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首先詳細闡述四部脈法(人迎脈、寸口脈、沖陽脈、太溪脈)、金銀針、針刺順序、切脈針灸穴組命名規律、取穴方法(附有75穴取穴法)、進針手法等相關知識,然后詳解切脈針灸穴組70余組,分整體上下陰陽調整取穴、辨病取穴、對癥取穴三部分論述,每一穴組均寫明作用、主治病證;每穴均配有插圖,全書共計150余幅。全書文字簡練,重點突出,圖文并茂,方便記憶和臨床運用,適合切脈針灸初學者隨時翻閱學習,對臨床帶教也有很大幫助。
俞云主編 ·中醫 ·2.6萬字
本書通過近200幅漫畫彩圖,并結合幽默風趣的簡要語言,在不違背經典著作基本理論和思想的前提下,簡明介紹《金匱要略》相關疾病和方證內容,給讀者鮮活地呈現一本喜聞樂見、不拘一格、妙趣橫生的《金匱要略》中醫經典漫畫讀本。
李賽美 ·中醫 ·2.6萬字
本書以常見病為主線,一頁介紹一種病癥,一種病癥多種治療方法,在當頁詳細介紹所用穴位的定位、取穴和功效,并針對病癥介紹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等四種常用的穴位治病方法。形式上采用8開大開本,適合懸掛,方便照圖找穴,實用性強。
辛海 ·中醫 ·2.5萬字
《尊生要旨》,成書于萬歷二十年(1592),為養生學著作,明代蔣學成匯編,許樂善補訂。全書一卷,共十一篇,分存想、調氣、按摩、導引、形景、飲食、居處、房中、四時、雜忌等篇章介紹養生之法,附以歌訣、圖說;書末“洞玄篇”則闡述養生入道之捷徑。此次以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為底本,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為主校本,以明代胡文煥《壽養叢書》中新刻本《攝生要義》、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明抄本《尊生秘旨》為參校本進行整理校注。
(明)蔣學成 ·中醫 ·2.5萬字
太極內功養生拳,是在集柔術和各家太極拳術先后天氣功之長的基礎上,特別是精通形意以及活步開合太極拳學后,運用了陰陽五行學說和中醫經絡理論,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人體自我調節生理機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調整機體內在由于身心失調引起的不平衡狀態,以達到強身治病的目的,這是常規運動所不能及。關永年老先生以數十載之純功,操練此套功法姿勢規范,動態運行快,內勁風格獨特,足以體現本套拳法的精髓,深受廣大習練者的好評。
關永年 ·中醫 ·2.5萬字
《察病指南》3卷,診斷學著作,宋代施發著,成書于宋·淳祐元年(1241)。內容以脈診為主,兼及一般診法。卷上論述三部九候脈法、五臟六腑的四季常脈以及脈診的基本理論、基本技巧等;卷中按七表八里九道脈分類法,論述24種脈法的形象和主病以及七死脈;卷下敘述傷寒、瘟病等二十一類病證的生死脈法,婦人、小兒雜病脈法以及聽聲、察色等內容。另有脈圖33幅。全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闡述簡明,既是脈學理論和實踐應用的啟蒙書,并可作為臨床診斷的指南。此次整理,以日本正保三年丙戌(1646)中野小左衛門刻本為底本,日本慶安二年(1649)刻本等為校本進行校勘注釋,便于中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參考使用。
(宋)施發 ·中醫 ·2.4萬字
《溫熱病指南集》包括《溫熱病大意》、《風溫證條例》、《濕溫證條例》3篇。《溫熱病大意》以《內經》“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要旨為依據,闡明溫熱病發病與六淫四氣的關系,辨析傷寒與溫熱病之異,提出治療溫熱病當以“辛涼”、“泄熱”為基本治療原則,此篇相當于溫病總論。《風溫證條例》計12條,以條文形式辨析風溫證治。《濕溫證條例》計31條,全面論述了濕溫證的發生發展規律和辨證論治,內容以濕溫、暑濕等夏秋季節的常見病為主,兼及痢疾、寒濕、下利等病證。本次校注,以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之初刻本為底本,以清光緒二年(1876年)的云間復園刻本為校本。
