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共分30章,涵蓋診斷學、實驗診斷和醫學影像診斷、腫瘤學、預防醫學、移植技術、腫瘤學概述,電子病歷系統,基因疾病與基因診斷,體格檢查,放射性核素顯像,心電圖檢查,內鏡檢查,手衛生,消毒與滅菌,無菌技術,隔離與隔離技術,外科手術基本知識與技能,外科微創技術,介入外科診療技術,心肺復蘇,飲食與營養,靜脈輸液和診療技術等內容,并附有臨床檢驗參考值。
吳鐘琪 ·臨床理論 ·22.4萬字
本次修訂工作將邀請金征宇教授擔任總主編,匯聚國內活躍在臨床一線的頂級影像學專家的經驗和智慧,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病例資源優勢,在第2版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吐陳納新,進一步夯實本叢書權威、系統、全面、實用的特色,并以互聯網+為指引,充分發揮創新融合的出版優勢,努力實現如下目標:第一,權威性。第二,科學性。第三,系統性。第四,全面性。第五,創新性。第六,實用性。
梁長虹 胡道予 ·臨床理論 ·33.9萬字
本書從康復醫學科空間配置、床位配置、設備配置、醫師配置、治療師配置闡述了康復質控的基礎保障;從完善的康復評定技術、規范的康復評定技術、完備的康復治療技術、規范的康復治療技術闡述了康復質控的內容保障;從康復醫師職責、治療師職責、護士職責闡述了康復質控的崗位保障;從康復病房院感控制、康復危急重病人應急預案、病人隱私保護、康復治療設備安全管理、康復消防預案闡述了康復質控的安全保障;從康復康復質量與安全的定期評估、PDCA循環闡述了康復醫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何成奇 岳壽偉 李建軍主編 ·臨床理論 ·26.3萬字
介紹了超敏反應性疾病免疫學檢驗、感染性疾病免疫學檢驗、惡性腫瘤免疫學檢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學檢驗、免疫增殖性疾病免疫學檢驗、免疫缺陷病免疫學檢驗、器官移植免疫學檢驗、性傳播疾病免疫學檢驗、心血管疾病免疫學檢驗、神經系統疾病免疫學檢驗、消化系統疾病免疫學檢驗、內分泌疾病免疫學檢驗、腎臟疾病免疫學檢驗、骨代謝疾病免疫學檢驗和生殖系統疾病免疫學檢驗,本書以實用為特點,涵蓋免疫學檢驗中常見的免疫學知識、檢驗項目方法和臨床意義。
陳福祥 彭奕冰 盛慧明 ·臨床理論 ·31.6萬字
主編組織科室的,或多年在一起合作的專家,收集整理曾經收治的、會診的超聲心動圖疑難或典型病例,收集匯總100余例。每個病例內容包括:病例摘要、病例思考、病例啟示等幾個模塊,并配有精美的富有代表性超聲心動圖圖片。本書收集的病例,有些病例超聲心動圖起著一錘定音的作用;有些病例超聲心動圖出現過漏診或誤診,通過多種影像學的綜合評價,經過院內多學科的會診,最終才明確診斷;有個別病例是超聲心動圖檢查時偶然發現,通過超聲心動圖"穿針引線",明確診斷;也有臨床隨訪多年,超聲心動圖動態觀察病情變化,手術后才得到確診;還有一些病例,超聲心動圖貫穿其診斷、治療監測和隨訪的全過程,尤其是一些心血管危、急、重癥病例,超聲心動圖在其診斷和治療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書與其他超聲心動圖專著不同之處,是以臨床病例為主線,不僅重點闡述這些疑難病例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以及超聲心動圖在疾病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診斷和治療時所起到的作用,而且探討造成超聲漏診和誤診可能的原因。該書的出版不僅會使心血管專科醫師從這些疑難病例診治過程中受益,同時有理由相信也會使心血管超聲專業醫師的診斷水平得到提高。
朱天剛 ·臨床理論 ·40.6萬字
全書內容共分12章,包括緒論、災害傷員早期醫學救援、災害傷員康復治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假肢矯形)、災害傷員護理、災害心理應激及應對、災害傷員社區康復、NGO在災害傷員康復中的作用、物理治療師在災害傷員康復中的作用、國際視野中的災害康復醫學、康復在災害傷員中的應用報道、災害康復醫學在臺灣、災害康復實驗室建設思路等。
何成奇 李浩 ·臨床理論 ·20.2萬字
黃芪被譽為“補氣圣藥”,藥用價值極高,由于其所含成分復雜,臨床各科應用廣泛,亟需對其進行深入研究。該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黃芪的學術專著。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黃芪的藥用傳承篇、藥學研究篇和臨床應用篇。該書視點獨特,結合傳統醫學與現代醫藥學理論,對腫瘤、心血管、腎病、肝病等多種嚴重疾病黃芪的藥學價值、科研前景做了廣泛、詳盡、科學的論述。
陳可冀 孫燕 ·臨床理論 ·36.8萬字
