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常青內婦科臨證精華》一書,共6章,由常老工作室團隊經過多年耕耘提煉,整理總結的常青名醫在內、婦科領域的主要學術思想和診治特色,以頑固性哮喘、重癥肺炎、冠心、腦卒中、糖尿病、胃癌、肝癌病變等內科重點病和痛經、盆腔炎、崩漏、子宮良惡性腫瘤等婦科重點病為例,從中西醫診斷要點、中醫論治特色、常氏理法方藥經驗及驗案論析等角度,展示了常青名醫的臨床經驗及學術精華。
常青 ·中醫 ·24.7萬字
《福建歷代名醫名著珍本精選》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閩籍或在閩從事醫療活動的醫家近百種存世的著作中,遴選出18部尚未整理出版的重要中醫古籍進行整理校勘。本卷包括《傷寒論章句方解》、《驗方別錄》、《鼠疫約編》、《疹癥寶筏》、《刪補中風論》、《奇驗喉癥明辨》、《四時感癥》7部書。
劉德榮 ·中醫 ·50萬字
《劉學勤醫案選粹》是從全國名老中醫劉學勤教授的大量臨證醫案中,篩選、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醫案編輯而成。《劉學勤醫案選粹》共分辨治特色、驗案擷英、經典方醫案、經驗方醫案四章,選錄醫案386則。經典方醫案主要是指《傷寒論》《備急千金要方》《醫林改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中醫經典所載方劑治病的案例;經驗方醫案是指應用劉學勤教授通過臨床總結、提煉而創立的方劑治病的案例,其中既有從古方化裁而來者,又有劉學勤教授自創之方。《劉學勤醫案選粹》所載醫案后均附有“按語”,概述、總結、分析了該案的特點、難點、辨證及用藥特色,包括少數初治效果欠佳或治療中病情反復,經重新辨證、調整治療方案后終獲佳效者。這些珍貴醫案的收集、整理與總結分析,對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劉教授的學術經驗起到了拋磚引玉、畫龍點睛的作用。
劉學勤 ·中醫 ·35.5萬字
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針路歷程,為作者學醫成才及行醫歷程之回顧。第二章談針論道,是作者對一些針灸理論的探討,涉及針灸的療效、刺法量學、針灸心理學、火針療法及三通法的認識和理解。第三章臨床醫話,對一些臨床敏感話題如中醫與巫術的區別、針灸治病的機理、灸法可否治療熱證、針灸減肥的機理等做解答,還介紹了一些疾病的治療經驗和體會,涉及面較廣。第四章醫案精選,選擇46個疾病50余個案例,涵蓋內、婦、外、五官、骨傷科,介紹了針刺治療經過并附有按語。
楊光編著 ·中醫 ·11.7萬字
本書首先詳細闡述四部脈法(人迎脈、寸口脈、沖陽脈、太溪脈)、金銀針、針刺順序、切脈針灸穴組命名規律、取穴方法(附有75穴取穴法)、進針手法等相關知識,然后詳解切脈針灸穴組70余組,分整體上下陰陽調整取穴、辨病取穴、對癥取穴三部分論述,每一穴組均寫明作用、主治病證;每穴均配有插圖,全書共計150余幅。全書文字簡練,重點突出,圖文并茂,方便記憶和臨床運用,適合切脈針灸初學者隨時翻閱學習,對臨床帶教也有很大幫助。
俞云主編 ·中醫 ·2.6萬字
書中探討了嶺南骨傷名醫有中原進入、南海本地、少林僧人所傳、行武兵家所傳等幾個源頭;詳細梳理了蔡忠、管鎮乾、李才干、梁財信、何竹林五大分支的傳承脈絡、學術經驗、常用驗方;介紹了黃飛鴻、林蔭堂、黃耀燊、李佩弦、霍耀池、譚洪輝、廖凌云、岑能等其他骨傷科名醫;總結了嶺南骨傷流派的整體特點:①醫武結合,與南派武術淵源深厚;②駁骨療傷,取法自然;③特色杉皮夾板固定;④喜用健脾祛濕藥物,善用嶺南草藥;⑤創制多種骨傷名方成藥;⑥早期多家族傳承,后期多院校模式培養;⑦名家之間互相交流融合。書中錄入部分名家后人訪談資料,補充文獻資料之不足,增強了全書的可讀性與可信度。
陳凱佳 黃楓 李主江主編 ·中醫 ·21.8萬字
我國已故著名老中醫張君斗先生醫名甚重,但著作很少。張老生前為誘掖后學,示人法度,他把經過反復驗證、療效確鑿的臨床精華編撰為手冊,后人稱為《百病百方》,一直未能正式出版。本書以《百病百方》遺稿為基礎,并通過走訪門人、查閱歷史檔案等途徑全面收集相關資料,拓展而成全面反映張君斗先生學術經驗的著作,集中展示了張老學術團隊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處方,為后人學習張君斗先生學術經驗提供寶貴材料,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和臨床實用性。