(清)陳祖恭 ·中醫 ·2.4萬字
《節齋公胎產醫案》一卷,系明代醫家王綸所著。王綸(1453—1510),字汝言,號節齋,浙江慈溪人,明景泰至正德間人。先世居陜西銅川,五代時遷居浙江慈溪。幼年習儒,后因父病而精于醫術,著有《明醫雜著》六卷、《本草集要》八卷、《明醫問答》一卷等,另有《節齋醫論》一卷、《節齋小兒醫書》一卷。《胎產醫案》約撰于成化十六年(1480)至正德五年(1510)間。此書專論產后病證治。凡產后病證三十三種,方劑六十六首,其中四十八首系生化湯類方。其書原版早毀,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所載版本有:清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退思堂刻本、清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抱珠山房刻本、清道光刻本、抄本。
王綸 ·中醫 ·2.4萬字
《重訂診家直訣》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2010GJ09)整理醫書。晚清醫家周學海所著。上卷內容為指法總義、二十四象會通、八法總義、位數形勢、微甚兼獨;下卷分獨取寸口本義、三關脈體通考、氣血形勢直解、左右表里直解、說神、辨止,以及初診久按不同、單診總按不同、脈有兩側、脈有頭本、脈有動搖、脈有俯仰、脈有內曲外曲、脈有無數細絲、脈有變易無定、脈有起伏中途變易、外診撮要等項。全書內容皆與臨床診斷有關,言簡意賅,由淺入深。
周學海 ·中醫 ·2.4萬字
按摩有保健和治療的功效,方便、高效又無毒副作用,不但能祛痛、祛病。還能提高免疫機能和抗病能力,預防和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手足耳按摩,操作簡單,取穴方便,非常適合那些處于似病非病的亞健康狀態或有一些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和工作、學習太累,更年期及精神壓力太大的人群。本書內容包括手足耳按摩知識以及百種常見疾病按摩療法,是一本人人必備的手足耳按摩經典讀本。
成向東 劉紅主編 ·中醫 ·2.4萬字
此書為王琦醫書精選中的一種,本書篩選收錄了104首王琦教授用毛筆書寫的傳統處方,共分呼吸系統疾病方、消化系統疾病方、神經系統疾病方、循環系統疾病方、內分泌系統疾病方、雜病方、體質調理方、男科疾病方、婦科疾病方、膏方和外用處方等11個部分。每個處方除手稿圖片、印刷版文字,另有對每個處方或大致病情的簡短分析,既有書法的觀賞性,又體現處方用藥個中旨趣,以供學者領悟揣摩。
王琦著 張妍等整理 ·中醫 ·2.4萬字
《灸法秘傳》由清代金镕抄傳,雷豐重編,成書于光緒七年(1881)。全書共一卷,首列五條灸法凡例;次列常用穴正面圖、背面圖、指節圖、灸盞圖;再列灸藥神方、針灸時間禁忌等;繼而載述中風、眩暈等70種病證的灸治用穴,在每一病證名下,先議病,后列應灸之穴,言簡意賅,切合實用;卷末增附太乙神針和雷火針法,太乙神針依次列述藥方、用針法、穴道取寸法、正背面穴道證治、太乙神針正面背面穴道詩;雷火針法包括處方、制備方法、應用方法等內容,涵蓋了清代特色灸法。該書首載銀盞隔姜灸法,是體現清代針灸學術特色的艾灸專著,可資借鑒。本次校注以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館藏的清光緒九年(1883)劉氏刻本樂善堂藏板為底本。
(清)金镕抄傳 雷豐重編 李曉寅等校注 ·中醫 ·2.4萬字
《祝由十三科》是古代醫術的一種流派,涵蓋大方脈、諸風、胎產、眼目等十三科,通過祝說病由、心理暗示、符咒禁禳等方法治療疾病,無需針灸或藥物。此書最早見于《素問》,自元代起被列入太醫院十三科,是中醫體系中富有特色的治療方法。祝由十三科融合了心理學、暗示療法等,對后世醫學提供了獨特的思路與借鑒。
佚名 ·中醫 ·2.4萬字
《沈芊綠醫案》成書年代不詳,目前僅存手抄孤本,藏江蘇省鎮江市圖書館。該書載沈金鰲治療寒熱、風溫、濕溫、春溫、冬溫、暑、暑風、濕、汗、瘧、癮疹、風痧、黃疸、嘔吐、吞酸、噦、噫、郁、噎膈關格、痞滿積聚、食傷、酒傷、腫脹、淋濁、遺精、痔、瘰疬、痰飲、經漏崩帶、胎前、產后、幼科等內科、外科、婦科及兒科驗案,凡547案,后另附單方4條。該書反映了沈金鰲的醫學思想及臨床經驗,不少內容能與《沈氏尊生書》相印證,有獨特的學術價值。此次以鎮江圖書館所藏手抄本為底本,以《沈氏尊生書》為參校本進行校勘注釋整理。