本書自2009年初版以來之后,備受臨床骨科和放射科醫師及相應專業學生的厚愛,許多醫師和學生都選購該書作為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同時,在本書出版之后的7年時間里,筆者又收集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的圖片資料,數字化DR機及PACS系統在醫院使用,所收集的圖片比以往更加清晰。基于上述理由,作者認為有必要對該書進一步修訂再版,以滿足讀者需要。此次再版主要增補兩方面內容:一是充實髖關節疾病的影像診斷的內容,增加部分章節,緊跟學科進展,使本書更完善更具先進性。二是更換部分原來清晰度欠佳的圖片,使本書更臻完美。
黃耀華主編 ·臨床理論 ·20萬字
本書內容涵蓋了醫學影像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國際標準與國家法規、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架構設計、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醫學影像云技術、計算機輔助診斷、醫學影像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等多個方面。此外,書中還詳細介紹了5G技術、物聯網、區塊鏈、元宇宙等前沿技術在醫學影像中的應用,以及醫學影像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臨床應用和數據標準化等內容。
劉景鑫 周學軍主編 ·臨床理論 ·35.7萬字
本書為扶陽派第四代傳人彭重善關于鄭盧醫學臨床應用的講稿。書中按照鄭盧醫學“先明理法,后言方藥”,“明理得法,知病知源”的醫學指導思想,將《易經》《內經》《傷寒論》的經典論述,結合五臟統帥全身來研究討論,提出各類疾病的治療指導思想和理法來源及依據,并通過具體應用鄭盧醫學之醫學理法及病歷病案,解密五臟各類疾病的治療理論和系統方法。
彭重善主編 ·臨床理論 ·24萬字
本書分8個部分,800問,分別敘述了麻醉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重點介紹了與臨床麻醉、重癥監測及疼痛診療相關的臨床指南、新進展,對存在爭議的部分也進行了相應的介紹。
高敦明 屈鳳 林祖興 張旭濤主編 ·臨床理論 ·34.2萬字
輸血學主要包括輸血技術和臨床輸血兩大部分,這意味著在輸血的全過程中臨床輸血救治和試驗室檢查至關重要。隨著醫學檢測與治療手段的持續跟新,從事臨床內外科的工作人員非常需要臨床輸血的知識更新。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臨床輸血指南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目的是為了使臨床輸血診治趨于規范化。然而,臨床輸血的內容涵蓋輸血相關理念認知的更新、臨床輸血實際操作、輸血救治的進一步思考和與輸血相關醫學知識的過渡與衍生。因此,對不同類型疾病的輸血救治的觀察和總結至關重要,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臨床醫師和輸血專業醫療工作人員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將臨床輸血事業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李卉 劉景漢 ·臨床理論 ·29.9萬字
張正海主任醫師長期在基層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享譽一方,因中醫療效突出,2008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肅省名中醫”稱號。本書系統總結張正海先生在40年臨床過程中長期積累并經反復檢驗的成熟的治療多發病、疑難病的方法與技巧,在辨證分析、方藥運用方面特色鮮明,本書重點突出,實用性強,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張正海 ·臨床理論 ·23.9萬字
全書共約70個病例,每個病例后都有分析與對策,該書的特點為:①非教科書式編排;②選取的病例典型、鮮活,大多是臨床上容易忽視甚至難得一見的真實、有代表性的病例;③闡述的內容貼切、生動,每一個病例都融入作者在實際診療過程中的親身體會,"前有車,后有轍",使廣大一線骨科醫生能夠少走彎路。
李無陰 周中華 ·臨床理論 ·49.9萬字
對比超聲對冠心病診斷及預后評估、心肌微循環功能的病理生理機制探討、心功能評價、心外臟器的占位性診斷、血管斑塊穩定性評估有重要的價值,在超聲分子影像診斷及超聲介導的靶向治療方面也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今年來進展較快。本書擬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更新理論與相應的技術,主要從對比超聲的歷史與現狀、對比超聲的基本原理、對比超聲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對比超聲在心外疾病器官的應用、對比超聲在溶栓治療中的應用現狀、靶向超聲分子成像和藥物基因輸送幾方面展開論述,詳細介紹超聲造影的基本原理、方法學、臨床適應證、超聲靶向診斷及治療的進展。
