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是一部集家傳五世針灸臨床經驗,具有中醫辨證論治特色的針灸臨床治療專著。本書1995年在我社出版,自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但因年代久遠,我社已停印。孔夫子舊書網上竟然賣到上千元1本。現應廣大讀者要求,進行修訂。全書分總論、各論和其他三部分,總論包括針灸臨床辨證論治、針灸臨床治要、針灸組方選穴等。各論為針灸論治各科疾病,每個病證都以辨證施治和病案舉例為重點。其他部分主要以誤治辨析案例為主,為該書一大特色。
李世珍 李傳岐 李宛亮 ·中醫 ·47.7萬字
本書在《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和歷代醫家注釋的基礎上,對宋本《傷寒論》進行了逐條校疏。校即校勘、考訂;疏即分條陳述。歷代研究注釋《傷寒論》的專著,據不完全統計約有400余家。本書較之前人,有如下特點:1.突破以《內經》為準的校釋模式,參照秦漢以前十三經及諸子百家著作中體現的語言環境,對原文進行校疏。從古文獻學角度,仿照古人治經方法,突破中醫學局限,文、史、醫結合,按字闡釋,逐句疏理,旁征博引,一字一句研究《傷寒論》,令讀者有耳目一新之感。2.以作者的長期臨床實踐為基礎,用臨床經驗印證《傷寒論》對疾病臨床表現、預后轉歸的闡述以及辨證施治方法的正確性、規律性,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做到密切結合臨床,學以致用。3.通過對原文的對比分析、前后印證,并擷取歷代注家精華,本書的校疏更加有條理和有系統性,令人信服。作者還逐條寫出“按語”和自己的心得體會。
謝煥榮校注 ·中醫 ·28.3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全書10卷,收選歷代名醫醫案60余家,案例1060余首。按病證分類,并附作者按語。所選病種涵蓋各科156種,書后附有“卻病求嗣六要”。本書取材嚴謹,評按精當,反映了歷代名醫治驗精華,有很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清)余震纂輯 蘇禮 洪文旭 徐偉整理 ·中醫 ·29.8萬字
《本草綱目圖文百科1000問》是一部全面解析《本草綱目》及中醫診療養生文化的百科全書,從中醫的醫藥理論,到各種藥材的藥性、功效、服藥宜忌,再到日常的食療養生——將博大精深的養生知識以1000個問題的形式清晰呈現。既是醫學工作者及熱愛中醫人士的參考書,更是人們生活中必備的自我保健、自我診療的家用手冊。更全面《本草綱目圖文百科》囊括了《本草綱目》中所有適合現代人養生保健的內容,從流傳千年、功效顯著的中藥材,到人們熟悉的各種飲食、蔬菜、水果,再到百病的治療方法,還包括5000多首簡單易操作的藥方,本書無不淋漓盡現。更深入《本草綱目圖文百科》不僅是一本中醫入門級的讀物,同時也適合醫學工作者和熱愛中醫的人士閱讀。對中醫的醫藥理論、脈象理論、針灸理論、服藥法則、服藥禁忌、飲食療法、飲食宜忌等內容,都進行了深入的解讀。更易懂對許多讀者來說,《本草綱目》原書篇幅浩繁,且各流傳版本質量不一,閱讀起來有一定困難。《本草綱目圖文百科》系統翔實地分類介紹了《本草綱目》各個方面的內容,用問答的形式對中醫文化做出清晰、淺顯的解讀,使更多讀者能了解中醫養生文化。更精美《本草綱目圖文百科》選錄了大量精美的圖片,包括金陵本《本草綱目》古圖、精美手繪彩圖、藥材實物攝影圖。從最現代到最古樸的三種層次的圖版,增添了《本草綱目》的精美度和鑒賞價值。
(明)李時珍原著 唐頤著 ·中醫 ·46.6萬字
玄府學說是當前中醫理論研究中的熱點理論,“玄府”自中醫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倡言以來,歷代多有發揮,而于其臨床應用,近代陳達夫(1905-1979)最值得稱道,王明杰教授師承陳先生,在玄府理論的臨床應用方面用功數十年,頗有獨得之秘。本書系統論述了中醫玄府理論,闡釋了其師陳達夫先生及作者本人的心得與發揮,重點介紹了玄府理論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尤其是作者在運用該理論診治疑難病方面取得的寶貴經驗。本書有一定的原創價值,對發展中醫理論,開拓臨床視野有重要意義。
王明杰 羅再瓊 ·中醫 ·24.5萬字
經絡是人體自帶的祛病良藥,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溝通了人體中臟腑與五官之間的聯系,從而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及皮肉筋骨等組織,之所以能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完成的。經絡一旦發生堵塞,身體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癥狀。所以說,人之所以會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身體里的經絡運行不暢,就像道路上發生了堵車,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門來了。正因為如此,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克新 ·中醫 ·34.5萬字
