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匯集了作者數十年中醫臨床上適用過的從古到今名醫名家的重要方劑,涉及12方面272類常見病癥,追求實用有效,從醫者容易掌握,既有繼承守正,又有發展創新。本書所選每個方劑都注明出處,編者結合自己五十多年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對每一方劑做出公正簡明的評價,文筆精煉,言簡意賅,沒有虛構和渲染,對廣大臨床中醫師和中醫院校師生均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和學術研究價值,其內容必然會吸引廣大中青年中醫工作者的愛好和閱讀,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余元泰編著 ·中醫 ·21.4萬字
中醫有十大經典,《傷寒論》是其中的一部。本書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文獻教研室校注。本次點校即以臺灣故宮博物院藏明趙開美翻刻宋本《傷寒論》縮微膠卷本為底本。加入歷朝歷代、不同流派中醫大家、名家對《傷寒論》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現代的一些新研究,是中醫院校學生、中醫基礎和臨床研究《傷寒論》人員的參考書。
(漢)張仲景述 (晉)王叔和撰次 (宋)林億校正 范登脈校注 ·中醫 ·35.5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該書結合臨床病證,闡述辨證論治法則(即“法”),并明確指出醫生在辨證論治中常犯的錯誤,提示禁例(即“律”),故以“法律”冠名。該書共6卷。
(清)喻昌著 史欣德整理 ·中醫 ·22.5萬字
本書總結作者幾十年臨床治療疑難雜癥的中西醫結合經驗,對無名病、罕見病、疑難雜癥和絕癥的治療有獨到的見解。以中醫、西醫、有氧功法三結合為原則,對失眠多夢、抑郁癥、頑固性頭痛、便秘、頸肩腰腿痛治療有特效。
楊峰 ·中醫 ·27.1萬字
李維賢,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基礎所藏象研究室主任。擅長治療各種產后病、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各種熱性病瘀血病及內科癥。孔令詡,主任醫師,國家級師帶徒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基礎所養生研究室主任、中國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孔伯華學術研究會副秘書長等職。學術論文、著作摘要,以及對其生平、學術傳承脈絡、學術思想及社會評價等方面的總結與闡述。較之社會同類關于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研究的著作,本書偏重于闡述專家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心得與成果,以及在實踐中對理論的運用和研究的思考,具有理論聯系實踐的特點,凸顯了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引領與示范作用。所以本書既是對中醫基礎理論所著名專家研究工作歷程、研究成果的回顧與總結,也是落實習總書記對中醫藥守正創新工作要求的具體實踐,對中醫藥傳承精華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楊金生等主編 ·中醫 ·38.2萬字
本書的主要內容的選擇,以“臨床應用”為主。編寫內容以體現中醫特色治療方法為主,如外治法中之針灸、推拿、熏蒸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內治法,以及灌腸療法等等。其中凡屬顯著中醫特色者詳細收錄。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本套叢書雖然是以介紹臨床各科疾病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但仍應以辨證論治為編寫原則。內容選擇上,為突出中醫特色,故原則上不介紹西醫藥治療方法,或略要述之,以備臨證參考。
李浩 李凡成 劉元獻 ·中醫 ·31.6萬字
本教材分為四篇:上篇為基礎理論,介紹中醫氣功發展簡史、傳統理論及現代研究。中篇為實踐技能,介紹氣功修煉的基本操作、功法概論及各種功法。下篇為臨床治療,介紹氣功療法的特點、適用范圍、臨床辨治原則和工作規范及常見適用病種。附篇為古典文獻。
劉天君 章文春 ·中醫 ·29.5萬字
