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從事中醫脈學臨床工作和理論研究十余年的總結體會,以脈案形式帶領讀者用脈學思維進行中醫臨床辨證論治,真切感受人體稟賦、生活環境、個性心理、外感內傷等綜合因素對人體的影響,將證候層次化,立體化。學習中醫有很多方法,本書以脈學為手段感悟中醫,普及脈學知識,詮釋中醫脈學思維。
王鵬 ·中醫 ·12.7萬字
劉茂林先生,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名中醫評選評審專家,河南省中醫內科會診中心特邀專家,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中國醫藥科學》雜志審稿專家。通講《金匱要略》30余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術思想。本書精選101則醫案,癥狀記錄完整,辨證思路詳明,按語解析精當,充分展示了劉茂林先生豐富的臨床經驗,對中醫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劉明 葉險峰主編 ·中醫 ·12.7萬字
明代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其內容宏富,是書雖論本草,實則涵蓋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有大百科全書之謂。李氏在論述藥物時,同時也注重養生,注重普及醫藥知識,注重實用性。本書以養生保健為出發點,將《本草綱目》中部分常用藥物,從科學性、普及性、知識性、可讀性、文化性、實用性等方面進行解讀。全書共收載具有養生保健作用的藥物119味,以藥物筆畫順序進行編寫,并根據李時珍的論述,結合藥物特點,按【時珍原文】、【效用特點】、【養生評述】、【養生特點】、【養生驗方】欄目進行闡述,旨在使讀者在認知藥物特點同時,能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應用,并有所收益。本書內容實用,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書中彩色圖片,既可作為科普讀物,又有助于專業人士研用。同時通過閱讀本書,可使讀者進一步認知《本草綱目》在養生保健方面對人類作出的貢獻。
王緒前 ·中醫 ·12.7萬字
本書著者為我國著名中醫臨床專家陳瑞春先生、朱進忠先生弟子,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精研典籍,推求師意,于經方體會尤深。本書總結了著者關于桂枝湯、當歸四逆湯、麻黃湯、小青龍湯等30余首《傷寒》《金匱》方的應用經驗,探討了六經辨證實踐方法,并對方證難點疑點予以分析,系點滴思考日積月累而成,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馮向東 ·中醫 ·12.7萬字
中西醫學是當今世界并存的兩大醫學體系,兩者來自于不同的地理環境、語言文字、人類的歷史活動和文化傳統,兩者經歷了完全不同的歷史發展過程,兩者在理論體系、思維方式、認知方法、價值取向、行為規范、診療模式乃至審美意蘊等多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本書從文化源頭、核心精神、思維方法、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紹中西文化的不同,并挖掘在各自文化孕育下的中西醫學之間區別,探討中西醫學的互融性。
周亞東 ·中醫 ·12.6萬字
本書是劉力紅教授繼《思考中醫》之后的另一部個人著作。近年來,劉力紅教授從不同角度倡導“做好健康責任人”,并介紹了諸多具體踐行方法。本書將劉力紅教授的微博、微信及一些演講,以《大學》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次第綱領各文。希望大眾能透過對生命的如實認知,通過內(性、心、身)外(天、地、人)“三和”的調適與養護,使生命處于良好的狀態。作者因著作《思考中醫》、主編《中醫名家絕學真傳》、整理出版《黃帝內針》及長期以來不遺余力地挖掘民間優秀中醫流派、弘揚播傳統文化及中醫理念而蜚聲海內外。著名中醫藥學家鄧鐵濤教授高度評價劉力紅博士對中醫的貢獻,贊曰:“吾道不孤,后繼有人矣。”
劉力紅 ·中醫 ·12.6萬字
