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龍祖宏教授從醫六十余年,精研中醫經典,厚古不薄今,長期潛心于脾胃病的研究,擅長診治消化系統疾病,療效顯著。龍老臨床辨證準確,用藥精練,診病識證、立法開方均有獨特之處。本書從醫家事略、學術思想、理論探幽、方藥辨析、臨證辨治擷英等方面,全面展示了龍祖宏教授學術思想的豐富內涵,可為中醫藥防治脾胃病提供臨證用藥思路,對提高臨床療效大有裨益。該書以新的視角,闡述龍老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實用性強,適合廣大中醫同仁參閱。
王華寧主編 ·中醫 ·21.1萬字
經絡是人體自帶的祛病良藥,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溝通了人體中臟腑與五官之間的聯系,從而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及皮肉筋骨等組織,之所以能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完成的。經絡一旦發生堵塞,身體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癥狀。所以說,人之所以會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身體里的經絡運行不暢,就像道路上發生了堵車,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門來了。正因為如此,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克新 ·中醫 ·34.5萬字
本書精選了名家名醫長期臨床實踐中積累并形成獨具特色和確有療效的經驗方,以學科疾病為綱,匯集名醫經驗方,對每個經驗方進行評按和分析,指出其獨到之處和有效而寶貴的治療方法,使中醫后學從中受到啟發,開闊思路,提高中醫臨床療效。
張伯禮 王志勇 ·中醫 ·30.5萬字
本書基于臨床實用性的原則,精選了具備完整的病證-癥-法-方(藥)的清宮醫案,以臨床科別(內、外、婦、兒等)為綱、疾病或證候名稱為目進行醫案精選編排,共載醫案近1000例。每例醫案分為醫案序號、疾病名稱或癥狀、治法、方劑、藥物組成、藥引、外治、患者、醫家、評注等幾個部分。在每一種疾病醫案之前有一段文字介紹,此為通過“清宮醫案分析系統”對具備一定數量的同一種疾病醫案的數據挖掘結果的小結。本書醫案以內科病證最多,共有28種疾病810份醫案,婦科、兒科醫案次之,外(皮)科、五官科醫案較少。第二部分為醫方部分,分為常見疾病清宮代茶飲方、清宮常用養生保健方以及常見疾病清宮外治方等,內容詳備,可供臨床參考。書后附有全書方劑名索引。
陳可冀 張京春主編 ·中醫 ·21.8萬字
本書系鄧老臨證四十余年部分理論認識及臨證經驗的匯集。展現了鄧老在方藥配伍學的獨特成就,即中藥功效控制的多因素研究——根據鄧老重視多功效中藥在復方中功效發揮方向控制因素研究的思想,針對藥物功效發揮方向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和運用技巧進行深入研究,逐步總結出具有鄧老特色的方藥配伍理論。并且通過收集、整理鄧老多年驗案,從學術脈絡、診療特色、用藥特點等方面對醫案進行研究與探討。
由鳳鳴 張曉丹 ·中醫 ·31.9萬字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疾病譜也隨之發生變化。骨傷科疾病中以骨退行性疾病為主的慢性筋骨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成為骨傷科疾病的防治重點。中醫藥防治慢性筋骨病有著獨特的優勢,其理論體系完備、技術方法實用、療效顯著。本書以慢性筋骨病中醫藥防治為主題,從理論溯源、臨床實踐及名醫經驗等方面做了系統的闡述,突出中醫藥特色、技術操作嚴格規范、圖文并茂、名醫醫案示范引領。在慢性筋骨病的內涵和外延、理論傳承與創新、技術方法的梳理及實踐經驗的總結等方面做了大量創新性的工作,集理論性、科學性、實用性為一體,對于中醫骨傷臨床、科研、教學等工作大有裨益,對于提高基層醫務人員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楊鋒主編 ·中醫 ·24.8萬字
本書系中醫臨床必讀叢書之一。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均為精善底本,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驗方新編》為清代鮑相璈纂輯,梅啟照增輯。全書共24卷,是一部博載民間習用奇驗良方為主,兼收醫家精論治驗的方書。本書上冊為清代鮑相璈纂輯內容,計16卷。卷1~8,按人體部位從頭到足的順序,分為53部雜癥論述其內外治法。卷9~16,分別論述婦科、兒科、外科、急癥、內科諸病等治療方法及方藥。下冊為梅啟照增輯內容,計8卷。卷17~19,按人體部位從頭到足的順序,分為40部雜癥論述其內外治法。卷20~24,分別介紹婦科、兒科、痧癥、骨傷科、癰疽疔瘡等病癥的治療方法及方藥。書末附咽喉秘集1卷,載咽喉諸疾的辨證治法方藥,并附圖說明。本次整理,以清光緒四年(1878)杭州東壁齋24卷刻本為底本,經過精心校勘而成,書前增加導讀,。是中醫臨床,特別是基層醫生必讀之書。
(清)鮑相璈纂輯 (清)梅啟照增輯 蘇禮等整理 ·中醫 ·30.7萬字