楊思進 謝春光主編 ·中醫 ·5.2萬字
以太陽歷為基礎,中華先賢創造出了中華文化與中醫文化,故此太陽歷具有中醫文化的基礎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規定性與無限循環性。太陽歷最根本的兩個節令是冬至夏至,陰陽就是這里抽象出來的。不認識太陽歷,陰陽五行是玄學;認識了太陽歷,陰陽五行是精美精確的太陽法則。本書以兩種太陽歷為依據,重新解讀中醫文化,解答中醫難題,醫治西醫不能醫治的疑難病。
劉明武 ·中醫 ·36萬字
《傷寒尋源》,清呂震名撰,全書分上中下三集。上集為傷寒正名,首辨風、寒、濕、溫、熱之源流,詳論六經辨證諸法;中集辨識發熱、惡寒、惡風、潮熱、寒熱、煩躁等諸證,并將其疑似之處予以鑒別;下集匯集桂枝湯、桂枝加桂湯、葛根黃連黃芩湯、麻黃湯、小青龍湯等113方,闡述仲景治療大法,循其矩矱,論述辨析。該書是一部研究《傷寒論》六經辨證理論體系,探歷圣之淵源,綜諸家之得失的著作,為后世醫家所重。本次校注以清咸豐四年甲寅(1854)吳門潘遵祁刻本為底本。
呂震名 ·中醫 ·9萬字
《傷寒全生集》為明·陶華晚年的作品,系陶氏一生習醫之精華。對仲景《傷寒論》言而未盡者有發揮之妙;對傷寒癥狀及證候的辨證論治不拘成法和成方,具有很高的臨床指導意義。本書共四卷,173篇,約14萬言,內容包括序、凡例、目錄和正文四部分。目錄分屬各卷之前,正文四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總論及六經標本,表里陰陽,寒熱虛實,正傷寒,溫熱病,類傷寒,陰陽相似,合病,并病,風溫,痙癥,疫疬天行等;第二部分為各種癥狀及證候的辨證論治,并列方藥及加減變化,書中收部分針灸治法。
陶華 ·中醫 ·11.9萬字
抽動障礙是起病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一種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復、突發、無節律性的一個或多個部位運動性抽動和/或發聲性抽動為主要特征,中醫稱之為兒童抽動癥。本書除了介紹抽動障礙的基礎知識,更著重于介紹包括家庭管理、學校管理在內的個人調理攻略,以及用藥宜忌、飲食宜忌、藥膳調理等內容;除介紹西醫藥治療外,側重介紹了中醫藥辨證論治該病的方法以及常用中成藥、針灸推拿等知識。本書以問答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抽動障礙的相關知識呈現給讀者。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礎知識,調理攻略,名家指導。基礎知識側重疾病的發展史、癥狀表現、危害、發病機制、臨床診斷及常用評估量表等;調理攻略側重介紹飲食調養、家庭管理和學校管理等;名家指導側重中西醫藥物和非藥物防治手段。
韓新民主編 ·中醫 ·7.5萬字
《大小諸證方論》,明末清初名醫傅青主著,包括“傅青主先生秘傳小兒科方論”及“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兩部分,其論言簡而精要,其方藥簡而效驗。時人譽為“誠衛生之善道,救死之良方”,影響力極大。著名中醫方劑學家連建偉教授悉心研究《傅青主大小諸證方論》,對書中醫論、醫方作了精辟、中肯、簡要的批注,批注文字量為全稿的20%以上,有其獨到見解,對理解、運用傅氏方論大有裨益。
連建偉 ·中醫 ·4.2萬字
《傷寒論》,約成書于公元三世紀初,由東漢的張機(張仲景)編撰。原為《傷寒雜病論》中的傷寒部分,一度散佚,晉時經王叔和搜集整理,名為《傷寒論》,北宋經林億等校定,流傳至今。全書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應用藥物82種。(本書在我社電子書出版范圍之內)
(東漢)張機 ·中醫 ·6.4萬字
西方醫學伴隨著歐洲民族重大的歷史拐點文藝復興,開啟了科學醫學的進程。但在近三個百年中,西醫對人類醫學產生了廣泛影響。本書從醫學近代史、社會史、人物史等方面梳理了西醫進入中國社會的過程,用史話形式寫出中國社會對西醫進入后的反應和變化。作者簡介:亓曙冬,副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社科部教研室主任、上海黨史學會理事。長期從事歷史學、政治理論的教學與研究。曾獲得“上海市‘兩課’優秀教師的稱號”。
亓曙冬 ·中醫 ·14.2萬字