本書主要是高利教授從醫30余年臨床積累的臨床望診經驗的總結,集中體現了中醫與西醫的望診有機實用的結合。并且在書中貫穿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理論結合及實踐運用。對于西醫必須掌握的實用臨床望診技術配以大量臨床資料和圖片進行解析,對于中西臨床醫務人員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作者數十年來運用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思路對神經科臨床常見疾病的中醫望診所見,并展示了現代技術檢測證據,實踐了中醫望診理論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的探討,尤其是面舌望診部分,內容尤為豐富多彩,不僅為中醫望診理論提供了很好的闡述,還進一步揭示了胃腸道疾病與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為探索國人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提供了思路。
高利 ·中醫 ·12.6萬字
《中國豎橫針刺法》主要介紹了中國豎橫針刺法的概論如豎橫針刺法的運用手法、治療原則、臨床應用、臨床機理、臨床意義及常見疾病如三叉神經痛、頭皮痛、眼肌型重癥肌無力、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股四頭肌損傷、小腿后緣肌群損傷與痙攣的治療等內容。
錢德金 ·中醫 ·12.6萬字
浙江省著名老中醫鐘一棠先生已走過足足一百年的生命時光,他憑著高尚的醫徳、精湛的醫術,執著的職業精神,已在醫療、科研和教學戰線上耕耘了八十余個春秋,被譽為“甬上中醫泰斗”。當這位百歲老人端坐在人們面前時,他的鶴發童顏無不讓人重新審視生命的態度。他耳聰目明,步履輕健,文思敏捷,無半點龍鐘之態,雖過百歲,仍對上門求治者,無一推拒,望、聞、問、切,四診周詳,頭腦清晰,親書病歷,蠅頭小楷,工整規范,無不嘆為觀止。帶教學生,述說前事經歷,抑或剖析病案,緩緩道來,條理清晰,讓人驚嘆聚集在他身上的生命奧秘。他在長期生活、學習、工作中積累的養生經驗對每個人都有所裨益。全書分8個章節,對鐘老的事業觀、運動觀、精神觀、生活觀、飲食觀、疾病觀、食療觀、膏方觀等作了全面的闡述。
王邦才 ·中醫 ·12.6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匯集多位名老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經驗薈萃,展現不同名老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學術思想,診療特點等風采。本書分別從醫家介紹、學術觀點、臨床特色、病案精選四方面對6位名老中醫臨床經驗進行整理和分析。醫家簡介部分重點介紹醫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從傳統的客觀化、數據化的角度綜合簡要地介紹醫家情況。學術觀點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現醫家獨特的學術觀點,及其學術觀點形成的淵源及延展。
丁霞主編 ·中醫 ·12.6萬字
《金匱方論衍義》約成書于1368年,共3卷,明·趙良仁著。本書是注釋《金匱要略》的第一家。原刊本甚少流行,目前有周揚俊補注本,稱《金匱玉函經二注》。《金匱方論衍義》不但注重對《金匱要略》脈象的闡釋和發揮,而且還從疾病辨證角度,強調病因與體質因素對病證的影響,對方論的闡發也很有獨到之處,其間串講仲景文意,釋詞釋句,分析醫理,對后世注釋《金匱要略》的體例、途徑、方法都有很大的影響。周揚俊評價趙氏注本“理明學博,意周慮審”。本次整理以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同治十二年(1873)抄本為底本。
(明)趙良仁著 吳小明校評 ·中醫 ·12.6萬字
本書分為三章。第一章明確指出中醫脈學乃是一種用深邃的心靈與靈敏的觸覺形成的經驗科學,并客觀地說明這種經驗科學的實用價值。第二章是對兩手寸關尺六部分候臟腑的機理,試圖用寸口之脈乃是心血管之脈與經絡系統之脈的集合這一觀點作出闡釋與探討。第三章為“脈象分類及各種脈象的病理基礎”,提出新的脈象分類的標準,并吸收臨床上常能見到的,為西醫所稱道的5種脈名,中西合流共為36種脈象,依照二分法的劃分原則,分為形態和節律兩大子項,再由子項劃分為若干亞類,每種脈象附有病理因素示意圖。
周楣聲 ·中醫 ·12.6萬字
