域的品種特色。
邵湘寧 張水寒 ·中醫 ·25.8萬字
本書分為方論篇和醫案篇。方論篇,即整理了《勿誤藥室方函口訣》,將所有方劑的出處、組成和適應證完整呈現,便于閱讀和使用。醫案篇,即根據病種將《橘窗書影》醫案重新整理編排,使得淺田宗伯對疾病的總體認識和治療特色更加清晰。編者從醫理角度做適當輔助說明與按語,幫助讀者理解。
淺田宗伯 陸雁整理 ·中醫 ·25.8萬字
本書簡要論述了作者近一甲子杏林生涯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包括其提出并歸納的微量元素辯證論治體系以及臨床腎病、雜病等經驗輯要。
薛莎 朱宏斌 ·中醫 ·25.8萬字
本書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王啟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針灸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了106針灸醫學中常見的學術問題所組成。這些問題,有的屬于疑難而令人費解的問題;有的屬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自相矛盾的問題;有的甚至于還是明顯的錯誤問題。只是數千年來并沒有得到統一認識,更談不上合理解決。作者對這些內容的闡釋、修訂、充實和糾正,立意明確,說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王啟才 ·中醫 ·25.8萬字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上篇為理論探討篇,對陳可冀院士的學術思想與相關中西醫結合理論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中篇為臨床實踐篇,分別對常見病、多發病中西醫結合臨床的學術理論進行了系統總結,對陳可冀院士治療相關疾病的經驗進行了系統的挖掘;下篇為基礎研究篇,分別論述了在陳可冀院士學術思想的指導下,對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的基礎研究經驗,期望對各位讀者有拋磚引玉作用。同時,醫案是醫家臨床實踐的記錄,也是其臨床思維活動的真實載體,我們在臨床實踐篇中通過對醫案的分析更好地總結了陳可冀院士的診療經驗和方藥運用體會。
張敏州主編 ·中醫 ·25.7萬字
《理瀹駢文》原名《外治醫說》,成書于1864年,清代吳師機著。全書1冊,不分卷次。分略言、續增略言、理瀹駢文、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藥法四大部分。卷首載“略言”,總論外治之法;正文分別敘述傷寒、中風、痹證、癰疽疔腫、跌打損傷等多種病證的外治法;書末附外治常用膏藥21方的配方與治法,并附“治心病”一文。
吳師機 ·中醫 ·25.7萬字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傳統中華醫學著作,對于后世中醫學影響深遠,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其中“素問”部分重點講述中醫理論。本書是對《黃帝內經·素問》的全文翻譯和解讀。參考的底本準確,譯文及講解通順流暢,詳盡全面。作者出身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世醫家庭,先后師從文字訓詁大家錢超塵、內經研究大家王洪圖,是傳統文化及國醫養生專家。本書不僅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講義精華,更囊括了醫學世家對于國醫養生的精辟獨到見解。相信在講明《黃帝內經》這部巨著的微言大義、普及傳統文化經典的同時,也能為有志于中華醫學、養生的讀者提供較多啟發。
張其成 ·中醫 ·25.7萬字
劉紹武弟子康守義按照劉老依據三部六病綱要解構傷寒論的思想,將傷寒論重新編排解讀,并融入自身臨床診療思路,以擴充三部六病體系。全書分三部分,上篇為三部急性六病的分類、診斷與治療,主要方法來源于《傷寒論》,中篇為以三部六病綱要重新解讀《傷寒論》,此兩篇主要闡發劉老學術思想。下篇為三部慢性六病的分類、診斷與治療,此篇主要為康老對三部六病學術思想的補充,包括對慢性六病診斷治療較有幫助的腹診及方劑。作者對傷寒論理解精深,同時結合現代醫學的成果,將有效但醫理模糊的經方系統化、條理化,讀之頗有發人省思、豁然洞穿之感,臨床價值巨大,適合有一定臨床功底的中醫從業人員及愛好者閱讀。
康守義 ·中醫 ·2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