上海大場枸橘籬沈氏女科,始于明初,歷經20代,綿延600余載。其第19代傳人沈紹功主任醫師和沈依功主任醫師為挖掘家學,領銜并會同師門及第20代傳人和嫡傳弟子,經多年潛心編撰,終成《沈氏女科全科臨證方略》一書。該書一經出版,廣受好評。為造福更多讀者,時隔12年,沈氏女科第20代傳人沈寧先生對原書內容進行精心整編,再次出版。全書共111個條目,注重凝煉沈氏家傳心得,更重視吸收、繼承古今中醫藥學的發展成果,并加以創新豐富,不僅詳細記錄了沈氏家傳的女科、內科的臨證經驗,而且加以完善發揮,增加了中醫外科、兒科、五官、皮膚科等方面的內容,全面整理和系統總結了沈氏女科的學術成就和寶貴經驗。本書重視臨床實用性,以療效為中心,每篇不僅有概論和臨證心得,更有家傳秘方,還附病案引證其效,對臨床有較好的啟迪指導作用。全書理論明晰,診治規范,臨證實用,是一部科學、真實、實用的好醫著,為從事中醫藥的各級醫師、教師、科研人員及在讀學生提供了一部有價值的參考書。
沈寧主編 ·中醫 ·21.1萬字
全書按照歷史發展脈絡,分為七個章節,全面而又清晰地展現了我國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歷史風貌,既可供中醫醫史文獻研究者作為學術研究的參考,又可對當前中醫教育改革提供借鑒和指導,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王明強 ·中醫 ·22.5萬字
中醫是一門非常重視臨床的醫學,所以熟讀名醫的醫案是學習中醫的較好途徑。本書收集整理近現代知名中醫,包括京城四大名醫、國醫大師、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治療胸痹心痛的醫案,每一個醫案都精挑細選,要求必須有復診,而且有確切的療效,醫案之后還有分析總結,對于臨床中醫師尤其是基層中醫師有非常高的指導價值。
李玉峰 ·中醫 ·30.5萬字
本書系統反映了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山西省名中醫陳寶明教授臨證、教學50余年的探索心得,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醫案部分,涉及內、兒、婦、外各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癥90余種、病案200余例,一案一議,當言盡言,突出辨證思維、治療特點。下篇為醫論部分,精選學術論文,突出學術爭鳴及理論創新,并與上篇病案實例相互印證,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縱觀醫案,殆可以遵古不泥、衷中參西概之;讀其醫論醫話,則當以立新于故、建奇于恒概之。
陳江華主編 ·中醫 ·20.2萬字
本書分緒論、上編、下編三部分。緒論為“古代脈學名著五種之作者丶著作簡介與學術成就提要”。上編精選了古代名醫五部脈學名著,分別是:元·滑壽《診家樞要》;明·張景岳《脈神章》、李中梓《診家正眼》;清·張璐《診宗三昧》;周學海《重訂診家直訣》。這五部名著是任應秋先生推薦的(詳見《中醫雜志》1963年第1號)。下部為古今名醫脈案選粹,將傷寒病與內、婦、兒、外、五官等各科脈案分成若干輯。本書之特色:既編輯以理論為主的脈學名著,又編輯源于臨床的名醫脈案,將理論與臨床密切結合。
呂志杰 ·中醫 ·34.2萬字
本書乃筆者近六十年的臨床心得、經驗積累,反映了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特色。《中醫臨證三得集》選藥102味、方劑107首、疾病44個,分一藥一得集、一方一得集、一病一得集三篇論述。一藥一得集:分中藥明星藥、高頻用藥、低頻用藥三個層次,每味藥從源頭摘錄、臨床應用、臨床必用、臨床配伍、臨床注意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方一得集:分經典方、古典醫籍方、自制方三部分。一病一得集:分內科疾病、婦兒疾病,腫瘤及其他疾病。
嚴冰 ·中醫 ·21萬字
本書在《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和歷代醫家注釋的基礎上,對宋本《傷寒論》進行了逐條校疏。校即校勘、考訂;疏即分條陳述。歷代研究注釋《傷寒論》的專著,據不完全統計約有400余家。本書較之前人,有如下特點:1.突破以《內經》為準的校釋模式,參照秦漢以前十三經及諸子百家著作中體現的語言環境,對原文進行校疏。從古文獻學角度,仿照古人治經方法,突破中醫學局限,文、史、醫結合,按字闡釋,逐句疏理,旁征博引,一字一句研究《傷寒論》,令讀者有耳目一新之感。2.以作者的長期臨床實踐為基礎,用臨床經驗印證《傷寒論》對疾病臨床表現、預后轉歸的闡述以及辨證施治方法的正確性、規律性,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做到密切結合臨床,學以致用。3.通過對原文的對比分析、前后印證,并擷取歷代注家精華,本書的校疏更加有條理和有系統性,令人信服。作者還逐條寫出“按語”和自己的心得體會。