《圖解點穴要術》這是一本專門描述點穴方法的書,作者根據自已針灸臨床三十余年及教學十余年的點穴經驗,從體表定位標志的角度出發,遵照骨度分寸的原則介紹全身361個經穴和33個經外奇穴的詳細點穴方法,避免了臨床中以穴定穴的困惑。內容以精準點穴為出發點,強調點穴姿勢的重要性,突出體表標志在點穴過程中的作用,采用彩色標志線的方法,直觀清晰地在真人圖片中標注出體表易于看見、易于揣摸的骨胳、皮膚紋理等標志,以簡單通俗的文字描述指導讀者通過骨度分寸方法快速而準確地找到穴位。全書共拍攝500多張彩圖,清晰明確,是全書的亮點。
黃銀蘭主編 ·中醫 ·12.6萬字
本書為廣安門醫院博士生導師何慶勇的第三本書《經方傳承實錄》,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上篇為何慶勇及其碩士、博士、徒弟運用《傷寒論》《金匱要略》方劑治療臨床疑難病的醫案實錄,下篇為作者的學生介紹運用甘草干姜湯、茯苓杏仁甘草湯、黃土湯等經方的臨床經驗。
何慶勇主編 ·中醫 ·12.6萬字
本書分為膏方醫案、發熱類疾病醫案、心系類疾病醫案、婦科類疾病醫案、呼吸科疾病醫案、雜病醫案。以膏方為例,南方用作冬令進補的膏方主要以補腎為主,要掌握腎中陰陽平衡,水火既濟,腎精化腎氣即可。作者羅艷教授在東三省率先研制四季膏方,組建“三辨三衡”北方四季膏方辨證論證體系,開創膏方治療疑難重癥的先河。
羅艷主編 ·中醫 ·12.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武漢市評選出的10名中醫大師的個人小傳及23名中醫名師的個人小傳。
武漢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醫 ·12.5萬字
肝病診治一直是臨床的一個重要課題,其中尤以傳染性肝炎流行最為廣泛,威脅著人民的身體健康。為此,作者搜集古人治肝病的經驗,結合臨床的要求,以及作者多年的治療體會,編成本書。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論述了肝病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問題;中篇論述了肝病的分類,肝病的辨證和臨床的經驗;下篇附《西溪書屋夜話錄》評講一文,以作為學習王氏治肝方法的參考。且論及膽腑理論和臨床用藥等相關問題,前后互閱,可相得益彰。本書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宗旨,供臨床醫生參考。
劉渡舟 程昭寰編著 ·中醫 ·12.5萬字
本書為常見婦科內分泌問題的健康科普,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短句”部分:按病種分類,把我們在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失調、更年期、生育流產四類熱點咨詢問題整理后,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簡單明了地說明患者需要了解的內容,使用問題的中心思想為目錄,使讀者能夠按目錄快速尋找想要了解的內容,增加對疾病的認識和診療的順應性,也能夠給醫生借鑒相關知識核心點與溝通方法,每部分各有100問。第二部分為“長文”部分:是以門診實際情景式講解科普相關知識。
李艷 李慧玲 賈彤 ·中醫 ·12.5萬字
黃元御精研中醫典籍凡二十余年,晚年對《金匱要略方論》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剖析,廣搜博采,旁通諸家,相互參校。《金匱懸解》成書于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是詮釋《金匱要略方論》之作。黃氏破《金匱要略方論》之舊卷,重新撰次,分臟腑經絡、外感、外感雜病、內傷、內傷雜病、外科、婦人等7類,合22卷。每類前,黃氏撰文述其概略;每節經文后,均予詮釋。釋文深入淺出,扼要精當。鑒于飲食宜忌3卷,有方無論,黃氏未加妄釋,僅作2卷錄之,以供學者研讀。
(清)黃元御撰 麻瑞亭 孫洽熙校注 ·中醫 ·12.5萬字
《外科真詮》系清代鄒岳(字五峰)所著,成書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七月上旬,分上下兩卷。上卷記載瘡瘍總論、治瘡瘍要訣、膏散丹方和發有定位之各部位瘡瘍,下卷記載發無定位部、小兒部及怪癥部瘡瘍。書末附經絡圖注、內景圖說、脈學提要、瘡瘍雜癥揭要、藥品大略以及吳錦堂、胡俊心二氏的醫案。本次校注所以清同治壬申仲冬月刊本為底本。
(清)鄒岳 ·中醫 ·1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