(清)沈金鰲著 張星 李亞軍校注 ·中醫 ·2.4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醫整體觀·天人相應》是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叢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醫整體觀·天人相應》介紹了天人相應與生命整體觀、養生方面的知識。
金開誠 ·中醫 ·2.3萬字
《正骨范》又名《中國接骨圖說》,系日本江戶時代濱田醫官二宮彥可參閱我國《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以《金鑒》的“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為根基,參考其老師吉原元棟的整骨手法,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編撰而成。該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總題為正骨總論,下分檢骨、脈證治法、十不治證以及敷藥、藥熨、熨斗烙、鏝熨、振挺、腰柱、杉籬、裏簾等8種常見骨傷處理方法。下卷為正骨手法,介紹治療骨折脫臼的15種母法和26種子法,圖文并茂,一目了然。書末收錄麻藥、熨藥、膏藥、敷藥、洗藥、丸散、湯藥等7類66首正骨經驗方。該書理、法、方、藥并具,學術價值較高。既奠定了日本柔道整復療法的基礎,也記載了眾多的中國正骨推拿手法,在中日兩國醫學界之間流傳較廣。
(日)二宮彥可 ·中醫 ·2.3萬字
該書為清末河南張朝震所著。劉桂榮等人校注。全書一卷,載方101首,包括小兒科37首,婦科21首,男科33首,外科秘傳奇方10首,涉及兒、婦、男、外科等病證的治療方藥。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適合廣大中醫臨床工作者閱讀。
(清)張朝震 ·中醫 ·2.3萬字
運動鍛煉能夠強身健體,避免各種小病小痛。但當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都難以抽出時間活動身體。其實,鍛煉身體不一定非要花費許多時間。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做一些小動作,就有很好的健身防病功效。比如,手腕動一動,就能預防鼠標手;扭一扭脖子,就不會被頸椎病盯上;踢踢腿,就能防治關節炎;梳梳頭,就不受高血壓的困擾。在書中,成向東精心總結了一系列適合在各種場所做的保健小動作。主要內容包括:“簡單的中醫養生操”——養好精氣神防百病;“隨時隨地小動作”——從早到晚都輕松,不疲勞;“拍拍打打強五臟”——每天5分鐘,五臟堅實病不找;“從頭到腳動一動”——讓全身煥發健康活力;“簡單排毒減壓操”——做做動作就減壓,省錢又輕松;“為家庭成員定制運動套餐”——讓男女老少都康健。
成向東主編 ·中醫 ·2.3萬字
《劉涓子鬼遺方》,晉末劉涓子著,該書揭示了癰疽的病因、病機及其鑒別診斷,強調早期治療的重要性。治療方法上,以外治為主,運用針灸、外用藥、癰腫的穿刺、切開、排膿、引流等;同時也強調內治,主張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生津為原則,為后世外科用消、托、補三法奠定了基礎。(本書與集團所屬出版單位業務范圍相一致)
(晉)劉涓子 ·中醫 ·2.3萬字
盧復的《芷園臆草存案》,醫案專書,不分卷,明代盧復著,刊行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該書載盧復醫案20則,涉及傷寒、瘟疫、蓄血、外風挾飲、譫妄、善恐、失眠、口瘡、呃逆、嘔吐、吐血、便血、水腫、疝氣、瘺證、佝僂、瘡瘍等,多為經治內科雜病和婦科疑難病之驗案。末為自療吐血一案,尤為詳細。每案先述診治經過,后論診斷及用藥之法。案例雖少,但內容豐富而有特色。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寶笏樓刻《醫林指月》本為底本
(明)盧復 ·中醫 ·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