“名醫師承講記”專冊,是作者臨診30余年的實踐心得,書中具體收錄了:論經方之魁桂枝湯、辨證選方其效可彰;麻黃湯解風寒之表、咳喘身痛腫脹可消;氣管炎癥腎病水腫、同是發汗中西不同等方面的內容。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李靜 ·中醫 ·21.3萬字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大力促進創業,以帶動就業和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有利于訓練大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真正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的活力。本教材內容如下:創業精神與人生發展、創業者與創業團隊、創業機會與創業風險、創業資源、創業計劃、新企業的開辦。教材的主要特色在于,本教材是由中醫藥院校教師編寫的主要面向醫藥行業創業的教材,教材中每一章的開篇案例均來自于湖南中醫藥大學校友真實的創業經歷,對醫藥類院校的學生創業具有較強的啟發意義。作者簡介:夏新斌,男,湖南常德人,畢業于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金融學專業,獲金融學博士學位。現為湖南中醫藥大學管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全國中醫藥院校優秀青年,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湖南省青年教師教學能手,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中醫藥政策與管理分會委員,湖南省衛生經濟與信息學會衛生經濟管理與政策專業委員會委員。現任湖南中醫藥大學管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管理系主任,碩士生導師。
夏新斌 王輝 ·中醫 ·21萬字
本刊第四輯共收錄學術論文19篇,“名醫·名家訪談”欄目介紹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教授在清宮醫案與老年醫藥文獻的整理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欄目既有法律制度、保護模式、知識產權保護等制度層面的討論,又有道地藥材、地理標志產品、中醫藥傳統知識持有人等具體個案的剖析,還有從國外法律分析、國際立法借鑒等視角對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的探討;“出土醫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欄目既對出土醫學文獻的激活與利用進行整體思考,又以《天回醫簡》的整理研究為例進行分析,還對出土醫藥簡牘與戰國秦漢醫療史研究進行了回顧與展望。“中醫哲學研究動態”欄目評介了新近出版的《中醫學的邏輯哲學:中醫原創思維與中西醫邏輯比較》《宋元明清醫學哲學思想史》兩部學術著作。
陳玉梅 江鳳艷主編 ·中醫 ·26.8萬字
玄府學說是當前中醫理論研究中的熱點理論,“玄府”自中醫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倡言以來,歷代多有發揮,而于其臨床應用,近代陳達夫(1905-1979)最值得稱道,王明杰教授師承陳先生,在玄府理論的臨床應用方面用功數十年,頗有獨得之秘。本書系統論述了中醫玄府理論,闡釋了其師陳達夫先生及作者本人的心得與發揮,重點介紹了玄府理論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作者在運用該理論診治疑難病方面取得的寶貴經驗。本書有一定的原創價值,對發展中醫理論,開拓臨床視野有重要意義。
王明杰 羅再瓊 ·中醫 ·24.5萬字
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韋緒性主任醫師,躬身中醫醫療、教學、科研近五十年對疑難病學術研究心得和臨證經驗的集萃。其對于疑難病的辨治,以臨證思維方法與臨證基本程序為根本,突破了對辨證論治的簡約表述,全面系統地進一步揭示中醫臨證思維方法、臨證診察、辨證,論治的程序和方法,也是其長期研究辨證論治理論、方法新成果的集成。書中以韋緒性診治疑難病證的驗案為重點,較為系統地反映其學術思想、臨證思維特點和獨到的臨床經驗。
劉愛軍等主編 ·中醫 ·24.4萬字
本書是武漢籍名中醫張勝兵對清·吳瑭(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一書結合自己這次治療新冠肺炎疫情的心得體會進行解讀,《溫病條辨》為明清醫學中溫熱學派的名著之一,系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該書系統地把溫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詳細論述了溫病的病源和證治。由于本書論據和治療方法,都是明清以來醫家的實踐經驗,頗切實用;本書中創制的一些方劑和“桑菊飲”和“銀翹散”等至今仍為中醫所廣泛應用,因此,本書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學,特別是研究溫熱病所不可少的參考書。
張勝兵 ·中醫 ·23.2萬字
劉紹武先生(1907-2004)是我國首批五百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學術成就為創建“三部六病學說”,本書是劉老的代表性著作。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劉紹武先生生前的學術講稿和部分師帶徒弟子的回憶與紀念文章,其中生前的主要學術講稿內容為首次整理,也是本書的主要特色。本書是介紹劉紹武先生三部六病醫學的著作,內容豐富,學術嚴謹。