謝煥榮校注 ·中醫 ·28.3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本書分別從醫家介紹、學術觀點、臨床特色、病案精選四方面對12位名老中醫臨床經驗進行整理和分析。醫家簡介部分重點介紹醫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從傳統的客觀化、數據化的角度綜合簡要地介紹醫家情況。學術觀點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現醫家獨特的學術觀點,及其學術觀點形成的淵源及延展。或分條論述了學術創見及其對于兒科疾病治療的影響,或通過中醫理論的總學術觀點開展至兒科學術觀點。臨床特色部分簡潔、精準的展現醫家診治的特點,治療兒科疾病的特點。如診療特色、特色療法(針灸,泡洗等外治)、常用驗方、常用藥物、特殊藥物劑量、藥物配伍等。
谷曉紅主編 ·中醫 ·20.1萬字
全書內容涉及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應用。基礎理論部分介紹蛋白質和蛋白質組學、從核酸到基因組、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基因表達調控、細胞通訊和信號轉導;基本技術部分介紹核酸的提取與鑒定、印跡雜交技術、DNA芯片技術、核酸的體外擴增、重組DNA技術;基本應用部分介紹疾病和衰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本教材內容全面,體系完整,語言通俗,論述詳細,可作為高等中醫院校的教材。
唐炳華 鄭曉珂主編 ·中醫 ·30.2萬字
孫桂芝,廣安門醫院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國家級名老中醫潛心研習和臨床實踐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50年,先后曾主持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中醫腫瘤攻關課題及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本書內容主要是闡發孫桂芝教授對蟲類藥物的認識、理解和運用,并以近20種不同惡性腫瘤的臨床驗案實例分別加以闡釋和深入淺出地說明,這些病案一般都有效存活3年以上,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對于學者或病患以及家屬而言,應該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顧恪波 何立麗 吳潔 ·中醫 ·27.8萬字
本書以張華強教授、陳啟光教授、申春悌教授為核心的研究團隊,在王永炎院士、張伯禮院士多年的指導和幫助下,在江蘇省科技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等立項資助下,提出了解決影響中醫辨證論治水平、制約中醫藥學繼承和發展瓶頸的研究方法,即以西醫的病為依托,傳統辨證結果為依據,從臨床實踐入手,運用臨床流行病學/DME(設計、衡量、評價)方法,把實驗研究、數理統計分析和以中醫理論體系為本的理性分析充分結合,通過較大樣本的群體性的病證結合研究,探索病-證-型的分類標準,建立新的中醫臨床辨證診斷模式,以促進中醫理論、實踐的提高和發展。
申春悌 王忠 王海南主編 ·中醫 ·32.5萬字
本書總結了蔣益蘭教授從事中醫治療腫瘤30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和獨特的理論見解,全書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醫家小傳,宏觀角度總結了蔣益蘭教授的學術觀點、脈絡及領悟;第二部分:學術思想及傳承,從預防、治療、情志、人文等多個方面總結了中醫治療的特色及優勢;第三部分,醫案精選,收集整理了蔣益蘭教授對各個癌種的觀點概論、診療思路、臨證體會及典型病案遣方用藥,使讀者循其思路,層層剖析,掌握精髓,從而化為己用。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
蔣益蘭 趙曄主編 ·中醫 ·25.3萬字
本書介紹了婦科病證的中醫獨特療法,包括毫針療法、艾灸療法、拔罐療法、三棱針療法、皮膚針療法、皮內針療法、電針療法、溫針療法、頭針療法、耳針療法、腹針療法、平衡針療法、穴位埋線療法、紅外線照射療法、穴位敷貼法、穴位注射療法、火針療法、刮痧療法、臍部療法、藥物熏洗療法、藥浴療法、五禽戲、八段錦、音樂療法及推拿臨床常用手法。以婦科病證經、帶、胎產及雜病為綱,獨特療法為目,詳細介紹了各種療法。
馬紅霞主編 ·中醫 ·2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