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根據中醫目前臨證現狀,加強臨床思維能力培養,體現中醫從采集信息到辨證施治整個過程理法方藥一致性,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系統總結中醫名家臨證經驗和體會,是廣大臨床中醫師、西學中醫師、中醫愛好者以及中醫院校學生參考書。主要內容:精選的100篇李燦東教授的臨床醫案醫話特色:臨床案例教學實景,體現師生教學互動。醫案四診信息采寫規范,理法方藥一致,療效追蹤,思路清晰,病案分析有理有據。處方美觀大方,圖文并茂。
李燦東 ·中醫 ·12.8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兩部分。在理論研究部分,將分別從古代醫籍及現代文獻兩個維度,梳理證候的概念及成因的歷史變遷與現代爭鳴;分析證候“三因”學說提出的背景;從臨床試驗及動物試驗研究證據,詳細闡釋致病因素、遺傳體質、疾病階段對于證候形成的影響,全方位解析證候“三因”學說的科學內涵。在應用研究部分,從證候辨識模式、病證結合動物模型、證候生物學基礎研究等三個方面,系統論述證候“三因”學說在臨床診療及證候基礎研究中的應用成果及未來發展前景。
王偉 ·中醫 ·12.8萬字
尚德俊教授為第二屆國醫大師,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外科專家、周圍血管疾病專家。本書匯集尚德俊國醫大師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獨特的學術觀點與臨床經驗。全書共十章,分別介紹了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法則、常用方藥(內、外用藥)、現代研究、預后護理等,重點闡述了尚老對本病的辨證規律的認識及獨特療法,及所創用的代表方藥的運用,并附有典型醫案等。全書內容全面而詳實,突出尚老學術觀點、辨證特點,對學術發展、以及本病的治療有重大意義。
秦紅松主編 ·中醫 ·12.8萬字
劉方柏仲景學術幽微探,上卷是仲景學術理論研究。含仲景思維研究,仲景學術研究暗角,仲景殿堂入室之路和仲景著作八步讀法共四章。下篇是臨床應用研究,以“五綱十二目”統率經方應用,共以40個疑難病案為體現。
劉方柏 ·中醫 ·12.8萬字
對針刀醫學的理解和詮釋,有西醫和中醫兩種取向。本書嘗試用中醫理論為基礎,探尋中西醫溝通的契合點;以"中醫微創"理念為指導,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以認知和深化鑒別病理改變為主線,實踐"辨證論治"的原則;以主針副刀的刃針形式,豐富"凡刺之要,官針最妙"的擇針原則;以有機組合的綜合治療,體現"調之、通之、行之"的原則。
田紀鈞 ·中醫 ·12.8萬字
本書結合國內外最新的相關指南、建議、專家共識及專科醫生的臨尻經驗,同時融合糖尿病慢病管理的理念,全面、詳細介紹了糖尿病并發癥的病因、診斷、西醫治療方案,如何進行飲食、運動管理等,以及中醫辨證治療經驗和特色治療經驗等內容,為大眾提供專業、細致的糖尿病健康管理知識普及。同時,本書配有融合出版資源,讀者可以掃碼觀看講解視頻,并在線上交流圈內進行互動交流。
唐咸玉主編 ·中醫 ·12.8萬字
同源點經絡刺激療法是作者在系統研究《內經》等經典理論關于經絡、腧穴及針灸治療理論基礎上,總結出的一套經絡診療方法,根據多年臨床驗證,療效確切,安全性高,便于掌握。本書是在作者給學生們授課稿件的基礎上,由作者和學生們一起整理而成。
彭銳 ·中醫 ·12.8萬字
中醫有十大經典,《脈經》是其中的一部。本書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文獻教研室校注。本次點校以日本慶安三年庚寅翻刻明袁表類消、沈際飛重訂本等為底本,加入歷朝歷代的各種校本及新近研究,是中醫院校學生、中醫基礎和臨床研究《脈經》人員的參考書。
(晉)王叔和撰 范登脈點校 ·中醫 ·12.8萬字
本書為河北省第二批“師帶徒”老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王九一臨床經驗集。全書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薪火相傳之醫論篇,主要介紹王九一學術思想。第二部分為薪火相傳之專病論治及病案舉例。
王九一主編 ·中醫 ·12.8萬字
呼吸系統疾病作為常見病和多發病在臨床中占居重要地位,嚴重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而廣大群眾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識理解還十分有限,常導致延遲診病,給患者個人和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甚至不可挽回的損失。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全面地告訴大家如何辨別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常見癥狀及檢查方法,以糾正在普通百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錯誤觀點和認識,從而幫助大眾正確認識呼吸系統疾病、科學防治,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疾病的檢查及治療。
張偉 張波 高占成 ·中醫 ·12.8萬字
《脈訣匯辨》十卷,清李延昰撰。本書為《王叔和脈訣》的刊誤之作。作者鑒于高陽生偽撰《脈訣》之錯誤,因而匯集脈學文獻70余種,結合其叔李中梓所傳脈學,予以辨駁訂正。書中卷一部分論脈學之六要,為作者研究脈學之心得。卷二至卷六仿崔嘉彥《四言脈訣》形式,籍此為綱領,引釋脈學經典及張景岳、李時珍、盧子繇、潘楫等名家脈學,詮說脈理,條分縷析,極為詳盡。卷七闡述望、聞、問三診,強調四診合參的意義。卷八以五運六氣論脈法。卷九選錄李中梓部分醫案,說明脈診的臨床運用情況。卷十為經絡臟象,摘錄有關診法綱領。
李延昰 ·中醫 ·12.7萬字