肺炎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威脅小兒健康,被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列為我國重點防治的小兒四病之一,故加強對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著者先后于2009年、2013年承擔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病種“中西醫結合綜合方案干預小兒肺炎療效評價研究(項目編號:JDZX2012098)”和國家科技部“十二五”行業科研專項“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綜合防治方案推廣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307007)”。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將具體工作及研究成果編寫成此書,書中詳細論述了小兒肺炎的中西醫基礎知識,包括流行病學、病原學及臨床診治研究現狀與進展等,另外,還包括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即關于該病的臨床研究(中醫證治規律研究)與方法學研究(以小兒肺炎為示范建立辨證規范和療效評價方法體系的研究)內容。
王雪峰 ·中醫 ·26.1萬字
本書收編的著作均經28世何時希編纂,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學林出版社出版,由于為影印抄本,舛誤較多,今對這些文獻作整理、校注、評析,并合為一部出版,使何氏中藥學理論與實踐能更好地完整體現,便于領會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為進一步研究和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清)何應璧等著 何新慧校評 ·中醫 ·32.2萬字
劉紹武先生(1907-2004)是我國首批五百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要學術成就為創建“三部六病學說”,本書是劉老的代表性著作。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劉紹武先生生前的學術講稿和部分師帶徒弟子的回憶與紀念文章,其中生前的主要學術講稿內容為首次整理,也是本書的主要特色。本書是介紹劉紹武先生三部六病醫學的著作,內容豐富,學術嚴謹。
宿明良 蘇慶民主編 ·中醫 ·26萬字
中醫治則是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制訂的,對保持健康、祛除疾病、恢復健康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防病治病規律,是預防、養生、治療都必須遵循的準則。它上承診斷、下啟治法,聯系臨床,是理論與臨床密切聯系的橋梁。本書介紹了治則學的發展源流與規律,治則學在中醫藥理論和中醫臨床實踐中的地位和作用,治則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及中醫臨床各科的治療原則。
周超凡 于智敏主編 ·中醫 ·22.6萬字
葉橘泉先生(1986-1989),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一級教授。“方證藥證”學說倡導者、實踐者,杰出的中醫經方臨床家、教育家、中藥學家。葉橘泉先生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首次提出了“方證學”的概念,此后他不斷地向中醫界呼吁“應該重視中醫方證學的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葉橘泉先生關于“方證學”的理論和實踐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只要大家能熟練掌握這種“方證學”,中醫必將出現新的鼎盛時期,當今全世界悄然興起的中醫熱就是證明。葉先生在大半個世紀為中醫發展而奔走呼號、身體力行、充滿艱辛的一頁將永遠留存在我國中醫學的史冊中。今天我們整理出版《葉橘泉醫集》,為的是將其寶貴經驗和學術體系完整地保存下來,同時也為了讓后繼者永遠懷念他。他的學術生命將在一代又一代后學者的血液中延續。
葉橘泉編著 ·中醫 ·20.5萬字
本書乃筆者近六十年的臨床心得、經驗積累,反映了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特色。《中醫臨證三得集》選藥102味、方劑107首、疾病44個,分一藥一得集、一方一得集、一病一得集三篇論述。一藥一得集:分中藥明星藥、高頻用藥、低頻用藥三個層次,每味藥從源頭摘錄、臨床應用、臨床必用、臨床配伍、臨床注意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方一得集:分經典方、古典醫籍方、自制方三部分。一病一得集:分內科疾病、婦兒疾病,腫瘤及其他疾病。
嚴冰 ·中醫 ·21萬字
本書作為浙江省老年護理學科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培訓教材之一。主要將中醫節氣養生理論與現代人的健康管理有機結合,總結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辦法,并在內涵建設上有較大創新與突破。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將中醫節氣養生和現代健康管理有機結合的參考書。本書圖文并茂、普適性強,適合廣大老年護理人員及社區工作參考使用。
楊勇 許虹 ·中醫 ·21.6萬字