《脈藥聯珠藥性食物考》8卷,清代龍柏著。該書以二十八脈之浮、沉、遲、數為綱,先言脈理,復對藥食之性味、歸經、功能、主治一一分考。全書載古方336首,藥食內容取自《本草綱目》4254味,其中藥物3148味,食物1106味;龍氏新增補遺291味,藥物193味,食物98味。此次整理以清嘉慶二十一年丙子(1816)醒愚閣刻本為底本。
(清)龍柏 ·中醫 ·25.5萬字
本書為“中國醫學文化‘走出去’全媒體平臺”項目。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中醫四診方法、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其他辨證方法簡介,還涉及四診與辨證綜合運用、病案書寫、中醫診法訓練與病例分析,供國外中醫藥院校使用。
陳家旭 Jane Frances Wilson ·中醫 ·9.8萬字
張志禮教授是當代著名的中西醫結合皮膚科專家,是我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的首創者和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二批國家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和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的首任主任委員。系統整理總結張志禮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對于傳承名老中醫經驗,發展中醫、中西醫結合皮膚學科事業,提高臨床醫生的診療水平,具有很高的學術和參考價值。本書包括包括張志禮教授的醫家傳略、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名家前輩對張志禮教授的緬懷和相關文章的整理總結。
王萍 張芃 婁衛海主編 ·中醫 ·31.4萬字
結構針灸是當前針灸研究熱點,本書為結構針灸研究叢書之一。結構針灸學是近年來的針灸新興學科,該學科是中醫針灸理論與時俱進的代表之一,強調在全面繼承傳統經絡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精細、精準解剖和表面解剖學等現代醫學知識,對腧穴定位、針刺手段、針刺理論、進針手法、療效判斷、康復預后等進行再研究,提出更加適合現代針灸臨床需要的理論及治療措施。本書基礎部分圍繞針灸科醫師臨床必備的解剖基礎,結合臨床實際、現代生物力學知識和中醫傳統經絡、腧穴理論,并配以高清圖示,對肌肉的精細解剖予以解說,刺法部分結合實踐經驗,分析穴位選擇、針灸用具、針刺方向、針刺角度、針刺有效深度等針刺取效關鍵環節,對提高療效有重要指導價值。
關玲編著 ·中醫 ·8.9萬字
“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本書科學、全面地介紹了腎虛的相關知識,比如腎在生命里有什么重要意義?什么是腎虛?如何發現腎虛?養腎的食物有哪些?怎樣吃才養腎?養腎的穴位有哪些?如何使用穴位養腎?養腎的常見中藥有哪些?中藥養腎有哪些竅門?如何利用中成藥養腎?哪些運動有利于養腎?日常養腎要注意哪些細節?哪些疾病由腎虛引起?如何居家輔助治療這些疾病?多角度、全方位解決實際問題。最重要的是本書追本溯源,吸取古代醫家最真實的經驗與養生秘法,帶領讀者真正理解養腎的內涵,從多方面闡述腎虛的形成、中醫食療、針灸按摩、日常養護,配以圖文解釋、經典病案,通俗而易懂,實用且明朗,與專業書籍相比,失其刻板,多于趣致,適合大眾居家學習,長生葆真。
胡世云主編 ·中醫 ·13.8萬字
本書以最新出版的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內經選讀》教材為藍本,依據《內經選讀》教材的上篇緒論和下篇的哲學思想、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論治、攝生為編寫體例,對教材中選用的經典原文依次進行校注、提要、圖表解。本書特色圖表解側重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揭示出經典條文內容的內在(底層)邏輯關系,使經典原文易學易懂,成為學習《內經選讀》的好幫手。該書作圖注重經文邏輯聯系,盡量避免與市面上所見《內經選讀》圖表類書籍雷同,與眾不同,推陳出新,是一本很好的助讀書籍。
梁永林主編 ·中醫 ·1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