《腹證奇覽》為日人稻葉克及其弟子和久田寅所著,為傷寒派腹診的代表作之一,同時融入了難經派腹診的部分內容;圖文并茂,互明腹診之法;理術同論,詳細闡述方證之規;比較客觀而全面地總結了腹證的辨證論治規律,被日本漢方醫家奉為圭臬。本書頗得傷寒大家劉渡舟先生贊賞。作者簡介:梁華龍,男,漢族,1958年生,河南南召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78~1983年就讀于河南中醫學院;1985~1988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師從著名傷寒學家劉渡舟教授。1988年至今任教于河南中醫學院,先后擔任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副主任、科研處長、教務處處長、研究生處長等職務。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中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南中醫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河南中醫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與重點領域:中醫臨床基礎與辨證體系的研究、經方配伍機理與作用機制的研究。
(日)稻葉克 和久田寅 ·中醫 ·12.7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寫作《古中醫書》七卷系列過程中的隨筆心得與感悟。以往的中醫書都是從文化現象上討論中醫得失,而《古中醫書》七卷系列是從真正的科學意義上來研究中醫,并且是按照中醫自身的發展規律來研究中醫。中醫界都以為《黃帝內經》就是中醫的終極了,而作者在《古中醫書》七卷系列中揭示了《黃帝內經》背后的中醫乃至國學形成根本因素——中國古天文學,并且在中醫界首次提出了“古中醫天文學”的中醫體系與概念。在科學意義上揭示了中醫形成的根本原因,并且從道、理、術等不同層次上厘清、理順了整個中醫體系的源流。而《古中醫悟》這本書就是在寫作過程中的心得與隨筆。
路輝 ·中醫 ·12.7萬字
雷昌林先生從事中醫工作近60年,在疑難病癥治療實踐中,能突破中醫臨床常規思路,在辨證、立法、用藥等方面求新求變,取得了明顯療效。治療疑難病不能囿于常規常法,必須有新的思路與方法做指引,而新思路產生的基礎在于臨床的探索與思考。本書主要反映雷昌林先生關于中醫基礎理論的發揮,并結合本人臨床實踐進行闡述,涉及中醫衛氣、營氣、痰脂、臟腑、經絡等研究領域,在發展基礎理論以期解決更多臨床實際問題方面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雷昌林 ·中醫 ·12.7萬字
本書是一本疑難病癥臨床辨治專著。全書著力分析了疑難病癥難辨和難治的7方面原因,以作者近百例的治療實案,全方位地展示了20類疑難病癥的治法,分別采用了20種思維方法,并對這些方法一一進行了講解。論中的20法,每法獨立成篇,每篇以論該法之理用為第一部分,兩例疑難病癥治療驗案為第二部分,講析所采用的思維方法為第三部分。鮮明地突出了種種不同治法,詳細地講授了作者的具體運用,生動地體現了各種思維方法,從而,總體地呈現了作者深刻獨到的辨治經驗。
劉方柏 ·中醫 ·12.7萬字
本書為國醫大師傳薪叢書之一,是國醫大師段亞亭教授近七十年臨床經驗的總結。主要從學術思想、驗方精析、經驗用藥、臨證實錄等方面向讀者介紹段老臨證施治遣方用藥思路,其中驗方精析是對男科、女科及內科常見病確有療效經驗方的詳細介紹,經驗用藥則是對段老單藥、對藥、角藥臨證使用體會的梳理總結,臨證實錄則選取段老擅治病種,配合臨床驗案闡釋其理法方藥思路。其語言精練,結構清晰,內容全面本書臨床實用性強,適合廣大臨床醫師及在校學生學習參考。段亞亭,國醫大師,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重慶市首批名老中醫。
段亞亭 肖戰說編著 ·中醫 ·12.7萬字
國醫大師阮士怡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2014年7月獲第二屆“國醫大師”稱號。本書梳理國醫大師成長歷程,總結國醫大師臨證經驗,啟迪后學。
張軍平主編 ·中醫 ·12.7萬字
為了更好地提升診療指南對臨床的指導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辦公室委托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標準化協會中醫藥標準化分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標準化研究中心,在全面分析中醫各科臨床診療指南實施現狀的基礎上,啟動了編寫出版“中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叢書的工作。其中氣血津液分冊涉及到的中西醫病種單獨成冊。氣血津液相關疾病包括中醫的郁病、消渴、癭病、內傷發熱,以及西醫的肥胖、高脂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痛風和高尿酸血癥、巨幼細胞貧血、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焦慮癥、抑郁癥、骨質疏松癥,涉及了內分泌、血液病、精神病學等多個臨床學科。作者簡介:唐啟盛,主任醫師,中醫內科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
唐啟盛 ·中醫 ·12.7萬字
本書為北京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脾胃病專家董榮芬主任醫師的經驗總結。書中從脾胃病診治的基本知識講起,將臨床常用診察技能與知識如現代醫學關于胃腸的概念、胃腸道主要癥狀、腹診、內鏡檢查等娓娓道來,基強方能起高樓。繼而以痞滿、胃痛、嘔吐等9種常見病癥展開,論述中焦斡旋辨治之理、法、方、藥、案,較為全面地展現了董榮芬老師的臨床辨治思路與特色,體現了中醫藥的全面整體診療和人文關懷。本書內容全面,貼合臨床實際,適合廣大中青年醫師閱讀參考。
董榮芬 齊寶云主編 ·中醫 ·12.7萬字
《嬰童百問》,約成書于1506年,明代魯伯嗣著。全書10卷,每卷10問,總計100問,故書名為《嬰童百問》。該書從病因、病機、證候、治療、方藥等方面,詳細論述了100余種兒科病證,附方840首。對現代醫學有一定參考價值。
魯伯嗣 ·中醫 ·1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