劉伊麗 賓建平 查道剛主編 ·臨床理論 ·27.1萬字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制定麻醉學各領域技術操作指南匯編,指導臨床實踐。是一部權威參考書,麻醉醫生必備。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現代醫學發展必然由經驗醫學走向循證醫學。今后將是臨床證據指導醫療行為的時代。為了提高臨床麻醉質量、減少醫療相關并發癥,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CSA)特制定出版了《中國麻醉學指南與專家共識》。本書的制定原則以循證醫學為基礎,同時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內容包括“臨床麻醉監測指南”、“圍手術期輸血指南”、“中國消化內鏡診療鎮靜/麻醉的專家共識”等41個“指南”與“專家共識”。《中國麻醉學指南與專家共識》每2~3年重新檢索臨床證據,更新再版。我們相信,隨著《中國麻醉學指南與專家共識》不斷地更新和推廣,必將對中國麻醉學臨床實踐的規范化和合理化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 ·臨床理論 ·33.3萬字
本書根據最新國內外該領域的研究進展編寫,重點闡述子宮內膜異位癥影響生育力的相關因素,以及臨床診療的基礎和策略,將會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臨床工作起到全面的指導作用。本書根據最新國內外該領域的研究進展編寫,重點闡述子宮內膜異位癥影響生育力的相關因素,以及臨床診療的基礎和策略,將會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臨床工作起到全面的指導作用。
孫瑩璞 ·臨床理論 ·24.4萬字
漂浮治療技術研發于上世紀50年代,原稱為限制環境刺激治療。如今,國際上漂浮療法已經被廣泛認可并應用。漂浮療法不僅對于減壓放松、心身疾病有很好的療效,且對學生的學習、右腦的開發、創新與頓悟有很好的幫助;并對運動員成績與競技狀態的改善、飲食與睡眠的質量均有很好的益處。國際上現有幾千家漂浮治療中心。漂浮技術除了在醫療臨床領域廣泛應用,更被美國NASA宇航局,澳大利亞國家運動研究中心等國家級機構運用。國外許多著名的運動員擁有自己的漂浮館,每次比賽前都要用漂浮設備調理心身。中國漂浮治療技術起步略晚,從1997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胡佩誠教授制造了我國第一臺漂浮治療儀,對心身醫學漂浮治療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中央電視臺等許多媒體進行了廣泛的報道。漂浮治療的臨床試驗取得了顯著效果,發表了多篇論文。全國各地也開始有很多機構與醫院引入這一療法,如北京天倫醫院、北京市二院,廣州中山大學等專業或醫療機構。
胡佩誠主編 ·臨床理論 ·27.2萬字
內容包括全球和我國血吸蟲病流行狀況及消除路徑;查螺和滅螺適宜技術;人群和家畜血吸蟲感染檢測適宜技術;人群和家畜血吸蟲病化療適宜技術;血吸蟲病監測預警適宜技術;血吸蟲病健康教育適宜技術;血吸蟲病傳染源控制適宜技術。該書以"填補空白,突出重點,翔實全面,注重實用"為特色。
楊坤 李石柱 ·臨床理論 ·36.6萬字
本書收集了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淋巴系統、骨關節、胸膜及其他系統15年來近300例病例,圖文并茂,分析了臨床上一些少見病、罕見病其病史、實驗室檢查、病理學檢查與PET/CT、SPECT/CT影像學特征的關系.SPECT、PET/CT和PET/MR等與CT、MR及超聲等組成了醫學影像學,其在很多疾病的早期診斷、預后判斷和療效評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書就2002年至2018年在《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上發表的“病例報道”文,經編者們審閱從中選擇了疑難病例,涉及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腫瘤等。每一病例從臨床病史、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文獻復習等方面,展示了這些疾病的影像學特點,為臨床診療提供思路。
黃鋼 李亞明主編 ·臨床理論 ·2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