宿明良 蘇慶民主編 ·中醫 ·26萬字
本書為柳少逸先生作品,是其“方證立論法式”系列講座整理稿,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方證法式概論,闡述了“以方證立論”是柳氏醫學流派的臨床思辨方法,闡發了方劑學的產生和發展,為方證立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和廣闊的應用范圍,即有眾多的可用之方。其他三部分分別從同病異治(病證)、異病同治(方劑)及針灸推拿三個方面討論以方證立論法式在臨床上的應用。中醫方證辨治法式是臨床辨證論治思路之一,對臨床醫生具有較大指導意義。
柳少逸編著 ·中醫 ·21.6萬字
《易經》包括經、傳兩個部分。其中,經部由六十四卦的卦畫、卦名、卦辭及諸卦各爻辭組成;傳部是解經之論,包括《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系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及《雜卦傳》七種十篇,后世統謂“易傳”。卦辭、爻辭,是用來表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及乾坤兩卦分別多出的“用九”“用六”文辭的寓意的,可分為取象之辭和斷占之辭兩類。對初讀者而言,經部卦辭、爻辭本就晦澀,加上易傳,就更為難懂。故本書一反兩千年來經傳并注之舊例,以今通行本《易經》為基礎,結合諸家研究成果,以求通為要,直解經文。本書即系作者致力于《易經》研究的成果。其學易治易二十余年,寒暑弗輟,小憤大疑,摸索不斷,因感于今人釋易多錯解誤斷,故著本書。
王冠華 ·中醫 ·24.6萬字
本書收錄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徐安龍校長與33位名老中醫的訪談對話,圍繞中醫藥教育、中醫藥事業發展等主題展開。書中直面問題,原汁原味地反映了老一輩中醫藥人的深刻體悟和深邃思考。內容通俗易懂,可讀性強,不僅適合中醫藥專業人士,也對普通讀者理解中醫藥有重要幫助。書中強調了中醫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探討了中醫人才培養的學術性和政治性,尤其是醫德在成為大醫中的決定性作用。此外,書中還涉及了中醫教育改革、經典理論學習、臨床實踐、中藥炮制等多個方面,展現了中醫藥學的學術內涵和技術性。
徐安龍編著 ·中醫 ·45.6萬字
本書融《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于一爐,對原書條文進行重新整理編排,并結合條文,對人的生理病理、經方之醫理藥理進行闡釋,言其然亦言其所以然,同時附以名老中醫驗案及31張個人臨床常用方,對學習運用經方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書作者雖來源于基層,但文筆流暢,闡發醫理深入淺出,學術特色和行文風格頗具中西匯通學派的韻味。
林盛進 ·中醫 ·35.4萬字
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簡要介紹了營養素及藥物對骨質與關節的影響與預防,第二至第六章詳細介紹了骨關節常見疾病,每病按概述(包括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飲食宜忌(包括飲食原則、藥膳食療方及飲食禁忌)、藥物宜忌(中西藥治療與禁忌)。本書篇幅適中,通俗易懂,內容全面,方法簡便,實用性強,是骨關節疾病患者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必備用書,亦可供基層醫務人員學習參考。
孟靚靚 陳夫銀 ·中醫 ·20.1萬字
國醫大師周仲瑛教授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70余年,對中醫內科各種常見病,尤其是急難疑重病癥的辨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新中國中醫教育事業和中醫內科學科的開拓者之一,創建中醫內科學總論和辨證施治綱要,確立以臟腑為辨證核心、內科疾病系統分類的基礎,為臨床專業的分化開辟了新途徑;為中醫內科急癥醫學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構建了中醫內科急癥學學術體系,造詣精深。以“病機十三條”為綱,構建了中醫病機辨證新體系,臨證主張“審證求機,活化辨證”,如對瘀熱、癌毒、濕熱、痰瘀和濕熱瘀毒郁結等復合病機理論,以及復法制方、活用經方時方等都有創新,充實、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理論,學術影響廣泛。本書為國醫大師周仲瑛學術經驗傳承擷要。全書分傳道、授業、解惑三大部分。“傳道篇”重在突出周老師對醫道、醫理的探索以及弟子們學習的感悟與發微。醫理重點介紹審證求機論、瘀熱病機論、癌毒病機論;“授業篇”重在介紹周老師“以道馭術”的具體學術經驗,包括辨治常見急難病癥的“復法制方”經驗、“常法活用”經驗和“法外求法”經驗;“解惑篇”重點介紹周老師“活化辨證”的策略,以及對“活用方藥”的臨床示范。
周仲瑛 葉放主編 ·中醫 ·4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