劉紹武弟子康守義按照劉老依據三部六病綱要解構傷寒論的思想,將傷寒論重新編排解讀,并融入自身臨床診療思路,以擴充三部六病體系。全書分三部分,上篇為三部急性六病的分類、診斷與治療,主要方法來源于《傷寒論》,中篇為以三部六病綱要重新解讀《傷寒論》,此兩篇主要闡發劉老學術思想。下篇為三部慢性六病的分類、診斷與治療,此篇主要為康老對三部六病學術思想的補充,包括對慢性六病診斷治療較有幫助的腹診及方劑。作者對傷寒論理解精深,同時結合現代醫學的成果,將有效但醫理模糊的經方系統化、條理化,讀之頗有發人省思、豁然洞穿之感,臨床價值巨大,適合有一定臨床功底的中醫從業人員及愛好者閱讀。
康守義 ·中醫 ·25.7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本書為名老中醫講述成才故事、深入解析名老中醫道術形成過程,大師在身邊,與名老中醫貼近,展現不同大醫風采。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采自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全景式地呈現名老中醫的群體鮮活形象。本書記錄了22位名中醫的訪談錄,分為名醫簡介、名醫寄語和名醫訪談三部分。名醫簡介是對名老中醫的基本介紹,名醫寄語是精煉總結了名老中醫對青年學子提出的期望和鼓勵,名醫訪談主要包括名醫之路、職業認同、學成中醫、擅治疾病、傳承發展等方面。名老中醫的治學方法、獨到創新的學術觀點、豐富鮮活有效的診療經驗、對中醫傳承發展的精辟見解,對發展中醫藥事業具有指導意義和借鑒意義。
高彥彬主編 ·中醫 ·24.3萬字
本書系中醫臨床必讀叢書之一。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均為精善底本,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驗方新編》為清代鮑相璈纂輯,梅啟照增輯。全書共24卷,是一部博載民間習用奇驗良方為主,兼收醫家精論治驗的方書。本書上冊為清代鮑相璈纂輯內容,計16卷。卷1~8,按人體部位從頭到足的順序,分為53部雜癥論述其內外治法。卷9~16,分別論述婦科、兒科、外科、急癥、內科諸病等治療方法及方藥。下冊為梅啟照增輯內容,計8卷。卷17~19,按人體部位從頭到足的順序,分為40部雜癥論述其內外治法。卷20~24,分別介紹婦科、兒科、痧癥、骨傷科、癰疽疔瘡等病癥的治療方法及方藥。書末附咽喉秘集1卷,載咽喉諸疾的辨證治法方藥,并附圖說明。本次整理,以清光緒四年(1878)杭州東壁齋24卷刻本為底本,經過精心校勘而成,書前增加導讀,。是中醫臨床,特別是基層醫生必讀之書。
(清)鮑相璈纂輯 (清)梅啟照增輯 蘇禮等整理 ·中醫 ·30.7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匯集多位名老中醫治療失眠的經驗薈萃,展現不同名老中醫治療兒科疾病的學術思想,診療特點等風采。本書分別從醫家介紹、學術觀點、臨床特色、病案精選四方面對12位名老中醫臨床經驗進行整理和分析。醫家簡介部分重點介紹醫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從傳統的客觀化、數據化的角度綜合簡要地介紹醫家情況。學術觀點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現醫家獨特的學術觀點,及其學術觀點形成的淵源及延展。
翟雙慶主編 ·中醫 ·20.1萬字
本刊第四輯共收錄學術論文19篇,“名醫·名家訪談”欄目介紹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教授在清宮醫案與老年醫藥文獻的整理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欄目既有法律制度、保護模式、知識產權保護等制度層面的討論,又有道地藥材、地理標志產品、中醫藥傳統知識持有人等具體個案的剖析,還有從國外法律分析、國際立法借鑒等視角對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的探討;“出土醫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欄目既對出土醫學文獻的激活與利用進行整體思考,又以《天回醫簡》的整理研究為例進行分析,還對出土醫藥簡牘與戰國秦漢醫療史研究進行了回顧與展望。“中醫哲學研究動態”欄目評介了新近出版的《中醫學的邏輯哲學:中醫原創思維與中西醫邏輯比較》《宋元明清醫學哲學思想史》兩部學術著作。
陳玉梅 江鳳艷主編 ·中醫 ·26.8萬字
本書是編者根據蘇北名中醫阮頤仙、阮劍農、阮健哉、阮亦周、阮宗武近200年來祖傳師授的臨床診治醫案、醫話匯編而成。根據阮氏世系排列,分列出五位先生醫案,各自獨立成篇。按內、婦、外每個病癥編排為標目,序列為經治的醫案。保留原貌,不加增刪,選案嚴謹,辯證精細,言簡意賅,方法妥貼,用藥靈活,切合臨床實際。每篇疾病之末后,附有編者簡單按語和學習體會,深入淺出,切中肯綮。對提高廣大中醫工作者的臨床水平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亦可供中醫學者理論研究用。
阮宗武等主編 ·中醫 ·24萬字
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韋緒性主任醫師,躬身中醫醫療、教學、科研近五十年對疑難病學術研究心得和臨證經驗的集萃。其對于疑難病的辨治,以臨證思維方法與臨證基本程序為根本,突破了對辨證論治的簡約表述,全面系統地進一步揭示中醫臨證思維方法、臨證診察、辨證,論治的程序和方法,也是其長期研究辨證論治理論、方法新成果的集成。書中以韋緒性診治疑難病證的驗案為重點,較為系統地反映其學術思想、臨證思維特點和獨到的臨床經驗。
劉愛軍等主編 ·中醫 ·2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